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 ia,MH)是一种与药物和遗传相关的骨骼肌代谢紊乱状态,多表现为吸入强效全身麻醉药(氟烷、恩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及去极化肌松药琥珀酰胆碱后诱发的骨骼肌高代谢综合征,少数人也可因剧烈运动和发热而诱发。麻醉并发MH的发生率在1/5 000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吸入全身麻醉和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开胸手术中肌松药量及全麻药量的使用,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肌松药及全麻药用量的影响。方法:20例因支气管胸膜瘘、肺脓肿、肺叶切除及全肺切除术,需开胸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异氟醚吸入全麻组(GI组)和异氟醚吸入复合硬膜外组(GIE组),每组各10例。GI组采用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GIE组采用异氟醚/维库溴铵/胸部硬膜外1.5%利多卡因麻醉。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结果:GIE组的肌松药及全身麻醉药用量少;GI组肌松药及全身麻醉药用量多,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胸段硬膜外联合全麻的肌松药及全身麻醉药用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62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复合全身麻醉组)和B组(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1例。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肌松满意率及新生儿的1min、5min Apgar评分。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而其肌松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和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且对母婴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提高患者手术麻醉安全与患者苏醒后舒适的方法始终是我们麻醉医生研究的课题。选择非去极化肌松剂万可松诱导可避免应用琥珀胆碱诱导的不良反应,病人术中无胃内压升高、无肌颤、无恶性高热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麻醉的安全性,也为术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条件。患者术毕苏醒后无肌痛不舒适感觉,我们对联合异丙酚、芬太尼、万可松、异氟醚全身麻醉的可行性做了以下研究。1资料与方法60例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19~68岁,术前ASA分级Ⅰ-Ⅱ级,Mal-lampati口咽分级Ⅰ-Ⅲ级。术前将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30)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观察预注利多卡因对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年龄23~67岁,体重指数(BMI)20~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 mL(利多卡因组)或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30 s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min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肌阵挛的情况,并记录肌阵挛的程度.完成记录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后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利多卡因组40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肌阵挛,且大部分患者程度较轻;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肌阵挛(P<0.05).结论 利多卡因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减轻肌阵挛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断裂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本组36例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快速诱导用药力月西(0.1-0.3)mg/kg,芬太尼(0.003-0.005)mg/kg,卡肌宁(0.3-0.6)mg/kg,异丙酚(1.0-1.5) mg/kg.结果 麻醉期间均未出现呕吐及误吸情况,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支气管断裂手术麻醉首选复合全身麻醉,要求诱导迅速,插管迅速到位.  相似文献   

7.
肌肉松弛药(简称肌松药)是全身麻醉中重要的辅助用药,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时可方便气管内插管和在术中保持肌肉松弛,且可避免深度全身麻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肌松药还适用于消除危重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患者自主呼吸频率与呼吸机的对抗,也可用于痉挛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8.
全身麻醉(全麻)维持期使用肌肉松弛药(肌松药)可以在非深麻醉状态时保持骨骼肌松弛,提供满意手术野,避免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对抗,降低机体氧耗量. 一、全麻维持期肌松药及使用方法选择依据 1.肌松药特性:包括每种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 2.病理生理:包括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及是否存在增强或减弱肌松药效应的病理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re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在应用某些麻醉药物之后出现的极度能耗增加,可危及生命。恶性高热见于对此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若家族中曾有人在全身麻醉(为实施外科手术而诱导患者入睡)过程中发生死亡或在全身麻醉时、在全身麻醉后体温升高,则高度提示此人可能容易出现MH。2005年6月15日出版的3AMA杂志刊出了一篇有关遗传学检测(在血液或其他组织学标本中检测DNA)的文章,此项技术可用于检测那些具有家族史的人群是否易于发生恶性高热。  相似文献   

10.
全麻术中突发恶性高热死亡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高热(MH)是罕见的遗传药物性肌病,是全身麻醉中表现为肌肉高代谢、全身骨骼肌强直收缩及体温进行性升高的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因此,必须对其认识才能有所防备和遇到时能及时处理。1 病历介绍  患者男性,14岁,41kg,拟在全麻 腰麻下行先天脊柱侧弯矫正术后折杠术和梯万背修正术。一般情况佳,体壮略矮,心肺功能正常,血常规及血清电解质正常(未查肌酸磷酸酶),心电图正常。其姐有先心病史。  入室开放两条静脉,诱导:芬太尼0.1mg;利多卡因40mg,异丙酚100mg,潘侃朗宁4mg,插入气管导管后接上北美四型麻醉机(配备包括T监测的多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刘书婷  孙妮  王颖 《重庆医学》2016,(6):836-838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肌肉系统疾病,由临床常用的卤素类吸入麻醉剂和去极化肌松剂(琥珀酰胆碱)所诱发,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发病率为1/5 000~1/100 000[1-2].男女发病率比值为2.5~4.5.本文就MH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3].  相似文献   

1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2):59-6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使用罗库溴铵或顺阿曲库铵后,以临床征象判断肌松程度,术毕和拔除气管导管时肌松药残余作用发生率,及引起肌松药残余作用的危险因素。方法:成年择期手术患者500例,分别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或七氟醚吸入麻醉,麻醉手术期间分别给予罗库溴铵或顺阿曲库铵。用TOF Watch SX监测仪盲法观察麻醉过程透皮连续4次(TOF)监测时第4次刺激肌颤搐反应值与第1次刺激肌颤搐反应值的比值(TOFr)的变化。结果:术毕平均TOFr=0.53±0.38,其中275例0相似文献   

13.
对于全身麻醉的病人,在气管拔管时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反应.其原因可能有麻醉转浅、伤口疼痛、意识恢复、高碳酸血症、麻醉药或肌松剂拮抗剂的应用,以及导管对气管的刺激.这一心血管反应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临床麻醉中,我们采用硝酸甘油(Nittroglycerin,NTG)静脉小剂量输入以预防这一反应.  相似文献   

14.
杨艺  杨桐伟 《吉林医学》2010,31(5):680-681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以下简称吸入麻醉药)麻醉效能强、可控性高以及苏醒迅速,在全身麻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型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Cisatracurium,51W89,简称Cis)具有不释放组胺,心血管反应小等优点,使其在全身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对Cis具有明显的肌松增效作用,延长其作用时间,同时也可降低抗胆碱酯酶药拮抗Cis的肌松效果,早期停用或降低吸入麻醉药浓度可以消除或降低吸入麻醉药所致的残余肌松,有利于术后呼吸功能早期恢复,尽早安全拔除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对患者的应激反应、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需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麻醉给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泵注行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顺式阿曲库铵联合麻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时间指标、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拔管前、时和后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其残余肌松效应持续时间和拔管TOF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切片时(T1)、拔管时(T2)研究组患者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RS评分以及AA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R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与丙泊酚联合进行全身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程度,缩短围拔管期其残余肌松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全身麻醉(全麻)手术大量增多,肌肉松弛药的应用日趋广泛,麻醉医师应在实践中充分认识肌松药不良反应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从而提高肌松药使用的安全性. 一、肌松药的过敏和过敏样反应 全麻期间过敏或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为1/25 000至1/1000,其中肌松药引起的占80%.在法国,肌松药被认为是麻醉期间引起过敏反应最常见的原因,但其发生率已从1984-1989年间的81%降到1999-2000年间的58% [1-2].  相似文献   

17.
浅谈小儿麻醉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琨琳 《中国医刊》2005,40(7):9-10
近30年来小儿麻醉经历了基础麻醉(水合氯醛灌肠、深部肌内注射硫喷妥钠、肌注氯胺酮) 局麻或阻滞麻醉;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吸入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逐步发展,使小儿麻醉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也为外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操作、治疗环境和围手术期安全保障.在众多的麻醉方法中,面对具体的接受手术的患儿怎样选择麻醉方法?怎样做到:①使患儿围麻醉期安全,②满足术者需要,③患儿无痛苦,④并发症降到最低,⑤麻醉恢复期缩短,⑥避免因麻醉引起小儿精神创伤.这是现代小儿麻醉医师学习、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进行腰椎麻醉联合全身麻醉,观察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的指标,肌松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苏醒时间和认识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麻醉前观察组患者的DBP、SBP、HR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较为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DBP、SBP、HR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认识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肌松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采用腰椎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掬华  李启 《四川医学》2007,28(6):653-654
目的减少全麻药用量,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及感染的发生率,增强肌松效果,保留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对患者施行自控镇痛术(PCEA)。方法首先作好相应间隙硬膜外穿刺,在确保穿刺成功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术中手术区的肌肉松弛及镇痛由硬膜外腔给药维持,全身麻醉药用药量达到患者消除神志为度。结果全身麻醉药用量较全凭静吸复合麻醉减少(氨氟醚减少69%、氟芬合剂减少75%,长效肌松剂减少78.6%);较持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麻醉用药量减少(氨氟醚减少44.5%、氟芬合剂减少50%,长效肌松剂减少40%),经统计学处理P<0.05,术毕患者苏醒快,呼吸恢复早,无烦躁发生,减少了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局部麻醉加持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麻醉达到了理想麻醉的效果,是腹部大型手术及开胸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全身麻醉期间出现四肢或全身性肌阵挛及躁动、抽搐、头颈后仰、牙关紧闭、脚弓反张等癫痫样现象(SLP)并不常见。其中肌阵挛是指一定时间内主动肌快速、反复地收缩,带有一定的节律性,不受意识控制。过去,有一些病例报告显示,不同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和围手术期治疗药物(如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即泰能)可能诱发癫痫样现象。现将我院在实施全身麻醉后出现肌阵挛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