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骨近端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所致,非手术治疗常常遗留膝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近年来手术复位和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胫骨近端高能量骨折的主要方法,术后早期应用下肢功能被动锻炼器(CPM)。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胫骨近端高能量骨折患者共8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术后辅助持续被动活动机(CPM)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并结合CPM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7~16月,平均13个月。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优11例,良8例,优良率82.6%。结论合理把握手术时间及适应证,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术后早期CPM功能锻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的方法。方法: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指导,协助患者行股四头肌静态舒缩锻炼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并配合膝关节持续被动功能活动(CPM),每次被动活动前局部使用骨伤治疗仪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22例,良29例,尚可3例,差1例。结论:术后早期正确指导功能训练,对预防患肢膝关节僵硬,促进肌力恢复,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治疗上要求达到精确的解剖复位 稳固的内固定,以利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和功能恢复,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常规的膝关节切开复位对膝关节影响较大。本院自2005年1 ̄10月利用“C”型臂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 ̄10月共收治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8 ̄50岁,均为新鲜骨折。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上止血带,首先在“C”型臂下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移位程度,在小腿近端用一丝氏针经皮撬拨移位骨折端,给予撬拨复位,在“C”型臂下显示位置下,用一或多根丝氏针稳固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有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注意事项及疗效。方法对需手术治疗的42例有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选择不同肘关节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后,分别于肱骨内外髁向肱骨近端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3~4周拔除克氏针,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根据Dodgt′s疗效评价标准,优30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97.6%。结论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有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操作易掌握,复位理想,固定相对牢靠,可较早行康复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叶永杰  陈刚  冯应树  阳波  罗斌  银毅 《华西医学》2009,24(3):598-599
目的:分析和比较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康复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肱骨近端骨折,非手术治疗41例,手术治疗77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手术方式包括:解剖型钢板、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humerus,LPHP)内固定及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来院随访,按Neer百分法功能评定标准,手术组优良率81.8%(63/77),非手术组优良率85.4%(35/41)。结论:肱骨近端1、2型骨折,移位较小,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3、4型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或LPHP内固定,术后外展支具固定,严重粉碎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被动后期主动功能锻炼,辅以中药治疗及理疗,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移位骨折的方法。方法:对11例患者行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及植骨,并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1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1.8%。结论:复杂胫骨平台移位骨折应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关节软骨的恢复。不稳定的Ⅳ型骨折,为防止发生手术后膝关节滑移脱位,用1枚斯氏针从胫骨外髁打入股骨内髁固定关节,3周后拔除,不影响关节功能。韧带实质损伤应做一修复。对开放创口积极治疗并在其后手术中适当减少内植物数量,可降低手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胫骨平台骨折由于常涉及膝关节内其他组织的损伤,传统治疗方法行膝关节切开复位、金属固定物固定,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对膝关节稳定及功能均有较大影响。采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劈裂型胫骨平台骨折(AOB1型),结合术后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活动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外固定常选用石膏或夹板治疗,内固定以往最多应用的是钢板固定的方法,但上述方法较多出现固定不确切、骨折不连、桡神经损伤等缺点和并发症.对 56例肱骨干骨折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 SCHANZ钉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早期行患肢功能练习 ,取得了较好疗效. SCHANZ钉操作简单,小切口微创伤,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及神经医源性损伤,术后可以早期行患肢功能练习是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肱骨上端骨折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方法及功能恢复。方法 对收治的52例肱骨上端骨折,依据Neer分型进行手术治疗39倒,非手术治疗13例,术后患者行外展支架固定及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1个月。按尚天裕等肩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9%(37/39)和92.3%(12/13)。结论 肱骨上端骨折移位较小时,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复杂的肱骨上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及外展支架固定,正确的功能锻炼,可获得优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86-2087
回顾性分析我院13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中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性,分析骨折机制、分型及不同治疗方法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依次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髓内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穿刺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固定及非手术治疗,其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和非手术治疗在治疗优良率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有效治疗方法,对条件允许者尽可能行手术固定,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提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外固定常选用石膏或夹板治疗,内固定以往最多应用的是钢板固定的方法,但上述方法较多出现固定不确切、骨折不连、桡神经损伤等缺点和并发症。对56例肱骨干骨折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SCHANZ钉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早期行患肢功能练习,取得了较好疗效。SCHANZ钉操作简单,小切口微创伤,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及神经医源性损伤,术后可以早期行患肢功能练习是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师中奎 《临床医学》2010,30(3):70-71
目的对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康复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118例肱骨近端骨折(非手术治疗41例,手术治疗77例)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来院随访,按Neer百分法功能评定标准,手术组优良率81.8%,非手术组优良率85.4%。结论肱骨近端1、2型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3、4型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外展支具固定,严重粉碎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被动后期主动功能锻炼,辅以药物治疗及理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股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股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不同,20例患者给予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手术组),18例采用了石膏固定治疗(保守组),并且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保守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手术组[(7.44±1.90)d vs.(14.25±2.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优良率高于保守组优良率(90.00%vs.7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保守组(15.00%vs.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或石膏固定均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股骨撕脱性骨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持续被动活动(CPM)装置在膝关节手术后早期应用对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25例膝关节术后的患者,早期应用CPM装置,从30°开始,观察其膝关节的康复情况。结果除一例因切口感染而终止应用外余24例患者均得到满意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并未影响骨折的愈合。1例患者发生骨折的轻度移位。结论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在坚强可靠内固定的前提下早期应用膝关节CPM装置,可以得到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经皮微创及传统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应用LCP经皮微创治疗累及胫骨干骺端的单节段粉碎性骨折及多节段粉碎性骨折46例,传统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同类骨折42例,用Johner-Wruhs方法评价2种治疗方法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LCP经皮微创组优36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3.5%;传统钢板组优23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8.1%。2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经皮微创术安全可靠,其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患肢功能优于传统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秀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483-248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要点及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5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手术入路、关节面的恢复、内固定方法及术后功能锻炼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然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优良22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胫骨平台骨折获得良好疗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方法2009年06月~2014年10月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3例,均为创伤后2周内的新鲜骨折。通过改进手术方式,达到牢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使膝关节早期恢复功能。结果4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因3例内侧副韧带断裂,不能行早期功能锻炼,其余40例患者均给予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动,术后2周19例膝关节屈曲超过105&#176;,12例膝关节屈曲超过100&#176;,7例超过90&#176;,1例因骨折严重伴坍陷,达到70&#176;,1例为老年患者因疼痛不配合活动达到60&#176;,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35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7.7%,在锻炼活动过程未出现伤口裂开、明显渗血,X线复查未出现内固定改变及骨折移位。结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牢固内固定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关节粘连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多模式镇痛在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圃手术期予多模式镇痛,对照组围手术期予传统镇痛,比较两组术后患肢疼痛情况、膝关节恢复不同角度所需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均行X线检查及三维CT重建,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0~180 min,平均125.3 min.术后获3~12个月的随访,平均9.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伸膝0°~5°,屈膝110°~120°.发生早期皮瓣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各1例.根据Rasmussen 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优8,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3%.结论 以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适当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能获得满意疗效.三柱固定理论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