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8例肝局灶性病变(其中肝细胞癌17例,肝囊肿25例、肝血管瘤26例)行MRI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病变弥散成像的信号特点,并测量正常肝脏和病变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结果肝局灶性病变在DWI上为高信号,随b值的增加信号有不同程度下降;当b值为400s/mm2时,肝细胞癌、肝囊肿、肝血管瘤的ADC值分别为(1.20±0.50)×10-3mm2/s、(3.10±0.41)×10-3mm2/s、(2.18±0.32)×10-3mm2/s,三者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细胞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但不适宜对小病灶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 扩散加权成像(DWI) 及ADC 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31 例,转移瘤26 例,肝血管瘤11 例,肝囊肿10 例,其他病变8例.进行MRI 平扫及DWI,选取病灶感兴趣区,测出信号值,并计算ADC 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平均ADC 值如下:肝囊肿(2.583±0.156)×10-3mm2/s,血管瘤(1.689±0.313)×10-3mm2/s,转移瘤(1.021±0.213)×10-3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1.031±0.262)×10-3mm2/s.肝脏良性病变的ADC 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肝脏不同病变的ADC 值进行量化分析,能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肝脏局灶性痛变患者10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4例,肝脏转移瘤16例,海绵状血管瘤33例,肝囊肿15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磁共振(MRI)扫描和单次激发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的DWI,DWI采用b值为0 s/mm2和500 s/mm2.各组局灶性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7±0.60)×10-3mm2/s、(1.74±0.42)×10-3mm2/s、(2.52±0.75)×10-3mm2/s、(3.60±0.69)×10-3nm2/s和(2.09±0.52)x10-3mm2/s,肝囊肿和血管瘤与恶性病变比较,ADC值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比较,ADC值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和ADC值能够鉴剐常见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但肝实质性局灶性良恶性病灶之间的ADC值无明显差别,与普通MRI相比,DWI对肝脏实质性病灶性质的鉴别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散和灌注成像(DWI,PW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共209个病灶,其中肝囊肿40例69个病灶,肝血管瘤43例57个病灶,肝细胞癌27例36个病灶,转移性肿瘤17例47个病灶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计测表观扩散系数(ADC).DWI序列所选用b值为0、500 s/mm2.其中15例肝细胞癌,8例肝血管瘤和2例肝囊肿行灌注成像.结果 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瘤)的平均ADC值为(1.09±0.24)×10-3mm2/s,与肝囊肿、肝血管瘤病变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以肝血管瘤平均ADC值1.71×10-3 mm2/s作为判定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分界点,则灵敏度是97.5%,特异度是86.5%.绝大部分肝癌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SC)表现为速升速降型,全部肝血管瘤的TSC表现为缓升缓降型.结论 DWI、PWI对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肝脏MRI的补充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肝囊肿、3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37例原发性肝癌、14例转移瘤患者行T1WI、.TR2WI、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扫描,分别进行病变实性区域及正常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测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肝囊肿、肝血管瘤与肝癌及转移瘤患者病变区域的实性部位ADC值分别为(2.87±0.57)×10-3mm2/s、(1.99±0.31)×10-3mm2/s、(1.28±0.23)×10-3mm2/s、(1.17±0.13)×10-3mm2/s、肝癌与肝囊肿、肝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与转移瘤患者病变区域的实性部位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结论 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实性恶性肿瘤的鉴别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b值800s/mm2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肝占位性病变者(肝囊肿14例,肝血管瘤18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6例,肝细胞癌35例,肝转移瘤11例,胆管细胞癌6例)在常规T2WI、T1WI及动态增强扫描(应用LAVA3D序列)外,加做b值800s/mm2DWI检查,观察肝占位性病变在DWI图像影像特征,测量病变及与病变同一层面正常肝组织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肝组织平均ADC值为(1.39±0.13)×10-3mm2/s。肝囊肿、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胆管细胞癌平均ADC值分别为(2.47±0.25)×10-3mm2/s、(1.63±0.12)×10-3mm2/s、(1.47±0.07)×10-3mm2/s、(1.07±0.15)×10-3mm2/s、(1.19±0.13)×10-3mm2/s、(1.11±0.08)×10-3mm2/s;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正常肝组织与肿瘤组织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正常肝组织ADC值之间差异p=0.923,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有不同特点,综合量化分析病灶ADC值与正常肝组织ADC值,能更好地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特征,在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预后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MR)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263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5 T MR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增强扫描、DWI序列扫描诊断肝脏占位病变价值。结果:263个病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占位性病变150个,转移瘤35个,原发性肝癌115个;良性病变113个,其中血管瘤78个,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13个,肝脓肿22个;原发性肝癌b=500 s/mm2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肝脓肿、血管瘤,b=1000、1500 s/mm2时ADC值低于肝脓肿、血管瘤、转移瘤;而转移瘤b=500、1000、1500 s/mm2时ADC值低于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b=500、1000、1500 s/mm2时ADC值低于肝脓肿、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 T MR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联合诊断可有效区分肝脏占位性病变类型,提高疾病检出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ADC值的测量,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的DwI图像表现以及ADc值范围,探讨其成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肝脏占位性病变(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及肝脓肿)患者153例,共296个病灶。每位患者均在3.O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肝脏常规成像、选取不同b值(b=500S/illm2、b=1000S/mm2、b=1500S/mm0)DWI成像及高分辨T2加权成像.另外,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患者每一病灶及病灶对侧正常肝组织分别取三个感兴趣区(ROI),尽量避开血管及液化坏死区测量ADC值,取其平均值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幂使用低b值(b=500S/him。)时,肝脏各种占位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b值(b=l000S/mm2)及高b值(b=l500S/mm2)时,肝脏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另外,高b值时肝癌和肝转移瘤的ADC值与正常肝组织的ADC值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肝脏占位性痛变的DWI图像特点及ADC值的不同范围,可准确的判断病变的性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较大的价值,瘤/肝比对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瘤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局灶性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EPI DWI(b=500s/mm2)序列,对局灶性肝脏病变11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瘤2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血管瘤22例,囊肿19例)进行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疾病ADC值的差异。结果 b值选用500s/mm2时,正常肝脏的ADC值为(1.49±0.14)×10-3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分别为(0.93±0.14)×10-3m m2/s、(0.9 7±0.1 5)×1 0-3m m2/s、(1.0 6±0.1 7)×1 0-3m m2/s、(1.5 3±0.2 9)×1 0-3m m2/s、(2.1 8±0.2 3)×1 0-3m m2/s和(3.15±0.21)×10-3mm2/s。肝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小于正常肝脏(P0.01),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大于肝脏(P0.01)。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脏的ADC值之间、肝癌与转移瘤的ADC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及ADC值测定,能较准确的判断局灶性肝脏病变的性质,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曲源穆合塔尔摘要目的:通过弥散成像以获得肝脏局灶性病变以及正常肝脏平面相对应脊髓的ADC值,进一步探讨ADC值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54例病人,38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5岁,对其65个病灶在DWI序列进行检测,(平均直径5.67cm,范围3~15cm)。最终诊断根据MRI常规扫描,包括常规T1WI、T2WI以及增强扫描和随访。结果:显示b值1000s/mm2时,正常肝脏对应平面脊髓、肝癌、血管瘤、及肝囊肿的ADC值分别是2.02±0.32,1.681±0.41,2.230±0.41,2.894±0.67。结论:弥散成像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e,DTI)技术的脑白质纤维跟踪(white matter tractography,WMT)是目前唯一非入侵式三维重建活体脑白质纤维束解剖结构的方法,有助于深入了解人脑白质纤维的微观结构,对神经生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也有较大价值,成为神经纤维成像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DTI原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几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类脑白质跟踪算法,重点分析了其跟踪原理、优点和局限性,并介绍了脑白质跟踪算法的应用情况,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扩散成像定量指标在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扩散敏感梯度(高b值)扩散加权像的定量指标在早期缺血性中风诊断中的应用,探讨高b值DWI上异常高信号征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25例临床高度怀疑为缺血性中风的病例进行研究,对病灶进行表观扩散系数及其各向异性变异系数进行测定与计算,结合ADC及其CV对高b值定性DWI上异常高信号病灶进行分析,通过随诊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急性脑缺血病灶与其他假阳性病灶间的ADC值及CV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期的假阳性病例,DWI的定量指标ADC、CV等计算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价值,应列入常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AIR)在脑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脑转移瘤患者在1.5T的MR机上行常规MR T2WI/T1WI、DWI及FLAIR成像检查,设置病灶显示、病灶检出等作为标准。结果在发现小病灶和位于皮层及皮层下的病灶方面,FLAIR优于其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大于20 mm的病灶及位于深部白质区和后颅窝的病灶方面,四者无明显差异。在显示病灶的边界、水肿及内部结构方面FLAIR序列优于其他(P0.05)。结论 FLAIR应作为颅内转移瘤重要的补充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例正常乳腺、20例乳腺良性病变和3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3.0TMRI扫描仪,行SE序列和DWI。b值分别取0,50,200,500,800,1200S/mm2。比较正常组、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的磁共振表现,测量其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腺占位性病变在DWI上大多为高信号(48/60,80%),随着b值升高病灶DWI信号下降,恶性病变的下降程度低于良性病变。(2)b值不同时,各组所取得的ADC值因b值不同而不同,且之间差异具显著性意义。(3)当b=1200~0S/mm2时,恶性病变组平均ADC值为(0.94±0.09)×10—3mm2/S,良性病变组平均ADC值为(1.57±0.14)×10—3mm2/S,正常组平均AI)C值为(1.77±0.17)×10—3mm2/S。同一b值,正常组、艮性组和恶性组分别对应的ADC值间差异具显著性意义。(4)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取ADC值≤0.97×10—3mm2/S(b=1200~0s/mm2)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阈值,其诊断敏感性83.78%,特异性91.30%,准确性86.96%,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3,P〈0.001)。结论DWI结合ADC值测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正常乳腺组织与其表现扩散系数值(AD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同时行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MRI检查的78例女性患者,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将乳腺分为四型:致密型(9例),多腺体型(27例),少腺体型(26例),脂肪型(16例)。乳腺X线摄片体位为头尾位及内侧斜位片,MRI检查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扩散敏感因子b=800/mm2。分别测量各组乳腺的ADC值并做统计。结果各组ADC均值中致密型(1.5±0.0006)×10-3 mm2/s ,多腺体型(1.7±0.0005)×10-3 mm2/s ,少腺体型(1.7±0.0004)×10-3 mm2/s ,脂肪型(1.1±0.0005)×10-3 mm2/s,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17,P<0.01);其中致密型与多腺体型间,致密型与少腺体型间,致密型与脂肪型间,以及多腺体与少腺体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腺体与脂肪型间和少腺体型与脂肪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型正常乳腺与其组织的ADC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中单指数模型和峰度模型在评估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方面的应用及差别。方法 连续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疑诊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包括常规序列、DWI、DCE-MRI。使用后处理软件分析DWI图像分别获得单指数模型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峰度模型参数Kapp及校正后的ADC-Dapp。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癌区DWI参数与GS的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三组及两组间参数差异显著性分析,使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即κ样本)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行三组及两组间非参数检验分析;通过ROC曲线来评估各参数鉴别诊断不同GS分组的效能。结果 参数ADC、Dapp均与肿瘤的GS存在负相关,Kapp与肿瘤的GS呈正相关。3个参数在GS≤3+4和GS>3+4、GS≤3+4和GS>3+4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Kapp仅在GS=4+3和GS>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Dapp、Kapp鉴别诊断GS≤3+4和GS>3+4组的AUC分别为0.751、0.756和0.785,AU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76)。结论 DWI单指数模型参数和峰度模型参数均有助于术前评估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Kapp可能是肿瘤侵袭性的优秀预测因子,推荐将扩散峰度成像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选取3种不同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法测量卵巢癌的最小及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研究对观察者一致性的影响及3种方法的差异性。方法 病理诊断为卵巢癌的45例患者在手术切除前均接受了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MRI)检查,两个独立的观察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ROI选取方法:完全不规则ROI测量法,部分不规则ROI测量法和肿瘤内小ROI取样法。测出ROI的最小和平均ADC值,使用SPSS和MedCalc软件对两个不同观察者所测得的最小和平均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个观察者使用肿瘤内小ROI取样法时在最小ADC值时相关系数最大(ICC:0.918 4),而在平均ADC值时相关系数最小(ICC:0.859 5),此法测得的平均ADC值较其他两种方法有显著降低;而部分不规则ROI法在最小(ICC:0.913 8)或平均ADC值(ICC:0.892 5)测定时相关系数及观察者的一致性都很好;完全不规则ROI法在观察者的一致性较差。3种方法在最小ADC值比较时,只有完全和部分不规则ROI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而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种方法在平均ADC值比较时,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OI测量方法的不同对最小和平均ADC值,观察者一致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部分不规则ROI法对三者的评估结果均较好,而完全不规则ROI法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肾脏扩散加权成像b值和ADC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婴幼儿肾脏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的最优b值。方法将30例4个月-23个月健康婴幼儿分戍4组,分别以4种最大b值500s/mm^2、700S/mm^2、1000s/mm^2和1500s/mm^2。行肾脏DWI序列扫描。使用随机区纽方差分析,对四组肾实质的DWI图像质量评分、肾实质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在ADC图上测量的肾脏ADC值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四组b值下肾脏DWI图像质量、SI、SNR及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肾脏DWI检查最优b值为700S/mm^2,灌注对扩散的影响相对较小,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此时正常肾实质ADC值为(1.61±0.05)×10^-3mm^2/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曲线(TIC)类型和弥散表观系数(ADC)值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的107例乳腺疾病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灶进行TIC类型分析及其ADC值的测量,并与对侧乳腺的相应正常区域做对照,探讨TIC类型与ADC值在乳腺癌病理分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08个乳腺病灶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59例,其中36例具有病理分级。良性病变曲线分布Ⅰ型33例、Ⅱ型8例、Ⅲ型8例,恶性病变曲线分布Ⅰ型12例、Ⅱ型14例、Ⅲ型33例,乳腺癌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7例,TIC类型分布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病理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与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ADC值多组间两两比较,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89±0.061)×10-3 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Ⅰ级为(1.09±0.122)×10-3 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Ⅱ级为(0.579±0.067)×10-3 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Ⅲ级为(0.203±0.648)×10-3 mm2/s,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与其呈负相关(r=-0.969,P=0.000)。结论 TIC类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腺癌的ADC值可以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但MR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对乳腺癌病理分级的预测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颅脑爆震伤模型,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序列对颅脑爆震伤早期出血灶及非出血灶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方法:对30只兔子执行兔子颅脑爆震,炸后执行常规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WI及DWI扫描, SWI、DWI图像及数据处理通过SWI、DWI后处理软件自动得到,对病灶进行量化分析;采用functool2的ADC后处理技术对感兴趣区进行量化分析;后解剖兔子颅脑,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其同一层面SWI及DWI图像对照分析。结果:30只试验兔子中6只兔子CT、T1WI、T2WI序列显示脑内未见任何异常信号影。SWI序列显示点状(315/42.7%)、片状(218/29.5%)及线样(205/27.8%)低信号影,比其他序列检出出血灶多(χ2= 10.00, P<0.01)。DWI显示非出血灶呈点状(54/28.5%)、片状(102/54.0%)、线样(33/17.5%)高信号影,边缘清晰。DWI序列检出非出血灶数目多于常规T1WI、T2WI序列(χ2= 10.01, P<0.01), ADC值降低程度与生存时间呈线性相关(分别为:r=0.53,P=0.05)。结论:SWI能够检出较多隐匿出血灶,DWI明显提高对非出血灶检出率,尤其小片状非出血灶检出率,并且通过测定ADC值降低程度对预后评估具有作用,因此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