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udd—Chiari综合征及其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概述了目前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认识,着重介绍了血管造影,US,CT,MR及核素扫描评价本综合征的价值与限度。  相似文献   

2.
合并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根据合并肝静脉阻塞Bukk-Chiari综合征的血液动力学特征,研究该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本组4例,临床主要症状为腹胀,肝肿大,胸腹壁静脉曲张,2例继发门脉高压。诊断经彩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确诊。应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R肝穿装置行肝静脉 开通术及PTA。结果:4例肝通术及PTA均获成功,3例为右肝静脉,1例为左肝静脉。肝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6  相似文献   

3.
自展式血管内支架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报告9例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基础上置入自展式血管内支架(stent)治疗 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研究结果。下腔静脉支架7例,副肝右静脉支架1例,下腔静脉及肝左静脉双支架1例。下腔静脉平均压力术前为3.54±0.91kPa(1mmH_2o=0.098kPa),术后即刻降为2.025±0.98kPa,术后随访1~8个月(平均2.6个月),下腔静脉保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无移位。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者7例,明显改善者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笔者还讨论了 BCS 内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和副肝右静脉肝左静脉置入支架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5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方法,评价经皮刺球囊扩张术(PTA)和内支架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及合并肝静脉阻塞和血栓形成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50岁,平均28.8岁。12例中10例为下腔静脉肝段闭塞,2例为狭窄,狭窄闭塞长度为2.0-15.5cm,平均5.6cm;并有1-3支不等肝静脉阻塞10例。  相似文献   

6.
42例Budd—Chiari综合征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42例Budd-Chiari综合征,其中膜性梗阻7例,膜性狭窄5例,节段性梗阻12例,节段性狭窄14例,下腔静脉正常肝静脉狭窄4例。42例中9例(21.4%)合并肾后段下腔静脉瘤。本文着重通过对本组病例超声与下腔静脉造影资料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与下腔静脉造影对本征的诊断价值。本文同时对影响下腔静脉瘤形成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下腔静脉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双隔膜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6例下腔静脉双膈膜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结果,其中5例表现为下腔静脉长段阻塞,1例为短段阻塞,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由于采取了分次破膜,明显降低开通的开通的难度和风险。作者认为:血管内支架植入可有效地双隔膜性BCS术后再狭窄,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Budd—Chiari综合征影像学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udd-Chiarir 综合征(BCS)一般指下腔静脉肝段,肝上段或肝静脉以及两者均有阻塞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群,表现为右上腹痛,肝脾肿大,腹水三联症。近年医学影像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对本病的认识逐步提高,病例报告也逐年增多。我院自1990年至1996年采用 B超、CT、MR 和血管造影术(含 DSA 检查)共诊  相似文献   

9.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PTA)以及血管内支架(EMS)置入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 Budd-Chiari 综合征(BCS),且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1995年1月~12月间11例 BCS 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脾肾分流方向不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脾肾分流方向的认识及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脾肾分流影像所见,并作文献复习。结果:2例脾肾分流。1例肝静脉闭塞型,血流经脾、肾静脉逆流入下腔静脉;另1例下腔静脉狭窄型,血流经左肾、脾、胃及食管静脉由下而上流入上腔静脉,行PTA后分流血管立即消失。结论: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脾肾分流方向不同,介入治疗方法不同。术前明确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目的:Budd-Chiari综合征充动力学较复杂,作者结合开展介入治疗本病的经验体会,提出新的分型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材料、京都 结果;本组41便,对其中的28例做了介入治疗。确诊检查方法为B超、导管法腔静脉或/和肝静脉造影,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分型及介入治疗方法选择;1型:单纯肝脉阻骞 球囊扩张为主,如狭窄解除不满意可入内支架。Ⅱ型:膜性或节段性不全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选择性置入内支架,Ⅲ型  相似文献   

14.
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wri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如何提高其疗效。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50岁,病程2月-25年。全部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下腔静脉造影确诊,其中下腔静脉肝段闭塞10例,狭窄2例,狭窄闭塞长度2-15.5cm,平均5.6cm。对完全闭塞者应用Brockenbrough穿刺针行闭塞段穿通术,尔后行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15.
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象诊断与介入治疗:附16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告168例经B超检出,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其中65例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PTA或血管内支架置入。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表现。B超声象、下腔静脉或静脉造影、CT和其它X线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68便中,下腔静脉隔膜型76例(45.2%),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或闭塞65例(38.7%),肝静脉开口闭塞10例(6.1%),下腔静脉+肝静脉闭塞17例(10%)  相似文献   

16.
经皮Gianturco支架置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附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14个月的时间内,共对23例各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病人实施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治疗后下腔静脉直径平均达21mm,下腔静脉压力由3.16kPa降至1.16kPa。经最长13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8个月)的临床化验、彩超及血管造影随访,显示下腔静脉扩张良好,血流通畅,未见内膜增生、血栓及内支架移位等迹象。作者着重探讨了不同类型病变应  相似文献   

17.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作者对82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了97次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病人年龄8 ̄57岁,男53例,女29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下腔静脉造影和B超检查。结果表明,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可明确显示主肝静脉阻塞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状态,对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详细讨论了该方法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自然预后和手术效果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既是内外科临床治疗的“难治之症”,也是介入放射学领域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作者采用肝静脉开通术(PTA及EMS置入术等)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对10例肝静脉阻塞型BCS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作者认为:肝静脉开通术是治疗肝静脉口部狭窄或闭塞型BCS的较为合理而且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尽管它较下腔静脉开通术的难度和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