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改进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以最小的创伤来取得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最佳疗效。方法 根据颅内动脉瘤所在位置,精确设计“锁眼”手术入路,以2cm左右直径的骨窗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等手术。68例手术中,眶上额下经眉弓入路65例,翼点入路2例,乳突后入路2例,额部中浅旁入路1例。结果 68例患73个动脉瘤,行70次“锁眼”显微手术,共有71个动脉瘤行夹闭术,其中5例为多发性动脉瘤,予一次手术夹闭,3例为同侧入路,2例为双侧入路;另行动脉瘤孤立术、包裹术各1例;术后死亡4例;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锁眼”手术创伤小,疗效佳,外观影响少,费用节省,是动脉瘤显微手术有效和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例16个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一侧入路显微手术处理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直接夹闭16个。依据GOS判断:优良5例,轻残2例。结论一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处理部分颅内多发动脉瘤,选择好适应证、正确判断责任动脉瘤并首先处理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目前 ,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最常用的方法 ,但此项技术的难度和风险比较大 ,对设备和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我院神经外科于 1997年 5月— 2 0 0 3年 5月开展动脉瘤夹闭术 5 2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2例中 ,男 19例 ,女 33例。年龄 31~ 5 6岁 ,平均 4 6岁。所有病例均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 5 2例患者入院时的病情按Hunt和Hess的分级法分级如下 :Ⅰ级 12例 ,Ⅱ级 18例 ,Ⅲ级 17例 ,Ⅳ级 5例。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 3d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动脉…  相似文献   

4.
陈加贝  康承湘  高金鹏 《微创医学》2021,(3):315-318,327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在颅内血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将其分为锁孔入路组和鼻蝶入路组,各8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后的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以及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出...  相似文献   

5.
倪明  王硕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03,25(4):222-223
目的 总结经额部微骨孔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8例(9个)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方法,经额部微骨孔纵裂入路,采用额部中线偏右侧游离小骨瓣,直径约3cm,沿纵裂探查至大脑镰下缘、胼胝体膝部前缘,显露前交通动脉,分离并夹闭动脉瘤颈。结果 8例患者共发现9个前交通动脉瘤,术前H-H分级Ⅰ级1例,Ⅱ级7例,术后均获良好疗效,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结论 以额部微骨孔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传统的翼点入路损伤小,显露更直接,且在术中可控制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  相似文献   

6.
神经内镜在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Zhao JZ  Wang S  Wang YG  Zhao YL  Yu SQ  Wang R  Wang DJ  Zhang D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799-802
目的 讨论神经内镜在颅内动脉瘤外科的作用,分析其价值和缺点。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配合显微镜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88例(89个动脉瘤),其中前循环系统动脉瘤81例(共82个动脉瘤),后循环系统动脉瘤7例。全部采用微骨孔入路。全部病例在动脉瘤夹闭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探测。其中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EAM)84例,手术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后,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蒂结构、供血动脉分支和深部穿通支,并证实动脉瘤夹的位置。神经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ECM)5例,在内镜下可清楚观察动脉瘤周围的解剖,观察到颈内动脉后方的后交通动脉、对侧前动脉。结果 86例术后2周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显示动脉瘤夹闭满意。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症7例(7.95%),未出现与内镜有关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镜适用于复杂性动脉瘤,内镜放大、照明和观察死角的作用,能更好观察局部解剖,可以更确切夹闭动脉瘤蒂,降低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81例,除1例大脑后动脉梭型动脉瘤行显微包裹手术外,其余病例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81例,男37例、女44例,年龄39~72岁。患者均行CT及DSA检查,其中15例行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共发现动脉瘤91个,其中颈内动脉瘤28例31个动脉瘤;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6例18个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结果:本组后交通动脉瘤26例,眼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1例。手术后早期结果评价:好(GOS评分4-5分)29例、差(GOS评分2-3分)2例、死亡2例。结论: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技术,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尽管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相当部分的颅内动脉瘤可不通过直接开颅手术治疗,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凡能通过显微手术直接夹闭的动脉瘤,均宜采用直接手术。颅内动脉瘤的直接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而随着现代高科技在神经外科的综合应用,采用微创显微手术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自2006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锁孔入路,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分析手术治疗39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7例,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15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均采用翼点入路和显微手术。结果疗效优36例,良1例,差2例,无手术死亡。认为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显微技术.充分的术中降压和脑回缩,以及有效地防治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行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对不同形式的颅内动脉瘤及不同病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1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起病3d内)采用显微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HHS)病情分级结合治疗后1个月时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其治疗结果,其中显微手术128例(HHS Ⅳ~Ⅴ级占30例),经血管内栓塞86例(HHS Ⅳ~Ⅴ级占17例).结果 98例HHS Ⅰ~Ⅲ级显微手术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76例,4分(轻度残疾)13例,3分(严重残疾)6例.2分(植物生存)2例,1分(死亡)1例;69例HHS Ⅰ~Ⅲ级血管内介入治疗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54例,4分9例,3分4例,2分1例,1分1例,两组HHS Ⅰ~Ⅲ级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HHS Ⅳ~Ⅴ级显微手术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8例,4分6例,3分8例,2分4例,1分4例;17例HHS Ⅳ~Ⅴ级血管内栓塞治疗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2例,4分2例,3分2例,2分4例,1分7例,两组HHS Ⅳ~Ⅴ级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HS Ⅰ~Ⅲ级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而Ⅳ~Ⅴ级动脉瘤患者倾向于显微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效果更好,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6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瑞芬太尼+七氟醚,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统计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水平、脑氧...  相似文献   

13.
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41例中,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未破裂动脉瘤1例;Hunt-HessⅠ级9例,Ⅱ级16例,Ⅲ级11例,Ⅳ级3例,Ⅴ级2例;行DSA检查29例,行CTA检查8例,行MRA检查4例,手术采用改良的Yasargil入路。结果:41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出现血管痉挛、脑梗死致偏瘫、失语3例,有精神症状1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随访3~24个月,恢复良好35例,轻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早期手术可避免动脉瘤再次出血,减轻脑血管痉挛。HuntⅢ级及以下疗效显著,Ⅳ级以上者术后致残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对62例64个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4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28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33例成功夹闭瘤颈(其中2例分离瘤颈时动脉瘤破裂),1例合并脑内血肿在清除血肿后急性脑膨出未能显露动脉瘤;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31例术后两周复查血管造影,动脉瘤完全夹闭83.9%(26/31)。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70.0%(21/30);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二者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发生率、治疗原则和预后。  方法 :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 2 0 6例 ,其中颅内多发动脉瘤 16例 ,占总数的 7.8%。 15例有两个动脉瘤 ,1例有 3个动脉瘤。 33个动脉瘤中 ,后交通动脉瘤占 75.8% ,眼动脉瘤占 12 .1% ,前交通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分别占 9.1%和 3.0 %。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 14例 ,分期手术处理 2个动脉瘤 1例 ,另 1例仅处理 1个动脉瘤。  结果 :优良 15例 ,轻残 1例。  结论 :尽可能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邵星博  关俊宏  曲圣涛 《西部医学》2022,34(8):1204-1208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策略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为临床实际工作中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提供手术策略方面的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三个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70例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根据开颅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单侧或双侧手术、一期或分期手术、处理责任动脉瘤或处理全部动脉瘤进行分组。通过对术后GOS评分、术后再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等预后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手术策略下的治疗效果。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好于开颅夹闭术,处理全部动脉瘤临床疗效好于只处理责任动脉瘤;手术侧别、手术分期对预后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unt Hess评分及术式的选择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多发动脉瘤的治疗,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处理明确诊断的多发动脉瘤时应尽可能处理全部动脉瘤,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处理应遵循一定原则。  相似文献   

17.
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 探讨微骨孔入路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微骨孔入路对53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实施手术治疗。其中翼点微骨孔入路夹闭颈内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7例,单侧额部纵裂微骨孔入路夹闭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6例,骨瓣宽25-30mm,高15-20mm,应用高速钻开颅,经侧裂或纵裂暴露动脉瘤。结果 成功夹闭前循环动脉瘤53例,其中切除瘤体5例,12例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造影动脉瘤闭塞,术后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无与开颅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微骨孔入路夹闭颅人前循环动脉瘤,可降低手术医源性损伤并获得最佳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n Q  Chen J  Qian ZY  Zhang QB  Hu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72-876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颅内复杂动脉瘤共31例42个,包括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后交通动脉瘤1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BA—SCA)分又处动脉瘤,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BA—SCA—PCA)分叉处动脉瘤各1个],椎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4个,眼动脉瘤4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10例,巨大动脉瘤14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8个,磨除前骨突后进行动脉瘤夹闭4例。分别采用眉弓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颞下锁孔入路、枕下外侧锁孔入路及乳突后锁孔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动脉瘤夹闭术31个,微小动脉瘤包裹术2个,夹闭加巨大动脉瘤体切除术5个,孤立加瘤体部分切除术2个,孤立术1个,手术前破裂1个。术后近期GOS疗效评定,27例好,2例轻残,2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有效控制动脉瘤出血及进行前床突骨质磨除、巨大动脉瘤切除、载瘤血管塑型等操作。在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精湛的显微手术技术基础上,锁孔微创人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19.
周增俊  徐宏  彭涛  李政  吴小明 《海南医学》2011,22(3):112-113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策略、术中处理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夹闭、切除、孤立、包裹等方法手术处理72例共90个动脉瘤,共夹闭78个动脉瘤,12个行动脉瘤孤立、包裹。8例较巨大动脉瘤,均在钳夹后取出瘤内血栓或切除瘤体。结果 72例术后1个月按GOS标准评定疗效,恢复良好62例(86.1%),中残或重残7例(9.7%),死亡3例(4.2%)。随访69例(3~60个月),恢复良好67例(97.1%),中残或重残2例(2.9%),死亡0例。51例行CTA复查,动脉瘤夹闭满意。结论显微镜下手术夹闭是治疗动脉瘤的确实有效的方法。术中采用充分的显露,血管临时阻断,巨大动脉瘤切开减压,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A成像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经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37例患者存在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颅内血管显示良好,获得动脉瘤的完整形态以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37例患者中显示前交通动脉瘤10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9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8例。经测量,动脉瘤中最大直径为3~24mm,平均13.56mm。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等优点,检查费用低,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