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iu GS  Gong J  Cheng P  Zhang J  Chang Y  Qiang L 《癌症》2006,25(2):185-189
背景与目的:肠化生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而肠特异性转录因子CDX2在肠上皮的形成、分化及肠表型的维持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DX2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相关的肠化生中呈高水平表达,在部分胃癌组织中也有表达,提示其可能与胃粘膜上皮由胃表型向肠表型的转化,以及胃癌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CDX2在胃粘膜肠化生发生、进展及胃癌发生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肠化生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46例CAG伴肠化生、40例胃癌及32例对应癌旁肠化生,构建组织芯片。分别用高铁二铵/爱先蓝(HID/AB)及HE染色对肠化生及胃癌进行分型.然后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不同亚型肠化生及胃癌中CDX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癌旁肠化生中Ⅲ型肠化生的比例显著高于CAG伴肠化生(分别为56.25%和21.74%,P〈0.01)。CDX2蛋白阳性率在CAG伴肠化生、癌旁肠化生和胃癌中分别为69.56%、53.13%和42.50%:CDX2 mRNA阳性牢分别为63.04%、46.87%和35.00%。胃癌中显著低于CAG伴肠化生(P〈0.01),而与癌旁肠化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CDX2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有关联,肠型胃癌显著高于弥漫型(P〈0.05)。Ⅲ型肠化生中CDX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Ⅰ型(P〈0.05)。结论:CDX2在胃粘膜肠化生发生及进展为胃癌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胃癌高发区454例自然人群的3432份胃粘膜活检,检出胃癌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67.28%,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88%,肠上皮化生(IM)14.28%。CSG在胃体部高于窦部,CAG与IM则胃窦部明显高于体部(P<0.05)。支持CAG、IM为癌前状态之观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和Y染色体决定因子SOX9在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DX2和SOX9在IM发生、进展及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IM 24例、癌旁IM 17例、胃癌组织50例,用HE染色对IM及胃癌进行组织学分型,免疫组化法观察CDX2、SOX9蛋白在上述各种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二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DX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CAG伴IM组、癌旁IM组和胃癌组分别为87.50%、76.47%和62.00%,CAG伴IM组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CAG伴IM组与癌旁IM组、癌旁IM组与胃癌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型胃癌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77.78% vs 43.48%,P=0.013).CDX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是否有浆膜浸润等有关.SOX9蛋白表达阳性率,在CAG伴IM组、癌旁IM组及胃癌组分别为54.17%、70.59%、80.00%,CAG伴IM组显著低于胃癌组(P<0.05),CAG伴IM组与癌旁IM组、癌旁IM组与胃癌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型胃癌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92.59% vs 65.22%,P=0.040).SOX9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和是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联.胃癌组织中CDX2和SOX9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391,X2=5.778,P=0.016).结论:CDX2、SOX9在IM及肠型胃癌的发生中可能有重要作用,可做为IM及肠型胃癌预测的特异性指标之一.二者可能在胃癌进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方面探讨幽门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 HE、Warthin- Starry及 HID- AB( p H2 .5) - PAS染色法 ,对 1 51例胃镜活检及手术切除胃标本中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胃上皮不典型增生 ( gastric epithelialdysplasia,GED)、肠上皮化生 ( 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胃癌 ( Ca)组织中 Hp的感染状况进行观察 ,并对 Hp的感染与各病变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本组病例胃粘膜 Hp检出率为 66.2 %( 1 0 0 /1 51 )。 Hp的感染主要见于胃贲门以外部位 ,尤其胃窦部多见 ,但 Hp感染与 CAG、IMI、 型及弥漫型胃癌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 ( P>0 .0 5) ,与 GED(尤其 GED 、 级 )、IM 型和肠型胃癌的发生显著相关 ( P<0 .0 5)。结论 Hp感染是导致胃粘膜 型肠上皮化生、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肠型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张志镒  吴正奇  卢林芝 《中国肿瘤》2012,21(12):906-909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胃癌均高发地区采用内镜对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联合筛查的价值.[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内镜活检和病理检查同时进行的方法,对武威市凉州区40~69岁无症状,有上消化道病史、食管癌和胃癌家族史志愿者进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共筛查2 005人,上消化道癌检出率0.65%(13/2005),其中食管癌0.15%(3/2005),胃癌0.50%(10/2005);早期食管癌检出率100.00%(3/3),早期胃癌检出率30.00%(3/10),进展期胃癌为70.00% (7/10);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0.15% (3/2005)、0.20% (4/2005);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20%(4/2005)、12.62% (253/2005)、10.92%(219/2005)和19.50%(391/2005).以PG Ⅰ≤70ng/ml,PG Ⅰ/Ⅱ≤7.0作为PG单筛胃癌临界值,PG阴性1 280人(63.84%),阳性725人(36.16%);PG阳性者中胃癌检出率0.69% (5/7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28% (2/725)、16.69%(121/725)、16.00%(116/725)、22.34%(162/725);PG阴性者胃癌检出率0.39%(5/128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16%(2/1280)、10.31%(132/1280)、8.05%(103/1280)、17.89%(229/1280).PG阳性与PG阴性的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G阴性1 280人中,检出食管癌2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例;PG阳性725人中,检出食管癌1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2例.[结论]在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直接应用内镜对上消化道癌进行筛查,能最大限度降低上消化道癌的漏诊,使设备、技术、经费及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癌癌前疾病(或状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冒息肉,肥厚性胃炎,残胃,恶性贫血,胃溃疡;胃癌癌前病变包括胃粘膜异型增生,肠化生。胃癌高危人群即指患有上述疾病或病变的人群。现国内外经验认为在高危人群中进行普查与随访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有效方法。为了进一步在高危人群中寻找癌变规律,缩小随访范围,我们选其中常见的CAG,残胃,胃息肉,胃溃疡(GU),及伴异型增生和肠化生病变的活检胃粘膜组织,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_7,进行ABC免疫酶标组化染色,观察MG_7的相应抗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e,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rarry银染色方法,对3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组织及胃癌的癌旁组织进行HP检测.应用(alcianblue—PH2.5-periodic—schiff,AB—PAS)、(high-iron—diamine-alcianblue—PH2.5,HID-AB)黏液组织化学方法,区别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组织及胃癌的癌旁组织伴有肠上皮化生的类型。结果总例数380例。HP阳性率为69.74%。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组织及胃癌的癌旁组织伴肠上皮化生的HP感染率分别为77.78%、85.71%、100.00%、80.95%。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癌旁组织伴肠上皮化生AB—PAS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6.84%、91.43%、93.33%、100.00%;HID—AB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4.21%、42.86%、53.33%、85.71%。癌旁组织的肠上皮化生中,78.57%为不完全大肠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伴肠上皮化生中,不完全小肠型比例分别为52.63%、54.28%、53.33%;不完全大肠型比例分别为28.95%、31.43%、20.00%。结论HP感染与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癌旁组织的不完全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慢性胃病组织当中的小灶状不完全大肠型上皮化生具有潜在发生癌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LGIM分级系统、内镜下形态学分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变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86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内镜形态学资料、活检病理学报告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OLGIM分级,分析其与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癌变的关系。结果:286例患者中,26例合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5例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诊断为胃癌。在内镜下,286例患者中225例(78.7%)被明确诊断为CAG,38例误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3例误诊为黏膜隆起性病变、息肉样病变。OLGIM 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19例、40例、86例、124例、17例。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发现,OLGIM分级与胃黏膜病变恶性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42,P<0.001)。149例患者Hp检测阳性,137例阴性。Hp(+)组的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显著高于Hp(-)组;但Hp感染对肠上皮化生程度、发生部位及是否发生上皮内瘤变/癌变无明显影响。相关性检验发现,Hp感染与OLGIM分级无明显相关性(r=0.279,P>0.05)。内镜下颗粒型、灰白型、浅凹陷型三种形态分别有109例(38.11%)、94例(32.87%)、83例(29.02%)。三种内镜表现患者的胃黏膜恶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颗粒型患者的Hp感染率及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显著较高。结论:OLGIM分级系统对胃癌发生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内镜下不同表现的CAG恶变倾向无明显差异,但黏膜表面呈弥漫性颗粒样改变的患者Hp感染率、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显著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27和ILK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正常胃黏膜(normal gastric mucosa,NGM)、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a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各20例和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60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p27和ILK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和病理的关系。结果:p27和ILK表达阳性率分别为:NGM组100%和5%,CSG组85%和10%,CAG伴肠化组70%和20%,CAG伴非典型增生组45%和30%,胃癌组38.3%和40%。胃癌组和CAG伴非典型增生组p27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ILK阳性率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27和ILK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27蛋白的表达还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27和ILK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68,P〈0.05)。结论:检测胃癌组织中p27和ILK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进展程度,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胃癌高发区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区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以及血清PG检测在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进行PG检测,与内镜活检、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相结合,对比分析胃癌高发区72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当地居民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胃黏膜正常组血清PG 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72.0μg/L、9.6μg/L和17.5。胃癌组血清PGⅠ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胃黏膜正常组和胃溃疡(GU)组(P均〈0.05)。GU组血清PGⅠ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CAG组、胃癌组和GU组血清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和胃黏膜正常组(P均〈0.05)。CAG组和胃癌组血清PGⅠ/PGⅡ比值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PGⅠ≤60μg/L对CAG或胃癌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9.7%和95.5%;而PGⅠ/PGⅡ比值≤6的检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4.7%和89.3%;PGⅠ≤60μg/L且PGⅠ/PGⅡ比值≤6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4.1%和97.3%。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而PGⅡ则明显增高(P〈0.05)。PGⅠ≤60μg/L、PGⅠ/PGⅡ比值≤6、PGⅠ≤60μg/L且PGⅠ/PGⅡ比值≤6对肠上皮化生检出的灵敏度分别为16.6%、25.6%和11.9%,特异度分别为92.9%、80.4%和93.9%。结论胃癌高发区居民血清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血清PG异常作为CAG、胃癌及肠上皮化生病变筛查指标的灵敏度不太高,但特异度高。血清PGⅠ≤60μg/L可作为鉴别诊断胃癌与GU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Laurén(1965)将胃癌分为“肠型”及“弥漫型”两个主要类型。此后,作者们开始应用两型胃癌的分类,并对它们的组织发生、形态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肠型胃癌在胃癌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弥漫型胃癌(亦称胃型胃癌)的组织发生,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主要系由胃粘膜腺颈部的干细胞发生。对于肠型胃癌的组织发生,许多作者认为与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有着密切关系。近年一些作者发现肠化生上皮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并试图探讨“肠型胃癌”与肠化生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中胃泌素和Ki-67的表达,探讨胃泌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96例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来自胃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胃泌素和Ki-67表达。结果胃泌素在浅表性胃炎(CSG)、萎缩性胃炎(CAG)、肠化生(IM)、异型增生(Dy)和胃癌(G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8 %、30.0%、57.9 %、68.2%和77.8%,CAG组与G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CSG→GC,Ki 67增殖指数(PI)呈逐渐递增趋势,且从CAG→GC,胃泌素的表达与PI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泌素在萎缩性胃炎中呈低表达,在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异常增高;胃泌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以来,癌症研究的前峰正转向癌前变化的研究。本文就胃癌前期变化的形态、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及前景作一综述。世界卫生组织将胃癌前期变化分成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两种。前哲指一些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之临床情况或疾病,诸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胃息肉、慢性胃溃疡、能原性胃炎等,后者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即胃粘膜的不典型增生(有些学者也包括肠腺化生)。在这些疾病或病变的胃粘膜上容易产生癌变。有人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83.3%的早期胃癌患者癌傍伴有癌前期状态和病变,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确和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对胃癌的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的癌前变化,有报道随访十年其转癌率达10%左右。在哥伦比亚,胃癌高发区人群中患CAG的比例远高于低发区。我国胃癌流行病学综合考察队研究发现:CAG调整患病率与胃癌调整死亡率呈正相关。而这类患者的硒水平随胃粘膜病变的加重逐渐降低,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27和ILK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正常胃黏膜(normal gastric mucosa,NGM)、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a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各20例和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60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p27和ILK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和病理的关系. 结果: p27和ILK表达阳性率分别为:NGM组100%和5%,CSG组85%和10%,CAG伴肠化组70%和20%,CAG伴非典型增生组45%和30%,胃癌组38.3%和40%.胃癌组和CAG伴非典型增生组p27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ILK阳性率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27和ILK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27蛋白的表达还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27和ILK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68,P<0.05). 结论: 检测胃癌组织中p27和ILK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进展程度,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与FSP-1/S100A4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EMT在胃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胃癌标本295例(其中139例配对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肠上皮化生79例及异型增生16例中E-cadherin和FSP-1/S100A4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为42.03%(124/295),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未发现异常表达.胃癌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33.22,98/295)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0,0/139)、肠上皮化生(2.53%,2/79)和异型增生(0,0/16),P<0.05.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中FSP-1/S100A4的表达率在弥漫型胃癌组(41.88%,67/160)显著高于肠型胃癌组(24.11%,27/112),P<0.05.在浸润深度达浆膜及透浆膜组(36.89%,90/244)显著高于未侵及浆膜组(15.69%,8/51),P<0.05.FSP-1/S100A4的表达率与性别、年龄、Borrmann分型、WHO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胃癌中FSP-1/S100A4的表达率在E-cadherin异常表达组(37.10%,46/124)高于正常表达组(30.41%,52/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正常胃黏膜相比,E-cadherin在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未发现异常表达,而在胃癌中出现较高比率的异常表达,胃癌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Lauren分型相关.胃癌组织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胃癌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浸润深度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胃癌组织细胞中存在着EMT,且EMT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展与侵袭.  相似文献   

17.
胃慢性溃疡能否癌变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分歧。很多作者认为肠上皮化生(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胃慢性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溃疡旁粘膜上皮从粘液组化染色、伴发病变以及病理形态等方面进行观察,以比较胃良、恶性溃疡的溃疡旁粘膜上皮的病变的差异,从而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胃癌端粒酶活性及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胃炎组织端粒酶活性及ras基因变异,了解胃癌发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TRAP法对32例胃癌、16例异形增生、13例肠上皮化生、8例萎缩性胃炎、12例浅表性胃炎进行端粒酶活性及ras基因变异的测定。结果 胃癌组织28例(87.5%)端粒酶表达阳性,ras基因变异27例(84.4%)阳性;异形增生阳性分别为4例(25.0%)和5例(31.3%);肠上皮化生阳性分别为4例(30.8%)和4例(30.8%);萎缩性胃炎阳性分别为1例(8.4%)和2例(16.7%);胃炎组织阳性分别为0和1例(8.3%)。端粒酶及ras基因阳性表达与胃癌的部位、分化度、是否有淋巴转移无关。端粒酶活化与ras基因密切相关。结论 端粒酶活化及ras基因变异均与胃癌发生有关,可为胃癌的诊断提供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胃癌细胞的代谢特点,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者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60例胃癌LDH同工酶的含量和分布。结果显示,胃癌细胞LDH5含量高于除壁细胞外的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P<0.001);其LDH-H(LDH1~LDH4)含量低于壁细胞(P<0.001),与主细胞、表面上皮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电镜下,癌细胞LDH5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胞质基质中,而LDH-H阳性产物则较少。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上皮LDH5均高于幽门腺上皮(P<0.05),与胃癌细胞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2);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上皮LDH-H均高于幽门腺上皮和胃癌细胞(P<0.05)。结果提示,胃癌细胞LDH升高主要是LDH5的增加,LDH5的增加使胃癌产生乳酸增多,局部pH下降,可通过增强酸性水解酶的作用,间接地促进胃癌细胞的浸润和扩散。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可能是正常胃粘膜与胃癌之间的一种交界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3、-4和-7)在胃腺癌纵向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及预后意义。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9例胃腺癌患者黏膜腺上皮(含肠化生上皮), 黏膜层, 肿瘤中心, 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胃癌组织Claudin-1、-3、-4、-7的表达水平, 分析其与胃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  结果  Claudin-1、-3、-4和-7在肠化生上皮的总体表达水平高于胃黏膜腺上皮(P < 0.05);从黏膜层→肿瘤中心→侵袭前沿→淋巴结转移灶, 胃癌组织Claudin-1、-3、-4和-7的表达呈抛物线样趋势, 肿瘤中心表达最高(χ2=111.84, 52.35, 33.71和111.91, P < 0.05);肿瘤中心Claudin-1和-3表达降低, 患者预后不良(χ2=5.530和χ2=9.846, P < 0.05),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仅Claudin-3和临床分期可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Claudin-1、-3、-4和-7在胃癌纵向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肿瘤增殖及侵袭转移中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