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阿魏酸钠(SF)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F保护组和SOD保护组。通过阻断大鼠肝门1h后再开放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肝缺血前及肝再灌注2h时测肝组织丙二醛(MDA)、SOD和测血ALT、AST。并取肝组织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注2h时SF保护肝组织内SOD消耗明显多于SOD保护组(P<0.01),肝组织内MDA生成亦明显多于SOD保护组(P<0.05)。两组肝细胞的显微、超微结构的改变基本一致。结论:SF清除氧自由基(OFR)的作用逊色于SOD,但两者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所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血浆及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家兔肠I/R损伤模型,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实验分为I/R损伤组及假手术(Sham)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缺血前两组动物SOD、XO及MD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I/R组再灌注后2h与缺血前及Sham组相比,SOD活性显著下降,XO活性及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此外,肺、肝等组织MDA含量亦明显高于Sham组(P〈0.01)。结论:家兔肠I/R损伤时体内脂质过氧化过程加强,且在I/R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兔肠造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血浆及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家兔肠I/R损伤模型,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实验分为I/R损伤组及假手术(Sham)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缺血前两组动物SOD,XO及MD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I/R组再灌注后2h与缺血前及Sham组相比,SOD活性显著下降,XO活性及MDA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1,6——二磷酸果糖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春  马兴久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17(6):1022-1023,1159
采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1,6-二磷酸果糖(FBP)对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于肝脏缺血前,再灌注1h,8h分别测定血清AST,ALT,丙二醛(MDA)活性及肝组织ATP含量变化,并观察再灌注8h肝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FBP处理组动物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ATP含量显著降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改变显著减轻,提示FBP对肝脏I/R损伤有明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牛磺酸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嘉  余业勤 《上海医学》1997,20(9):521-524
为观察牛磺酸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SD大鼠肝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成5组,分别于缺血前经外周静脉、门静脉注入牛碘酸及再灌注前经门静脉注入牛磺酸,及假手术组组。结果表明,缺血前给牛磺酸组具有抑制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内酶的漏出,降低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化物酶(GSH-PX)、Na、KATP酶及Ca^2+-ATP酶活力,抑  相似文献   

6.
腺苷和ATP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腺苷和AT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并进行相互比较。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组(IR)、给予ATP后缺血再灌注组(ATP)和给予腺苷后缺血再灌注组(AD),分别观察各组中在再灌注0h、2h和6h的Na^+和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病理学组织肾小管评分,腺苷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均明显低于IR组和ATP酶的活性,在腺苷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两组均明显高于IR组ATP组(P〈0.01),而IR组和AT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腺苷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没有保护作用,ATP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①正常对照组,不作肝门阻断;②再灌注对照组:进行45 m in 的肝门阻断及60 m in 的再灌注;③预处理组:45 m in 的肝门阻断前先进行5 m in 肝脏缺血及5 m in再灌注。②、③组均在60 m in 再灌注完成后取血及肝组织标本检测肝功、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预处理组与再灌注对照组比较,肝功能明显改善,SOD、NO 含量升高,MDA 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内源性NO水平、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宏  陈怀仁 《铁道医学》2000,28(6):381-382
目的 探讨外源性腺苷模拟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制备32只SD大鼠肝脏原位灌流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缺血预处理(PC)组、腺苷预处理(ADO)组、苯茶碱预处理(8-PT)组和实验对照(C)组。在充后,观察流出液中肝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含量、肝组织中NO合酶(NOS)的活性,并制作肝组织标本,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流出液中转氨酶浓度明显升高,PC能明显减轻这种损伤(P〈0.01),与ADO效果类似(P〈0.01),8-PT则无这一保护作用(P〉0.05)。在PC及ADO组中流出液NO含量及肝组织NOS活性明显高于8-PT及对照组,结论 外源性ADO可以模拟P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OS而使NO释放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9.
探讨红景天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用4VO法复制大鼠实验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AM)、单纯缺血组(IS)、缺血再灌注组(IR)、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分别观察了大鼠脑组织中LPO、SOD,Na^+-K-ATPase的变化。结果(1)IS组及I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均显著高于SAM组(P.  相似文献   

10.
制成肝硬化门脉高压(PHT)大鼠胃粘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定缺血再灌注前后及丹参治疗后胃粘膜中氧自由基(OFR)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的歧化酶(SOD)的变化,同期观察其光镜、电镜病理改变,探讨丹参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PHT大鼠胃粘膜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有大量OFR产生,粘膜损伤严重程度与OFR、LPO及SOD密切相关;PHT胃粘膜更易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使用丹参可显著降低胃粘膜中OFR及LPO含量,提高SOD活性,减轻胃粘膜的损伤,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夹闭(SMAO)模型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时血浆和肠组织内皮素-1(ET-1)的影响。结果:大鼠小肠缺血1h后组血浆和肠组织ET-1均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肠粘膜损伤严重;用SOD预处理小肠缺血1h后再灌1h血浆和肠组织ET-1均值明显关低,的粘膜损伤亦明显减轻。表明SOD能减低肠缺血灌中血浆和肠组织ET-1含量,这可能是它保护肠缺血再灌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铜、锌在肝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氧自由基的内在联系,并观察“加味生脉散”对急性肝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作选用成年家犬,随机分2组,对照组术前3d及术日前im生理盐水0.4ml/(kg·d)。复制活体犬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不同时间血、肝组织铜、锌含量。肝组织丙二醛(MDA)变化及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ALT变化及不同时间肝细胞形态改变。结果:随着缺血再灌注,肝  相似文献   

13.
己酮可可碱对肺缺血再灌注后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酮可可碱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性粒细胞(PMN)表面CD18、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TX组。采用肺在体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45min、再灌注1、2、4h测定肺组织含水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蛋白含量、肺组织及BALF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18-FTTC标记的PMN阳性细胞百分率,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氢小檗碱(THB)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4血管结扎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THB组和对照组的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THB(缺血前后分次ip40、40、20mg/kg)能提高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延长再灌注时间至72h,大鼠大脑皮质、纹状体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受损较重,THB(iP40mg/kg·d×4d)有明显保护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神经元的作用,但对海马组织无保护作用。结论:THB对短暂全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部与主要器官脂质过氧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兔一侧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部与主要器官脂质过氧化改变。方法:利用新西兰兔一侧后肢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SC)和缺血-再灌注组(I/R)。分别取胫骨前肌标本测定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PCr)及丙二醛(Mort)含量,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肌浆网膜钙泵(Ca2+-ATPase)活力,取心、肺、肾组织测MDA及SOD。结果:I/R组各项指标改变明显,与Sham组及ISC组相比,骨骼肌ATP、PCr明显下降,MDA水平明显升高,SOD,Ca2+-ATPase活力明显减低,心、肺、肾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下降。结论:一侧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可导致肌肉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及出现脂质过氧化损害,同时主要器官亦出现类似改变。这种损伤可能是局部严重创伤后造成多器官衰竭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亚硝酸盐法测定心肌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心肌MDA含量。分别观察了等容血液稀释、1,6-二磷酸果糖(FDP)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实验共分4组:1组(对照组);2组(稀释组);3组(FDP组);4组(稀释+FDP组)。结果:①与1组缺血区心肌MDA含量相比,2、3、4组均显著降低(P<0.05);4组又明显低于2、3组(P<0.05)。②2、3、4组缺血区心肌SOD活性均明显高于1组(P<0.05);4组与2、3组相比又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差异。提示:等容血液稀释和FDP均能通过保护SOD活性及降低MDA含量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二者合用效果更加明显,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用4VO法复制大鼠实验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AM)、单纯缺血组(IS)、缺血再灌注组(IR)、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分别观察了大鼠脑组织中LPO、SOD、Na+-K+-ATPase的变化。结果:①IS组及I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均显著高于SAM组(P<0.05,P<0.01)。SOD含量均低于SAM组(P<0.05,P<0.01),R+IR组及IR+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OD含量却显著升高(P<0.01)。②IR组大鼠脑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明显低于SAM组(P<0.01),R+IR组及IR+R组较IR组升高(P<0.05,P<0.01)。结论: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四氢小檗碱(THB)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4血管结扎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THB组和对照组的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THB(缺血前后分次ip40、40、20mg/kg)能提高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延长再灌注时间至72h,大鼠大脑皮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选SD 大鼠,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以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 3 h 后再灌注21 h(A 组);MCAO6 h 后再灌注18 h(B组);MCAO24 h(C组)。于MCAO 后6 h 及24 h 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TTC染色后以图像分析技术测脑梗塞体积。结果:A 组大部分动物无神经功能障碍及梗死灶出现;B、C两组均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及梗死灶,且B组较C组更严重,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高血压大鼠线栓法脑缺血6 h 后再灌注18 h 可引起显著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部与器官脂质过氧化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兔一侧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与主要器官脂质过氧化改变。方法;利用新西兰兔一侧后肢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SC)和血-再灌注组(1/R)。分别取胫骨前肌标本测定三磷酸腺(ATP)磷酸肌酸(PCR)及内二醛(MDA)含量,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肌浆网膜钙泵(Ca^2+ATPase)活力,取心、肺、肾细胞测MDA及SOD。结果:I/R组各项指标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