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比较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噻托溴铵干粉剂治疗轻、中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4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组(每次18μg,qd,吸入)和异丙托溴铵组(每次40μg,qid,吸入),2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6周末,2组间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噻托溴铵组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吸气峰流速(PEF)明显改善,与异丙托溴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噻托溴铵组症状评分、机体状况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均较异丙托溴铵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噻托溴铵较异丙托溴铵更能改善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噻托溴铵干粉剂对轻、中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6()例COPD患者,噻托溴铵组使用噻托溴铵干粉剂(每天1粒,18μg/粒),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每天1粒,总观察时间13周。结果:治疗后噻托溴铵组深吸气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明显改善,分别增加了412,214和206mL,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仅分别增加了65,5,25mL。结论:噻托溴铵能改善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对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噻托溴铵(20例)与异丙托溴铵(20例)治疗4周,通过检测肺功能,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后,噻托溴铵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增加(P<0.01);4周时,FEV1的增加较异丙托溴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应急药物应用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是治疗COPD患者有效和安全的支气管扩张药物,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观察。方法 128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联合治疗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噻托溴铵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沙美特罗替卡松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空白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急性发作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结束时,三组治疗组与空白组相比较,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显著提高,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下降,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噻托溴铵组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组比较,FEV1显著提高,急性发作次数显著下降,各组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增加。结论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吸入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干粉剂治疗对轻中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规律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前后,分别进行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检测、用CAT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规律治疗后患者CAT评分明显减低,与FEV1、FEV1/FVC的增加相一致。结论规律吸入噻托溴铵可以改善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铵粉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综合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稳定期中度以上COPD患者吸入噻托溴铵粉治疗,比较吸入前后每天使用缓解药物次数、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和6min步行距离(6MW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使用缓解药物次数减少,呼吸困难评分下降、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和6MWT均有所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少见且轻微。结论中度以上COPD患者吸入噻托溴铵粉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方法 93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三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A组)、噻托溴铵组(B组)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组(C组),分别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12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min步行距离(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得分(SGRQ),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的作用。结果治疗后12周,C组FEV1、6MWT及SGRQ与A组及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EV1、6MWT及SGRQ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噻托溴铵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吸入剂单药治疗,联合治疗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采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用力肺活量及1秒用力呼气量有显著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周期间有1例患者发生1次急性加重;而对照组有4例患者共发生5次急性加重。两组急性加重发生次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2周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用药方法简单、改善患者肺功能明显,且能减少COPD急性发作,是治疗COPD稳定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8例Ⅱ-Ⅲ级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组(n=42)和对照组(n=46).噻托溴铵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一日1次吸入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每次18 μg),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噻托溴铵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病例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吸入胶囊治疗,每天吸入1次,每次18μg,把噻托溴铵粉雾剂放入干粉吸入器中吸入。对照组没有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吸入治疗。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症状情况可给予沙丁胺醇吸入;两组均根据感染情况给予抗感染治疗、吸氧、给予茶碱类药物等。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和用力肺活量测定结果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和用力肺活量测定结果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测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显著,改善此类患者肺功能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卢丽  闫庆红 《中国药业》2011,20(21):72-73
目的 观察国产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5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国产噻托溴铵联合小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照组给予中等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12个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急性发作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噻托溴铵联合小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单用中等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相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方面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张益  余华 《药品评价》2020,(1):67-6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在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80例给与噻托溴铵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综合康复护理。比较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呼吸功能指标、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2个月日常活动评分、患者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SGRQ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2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最大呼吸峰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在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呼吸功能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与分析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与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对比两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呼吸困难分级指数(MRC)、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比预计值(FVC%pred)、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SGRQ评分及MRC分级降低,6MWT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FVC%pre、FVC、FEV 1%pred、FEV1/FVC、PaO2升高,PaCO2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相比于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可充分发挥更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病(vascular dementia,VaD)的疗效。方法:轻、中度 VaD病人69例完成验证,其中多奈哌齐组35例[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70±s 6)a]用多奈哌齐片剂 5 mg,po,qd;安慰剂组34例[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70±7)a]用安慰剂(维生素C)1片,po,qd。2组总疗程均为8 wk。结果:2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4%和1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多奈哌齐组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VaD有效。  相似文献   

15.
国产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吸入国产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吸入国产噻托溴铵,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临床症状积分和急性加重次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肺功能明显好转,6 min步行距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急性加重次数减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噻托溴铵对于轻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AECOPD的疗效。方法将128例年龄50~80岁中重度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组(40例),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8例)。噻托溴铵组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1次/d)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4mL+特布他林4mL Bid,联合组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1次/d)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各4mL Bid吸入治疗。疗程14d。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及呼吸困难评分变化。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呼吸困难评分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0.01),FEV1、FEV1%及FEV1/FVC上升有显著性意义(P<0.01),噻托溴铵组与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与噻托溴铵组和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AECOP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观察.方法 将COPD稳定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噻托溴铵治疗.两组患者均以8周为治疗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咳嗽和喘促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8周时研究组患者咳嗽和喘促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PEF、FEV1、FEV1/FV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8周时研究组患者PEF、FEV1、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IL-8、IL-17、IL-18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时研究组患者IL-8、IL-17、IL-1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用药8周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IL-8、IL-17、IL-18表达.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nhaled tiotropium bromide, a long-acting anticholinergic, has been shown to exert a sustained bronchodilator effect and to be superior to ipratropium bromide, a short-acting formulation of the same pharmacological class.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therapy with tiotropium in COPD. Methods/results: 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 data on tiotropium from a 4-year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performed in moderate to very severe COPD patients. Tiotropium was found to reduce significantly COPD-related morbidity, to improv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irrespective of disease severity and to slow significantly lung function decline in patients not using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or other long-acting bronchodilators. The safety profile – and in particular cardiovascular safety – of tiotropium was good. Conclusions: Tiotropium bromid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inhaled therapies, can maintain an adequate control of COPD on a long-term b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