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它可以同时进行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但颈椎间隙融合后,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易导致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加速退变,部分病例需要再次手术。,为此我们应用颈椎全人工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解除颈椎间盘突出所致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消除临床症状,恢复脊髓或神经功能。方法:自1993年2月~1996年12月,选择性地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加椎间植融合术。结果:术后6个月~3年随访,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者均获骨性愈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临床类型、MRI成像、手术疗法及有关技术问题作了讨论,认为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术式。MRI成像检查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除颈椎间盘突出所致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压迫,恢复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供血功能。方法:1995年12月-1999年12月,对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采用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至36个月随访,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脊髓、神经及椎动脉供血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4.
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轻微外力或无明确诱因导致椎间盘突出而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症状的临床症候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基本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微创介入治疗3大类.目的 阐述介入治疗的创伤小、能同时治疗多个节段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内容 ...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431-1434
[目的]研究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联合颈椎间盘微创消融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本院脊柱微创中心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病变患者96例,根据手术适应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随访。[结果]9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术后ASIA、VAS和JO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联合椎间盘微创消融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减少了融合节段,降低了相邻节段间盘的退变率及不稳率,临床效果好,术后远期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ACDF)已成为解除颈脊髓和颈神经根受压的主要治疗方式,其手术效果良好。仅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50000多位病人接受颈前路手术。ACDF术虽然很好地解除脊髓、神经根受压,稳定了病变颈椎,但是邻近节段椎间盘的活动度代偿性增加,退变加速。有研究显示一个节段融合后邻近节段在前屈、后伸以及旋转上活动度增加30%,2个节段融合后会加倍增加邻近节段活动度。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症状发生率每年约2%-3%,这些患者中超过15%的需要接受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应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6例,获得满意疗效。文中介绍了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作者认为,本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大,操作易行,对颈髓和神经根减压较彻底等优点,是治疗急性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脊柱退变性疾患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软突出,非颈椎病混合突出物) ,分后侧型和中央型。前者如同神经根型颈椎病压迫颈神经症状,后者如同脊髓型颈椎病压迫脊髓。对后者,行前路手术减压,似无争议;对后侧型压迫神经根者,在2 0世纪6 0年代,经脊髓造影证实后,保守治疗不愈者,行后路开窗,去除突出物,缓解神经根受压症状。2 0世纪80~90年代,则根据MRI诊断大部采用前路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不愈者) ,减压虽彻底,但该椎间隙大多被植骨融合。近年来,有作者提出对压迫神经根的颈椎间盘软突出,后侧型和近中央型应用后路开窗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2 0 0 1…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颈椎融合,特别是多节段颈椎融合,导致邻近融合节段椎间盘过早退行性变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病例逐渐增多为解决异常应力作用于融合邻近节段的问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技术应运而生,并已在临床取得一定的效果,笔者对日前颈椎人工椎间盘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对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思考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6例术中采用钦质钢板内固定。结果:优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5例。良好: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步态较稳,跨步有力,能参加工作,5例。尚可:生活自理,运动功能部分受限,3例。差:神经功能检查无恢复,1例。优良率83.32%。结论:MRI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员佳检查方法,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彻底,创伤小易操作,是治疗颈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颈椎前路减压术是骨外科的一项常规技术 ,主要用于治疗退行性变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症。一般用于累及一个或二个椎间盘病变。手术直接摘除突向后方或侧后方压迫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的骨性或非骨性致压物达到直接减压的目的。同时椎间融合稳定颈椎 ,减少不稳对神经组织的刺激。目前椎间融合的方法很多[1] 。笔者采用自体腓骨植入椎间融合 5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例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35~ 5 6岁 ,病程8个月~ 3年 ,均为椎间盘突出且为单个间隙 ,其中C4 ,52例 ,C5,63例。1 2 手术方法与技巧1 2 …  相似文献   

12.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选择及MRI分型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根据MRI表现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详细分型 ,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术式选择。方法 :对 4 4 7例颈前路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MRI进行分型。结果 :将颈椎间盘突出分为 5型。Ⅰ型 :膨出型 ;Ⅱ型 :突出型 ;Ⅲ型 :混合型 ;Ⅳ型 :破裂型 ;Ⅴ型 :双侧突出型。对Ⅱ、Ⅲ、Ⅳ及Ⅴ型有明显突出且压迫脊髓或 /和神经根者 ,应行前路减压 ,切除突出间盘后融合。 3个节段以上突出者 ,最好行后路手术。伴有椎管狭窄或OPLL者 ,应行后路手术。结论 :本分型对颈间盘突出症病例的手术入路选择有指导意义 ,可使手术效果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3.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对于传统前路融合手术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指征和单间隙、双间隙神经根型和/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CDF手术的选择标准基本上是一致的,二者均可以取得满意的脊髓或神经根减压效果,所不同的是减压以后采取置换还是融合。颈人工椎间盘设计的目标是恢复、维持椎间盘切除术后颈椎的正常活动度,进而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与ACDF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应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6例,获得满意疗效.文中介绍了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作者认为,本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大,操作易行,对颈髓和神经根减压较彻底等优点,是治疗急性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MRI的广泛应用,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颈髓损伤的临床报告日趋增多,手术治疗主要采用颈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技术,本院自2000年6月以来采用颈前路减压、Cage和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颈髓损伤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通过对32例2001年3月-2003年12月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的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获随访患者在3-6个月内均获得牢固融合,无骨不连发生,无内植物并发症发生。神经压迫症状恢复或好转。[结论]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前路手术在颈椎间盘疾病中已广泛应用,手术方法主要为颈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术。但不管是早期的自体骨融合的颈前路手术,还是后来进一步发展的颈前路钢板以及椎间融合器技术,都存在着诸如融合失败率高、植骨块移位、塌陷、螺钉断裂、钢板松动等并发症,造成手术疗效不佳以致于二次手术。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采用颈椎间盘摘除、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后均无前述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后路手术对于解除颈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效果明确,但术后生物力学的改变可能会导致邻近椎间盘退变的速度加快,尤以颈椎前路手术最为明显;而已存在退变且初次手术未处理的椎间盘可能会在随访期间导致再次手术[1].因此,术前明确椎间盘退变程度与颈椎术后再手术风险的相关性对于初次手术方式和范围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MRI对于颈椎间盘内髓核、纤维环退变最为敏感,但目前临床多用于评价颈脊髓、神经根的压迫范围和程度.尽管已有作者参照Pfirrmann建立的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系统开展了颈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研究,但是关于各系统的可信性和临床效力并不明确.现就目前各类颈椎间盘MRI退变分级系统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2006-2009
[目的]探讨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MRI上至少一个节段椎间盘突出致椎管侵占率≥50%)。全部病例均采用一期前路手术入路。其中23例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2例行单间隙髓核摘除减压、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例行双间隙髓核摘除减压、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2例行单间隙髓核摘除+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例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复查颈椎MRI,致压物均完全去除,脊髓形态恢复正常。[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患者症状改善满意,JOA评分平均提高5.6分。[结论]对于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为防止脊髓损伤进一步加重,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一期前路手术可以彻底去除致压物,同时不会造成脊髓继发性损伤,并且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和患者费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1):1977-1980
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发病率高、危害大,病变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和脊髓,引发临床症状,甚至诱发高位截瘫,危及生命。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是用椎间盘假体替换病变椎间盘以维持椎间隙的正常高度,在保留颈椎节段活动度的同时,减缓邻近节段继发性退变,是CDH的最新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目前CADR治疗CDH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