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脑膜动静脉瘘 (DAVF)与硬脑膜窦栓塞常使治疗变得棘手。患者 ,男性 ,5 2岁 ,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证实DAVF位于左侧横窦 (TS)中外 1/ 3处。供血动脉来自左颈内动脉 (ICA)海绵窦段分支、左侧枕动脉、咽升动脉和硬脑膜中动脉 ,同时还有左椎动脉远段供血。TS的远段及乙状窦 (SS)闭塞。左颈内静脉 (IJV)于颅底部开放 ,远端与岩下窦相通。右侧TS近段显示清楚 ,有发育不良和闭塞。反流静脉引流经直窦流向脑深静脉系统并经上矢状窦回流至脑凸面静脉 ,引起明显的皮质静脉扩张。DAVF为Djindjian Me…  相似文献   

2.
右锁骨下静脉(RSV)导管插入术于1952年由Aubaniac首次报道[1],右侧穿刺较左侧到达上腔静脉的途径更短,且较左侧更安全有效,不易损伤胸导管,因此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中央静脉导管是血管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快速补液、肠外营养、血液动力学监测,减少外周用药导致的静脉炎,放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和血液透析等[2].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锁骨下静脉造影在起搏器植入术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择桐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所有首次单双腔起搏器包括埋藏式除颤器(ICD)植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经肘静脉途径行锁骨下静脉造影,根据显影结果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对照组常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统计穿刺开始到导丝进入下腔静脉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男女比例(P=0.826),年龄均数(P=0.406),单双腔比例(P=0.771),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穿刺成功所用时间(分钟)分别为2.4±1.1,3.0±0.5(P<0.001)。结论锁骨下静脉造影术后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比传统锁骨下盲穿耗时明显缩短,尤其对经验不足术者,体型异常,血管畸形病例造影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2012年5月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641例患者,分为2组:锁骨下静脉组(321例)穿刺锁骨下静脉放置固定弯十极冠状窦电极;股静脉组(320例)穿刺股静脉放置可调弯十极冠状窦电极。比较两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静脉组中穿刺成功317例(穿刺成功率98.8%),其中3例术后检查出现气胸,1例因误置入6F鞘管到锁骨下动脉停止手术,气胸患者中1例因面积>30%行闭式引流,另2例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吸收,4例患者均未留下后遗症,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该组置入鞘管的320例患者中307例成功放置固定弯冠状窦电极,置入电极成功率为95.9%。13例(4.1%)不成功者改经股静脉途径12例成功置入电极。股静脉组333例(锁骨下静脉组电极置入不成功者也改用股静脉途径,该组实际人数:320+13=333)均穿刺成功,其穿刺成功率为100%,3例未能成功置入冠状静脉电极,置入电极成功率为99.1%。此3例未能置入患者行逆行冠状静脉造影后经股静脉成功置入电极。股静脉组电极置入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99.1%vs.95.9%,P<0.01)。锁骨下静脉组并发症稍多于股静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曝光时间[(77±40)s vs.(75±46)s],无显著差异。股静脉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99.1%vs.94.7%,P<0.01]。结论:两种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成功率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股静脉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9岁,因阵发性心悸入院,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放置导管和进行相应的血管造影时发现下腔静脉异位引流至上腔静脉水平后呈90度后反折入右房,故放弃下腔静脉通路,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管.右股动脉穿刺放入10极导管于左室,行电生理检查,考虑右后间隔旁道,在左锁骨下静脉置入消融导管,在靠近心中静脉开口处找到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无X线透视下,为6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左锁骨下静脉路径床旁放置临时心脏起搏器,记录起搏效果、操作时间、电极放置部位等指标。结果 63例患者均穿刺左锁骨下静脉送入临时电极成功,即刻起搏成功率100%,起搏阐值为(1.95±0.12)V,操作时间(7.3±0.37)min,起搏电极放置位置:右心室尖部起搏9例(14.3%,9/63),右室流出道起搏53例(84.1%,53/63),冠状静脉窦内起搏1例(1.6%,1/63)。无穿刺失败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术操作简便、起搏效果好,适合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2岁,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需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中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导丝后发现静脉走行异常,行左锁骨下静脉造影提示永存左上腔静脉;再次穿刺右锁骨下静脉,行右锁骨下静脉造影提示右上腔静脉缺如,再次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心室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将电极固定在右室心尖部,起搏阈值正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 ,6 0岁。因阵发性心慌半年 ,一过性意识不清5h于 1999年 10月 30日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阻滞 ,拟行VVI起搏治疗。术中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 ,进导引钢丝 ,透视下多次试入右室 ,于上腔入房口上遇阻力 ,偶然导丝能入右室。遂退出导丝 ,注射造影剂 ,发现上腔入房口上有造影剂滞留现象 ,呈细线流入右房 (见附图 )。术中考虑病人并   附图 双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狭窄  1狭窄上端局部扩张 ;2狭窄处呈细线连接 ;3监护导线 ;4左上腔内起搏电极无上腔静脉阻塞征 ,遂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 ,注射造影剂发现自冠状窦注入右心房。确诊为…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27岁.因"阵发性心悸10余年,加重2年"人院.发作时心电图(图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需静脉应用异搏定才能终止.查体:神清,血压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心率75次/分,心界不大,心律整齐,无明显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送人导引钢丝时,见导引钢丝走行于脊柱左侧,继续推送导引钢丝,经冠状静脉窦走行向右侧进人右房及下腔静脉(图略)示:根据导引钢丝走行特点及穿刺针回流血特点判断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畸形(PISVC ),决定经左上腔逆行置人冠状静脉窦(CS)标测电极,并穿刺右股静脉置人HIS束及右室心尖部标测电极.  相似文献   

10.
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静脉窦导管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可屈性多极导管经股静脉径路(A组)置入冠状静脉窦(CS),并与锁骨下静脉径路(B组)进行比较。发现经股静脉径路放置CS导管具有快速、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A、B两组从穿刺血管到置入CS导管所需时间分别为1.5±0.5min和22.6±7.2min(P<0.001)。经股静脉径路放置CS导管不仅能满足射频消融时标测的需要,而且可减少血管穿刺部位,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腋静脉穿刺安置心脏起搏导线的方法、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安置心脏起搏器手术指征患者共56例,分为头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腋静脉组。观察手术操作时间,起搏即刻参数及术后3个月参数。结果56例患者均完成起搏器置入术。腋静脉组成功率高,较头静脉组明显省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锁骨下静脉途径手术并发症少。3组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腋静脉穿刺安置起搏导线简便安全,适宜多导线安置手术。该方法可避免头静脉分离手术的不便,又能避免锁骨下静脉穿刺带来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上途径穿刺锁骨下静脉在临时起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 8例需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 ,首选锁骨下途径 ,一次不成功改为锁骨上途径。记录二组中两种穿刺方法的例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老年组 76例中有 2 9例改行锁骨上途径 ,非老年组 3 2例中有 1例改行锁骨上途径 (P<0 .0 5 ) .经锁骨上途径并发症 6例 ,经锁骨下途径并发症 12例 (P>0 .0 5 )。结论 合并肺气肿且需紧急起搏的老年人宜首选经锁骨上途径穿刺锁骨下静脉 ,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是安全、可靠的 ,适用于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13.
Lu X  Xu K  Zhang QQ  Yang C  Li SD  Li JS  Rong YT  Zhu MH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2):923-926
目的 评价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端形态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44例下腔静脉阻塞的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MRV检查,评价下腔静脉阻塞端形态,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进行对比.采用配对x2检验并计算Kappa值,对比MRV及DSA对下腔静脉形态显示的一致性.结果 44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中包括下腔静脉完全阻塞37例,不完全阻塞7例;MRV显示其中不完全阻塞4例.37例完全阻塞中,MRV显示近心端圆锥形36例,平台形1例;远心端圆锥形30例,平台形4例,不规则形3例.以DSA为金标准,MRV诊断下腔静脉完全阻塞的灵敏度为100% (37/37)、特异度为57.1% (4/7);阳性预测值为92.5% (37/4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MRV成像有利于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端,尤其是远心端的观察,有助于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4.
下腔静脉造影指导犬房间隔穿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下腔静脉造影指示下犬房间隔穿刺术方法。方法 对9只健康杂种犬进行了下腔静脉造影指示下的房间隔穿刺术。全麻下经皮穿刺右侧股静脉,X线投照角度RAO 30°,经Mullins鞘管注射76 %的泛影葡胺2 0mL行下腔静脉造影,分别显示下腔静脉及其开口、右心房影、左心房影和主动脉根部影,将Brockenbrough穿刺针远端弯度的近端塑形增加1个弯度,使穿刺针方向指示器指向3点左右、针尖顶至房间隔进行穿刺。结果 ( 1 )下腔静脉造影显示与房间隔穿刺有关的解剖特征为下腔静脉开口位置高,全部在房间隔中上部,使房间隔穿刺点位置也高,加上左心房腔小,穿刺针易穿至左心房顶部;( 2 )下腔静脉造影指导下房间隔穿刺术成功率为1 0 0 % ( 9/ 9) ,心脏压塞1例,经X线和造影剂指示心包穿刺引流术控制。结论 下腔静脉造影指导下的经皮犬房间隔穿刺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正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SCV)因其位置固定、直径较大,且不随血压变化,便于各种体位穿刺和导管固定,以及较少的血流感染和血栓形成~([1]),成为穿刺之首选部位。本文就其穿刺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解剖基础SCV是腋静脉的延续,全长约3~4 cm,宽约1~2 cm,以前斜角肌下端内、外侧缘为标志分为3段,胸锁关节上缘为SCV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点,SCV呈轻度向上的弓形与锁骨内1/3段几乎  相似文献   

16.
心脏电生理检查时冠状窦标测电极的放置比较重要,国内心脏电生理中心常规的放置方法是经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将十级冠状窦电极放入冠状静脉窦。用标准四级电极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的方法,国内外少见报道。笔者在北京安贞医院学习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时,马长生教授他们电生理团队从2005年始,凡是心房颤动消融患者均经股静脉插管放置冠状窦标测电极,笔者经该中心同意总结了经股静脉及左锁骨下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方法、成功率、并发症及操作时间上的差异。现将该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普勒超声、造影定位头 -锁骨下静脉在永久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4 1例患者术前未进行头 -锁骨下静脉造影及多普勒头静脉定位 ,常规方法植入起搏器 (对照组 ) ,5 3例患者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 -锁骨下静脉定位 (多普勒组 ) ,并作体表标记 ,同时行头 -锁骨下静脉造影 (造影组 ) ,据体表标记切开头静脉植入起搏器 ,观察起搏器植入术程所需时间、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及各组切开方式与实际头静脉解剖位置符合情况。结果 造影及多普勒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 (2 0 6± 32 )min和 (16 1± 2 9)min ,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造影及多普勒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虽然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感染发生率有下降趋势 (对照组感染发生率 7 3% ,造影及多普勒组感染发生率1 8% )。术后出血情况 ,造影及多普勒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造影组与常规组比较 ,与头静脉实际解剖符合率明显提高 ,统计学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多普勒组与常规组比较和头静脉实际解剖符合率明显提高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造影组与多普勒组比较和头静脉实际解剖符合率虽然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造  相似文献   

18.
漂浮电极导管法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安全、简便的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方法选取22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旁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将临时起搏漂浮电极导管在观察起搏信号情况下送入右心室,通过测定阈值及QRS波群形态确定电极位置。结果22例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从穿刺到右心室起搏平均时间(8±3)min,起搏阈值均<1.0V,起搏电压2.0~5.0V,起搏天数平均5(1~12)d。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床旁漂浮电极导管法是一种操作方便、快速、安全的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电极进行对照研究,探讨经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118例起搏器植入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腋静脉组(n=66)与锁骨下静脉组(n=52),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起搏导线。比较两种途径置入起搏导线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腋静脉组与锁骨下静脉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4%(63/66)和96.2%(50/5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1/66)和5.8%(3/52),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锁骨下静脉组发生气胸3例,腋静脉组无一例发生气胸(P0.05)。结论经腋静脉途径置入心脏起搏器导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紧急临时起搏3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 33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紧急临时起搏的成功率 ,在无X线透视下将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盲插至右心室。多数病人( 2 9/33)一次性获得成功 ,少数 ( 3/33)进入左颈内静脉 ,1例失败。在无X线透视下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起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