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季可可  谢红旗  蔡松  曾建国 《中草药》2014,45(23):3462-3466
目的 分析黄皮树不同生长树龄、不同采收季节、不同采收部位中小檗碱和黄柏碱的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为增加中药材种植收益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小檗碱和黄柏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黄皮树中小檗碱和黄柏碱的累积高低顺序均为根皮>茎皮>根;2种生物碱的量逐年变化,前3年量变化趋势明显,且第3年的茎皮量接近5%,显示"幼龄黄柏"有开发价值,第3年后2种生物碱量变化趋势减缓;同一树龄10月份采收的黄柏,其黄柏碱和小檗碱较高.结论 小檗碱和黄柏碱代谢累积规律的分析和总结,为黄柏药材采收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秃叶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var. glabriusculum果实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柱色谱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sinapyl 9-O-β-D-glucopyranoside(1),betulalbuside A(2),熊果苷(3),腺嘌呤核苷(4),3,5-二羟基苯乙醇-3-O-β-D-葡萄糖(5),3,5-二羟基甲苯-3-O-β-D-葡萄糖(6),N-trans-p-coumaroyloctopamine(7),小檗碱(8)。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秃叶黄皮树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龙  李光玉 《中药材》1995,18(2):85-86
从秃叶黄皮树中分得一无色结晶成分,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测定其结构为黄柏内酯,该化合物系首次从秃叶黄皮树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皮叶提取物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中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1.5 mg·kg-1·d-1)、黄皮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520,1 040,2 080 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在第1,7天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ih致敏液,并于第15天开始,各给药组大鼠每天在灌胃给药后1 h进行雾化激发,连续1周;正常组及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代替。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白三烯D4(LTD4),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硝酸还原法测肺组织NO含量;RT-PCT法测定肺组织中IL-4,IFN-γ mRNA表达及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O,IL-4,LTD4的含量明显升高,IFN-γ的含量降低,肺组织NO含量明显升高,大鼠肺组织中IL-4 mRNA表达明显升高,IFN-γ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皮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血清中NO,IL-4的含量,升高IFN-γ的含量(P<0.05,P<0.01),黄皮叶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减少哮喘大鼠肺组织中NO的含量,黄皮叶提取物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哮喘大鼠血清中LTD4的含量(P<0.05,P<0.01),黄皮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哮喘大鼠肺组织中IL-4 mRNA表达,增加IFN-γ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黄皮叶提取物能有效的减少哮喘大鼠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从而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LC-MS/MS测定法,研究其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特性。方法 色谱条件:Phenomenex luna C18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水(4 mmol·L-1醋酸铵和0.08%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MRM模式。实验考察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环孢素A和维拉帕米对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Caco-2细胞上摄取的影响。结果 药根碱、小檗碱在0.001 5~0.30 μmol·L-1r=0.999 8、r=1.000 0),巴马汀在0.001 4~0.28 μmol·L-1r=0.999 8)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Caco-2细胞的摄取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表现为被动扩散;P-gp抑制剂环孢素A和维拉帕米可显著增加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结论 该法快速、灵敏、简单。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Caco-2细胞的摄取存在P-gp的参与,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是P-gp的底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水(含2 mmoL乙酸铵和0.05%甲酸),流速0.3 mL·min-1,柱温30 ℃,以士的宁为内标,血浆样品用4倍量乙腈萃取并沉淀蛋白,用电喷雾离子化(ESI)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选择离子对为药根碱m/z 338.227→m/z 322.824;黄连碱m/z 320.244→m/z 291.996;巴马汀:m/z 352.243→m/z 308.016;小檗碱:m/z 336.227→m/z 277.981;士的宁:m/z 335.264→m/z 184.017。 结果: 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505,1.06~530,1.13~565,1.07~535 μg·L-1;定量下限分别为0.539 2,0.646 3,0.761 5,0.197 1 μg·L-1;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90%,101.50%,101.58%,115.5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均<10%。 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特异、简便,适用于大鼠血浆中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同时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秃叶黄皮树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昭明  舒元瑜 《中药材》1991,14(4):16-18
本文对不同树龄和不同采收季节的川黄柏主流品种秃叶黄皮树的质量进行了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川黄柏的最佳采收树龄为20年以上和采收季节在秋季。  相似文献   

8.
袁汉文  吕梦颖  罗江溢  邱伊星  刘杨  彭彩云  王炜 《中草药》2022,53(17):5491-5496
目的 建立能有效区分黄柏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与其易混淆品种关黄柏Phellodendri Amurense Cortex的特征图谱及一测多评方法,促进黄柏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利用HPLC对黄柏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色谱条件,建立特征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特征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和确认差异性化合物,以盐酸小檗碱为参照物,建立一测多评方法测定黄柏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及一测多评方法能鉴别黄柏与关黄柏,以木兰花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以及一未知化合物(7号峰)为差异性化合物,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明显高于关黄柏,黄柏中盐酸巴马汀峰面积极低而关黄柏中其峰面积较高。黄柏中木兰花碱的含量较低而未知化合物(7号峰)峰面积较高。结论 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和一测多评方法简便,可作为《中国药典》修改标准的参考,用于黄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HPLC测定巴豆中巴豆苷和木兰花碱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样品含量差异为制定中药巴豆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Accur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乙腈(A)-0.2%磷酸0.2%三乙胺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5%A;10~12 min,5%~15%A;12~29 min,15%A;29~30 min,15%~5%A),流速0.8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75 nm。结果: 巴豆苷在0.078 8~0.472 8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9%,RSD 2.5%;木兰花碱在0.013 7~0.082 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8%,RSD 2.2%。不同产地巴豆中巴豆苷、木兰花碱的含量差异较大。巴豆苷的含量以四川最高、广西最低,分别为17.57,7.07 mg·g-1,木兰花碱的含量以贵州最高、广西最低,分别为3.42,1.00 mg·g-1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行,可用于中药巴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柴芍肠宁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煎煮方式对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DIKMA ODS-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 g)(50:50),检测波长345 nm。考察黄连与其他药味合煎或分煎时对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影响。结果:盐酸小檗碱在2.4~24 mg·L-1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回收率101.14%,RSD 2.48%。分煎、合煎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128 2,0.078 6 mg·g-1,RSD依次为1.02%,1.25%。结论:黄连与其他药味分煎时盐酸小檗碱含量显著高于合煎,为柴芍肠宁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分离测定不同形态砷的方法.方法: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对砷进行测定.色谱及光谱条件如下,阴离子分离柱PRP-X100(4.1mm×250 mm,10μm),流动相15mmoL·L-1(NH4)2HPO4(pH6.0),流速1 mL· min-1,柱温25℃.As空心阴极灯,灯电流/辅阴极灯电流:100/46 mA.结果:砷含量在0.002 ~0.01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5%(n=6),RSD 1.5%.结论: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是分离测试不同形态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冯媛  郭龙  常雅晴  郑玉光  张清清 《中草药》2022,53(16):5179-5184
目的 采用HPLC法建立关黄柏及川黄柏药材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评价关黄柏及川黄柏药材的质量差异。方法 运用HPLC法分别建立10批关黄柏药材和10批川黄柏药材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比对,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并测定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对关黄柏及川黄柏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方法对关黄柏及川黄柏中差异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关黄柏和川黄柏药材指纹图谱有6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5个峰,分别是木兰花碱、盐酸药根碱、小檗红碱、巴马汀、小檗碱。通过PCA和OPLS-DA分析筛得关黄柏与川黄柏的3个差异性标志物,分别为木兰花碱、巴马汀和小檗碱,其中巴马汀的含量差异最显著。结论 该方法能有效分析关黄柏及川黄柏质量的差异性,为关黄柏及川黄柏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晏晨  汪冶  郝小江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95-2897
目的:对秃叶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vat.glabriusculum果实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柱色谱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sinapyl 9-O-β-D-glucopyranoside(1),betulalbuside A(2),熊果苷(3),腺嘌呤核苷(4),3,5一二羟基苯乙醇-9-O-β-D-葡萄糖(5),3,5-二羟基甲苯-3-O-β-D-葡萄糖(6),N-trans-p-coumaroyloctopamine(7),小檗碱(8).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华泽兰根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菊科泽兰属植物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华泽兰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鉴定为泽兰素(1)、1-[2-(1-acetoxymethyl-vinyl)-6-hydroxy-benzofuran-5-yl]-ethanone(2)、6-hydroxy-3β-methoxytrematone(3)、euparone(4)、8-methoxy-9-hydroxythymol(5)、dehydroespeleton(6)、8-methoxy-9-hydroxythymol 3-Oangelate(7)、9-hydroxythymol(8)、4-hydr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9)、对羟基苯甲醛(10)、8,9-dehydro-10-hydroxythymol(1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12)、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3)、对香豆酸(14)、dihydrocoumarin(15)、methylcaffeate(16)、2,5-dimethylphenol(17)、1H-吲唑(18)、(Z)-3-(hydroxymethyl)-7-methylocta-2,6-dienly1 acetate(19)。结论首次对华泽兰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其中化合物2、3、5~11为首次从华泽兰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9、12、14~19为首次从泽兰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是泽兰属中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对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同时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从八角枫根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8-羟基-3-羟甲基-6,9-二甲基-7H-苯并[de]异喹啉-7-酮,其对NB4,A-549,SHSY5Y,PC-3,MCF-7的IC50分别为4.2,3.5,5.7,2.8,3.9μmol·L-1,该化合物具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风轮菜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CI gel等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风轮菜酚类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得到28个化合物。利用NMR和MS解析技术鉴定为芹菜素(1)、芹菜素-7-O-葡萄糖苷(2)、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3)、羊红膻酯(4)、芹菜素-7-O-芸香糖苷(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4'-O-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正丁醇酯(8)、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9)、木犀草素-7-O-新橙皮糖苷(10)、金合欢素(11)、金合欢素-7-O-葡萄糖醛酸苷(12)、蒙花苷(13)、柚皮素(14)、江户樱花苷(15)、柚皮素-7-O-芸香糖苷(16)、异樱花素(17)、异樱花苷(18)、香蜂草苷(19)、橙皮苷(20)、山柰酚(21)、槲皮素(2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23)、对羟基桂皮酸(24)、咖啡酸(25)、cis-3-[2-[1-(3,4-dihydroxy-phenyl)-1-hydroxymethyl]-1,3-ben-zodioxol-5-yl]-(E)-2-propenoic acid(26)、mesaconic acid(27)、gentisic acid 5-O-β-D-(6'-salicylyl)-glucopyranoside(28),其中化合物7,9~10,12,23,26~28首次从风轮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H2O2氧化心肌细胞损伤为模型,对化合物1~6,8~17和19进行心肌保护活性筛选,江户樱花苷(15)显示出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62.12±6.18)%,阳性对照(槲皮素)在20.0 mg·L~(-1)下的细胞存活率为(84.55±8.26)%,江户樱花苷在25.0 mg·L~(-1)下的细胞存活率为(84.25±7.36)%。  相似文献   

17.
目的:黄柏是中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三木药材"之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荒山造林的优良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根据物种和产地不同,黄柏分为"川黄柏"和"关黄柏",通过产地适宜性研究分析其潜在的适宜分布区,为正确选择物种及栽培区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球道地产区、主产区、野生分布区样点生态信息,其中川黄柏364个样点,关黄柏247个样点,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GMPGIS)分析其全球适宜生长区域。结果:川黄柏和关黄柏全球适宜分布区域有明显分界,川黄柏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均有一定面积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包括中国、美国、法国、巴西、日本、意大利、新西兰等65个国家和地区。关黄柏主要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有一定的生态相似度区域,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等30个国家和地区。结论:GMPGIS分析结果能为黄柏引种时选择正确的基原物种和栽培区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花檵木药材止血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小鼠凝血/出血时间为指标,对白花檵木药材的水,30%乙醇,60%乙醇,80%乙醇,95%乙醇提取物进行止血活性筛选,并经ODS,Sephadex LH-20,硅胶等材料柱色谱分离、提纯,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白花檵木药材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经小鼠凝血/出血实验,结果显示60%醇提组的凝血时间缩短率和止血时间缩短率相对其他提取物最高,并从中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银椴苷(1),3-O-香豆酰奎宁酸(2),山柰酚-3-O-β-D-半乳糖-(1→6)-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4),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5-O-香豆酰奎宁酸(6),3,5-二咖啡酰奎宁酸(7),4,5-二咖啡酰奎宁酸(8),3,4-二咖啡酰奎宁酸(9),除化合物1和4,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白花檵木药材60%乙醇提取物止血活性较好,而且其中主要是酚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