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预防乙型肝炎和肝癌效果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出生队列调查、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乙肝发病和肝癌死亡监测,对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后14年,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为0.7%~2.9%(平均为1.5%),保护率为83.5%~96.6%;HBV感染率为1.1%~5.1%(平均为2.2%),保护率为93.5%~98.4%。乙肝疫苗普种后15年,1~14岁年龄组乙肝发病率为1.4/10万,下降92.4%;0~19岁组肝癌死亡率为0.17/10万,下降19.23倍。结论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可降低急性乙肝发病率和肝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属于法定的乙类管理的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全国普及预防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知识,能降低乙型肝炎发生率,本文旨在介绍一些乙型肝炎常识,并提出了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美国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疫苗和免疫》1999,(3)
1997年10月,美国免疫实施顾问委员会(ACIP)建议将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范围扩大到所有0~18岁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并且通过儿童疫苗项目(VFC)使符合接种条件的0~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都能得到免疫。该委员会仍坚持将儿童作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重点,包括新生儿、高危人群中的儿童如阿拉斯加本土人、太平洋各岛屿人、11~12岁未接受过免疫的儿童,也包括被视为高危人群中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早在1991年,ACIP就在美国倡导乙肝综合免疫战略以消除乙肝病毒(HBV)在美国的传播.这个战略的关键是对乙肝表… 相似文献
10.
11.
康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7,(4)
1986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Merck Sharp&Dohme公司通过遗传工程生产重组DNA乙型肝炎(HB)疫苗。该疫苗是将含HBsAg adw亚型基因质粒导入酵母细胞,再经疏水交互层析,无菌过滤,福尔马林处理,氢氧化铝吸附,加硫柳汞防腐等工序制成。重组HBsAg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效果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3年,我国研制高效价乙肝血源疫苗获得成功。1986年前后,全国Ic多个城市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普遍接种的试点研究。1992年,新生儿乙肝疫苗在全国得到推广。10年来各地试点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0岁以下出生时即已免疫的人群中,HBsAg阳性率已从既往的10%一20%下降到l%~2%,上海刚降至0.53%(表1)。乙肝免疫预防的成功,是近10年来我国医药卫生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然而,为了加速消灭乙肝的进程,仍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研究与解决。l疫苗血源性疫苗:从带毒者血浆提纯"l3sng,再用尿素、胃蛋白酶和1:驯)00福尔马林三步法灭活或… 相似文献
13.
王宏理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36-37
目的:探讨孕妇肌注HBIG对阻断HBV宫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1例HbsAg( )的孕妇分为两组,一组以HBIG肌注,一组作为对照,测新生儿HbsAg、HbsAb.结果:治疗组HbsAg( )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5).治疗组对双阳组阻断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BIG能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早年都使用血源性乙肝死疫苗。换句话说,就是将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人血浆中的乙肝病毒浓缩后杀死,再将其注入人体,使接种疫苗者产生抗乙肝病毒的抗体,以达到抗御乙肝病毒攻击以致感染的目的。虽说可获满意结果,但仍存在传播其他血源性疾病的危险性。到1986年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获准正式使用,使上述危险因素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15.
口腔科乙型肝炎的控制和预防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曹乃珍姚修权(莱芜市271100)口腔科的治疗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要密切接触患者的血液和唾液,其多含乙型肝炎病毒(HBV)并且有较强的传染性。今年我们对口腔科住院患者常规抽血做HBsAg检查,共检查78人... 相似文献
16.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桂珍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7,13(2):93-93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武桂珍1苏崇鳌1我国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高发区,目前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均在我国发生流行,据1992年全国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有6亿多人感染过乙型肝炎,大约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在12... 相似文献
17.
丰爱玲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1,(6):26-27
一、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引起多种损伤的一种传染病。 1.传染源 包括病人及HBV慢性携带者。从抗原系统看,感染HBV(乙肝病毒)后,表面抗原(HBsAg)首先是出现病毒的标志物,一般在感染后4至6周可检出HBsAg,如果输入HB- 相似文献
18.
19.
许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61
导管室作为经血管行介入性治疗的场所,密切接触患者血液,其多含乙型肝炎病毒(HBV)。我们调查1998年行介入手术患者157人次,发现HBsAg阳性者31人,占19 .7%。为了防止乙型肝炎在导管室造成医院感染,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隔离工作 术前对患者常规检查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在手术预约单上注明,手术顺序先做阴性患者,再做阳性患者。对HBsAg阳性,术者应戴双层手套操作,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防止血液污染放射机器和术区外环境。手术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用毕做焚烧处理。衣物包布用干净大单包裹,贴上标志,送洗… 相似文献
20.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7)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方法基于本院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情复发预防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预防治疗)和观察组(常规预防治疗+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治疗),每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4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预防治疗前,2组患者对预防治疗工作水平期待的总评分(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临床预防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预防治疗工作的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临床预防治疗前相比,其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患者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乙型肝炎复发率,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