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VEGF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PASI评分、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ASI评分以及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银解毒汤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显著,可改善PASI评分及血清VEGF和TNF-α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型与血清炎症因子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其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其中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各30例,ELISA检测血清LRG1、TGF-β1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进行患者PASI评分。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血清LRG1、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LRG1水平血热证、血瘀证高于血燥证(P<0.05);血热证与血瘀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F-β1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P<0.05)。患者PASI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P<0.05),血清LRG1、TGF-β1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血清LRG1、TGF-β1水平升高,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间血清LRG1、TGF-β1存在差异,提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疕合剂治疗血热风燥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服用消疕合剂,50 m L/次,2次/d;对照组服用消银颗粒,3.5 g/次,3次/d。2组均于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后前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89%,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8水平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疕合剂治疗血热风燥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TNF-α和IL-8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耳穴综合疗法治疗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Th1/Th2的影响。方法将96例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综合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主要症状评分、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及IFN-γ/IL-4)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PASI评分、DLQI评分、主要症状评分及血清TNF-α、IFN-γ、IL-4及IFN-γ/IL-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PASI评分、DLQI评分、主要症状评分及血清TNF-α、IFN-γ及IFN-γ/IL-4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2组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耳穴综合疗法治疗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较单纯使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Th1/Th2平衡,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血化斑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门诊纳入115例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给予养血化斑汤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消银胶囊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及中医症状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VEGF的水平。结果:养血化斑汤和消银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PASI评分和中医症状(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但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患者血清TNF-α和VEGF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P0.01),养血化斑汤治疗后显著下降,其中TNF-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P0.05)。结论:养血化斑汤对改善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PASI评分和中医症状有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拮抗TNF-α和VEGF从而抑制炎症及血管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化瘀方药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清热化瘀方药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对照组给予耳穴埋豆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PASI评分、DLQI评分及血清IL-17a、TNF-α、INF-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清热化瘀方药浴联合耳穴埋豆可有效改善皮损状况和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银花散塌渍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瘙痒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白介素-2(IL-2)和神经肽P物质(S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伴瘙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的IL-2和SP水平,同时分别对其进行PASI评分和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S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SI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银花散塌渍疗法联合达力士外治能提高寻常型银屑病瘙痒患者的疗效,降低血清IL-2和SP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评价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以走罐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4/60),对照组76. 67%(46/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TNF-α和VEGF水平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走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宣解通透汤治疗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方宣解通透汤治疗,对照组予郁金银屑片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中医主要证候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宣解通透汤可以明显改善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养血解毒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养血解毒方治疗,对比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及皮肤屏障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3,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TNF-α、VEGF对比均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治疗后PASI评分、TNF-α、VEGF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肤油脂、皮肤水分显著升高,经皮水分流失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治疗后皮肤油脂、皮肤水分、经皮水分流失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中药组复发率(7.89%)显著低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8,P0.05)。结论养血解毒方能显著提高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11.
王刚  李建伟 《新中医》2020,52(12):113-116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重镇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消银颗粒口服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外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凉血解毒重镇汤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CD4~+、CD8~+、CD4~+/CD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23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与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PASI评分与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TNF-α、IL-6、IL-2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解毒重镇汤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改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皮损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何斌  林中方 《新中医》2019,51(2):226-228
目的:观察走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走罐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2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对2组患者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法(PASI)评分,评估治疗4周和治疗8周时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6、8周,观察组PASI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走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消银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味消银解毒汤)51例和对照组(复方青黛丸)44例,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病情严重指数(PASI)评分、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PASI评分及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8.43%,对照组为47.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消银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肾消癥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异位囊肿直径3 cm的肾虚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于术前口服温肾消癥汤治疗3个月;选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患者(未经治疗)15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手术行子宫肌瘤剥除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组腹腔液中TNF-α、TGF-β_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中TNF-α、TGF-β_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空白对照组Ⅲ期、Ⅳ期患者TNF-α、TGF-β_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温肾消癥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抑制腹腔免疫因子TNF-α和TGF-β_1的表达,阻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途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凉血化瘀的消银方治疗血热证银屑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凉血化瘀法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3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及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h1细胞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65.63% (21/32例),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75.00% (24/32例);治疗后PASI评分、各中医症状改善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TNF-α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ASI评分与银屑病患者TNF-α分泌水平呈正相关性(r= 0.3709,P<0.05)。结论 凉血化瘀法可通过降低血清 TNF-α水平,从而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活血散瘀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活血散瘀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另设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实验组口服中药活血散瘀消银汤,对照组口服西药阿维A片,观察二组的临床疗效及PASI评分,并同时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以及正常组的血液流变学.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经χ2检验,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各自分别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均较正常组高(P<0.01),经活血散瘀消银汤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活血散瘀消银汤治疗银屑病血瘀症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阳和营、凉血化瘀法配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的影响。方法将9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滴,1次/d,连续12 d,配合维A酸乳膏外涂(1次/d)+0.05%卡泊三醇软膏外涂(2次/d),4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基础上给予温阳和营、凉血化瘀中药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血清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ASI评分和血清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阳和营、凉血化瘀法配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能有效缓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TNF-α水平,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走罐疗法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督灸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3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DLQI评分及血清IL-17、IL-22、IL-23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DLQI评分及血清IL-17、IL-22、IL-2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5.6%,对照组分别为72.2%和1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配合走罐能显著改善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症状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L-17、IL-22、IL-23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肺凉血消银汤治疗风热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清肺凉血消银汤治疗组和复方青黛胶囊对照组(分别为34例和33例),对治疗前后PASI积分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PASI积分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PASI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疗效经Raddit分析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7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凉血消银汤治疗风热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决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标准的52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组口服决银颗粒,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评估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Severity Index,PASI)、检测血清中CD4~+、CD8~+、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中医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患者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ASI评分(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MMP-9、IL-8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决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