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颅颌面部巨大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下斜方肌肌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对斜方肌肌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及跨越中线区皮瓣血供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21例、超宽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6例,修复因各种外伤原因或肿瘤切除后致颅颌面大面积组织缺损22例,重度颌颈瘢痕粘连5例。结果临床应用27例,皮瓣最大面积42 cm×11 cm,最宽达15 cm,除3例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远端2~4 cm表皮糜烂经换药愈合外,余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经3~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下斜方肌肌皮瓣血运可靠,手术切取简便安全,皮瓣蒂较长,旋转弧度大,转移后远端可以到达颅顶甚至前额,超宽皮瓣覆盖范围更大,是一期修复颅顶和颈前大面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21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其中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201例,在肿瘤切除后,均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缺损。采用单皮岛肌皮瓣201例,双皮岛肌皮瓣16例,肌皮骨瓣2例。成功201例,失败18例。讨论了胸大肌皮瓣的优点及适用范围。介绍了手术设计、操作方法。分析了成功与失败的影响因素,认为正确,精细的手术技巧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整体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系统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6月~2011年6月我科24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伴缺损患者和20例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患者胸大肌肌皮瓣存活42例,存活率为95.45%,3例患者皮瓣出现部分坏死。患者无血管危象、感染、瘘管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41例患者皮瓣平整,吞咽、进食、发音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具有组织量大、局部血运丰富、灵活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恢复完美外形和功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广泛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1985年 ̄1993年,用带蒂胸大肌皮瓣即刻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广泛组织缺损21例临床经验。对胸大肌瓣的应用价值以及皮瓣的设计、制备、转移和预防皮瓣坏死的措施等进行了讨论。认为,胸大肌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广泛组织缺损的良好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以及颌面部外伤造成的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带蒂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它不仅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而且有效地进行了局部功能的重建与容貌的修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6.
岛状斜方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4月至1993年7月应用岛状斜方肌肌皮瓣整复口腔颌肌部缺损23例,肌皮瓣最小6cm×4cm,最胡12cm×8cm,均获成功。我们对肌皮瓣血管蒂的选择,手术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或肿瘤术后放射性骨髓炎导致的缺损,尤其是大面积缺损,造成患者颜面部畸形以及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各种带蒂和游离组织瓣被用来移位修复缺损。在众多组织瓣中,胸大肌肌皮瓣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的重建。我们于1999年8月~2004年11月,应用带蒂或游离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9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85年4月至1993年7月应用岛状斜方肌肌皮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3例,肌皮瓣面积最小6cm×4cm,最大12cm×8cm,均获成功。我们对肌皮瓣血管蒂的选择、手术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985年4月至1993年7月应用岛状斜方肌肌皮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3例,肌皮瓣面积最小6cm×4cm,最大12cm×8cm,均获成功。我们对肌皮瓣血管蒂的选择、手术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1 9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组织瓣修复方式的对比研究。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6月,收集修复重建患者共1973例,分别对其年龄、性别、病种、缺损部位和修复类型的分布情况,游离组织瓣危象的发生率及成功率进行分类统计。采用SAS6.12医用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中年(〉45~≤60岁)患者764例,占38.72%;老年(〉60岁)527例,占26.71%;青壮年(〉28~≤45岁)450例,占22.81%;青年(〉14≤28岁)187例,占9.48%,儿童(≤14岁)45例,占2.28%。男1193例,女780例,男、女之比为1.5:1。良、恶性病变之比为1:1.94。缺损部位依次为舌20.63%、下颌骨17.38%、腮腺13.74%、颊12.72%、上颌骨8.16%、口咽7.60%、口底5.68%、其他占14.09%。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904例,占45.82%;带蒂组织瓣753例,占38.17%;随意(皮)瓣201例,占10.19%;非血管化骨移植30例,占1.52%;其它方法85例,占4.30%。其中游离前臂皮瓣594例,腓骨肌(皮)瓣143例,带蒂胸大肌(皮)瓣369例,3种组织瓣共1106例,占修复重建总例数的56.06%。游离组织瓣共940个,发生术后危象47个(5.20%),抢救成功30个(63.83%),游离组织瓣总成功率为98.19%。结论 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患者以中老年、男性、恶性肿瘤为主;舌的缺损修复约占1/5;游离组织瓣的成功率高,是主要的修复方式;前臂皮瓣、腓骨肌(皮)瓣、带蒂胸大肌(皮)瓣成为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的常用组织瓣。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放射性溃疡的治疗方法;阐述放疗后臂丛神经损伤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方法1999年以来应用下斜方肌皮瓣岛状转移的方法修复颈部慢性放射性溃疡15例,并常规行肌电图检查了解臂丛神经损伤的情况。结果除1例面积为9 cm×10 cm的肌皮瓣因创面严重感染而坏死外,其余肌皮瓣成活良好,创面修复满意;该组病例中同时存在的并发症有臂丛神经麻痹、耳聋、老年性痴呆、声带麻痹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结论应用血运良好的下斜方肌皮瓣可有效地修复颈部上段的放射性溃疡创面。  相似文献   

12.
折叠式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在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面颊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术。方法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制成纵向排列的双叶肌皮瓣进行转移修复,一叶肌皮瓣作为口腔衬里,另一叶肌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手术一次完成。结果12例折叠式下斜方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颌面部外形及功能改善良好,修复区不显臃肿,肿瘤无复发。结论折叠式下斜方肌肌皮瓣是较好的修复材料,可取得功能与外形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Defects of the skin and underlying soft tissue of the neck are uncommon, and the surgeon's main objective is to achieve reliable long-term coverage of the exposed vital organs with well-vascularised tissue harvested from a distant donor site. We present a patient whose extended irradiation site together with the previous unsuccessful attempt to cover it with a latissimus dorsi myocutaneous flap, needed an extended lower trapezius myocutaneous flap, which seemed to be the only way in which to close the large and deep cervical defe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解决小腿外伤后皮肤缺损并骨折、骨外露、骨髓炎创面的修复问题。方法 术前行创面分泌物培养 +药敏试验 ,清创 ,去除坏死的组织及内固定 ,术后采用敏感抗生素滴注引流。感染控制后 ,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 ,并继续滴注引流 ,至感染消失。结果 临床应用 11例 ,10例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是修复小腿皮肤缺损并骨折、骨外露、骨髓炎创面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应用垂直斜方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2月,采用垂直斜方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2~76岁,中位年龄54岁。眼眶区基底细胞癌2例,腮腺鳞状细胞癌侵及皮肤2例,颌下腺恶性混合瘤2例,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舌鳞状细胞癌1例,枕部皮肤鳞状细胞癌3例。患者肿瘤TNM分期均为T3或T4病变。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范围13 cm×6 cm~25 cm×13 cm,采用大小为14 cm×7 cm~26 cm×14 cm的垂直斜方肌肌皮瓣修复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1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10 d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2例术后7 d拔除引流后1周内背部供区出现少量皮下积血、积液,经抽吸加压包扎后皮瓣愈合。11例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9例患者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肌皮瓣外形满意,双肩外展功能良好;术后3个月1例眼眶区基底细胞癌复发;1例鼻咽癌患者术后12个月死于脑转移。结论垂直斜方肌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组织瓣有足够长度,血供丰富,可满足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部慢性放射性溃疡创面应用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自1992年~1998年12月应用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移植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创面49例。结果 49例颈部创面I期愈合,未出现新溃疡。结论 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具有血管恒定、面积大的特点,是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的优良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