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常人眼组织(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中共刺激分子B7-1和B7-2、与凋亡相关的分子Fas/FasL、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DR及CD68(抗巨噬细胞抗体)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12只正常供体人眼(死后16~24 h)均来自中山眼科中心眼库,将6只供体眼组织(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行常规冰冻切片,另6只做视网膜平片,分别于各部分眼组织切片及视网膜平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探讨正常人眼组织中B7-1、B7-2、HLA-DR、CD68、Fas/FasL分子的表达。 结果 人虹膜睫状体中有B7-2、FasL、CD68、HLA-DR分子的表达;脉络膜中有B7-1、FasL、CD68、HLA-DR分子的表达;视网膜中可见HLA-DR、CD68、FasL分子的表达,而无B7-1、B7-2、Fas分子的表达。 结论 共刺激分子B7-1和B7-2、Fas/FasL及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II)类分子在不同人眼组织中的表达不同,这些分子的表达可能对维持人眼组织免疫环境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09-11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交感性眼炎眼组织(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中共刺激分子B7-1,B7-2,CD28和CTLA-4的表达意义。方法:交感性眼炎眼球石蜡标本4例,行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交感性眼炎各部分眼组织中上述分子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眼组织中各分子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眼组织虹膜睫状体中有B7-2分子,无B7-1,CTLA-4和CD28分子;脉络膜中有B7-1分子,但无B7-2,CTLA-4和CD28分子;视网膜内无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而交感性眼炎的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中均有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有B7-1和B7-2分子表达,而无CD28和CTLA-4分子表达,视网膜内可见少量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表达。结论:眼组织中B7与CD28和CTLA-4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交感性眼炎患者葡萄膜处于持续免疫激活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对人眼组织中共刺激分子及Fas/FasL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正常供体人眼9只用于实验。其中6只眼作视网膜平片,每只眼取12片视网膜平片;分别将视网膜平片放于24孔培养板中,共分为3组,每孔含Dulbecco改良Eagle(DMEM)/F12培养液2 ml,3组γ-干扰素(IFN-γ)浓度分别为0、200、1000 U/ml;37℃培养箱中培养(95%O 2,5%CO 2)24h后取出固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视网膜平片上B7-1、B7-2、Fas/FasL分子的表达。同时取另外3只正常人眼制作视网膜平片做为正常对照组,直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平片中上述分子的表达。 结果 正常人视网膜平片中有FasL分子的表达,但无B7-1、B7-2和Fas分子表达;当视网膜平片与IFN-γ体外培养后,视网膜中出现B7-1、B7-2和Fas分子的表达,并且FasL分子表达量增多。 结论 IFN-γ可通过诱导共刺激分子及Fas/FasL分子表达参与免疫反应的发生和诱导细胞凋亡,在T淋巴细胞的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17-119)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兔玻璃体腔注射与球周注射~(125)I-神经生长因子(NGF)后眼部各组织药物含量分布.方法 45只家兔分别于左眼玻璃体腔(A组)和右眼球周(B组)注射~(125)I-NGF 30 μg/100μl.于注药后15、30 min,1、3、6、8、12、24、48 h取眼房水、玻璃体等眼内容物,角膜、巩膜等眼球外壁组织,虹膜睫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眼球内壁组织进行γ-计数,计算~(125)I-NGF的含量.结果 A组药物在眼内容物及眼球内壁各组织弥散较快,玻璃体内含量呈梯度下降,其它眼内组织含量呈正态曲线变化;房水、虹膜睫状体、视网膜、脉络膜达峰值时间均为给药后3 h,巩膜、角膜分别为6、8 h;B组眼内各组织药物含量呈正态曲线变化,药物达眼内峰值时间较慢,除房水在给药后3 h达峰值,其他组织均在6 h达峰值;A组各组织~(125)I-NGF峰值含量也明显高于B组;A组除玻璃体直接注射导致高药物含量外,视网膜药物含量最高.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125)I-NGF较球周注射更能在眼内各组织达到高药物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 A) - B5 1与 Behcet  ) 病葡萄膜炎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对 2 7例 Behcet  ) 病患者和 30例健康人的 HL A- A和 HL A- B抗原进行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测定 HL A- B5 1抗原阳性的 Behcet  ) 病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的HL A- B5 1等位基因 (HL A- B* 5 10 1- B* 5 10 7)。 结果  Behcet  ) 病患者和对照组 HL A- B5 1的阳性频率分别为 6 3%和 16 .7% [χ2 =12 .9,P<0 .0 0 1,Pc<0 .0 5 ,相对危险度 (RR) =8.5 ]。在 Behcet  ) 病患者中 ,葡萄膜炎的患病率为 4 0 .7% (11/ 2 7) ;72 .7% (8/ 11) Behcet  ) 病葡萄膜炎中存在 HL A- B5 1(均为 HL A- B* 5 10 1)。HL A- B5 1和 HL A- B* 5 10 1与 Behcet  ) 病葡萄膜炎存在弱相关性 ,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 (分别为 RR=2 .0 7,χ2 =0 .75 9,P >0 .2 5 ;RR =2 .6 7,χ2 =1.395 ,P >0 .10 )。 结论 提示 HL A- B5 1(HL A- B* 5 10 1)是Behcet  ) 病的易感基因 ,并与葡萄膜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潘佳鸿  叶纹  钟一声 《眼科研究》2005,23(2):139-142
目的观察正常人眼前段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TIMP-2的表达,探讨正常生理状态下MMP及TIMP在小梁网房水流出及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通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人眼前段组织中MMP-1、TIMP-1和TIMP-2的定位。阳性结果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MP-1和TIMP-2广泛分布于人眼的虹膜、睫状体(包括睫状突上皮细胞和睫状肌)、小梁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脉络膜及巩膜,TIMP-1分布于除小梁网外的其余组织。结论MMP-1、TIMP-2广泛分布于人眼小梁网及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通道、RPE、脉络膜,TIMP-1广泛分布于人眼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通道及RPE、脉络膜,对维持人眼正常房水流出及维持RPE、脉络膜功能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氩绿激光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光凝术所致的眼部不良反应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检查方法所限,人们无法详细观察虹膜后组织对视网膜光凝术的反应。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的出现使这一研究成为可能。我们应用UBM对23例视网膜光凝术的患者进行检查,以探讨视网膜光凝术对前房深度、前房角、睫状体和前段脉络膜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期患者17例20只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患者6例6只眼。DR分期标准参见1984年我国…  相似文献   

8.
360°视网膜切除治疗重症眼球破裂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360°视网膜切除在救治重症眼球破裂伤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重症眼球破裂伤28例,28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6~58岁,平 均年龄29 岁。根据机械性眼外伤国际分类,伤口位于 I 区5例,5只眼,I~II区8例,8只眼,II区3 例,3只眼,II~III区5例,5只眼,III区7例,7只眼。伤后视力分级:IV级(0.02~光感)19 例,V级(无光感)9例。28例中13例术前虹膜及晶状体全部缺失,10只眼虹膜缺失大于1/2,晶状体混浊或破碎15只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omicroscopy UBM)及B型超声提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7只眼;全部病例B型超声均提示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眼压在5~11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间。手术均为 同一位手术者操作,采用常规巩膜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巩膜外环扎,合并晶状体切除15例,赤道前360°视网膜切开及切除16只眼,赤道后切开及切除12只眼,全部病例手术中均行眼内激光光凝,硅油填充。结果手术中证实全部病例均有严重的 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其中合并出血性睫状体脱离9只眼,合并脉络膜上腔积血12 只眼, 视网膜呈喇叭花茎样扭曲11只眼,伤口视网膜嵌塞17只眼。手术后随访26只眼,时间6~46 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20只眼(76.9%),其中3只眼行2次手术后复位,8只眼手术后4个月行 硅油取出。视网膜复位的20只眼中,14只眼矫正视力大于0.02,占70.0%,其中7只眼视力 大于0.05,占35.0%,3只眼矫正视力大于0.1,最好视力0.3。结论视网膜切除术可改善重症眼球破裂伤的预后,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功能。(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33-40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在小鼠角膜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角膜移植免疫赦免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取8只未行角膜移植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8只BALB/c小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最后30只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按Sonoda法观察小鼠角膜移植后的存活率,8周内植片混浊评分≥2分判定为排斥组,8周时未达到2分的认为是存活组;各组各取3只眼球,HE染色后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行B7-H3分子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各取5只眼角膜,行荧光定量PCR检测B7-H3分子mRNA的表达情况.各组角膜组织中的B7-H3 mRNA表达差异倍数比较采用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并未完全排斥,30只小鼠中有9只存活,21只排斥,移植存活率为30%;自体角膜移植组移植存活率为100%;免疫组织化学表明B7-H3分子在正常对照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的角膜上皮、内皮细胞和虹膜睫状体中均有表达,在存活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加,而在排斥组中的表达明显减少;qPCR检测在正常对照组(4.30±0.023)和自体角膜移植组(4.33±0.031)中均可以检测出B7-H3分子mRNA的表达;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组B7-H3分子的mRNA表达程度(3.89±0.037)明显下降;但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存活组中B7-H3分子的mRNA表达(5.04±0.058)明显增加;将各组B7-H3 mRNA的表达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F =429.546),再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除了正常对照组与自体角膜移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87)之外,正常对照组与存活组及排斥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0.003)结论 B7-H3分子在促进角膜移植的免疫赦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可能是维持移植角膜免疫耐受状态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患者的血-视网膜屏障损害的程度,作者为38例(71眼)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患者作了玻璃体荧光光度测定。这38例包括:(1)视网膜葡萄膜炎型的Behcet病14例(27眼);(2)虹膜睫状体炎型Behcet病5例(5眼);(3)原田氏病4例(7眼);(4)虹膜睫状体炎5例(6眼);(5)后部葡萄膜炎7例(11眼);(6)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达纳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光凝术后眼前段改变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72例DR患者的72只视网膜光凝治疗眼(DRⅢ~Ⅳ期)分为达纳康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和定量分析两组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第3、7 d前房深度、前房角、睫状体和前段脉络膜的改变。结果术后第3 d,对照组视网膜光凝术眼眼压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21,P<0.01);除鼻侧前房角外其余象限前房角较术前变窄(t= 2.033~3.150,P<0.01)。药物干预组视网膜光凝术眼眼压和各象限前房角均无显著改变。药物干预组睫状体脱离、前段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5.56%,对照组分别为86.11%、88.89%。药物干预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高度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达纳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视网膜光凝术所致的睫状 体脉络膜脱离和眼压升高、前房角变窄等眼前段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程度。(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87-189)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研究表明,多种哺乳类和非哺乳类动物的不同组织都或多或少地含有组胺,其眼部的各种组织中也含有不等量的组胺。但人眼组织是否含有组胺尚无人报道。为研究人眼组织中的组胺水平及分布,作者取20个新鲜眼球测定了视网膜、脉络膜、虹膜、睫状体、巩膜及视神经等部位的组胺含量。这20个眼球源于三组病人:第一组为眼内炎组,共6例,平均年龄为57.1岁;第二组是角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前后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欣  于强  王宁利  陈秀琦  柳青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66-369,T003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眼前段的早期影响.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和定量分析36例(36只眼)DR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第3d和第7d前房深度、前房角、睫状体及前段脉络膜的改变.结果与术前比较,光凝术后第3d患眼眼压平均升高(0.933±1.985)mmHg(1mmHg=0.133kPa)(t=2.821,P<0.01);上、下、颞侧前房角变窄(t=2.033~3.150,P<0.05),前房轻度变浅(t=1.793,P>0.05).29只眼(80.6%)同时发生了睫状体和前段脉络膜脱离,3只眼发生了单纯的睫状体或前段脉络膜脱离.上方象限睫状体脱离高度>  相似文献   

14.
郭斌  王莉  范钦华  张志强  花雷  余肖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794-1796
目的:评价Ⅰ期玻璃体手术联合睫状体缝合治疗合并睫状体离断的复杂眼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观察2011-01-01/2014-10-31期间连续收治严重眼外伤合并睫状体离断患者13例13眼。其中2眼钝挫伤,7眼穿通伤和4眼破裂伤,伴随症状有角膜裂伤、角巩膜缘裂伤、巩膜裂伤、前房积血、虹膜根部离断、瞳孔括约肌撕裂、晶状体破裂或脱位、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挫伤、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挫伤、脉络膜上腔出血、球内异物等。术前检查视力无光感~手动/眼前。术前UBM或三面镜检查或术中发现睫状体离断,脱离范围2:00~6:00。钝挫伤患者眼压分别5.4mmHg和10.2mmHg。手术时间为伤后6h~3d,主要操作包括关闭角膜巩膜伤口、切除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清除积血、视网膜复位、缝合方法复位脱离睫状体。脉络膜出血采用巩膜外穿刺切开放液处理。眼内采用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

结果:术后检查13例脱离睫状体均复位。术后1mo,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检查最佳矫正视力手动/眼前~4.7,眼压9.8~24.5mmHg(除外严重角膜裂伤缝合术后角膜水肿1眼),术后三面镜或UBM检查睫状体复位,B超或眼底镜检查视网膜复位。

结论:对于合并睫状体离断复杂眼外伤眼,采用Ⅰ期玻璃体手术联合睫状体缝合治疗可有效恢复眼球解剖结构,并有效保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  吴启崇 《眼科学报》1997,13(4):192-196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biomicroscopy,UBM)诊断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方法:用UBM检查58例60只眼,并与临床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及手术中观察结合起来,综合评价UBM单项检查的客观性。结果:UBM能良好地显示从角膜到赤道部的眼前段结构,发现视网膜脱离42例43只眼、视网膜环形收缩29例29只眼、视网膜前移位24例24只眼、玻璃体混浊或机化55例57只眼、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26例26只眼、睫状体上皮脱离5例6只眼、巩膜穿刺孔处增殖9例9只眼、视网膜肿瘤2例2只眼、睫状体囊肿5例6只眼、硅油周增殖8例8只眼和硅油乳化7例7只眼、玻璃体异物2例2只眼。结论:UBM可用于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治疗起指导作用。眼科学报1997;13:192—196。  相似文献   

16.
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活体眼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活体内不同途径应用脂质体转染外源基因在眼组织的分布情况。方法 将包有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质粒的脂质体DOSPER ,分别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尾静脉注射、表面点药及球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2h ,1,2天、1,2 ,4周后用 β gal染色法观察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在眼组织内的分布情况。 结果 玻璃体腔内注射、尾静脉注射、表面点药及球后注射 4组的小鼠眼球组织包括角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 ,均有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 ,除表面点药组外 ,其他 3组小鼠脉络膜也有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用药 1天后开始出现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阳性表达 ,持续达 1个月以上。 结论 脂质体能有效、稳定地转染外源基因到活体眼组织的角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VKH)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淋巴细胞上B7、CD2 8和CTLA -4分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检测了 3 9例VKH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上共刺激分子CD80 (B7-1)、CD86(B7-2 )、CD2 8和CTLA -4的表达。VKH综合征患者分为葡萄膜炎活动期 (18例 )和静止期 (2 1例 )两组。对于 3例初发的VKH综合征患者 ,我们还检查了脑脊液中T淋巴细胞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结果 VKH综合征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CD2 8分子的表达有所增高 (97 0 %± 3 71% ,正常人为 95 3 %±3 19% ) ,而静止期患者有所下降 (93 7%± 7 5 6% ) ,但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静止期患者CD4 T细胞表面CTLA -4分子的表达 (2 72 %± 1 42 % )显著高于正常人 (1 73 %± 0 66% ) (P <0 0 5 )。另外 ,VKH综合征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 和CD8 T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表达显著低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人 (P <0 0 5 )。与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比较 ,3例初发VKH综合征患者脑脊液CD4 T细胞显著增多 (t=3 3 2 5 ,P <0 0 5 ) ,CD4/CD8比值显著升高 (t =3 2 76,P <0 0 5 ) ,CD2 8分子的表达也显著增高 (t =4 2 42 ,P <0 0 5 )。结论 VKH病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淋巴细胞上B7、CD2 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眼睫状体组织 FP受体特性及 Xalatan作用机制 ,为寻找新的结构类似物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方法 :应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实验技术测定 37只正常人眼睫状体组织 FP受体的饱和曲线和竞争结合曲线 ,用 Scatchard分析法计算受体及其激动剂的特征参数。结果 :3H- PGF2α与人眼睫状体组织 FP受体的 KD值为 (3.70± 1.5 6 ) nmol/L,人眼睫状体组织 FP受体密度为 (16 2 .36± 2 8.42 ) fmol/mg蛋白 ;Xalatan的 IC5 0 =6 .0 3± 2 .2 0 nmol/L,KI 为 4.71± 1.86 nmol/L;PGF2 α的 IC5 0 =5 .37±2 .89nmol/L,KI 为 4.19± 0 .79nmol/L。Xalatan与 PGF2α在作用强度方面差异无相显著性 (t=1.36 8,P>0 .0 5 )。结论 :正常人眼睫状体组织存在高亲和力的 FP受体 ,Xalatan对人眼睫状体组织的 FP受体具有与 PGF2α相似的作用机制和激动活性。此方法结合临床可用于寻找新的 PGF2α结构类似物时生物活性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哌仑西平影响豚鼠实验性近视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选择性M_1受体拮抗剂哌仑西平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巩膜和虹膜-睫状体组织中M_1和M_4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实验研究.1~2周龄的三色豚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6只,单纯形觉剥夺组(FDM)6只,药物对照组(S)6只,哌仑西平组(P)6只,均以左眼为实验眼,P组隔日玻璃体腔注射500μg哌仑西平;S组隔日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21 d后结束实验.提取各组眼视网膜、脉络膜、巩膜和虹膜-睫状体组织总RNA,半定量RT-PCR检测M_1和M_4亚型mRNA表达变化.3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 post hoc检验.结果 21d时,FDM与N组相比较,FDM组眼轴相对延长0.29mm,产生相对近视-4.9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组与S组相比较,眼轴相对减少了0.30 mm,产生+0.88 D的相对远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组与FDM之间屈光度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眼轴变化有统计学意义(S组相对延长0.08 mm,而FDM组相对延长0.29/mm).半定量PCR结果显示:P组与S组相比较,其视网膜、脉络膜和虹膜睫状体组织M_1和M_4亚型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后极部巩膜组织,M_1和M_4亚型mRNA的表达较药物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5),其中M_1受体表达增加19.16%,M_4受体表达增加64.29%.结论 哌仑西平能够有效抑制豚鼠形觉剥夺近视的发展.巩膜组织M_1和M_4亚型及其胆碱能通路可能参与M受体拮抗剂抑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前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 )的检查结果,探讨术前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01/12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记录其术前UBM检查的结果,并对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术前应用UBM检查的价值。
  结果: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356例357眼。术前均进行了 UBM 检查,其中122眼(34.17%)有阳性发现,56眼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8眼有房角狭窄,6眼房角关闭,28眼发现有睫状体囊肿,4眼发现有虹膜囊肿,11眼发现有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眼发现有视网膜囊肿,其中12眼同时存在两种病变。本研究中 UBM 发现脉络膜脱离者56眼,阳性率15.7%;术前眼B超检查发现脉络膜脱离者25眼,阳性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2,P<0.05)。
  结论:对于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因病情需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术前检查UBM能够全面了解前房角、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视网膜的情况,对全面了解患者术前情况,估计手术难度,指导术中操作及术后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