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获嘉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MV)应急免疫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获嘉县2005年-2007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麻疹发病资料及2007年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50例,2005年-2007年各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4.53/10万、4.74/10万和27.93/10万。疫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2007年3月-4月份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暴发疫情病例占总病例的49.33%,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龄段。麻疹发病以散居儿童、小学生、托幼儿童发病为主,〈10岁病例占总病例的74.67%;另外,〈8月龄和〉20岁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14%和16.67%。8月龄-14岁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祥占63.64%。实施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6.38%、98.10%,应急免疫后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无MV免疫史致使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麻疹疫情回升和暴发流行的根本原因。保持高质量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MV复种,同时在3年-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3~2007年宜春市麻疹疫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钊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71-1173
[目的]分析宜春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7年宜春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合计报告麻疹1 690例,年均发病率为6.31/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10.93、3.89、9.84、4.09、2.96。1690例病人中,3~6月合计发病1133例,占67.04%;<1岁组占18.88%(其中2005~2007年0~7月龄125例,占同期病例总数的13.68%),1~6岁占38.11%,7~14岁占24.02%,15岁以上占18.99%。合计发生暴发疫情12起,发病380例,均为学龄前儿童与学生。≥8月龄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20.48%,免疫1次以上者仅占26.09%。[结论]宜春市麻疹发病率较高,局部地区发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3.
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流行趋势,探索其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宾县2003—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共报告病例560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11.96/10万;主要集中在每年4~7月份,占全年发病的59.29%;男女性别比为1.80:1,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发病占总发病的88.75%;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占发病总数的91.96%。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是危害宜宾县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秀丽  朱凤才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307-2309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近年来麻疹流行特征与流行因素,探讨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麻疹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收集连云港市1996-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及2004-2007年麻疹相关监测资料,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7年共报告麻疹病人1293例,死亡2例,2006年发生局部暴发流行,报告发病率为14.57/10万,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78.60%;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以下,占80.64%(554/687),其中〈1岁儿童发病262例,占全市发病总数的38.14%,时间集中在1—4月份,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9.91%。采取有效措施后,疫情大幅下降。结论连云港市免疫空白人群的积累,人群尤其是小年龄组抗体水平下降是发生麻疹局部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采取追加免疫、应急接种等消除免疫空白人群的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贵州省2003-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贵州省2003-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2003-2010年麻疹发病率从27.49/10万下降到0.22/10万。3~4年出现一个发病高峰的趋势未改变,麻疹发病仍集中在3~7月。初始强化免疫后,各市(州、地)发病率高低受暴发疫情影响较大;2004、2008年两次实施麻疹强化后,次年麻疹暴发发病例数均显著减少,2004年和2005年暴发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0,P<0.001),2008年和2009年暴发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9,P<0.001)。贵州省麻疹发病人群仍以0~6岁低年龄儿童发病为主,该年龄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7.5%,其中流动儿童发病较高,占27.4%;麻疹病例中无麻苗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病例占较高比例,达58.6%。结论通过实施强化免疫能迅速将麻疹发病率降到一个较低水平,但常规免疫基础薄弱,麻苗常规接种率不高,局部地区麻疹暴发是造成疫情回升的主要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才能最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元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与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元市1998-2007年麻疹累计发病3 174例,年均发病率10.38/10万,2007年最高,为25.20/10万;常年均有发病,高峰在春末夏初.麻疹发病以14岁以下为多,共2 809例,占总病例数的88.50%,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10年共发生43起暴发疫情,3~6月是暴发集中期,学龄前和小中学生为主要人群;麻疹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共2 317例,占总病例数的73.00%.结论 广元市目前正处于麻疹发病高峰,为有效遏制麻疹,控制暴发,须采取对适龄儿童开展MV强化免疫、加强常规免疫、加强麻疹监测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1951~2006年三江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951-2006年三江县麻疹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51-2006年三江县麻疹疫情资料.结果 1951-2006年发病率为0-2 646.17/10万,年平均发病率289.18/10万.发病以独峒、同乐等西部5个计免薄弱乡为主;发病高峰为上年12月和当年1-6月,3月份发病最高,10月份发病最少.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73.29%.暴发病例占发病总数的79.70%;未免疫病例占57.79%,有免疫史的占20.15%,免疫史不详占22.05%.结论 疫苗的使用打破了原有的流行规律,发病率下降明显,但仍需做好麻疹高发甄别预测,切实提高麻疹2剂次接种率,从而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玉州区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探讨暴发原因,为更好地指导麻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玉州区2013年共报告麻疹50例,发病率为7.93/10万,无死亡病例,有7个镇(街道)有发病,主要发生在玉城和南江街道;发病高峰在4-5月,占92.00%;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4.00%;无麻疹免疫史者40例,占80.00%。结论母体胎传抗体滴度达不到保护水平、麻疹常规免疫存在漏种和接种不及时现象,造成易感人群积累,导致疫情暴发,应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提高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肖志平  张廷禄  营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693-3694,3697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1997~2009年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对1997~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年均发病率为4.08/10万,2~4年发生一次暴发或局部流行,病例以﹤15岁年龄组儿童为主,其中﹤1岁组儿童麻疹病例的构成比逐年上升;发病高峰在冬春季,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59.34%、21.65%。结论连云港市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流行周期缩短,发病年龄前移,建议应加强麻疹常规和强化免疫,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麻疹监测,争取早日实现消灭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驻马店市2005—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驻马店市2005—2007年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共发生麻疹病例1 657例,年均发病率6.57/10万,2007年最高为9.96/10万,2005年最低为4.39/10万,无死亡病例。1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麻疹流行呈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状态,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结论]应采取措施加强麻疹疫苗(MV)的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整个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陈定仪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42-1443
目的分析长沙县2007-2010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发病情况,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07-2010年报告麻疹234例,发病人群以8月龄以下婴儿和7岁以上人群、流动人口为主。城区发病显著高于农村(χ2=129.93,P〈0.05),81.2%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发病率呈明显下降(χ2=132.62,P〈0.05)。结论麻疹疫苗常规接种不落实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丽  胡艳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42-1644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4—2009年麻疹发病流行特征,了解当前麻疹发病特点,为实现2012年全市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4—2009年麻疹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数据通过Excel 2003和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信阳市麻疹发病特征:①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3—7月的春夏季,占全年总发病数的60.22%;②发病人群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学龄前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94.34%病例的年龄<15岁,且小年龄儿童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1岁以下幼儿发病率由2004年的11.68/10万上升到2009年的435.38/10万;③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流行相结合。2009年浉河区、新县和潢川县发生麻疹流行,报告发病率分别高达50.37/10万、36.23/10万、33.83/10万。结论近年来,信阳市麻疹的流行特征在发病时间、流行强度和年龄分布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全市麻疹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麻疹疫苗接种作为控制发病的有效措施,在信阳市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保证在人群中形成针对麻疹的免疫屏障,控制发病,逐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了解新兴县麻疹流行情况,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对该县1999~2009年麻疹疫情及麻疹病例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兴县1999~2009年麻疹共11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6/10万,4~6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69.49%.发病人群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占90.67%,3~13岁儿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 新兴县的麻疹流行处于低发病水平,但距离消除麻疹的目标仍待观察,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建议落实儿童入学的查证制度与查漏补种,重点是流动儿童,实施8月龄~14岁的人群麻疹强化免疫的策略,必要时对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成年人补种疫苗,提高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麻疹流行规律,掌握疫情动态,为天水市贯彻落实《甘肃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7—2012年)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天水市麻疹疫情监测资料,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每年均有麻疹病例发生,0~10岁儿童病例数最多,为172例,占总发病人数的58.7%。3~7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共有397例疑似病例,占总疑似病例数的81.2%。结论 0~10岁儿童发病率高,发病高峰在3~5月份,成为近几年麻疹流行的趋势,应加强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及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5.
户县1970~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户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加速控制麻疹。方法 对户县 1 970~ 2 0 0 3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发病有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 :1 970~ 1 984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每隔 2~3年出现 1个发病高峰 ,整个流行呈阶梯形下降态势 ;1 985~ 2 0 0 3年发病呈低发状态 ,其发病率波动在 0. 35/ 1 0万~ 7. 71 / 1 0万 ;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 ,以爆发为主 ,局部麻疹爆发影响着全县的发病水平 ;3~ 6月为麻疹高发病季节。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分布提示 ,发病年龄后移。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 ,30 %未接种麻疹疫苗 (MV) ,24%免疫史不详。结论 今后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MV的常规免疫 ,提高MV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 ;在全县范围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 ;重新调整或制定现行MV免疫程序 ;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 ;对疫点及时应急处理 ,防止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NSS)运行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共报告疑似麻疹628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高19.62%。年均发病率为1.66/10万。麻疹发病高峰为3~6月份,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65.25%。331例I〉8月龄麻疹病例中,接种1剂次及以上的仅占19.34%。疑似麻疹病例及时报告、及时调查、标本采集、合格标本采集、及时送达、及时反馈率分别为95.86%、95.38%、75.48%、99.79%、88.40%、93.25%。排除病例与麻疹病例之比为0.67:1。结论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低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15岁和〈8月龄人群麻疹发病逐渐增多。应提高2剂次MV接种率,加强成人MV接种,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标本采集率和及时送达率,加强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六安市2003-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预测六安市流脑流行趋势,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信息和流脑监测系统收集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六安市2003-2007年流脑平均发病率为0.261/10万,病死率为6.25%。2004年部分学校出现暴发疫情,其余年份疫情以散发为主。15-19岁年龄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1.25%,76.25%的病例是在校学生。12月至次年的3月为流脑发病的高峰季节。5年来,从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标本中检出A群脑膜炎奈瑟氏双球菌2株,B群1株,C群10株。结论六安市有发生流脑流行的隐患,在校学生是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推广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加强监测,是防止流脑流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宜宾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因素,探讨麻疹控制的策略。方法收集2000-2005年宜宾市麻疹发病监测资料和人口学资料,用SPSS 12.0软件对6年间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宾市2000-2005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12.13/10万,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病例分布广泛,各县麻疹发病率和接种率水平有较大差异。发病高峰为3~5月;年龄分布以2~5岁居多,占43.96%;有免疫史者占34.14%,其中1岁以下病例无免疫史者占64.94%。结论人群免疫接种率低下与免疫成功率不高,是造成宜宾市麻疹发病居于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是今后该市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淮北市2004~2007年度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度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度总计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38例,其中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374例。报告确诊病例中本地病例36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4.36/10万。以春季高发,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主,46%的病例麻疹疫苗(MY)免疫史不详,27.8%的病例无MV免疫史。全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基本正常,敏感性高,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为加速控制和消灭麻疹,应提高初始及4周岁复种麻疹疫苗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