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探索一种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新方法——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除术(SA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健康家犬左侧L5、L6、L7脊神经前根分束选择切除。结果:术后共济运动、平衡功能尚好,仅选切前根对应肌的肌力及肌张力下降。结论:脊神经前根并非施行选切手术的禁区。SAR有着较好的对应性肌力及肌张力下降的特点,使避开感觉路径、保护站立肌功能的有控手术有可能进行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反应及其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和了解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并发症。方法:通过对182例以下肢痉挛为主要症状的脑瘫患者行L2~S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的随访,对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做了研究。结果:术后7例出现较为严重的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占3.8%,其中包括支气管痉挛、骨盆倾斜和癫痫发作。另外还有高热、不明原因的血尿、脑脊液漏、腹胀痛和下肢乏力等。结论:必须严格掌握SPR手术适应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严重的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1994-1998年在脊髓圆锥部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同时进行选择脊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28例。并选10例双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作同体两侧肢体不同方法治疗对照,右侧行SPR+SAR手术,左侧仅行SPR手术。结果脊髓圆锥部手术较腰骶部传统术式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捷,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按刘小林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临床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采用气管内静吸互补全麻,既能满足手术要求,又便于术中呼吸,循环的管理,保证手术安全。术中脊神经后根电刺激阶段,应停用肌松剂,使肌张力恢复至4个成串监测第三个刺激颤搞出现。同时要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该阶段吸入麻醉剂氨氟醚维持在0.6-0.8MAC,并追加适量镇静剂,加强术中循环呼吸功能的监测。脊神经后根电刺激阶段,HR、MAP、Ppeak,P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腰骶部脊神经根形态及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详细观测,以寻求一种对脑瘫双下肢痉挛的治疗既能使肢体运动力功能改善快,且手术创伤小,发生并发症亦少的手术方式。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及解剖观测儿童标本40具,成人标本60具的腰骶部脊神经根及周围结构。结果儿童自然根丝为4~6束、成人为8~12束,集成2干形成后根到达硬脊膜初级孔。在儿童标本中硬脊膜内侧段长度为4~15cm,在成人标本中其长度为6~20cm。棘突根部下缘与椎板下缘交点是两侧脊神经后根穿出椎间孔处连线的对应点。以棘突根部下缘作为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改良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临床应用200例,疗效明显优于非改良的手术治疗。结论棘突根部下缘可作为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改良SPR术式具有切口小、脊柱稳固、功能改善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提供可靠的后根形态学鉴别依据。方法:在20例成人防腐灌红色乳胶的腰骶部脊柱标本上,对L1~S2的后根进行巨-微解剖学观测。结果各节段后根在马尾近端呈冠状位的内外平排,从内向外依次为S2~L1的后根;马尾远端,低节段后根位于后内;高节段后根位于前外侧。L1~S1后根的直径逐渐增加,以S1后根最粗大。各节段后根进脊髓处,L5和S1后根之间有明显分界线,相邻节段后根之间,有恒定小静脉分隔。以终丝起点为定点,各节段后根与终丝的距离和成角从S2到L1逐渐增加。结论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中后根节段的定位在多椎板切除暴露时,可根据椎间孔的节段序数定位后根的节段;在限制性椎板切除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中,依靠后根出脊髓处,L5和S1之间有明显分界、相邻节段后根间有恒定小静脉来定性鉴别,也可根据终丝起点水平,各节段后根与终丝的距离和成角来鉴别后根节段。  相似文献   

7.
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的解剖及放射学研究程迅生摘译李嘉寿校解剖研究(1)作者观察了22具尸体的L4、L5和S1神经根其前后根在椎间孔水平的连接形式,发现脊神经可根据其前根和后根神经节有或没有分叉而分为两组。对分叉组可进一步分为三型,A型:1条前根和1条后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条件性损伤对脊神经根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一氧化合酶(NOS)表达及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78只,分为两组,实验组在臂丛神经干压榨术后1周行神经根撕脱术;对照组仅施行神经根撕脱术,术后3d~8周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取C5~C6节段脊髓,行NADPH-d组化染色,中性红复染。结果 单纯神经根撕脱组术后第5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开始表达NOS,至术后2周NOS阳性神经元数达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1995年3月到1997年3月,对47例重型痉挛性脑瘫患者L2~S1的470根脊神经后根进行了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SPR),并观察了其后根的超微结构。结合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在103例痉挛性脑瘫病人中按年龄、智力、...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神经根定位经验(附55例报告)齐秋长贺文谭绪云汪枚初李圣华我院自1995年开始,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性瘫痪5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文着重介绍术中脊神经定位及切除比例方面的初步经验,供同道讨论。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小辞典     
小辞典【脊神经根管】脊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点到椎间管出口的整个行程被称作脊神经根管。L_5和S_1硬膜袖通常发自同序数椎弓根水平之上。L_5多自L_(4~5)间盘下部发出,S_1自L_5~S_1间盘中或上部发出。由于其起点相对高,该神经根管上部:外为上...  相似文献   

12.
神经生长因子影响脊髓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初级传入纤维侧支出芽有无促进作用。方法:切断SD大鼠脊髓左侧L1~L3、L5~L6脊神经背根,留L4作为备用根,硬膜下置入导管给予神经生长因子。应用酶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检测脊髓后角第Ⅱ板层无髓传入纤维终末标记物——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luorid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FRAP)的活性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手术侧L3节段第Ⅱ板层内FRAP含量在术后20d内逐渐减少,至术后50d见FRAP含量回升;神经生长因子组相应平面FRAP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背根侧支出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中,电刺激阈值观察与肢动收缩直接观察法区别肌梭传入纤维的可行性,并探索神经小束的电刺激阈值与痉挛的临床关系。对36例SPR中使用电刺激阈值法所取得各脊神经后根内的神经小束的电刺激阈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彼此间的联系和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在SPR术中所切断的神经小束与保留束的电刺激阈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每一神经根内切断神经小束与保留神经小束的电刺激阈值亦有显著差异。证明,用脊神经后根内神经小束的电刺激阈值方法来施行SPR简单、可靠,并符合不同性质神经小束的电刺激兴奋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肌痉挛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肌痉挛方法的改进王汉林,戴定,郑淑慧自Fasano首次报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肌痉挛以来,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笔者自1993年应用改进的SPR手术...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肌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肌痉挛王汉林,武树新,梁秋瑾,陈静歧,钱宏,林振福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肌痉挛,不仅影响肢体功能,还可产生各种畸形。自1993年,我们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手术)治疗此类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应用的结果和应注...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临床应用及随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临床应用及随访分析洪曼杰,杨力军,关权生,冯振华,郭洲,巫培康在参与肌体痉挛的神经环路中,脊神经后根起主导作用的Ia纤维是导致痉挛的祸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其目的就是部分切断来自肌梭的Ia纤维,有效地阻断脊髓反射中...  相似文献   

17.
胸腰段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已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应用,并获得较好疗效。腰骶段手术切除L2~S1棘突及椎板显露硬膜,切开硬膜后用电刺激法选择切断部分脊神经后根来解除下肢痉...  相似文献   

18.
山羊脊神经后根逆向吻合生长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山羊脊神经后根逆向吻合生长后的超微结构。方法:选择山羊右侧L3~S1脊神经后根,每根取1/2切断,然后将L3与L5、L4与S1切断的脊神经后根的远端,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端端吻合,4个月后取吻合段脊神经后根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吻合区既有有髓鞘神经纤维通过,也有无髓鞘神经纤维生长。结论:在蛛网膜下腔脊神经后根离断并逆向吻合后能和周围神经一样生长,山羊脊神经后根逆向吻合生长后,脊神经后根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即在该脊神经后根纤维中,在外周段出现电兴奋传导方向相反的神经纤维,在中枢段出现来自拮抗肌的神经纤维,因此该脊神经后根的功能可能发生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19.
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初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严尚诚  马杰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0):613-615
作者结合对脊髓圆锥解剖研究,在圆锥水平成功的完成了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经治痉挛性脑瘫31例,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8岁(4~21岁),术后追访时间均超过3个月。全部病例术后3个月复查时,肢体功能均有明显改进且无并发症,仅将追访达一年以上的10例做总结报道。术前对肌痉挛状态评定仿Lazareff方案定为0~4级;被评定肌群,上肢包括屈肩、肘、腕,下肢髋屈曲、内收,膝屈曲和踝跖屈。10例术前评级:2级5例,3级4例,4级1例。对后根切断率均结合术前肌力和肌张力制定“个体化”方案,9例后根切断率均限定在40%~70%,1例达60%~80%。术后每隔3个月定期复查。至术后一年疗效评定:优良率占90%,步态改善率90%,痉挛解除率100%。通过临床实践证实此改良术式具下列优点:(1)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脊柱稳定;(2)利于病人早期康复;(3)通过限局性暴露可切除L1~S1脊神经后根。  相似文献   

20.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自徐林1991年报告开展这一术式以来〔1〕,已有许多医院陆续开展此手术。并收到明显效果。许多作者在手术操作中,对入路及脊柱稳定性,脊神经后根分束及切断比例,适应证和术后效果评定等问题各有观点。本文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