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可折叠晶体植入、超声乳化及非折叠晶体和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三种不同术式对术后角膜屈光状态和视力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三组169例老年性白内障分别采用3.5mm、6.5mm巩膜隧道和10mm角巩缘切口,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摘除及一体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囊外摘除及一体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3天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1.02、0.52和0.46。达到正常视力的比例分别为66.25%、12.30%和8.66%,超声乳化和囊外摘除术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检验,P<0.05)。结论手术切口小,操作轻,术后早期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轻微,减少了缝合所需时间及消除缝线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总结130眼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对术前检查资料及手术方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术后屈光状态变异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的屈光状态以散光最多(60/130,46.15%),其次是远视(32/130,24.61%)和近视(28/130,21.53%)。术后屈光度均差术前用B超仪检测组为1.251±0.27,明显大于用A超仪检测组0.58±0.61(P<0.05)。术中切口缝线眼散光度明显高于无切口缝线眼(P<0.001)。结论:术后屈光状态主要是散光,用A超精确测定并减少切口缝线可以降低屈光不正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屈光状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大小以及角膜形态改变。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40例(46眼),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1月、3月裸眼视力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散光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一月、3月A组散光度数小于B组,术后3月两组散光均较术前有所减小(P<0.05)。术前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一月、3月A组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角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损伤更小,散光更小、更安全等优点。2.选择在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作切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矫正部分术后散光,对所在于午线角膜曲率有松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113例(128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44例(51只眼)、40例(45只眼)、29例(32只眼),分别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Ⅰ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Ⅱ组)和超声乳化吸出术(Ⅲ组),并植入人工晶体,于术前、术后1周、1、3、6月随访远视力、角膜散光及其轴位等指标.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1周、1、3、6月的视力明显高于Ⅰ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平均散光值Ⅰ组、Ⅱ组、Ⅲ组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平均散光值在术后1周、1、3、6月时均大于Ⅱ、Ⅲ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平均散光值在术后1周和1月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月后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早期均以顺规性散光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Ⅲ组术后散光漂移最明显,而Ⅰ组则漂移最少.结论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手术发展的方向,但在无条件行超乳术时,调整切口大小、位置、深度、缝合技术等,术后仍可达到较低的散光度和满意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113例(128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44例(51只眼)、40例(45只眼)、29例(32只眼),分别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Ⅰ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Ⅱ组)和超声乳化吸出术(Ⅲ组),并植入人工晶体,于术前、术后1周、1、3、6月随访远视力、角膜散光及其轴位等指标.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1周、1、3、6月的视力明显高于Ⅰ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平均散光值Ⅰ组、Ⅱ组、Ⅲ组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平均散光值在术后1周、1、3、6月时均大于Ⅱ、Ⅲ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平均散光值在术后1周和1月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月后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早期均以顺规性散光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Ⅲ组术后散光漂移最明显,而Ⅰ组则漂移最少.结论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手术发展的方向,但在无条件行超乳术时,调整切口大小、位置、深度、缝合技术等,术后仍可达到较低的散光度和满意的视力. 相似文献
9.
10.
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000例(1278眼),分析术后3d及1年患者的视力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d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368例(446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32例(832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角膜水肿。术后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35例(820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365例(458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后囊膜混浊。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许玲黄剑云吴正仪(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眼科十堰442000)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视力,次正常中图法分类号R779.66白内障手术是重要的复明手术,恢复最佳视力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愿望,但有一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的或医疗方面的原因,使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评估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视觉功能的恢复.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42例(60眼),在术前和术后1周、1月分别测量最佳矫正视力,并应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MFVA-100)测量明亮(85cd/m2)、高亮(260cd/m2)背景下不同对比度(100%、25%、10%)的视力,用1og MAR值表示,观察手术后矫正视力和对比度视力的改变,分析不同情况下对比度视力相关性.结果 手术前明亮背景下100%的对比度视力高于高亮背景下(t=-2.901,P<0.05);明亮背景下,术后1月100%的对比度视力高于术后1周(t=-2.398,P<0.05);术后1周,明亮背景下各对比度视力均高于高亮背景(t=3.480、2.256、2.287,P<0.05);术后1月,明亮背景下100%的对比度视力高于高亮背景(t=2.647,P<0.01).结论 白内障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对比度下视力.手术后随着时间进展,高对比度视力可进一步改善,低对比度下眩光造成的视觉障碍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分析白内障术后视力影响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3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白内障手术患者并对其影响术后视力恢复因素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然后对其主要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以术前因素最为常见(P〈0.05)且术前因素以青光眼、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老年性黄斑变性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到20.00%、16.67%及13.33%。结论加强白内障术后视力影响因素的观察与分析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同手术切口对视力和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观察组6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患者根据术前角膜散光情况设计手术切口的位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且于术后3个月时基本趋于稳定。但是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时根据患者角膜散光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手术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散光,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8.
19.
电生理检查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评估肖虹,贺雷,韩文平,董正华,沈元丽(遵义地区医院眼科遵义563000)白内障居我国致盲眼病之首位。通过现代白内障手术治疗可复明。近10年来,国内外已用电生理检测来评估预后。我科自1993.4~1996.6,按照国际临床...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