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云南陆良县514例农村妇女的社会心理因素与阴道炎预防行为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健康信念模式中各因素对阴道炎预防行为的作用是不同的。4个信念因素中知觉到益处和知觉到障碍这两个变量与行为的关系有显著性,知觉到易感性和知觉到严重性则无统计学意义。社会文化因素对行为的直接影响均有显著性,而通过4个信念变量对行为的间接影响却无意义。提示:在中国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不能完全照搬来自西方的原始健康信念模式,而是要根据研究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健康信念模式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社会心理因素与军团菌病预防行为的关系。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8家宾馆中随机选取从业人员44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28份。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径分析方法对校正后的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4个信念变量中的知觉到严重性与军团菌病预防行为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而知觉到易感性(py7=0.108,P=0.044),知觉到益处(py9=0.178,P=0.002)和知觉到障碍(py10=-0.234,P〈0.001)分别与预防行为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文化因素通过4个健康信念对行为的间接影响并不大。本研究新增加的社会文化因素对行为的直接影响的结果显示,军团菌病相关知识与预防行为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y6=0.192,P〈0.001)。结论校正后的健康信念模式能成功地解释社会心理因素与军团菌病预防行为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倩  金辉  张珍  陈勇  黄忠大  朱立国  王蓓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5):2819-2822
目的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1 447名流动人口的社会心理因素与艾滋病预防行为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以健康信念模式理论为基础设计问卷,对张家港和丹阳两市流动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应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整后的健康信念模式分析结果表明,4个信念因素中知觉到易感性和知觉到严重性与艾滋病预防行为关系无统计学关联,而知觉到益处(py11=10.51,P=0.000)和知觉到障碍(py12=-2.59,P=0.010)分别与预防行为有统计学关联.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和社会交往等社会文化因素对行为的直接影响有显著性,艾滋病知识通过4个健康信念对行为有间接影响.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中各因素对艾滋病预防行为的作用是不同的,城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型国外研究的演进与应用现状,为健康行为理论研究和健康教育策略设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相关检索式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按照纳入标准得到文献357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1987年出现健康信念模型研究,在文献所占比例上,2011年数量开始增加(5.04%),2014年激增(7.00%),2016—2018年蓬勃发展(>10%);研究热点方面,除健康信念模型及其内部结构词之外,前3位高频数关键词为:女性(39)、乳腺X线检查(21)和护理(21);在表示研究价值的半衰期方面,前3位是:青少年(19)、女性(17)和依从(15);研究脉络方面,1995年开始出现疾病主题;2009年前主要围绕行为、态度、疾病种类等展开,后转向预防角度,2016年逐渐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向发展,该研究热点持续至今。结论研究顺应现代医学模式、应用范围日渐扩大;出现与其他理论交叉融合,注重对实践的指导;测量要考虑到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社区、人际层面因素的作用机制尚须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四川省资中县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此后的相关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纵向研究的2015—2017年四川省资中县1 917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采用Amos 24.0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各维度对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6.1±1.4岁,周日、周末以及一般情况下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 h的研究对象分别占33.9%、46.4%和33.6%。感知到障碍、行动线索和自我效能对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87(0.123,0.250)、-0.113(-0.131,-0.011)和-0.162(-0.242,-0.102);行动线索、感知到严重性和感知到益处对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045(0.004,0.085)、-0.043(-0.070,-0.026)和-0.028(-0.048,-0.014),P均<0.05。结论资中县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最大影响因素为感知到障碍,其次是自我效能和行动线索;此外,自我效能还能充当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讨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过程中医院感染的自我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设计问卷,于2020年6—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360人,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和自我防护行为状况,使用AMOS 16.0绘制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化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对医院感染自我防护行为的作用大小及方式,并用路径图将最终模型加以呈现。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342份,调查对象的职业类别以护士为主,其次是医生,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0.6%和39.8%。健康信念模式可解释自我防护行为总变异量的43.6%;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为障碍认知、自我效能、行为效益认知、严重性认知、易感性认知。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可有效预测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且行为障碍认知是影响自我防护行为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手足口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初诊和复诊时手足口病相关知识问卷的发放,比较236例家属健康教育前后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的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治疾病意识和生活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结构方程模型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涉及到的行为问题中潜在变量之间及潜在变量与显在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方法按健康信念模式设计问卷,对武汉市建筑工地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和评估,分析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信念、行为的关系。结果行为效益认知、严重性认知、人口特征、易感性认知和行为障碍认知对行为影响的总体效应分别为-0.28,0.26,0.23,-0.05和-0.01。研究对象严重性认知与行为效益认知呈正相关(r=0.8),严重性认知与行为障碍认知之间、行为效益认知与行为障碍认知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和-0.54。结论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健康行为改变理论中涉及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初一学生吸烟行为及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了验证在美国加州实施后取得巨大成效,并已成为美国第三代预防吸烟的代表技术的SMART计划是否适用于武汉,我们对武汉市初一学生的吸烟行为及其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率高达312%(尝试吸过烟的学生占312%,吸过1支烟的占127%,吸过100支烟占34%,已养成吸烟习惯的占10%)。影响吸烟行为的因素包括家庭、伙伴、社会、抵御同伴递烟压力的能力以及心理压力等。这与SMART计划的针对性保持高度一致。因此,我们预计SMART计划在武汉实施将是非常有效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自杀行为及社会心理因素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共调查201人,最近6个月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9.0%(18/201)、4.5%(9/201)、3.5%(7/201)。和MSM朋友是否去过MSM活动公园、浏览过MSM网站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到过迪斯科/夜总会、参加家庭MSM聚会自杀计划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参加过MSM家庭聚会自杀未遂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性取向伤害了家庭、被家人训斥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性性取向被家人训斥、被怀疑精神有问题、因别人指点穿着打扮烦恼、失去住处的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检出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相关(P〈0.05),到过相应社会活动场所、经历相应社会歧视和有抑郁症状者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结论 MSM人群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应针对性开展自杀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唐山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手足13病的防治、预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唐山市2011年每日手足口病发病数及同期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等,利用Excel软件加载宏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唐山市手足口病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手足口病发病与温度和湿度呈显著正相关。高发季节为夏秋季,平均气温25℃左右、湿度76%左右病例数最多。结论手足口病发病除了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学因素有关外,高温、高湿等气象因素也与其密切相关。夏秋季节是防控疾病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浙江省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重点人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36月龄以下社区散居儿童中手足口病病例和对照进行调查,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饭前便后不洗手、近一周奶瓶不消毒、日常看护者不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小、近一周接触手足口病病人、近一周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近一周到过人群密集场所是危险因素,6月龄以上人群是高危人群,近一周去过接种门诊具有保护作用。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乳喂养和近一周去过接种门诊是保护性因素,日常看护者不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近一周奶瓶不消毒、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小和近一周到过人群密集场所均是危险因素。结论 3岁以下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众多,应从多方面进行预防以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冠心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法选择2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促进模式。随访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冠心病的病因(78.5%),主要临床症状(84.6%),主要危险因素(71.5%),日常预防知识(80.8%),合理用药知识(87.7%),治疗方法 (73.1%),自我救护方法 (90.8%)以及定期复检的重要性(86.2%)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1)。干预组患者戒烟戒酒(63.1%),合理饮食(73.8%),合理用药(85.4%),保持良好的心态(75.4%),加强锻炼与运动(79.2%),规律作息(81.5%),定期复检(84.6%)等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1)。干预组患者生理功能(64.2±16.2)等生活质量评均高于自身干预前评分及对照组评分(P〈0.01)。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提高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河北区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患儿生活习惯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患者的皮疹主要集中出现在手、足、口腔占60%,手足口伴随其他部位的占29%,单纯的手或口或足占11%。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流动人口(OR=4.507),吮吸玩具的习惯(OR=3.220)。结论手足口患者的皮疹主要集中出现在手、足、口腔;幼儿是流动人口、有吮吸玩具的习惯为患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家长饭前洗手、患儿饭前洗手,晾晒被褥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1年1—8月吴江市手足口病的疫情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8月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对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其危险因素。结果 2011年1—8月该市手足口病共发病835例,其中男性519例,女性316例;年龄集中1~3岁和4~6岁。分别为447和287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3.53%、34.37%;发病时间从4月开始增多,集中在6—8月,7月为发病最高峰;该市各镇均有病例报告,高发区域为松陵、开发区及盛泽。医院儿科门诊、住院及留院观察的手足口病患儿,共计483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重症)34例,占病例总数的7.04%;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轻症)449例,占总数的92.96%。经统计学分析,发热时间与重症病例相关(t=6.65,P0.01),年龄与性别与重症病例无显著相关。结论吴江市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平稳,发热时间长是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判断方法简单,可在基层推广,指导临床医师对重症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佛山市南海区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感染、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2年6月份上报的南海区手足口病临床或实验室确诊病例中,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0例年龄≤3岁的散居儿童为病例组;按近1:2比例,选择与病例出生日期相近、住址为同一街道社区、近1年未曾患手足口病的散居儿童,共101人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人口学情况、居住地及外出情况、家庭及邻里情况、发病诊疗情况、接触史、活动史和卫生习惯等。利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别对手足口病的44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60名患儿,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1.37±0.61)岁;对照组101名儿童中,男性56人,女45人,平均年龄(1.30±0.90)岁;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性别、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外出后很少洗手(OR=3.622)、共用擦手巾(OR=30.086)、最近2周去接种疫苗场所(OR=6.763)、最近2周去村内活动场所(OR=10.692)、常去超市封闭儿童中心玩(OR=11.389)、主要看护者文化程度低(OR=17.028)的儿童患手足口病的风险更大。结论被调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主要与日常卫生习惯以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家长应注意消除或减少客观条件的隐患,为婴幼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范晖  张正东  陈曦  龚胜  李群 《职业与健康》2014,(22):3244-3246
目的通过分析自贡市城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选取自贡市2013年1—8月现住址为城区、年龄在0~5岁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63例,按照1∶2的比例进行匹配,对照与病例生活在同一社区、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今年内没有发生过手足口病。进行问卷调查之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0的因素纳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饭前便后洗手是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x^2=14.131,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幼托儿童(OR=11.49,95%CI=1.92~66.67)、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OR=11.11,95%CI=2.67~45.46)、经常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OR=4.37,95%CI=1.46~12.99)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接受过儿童保健(OR=0.09,95%CI=0.02~0.40)则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幼托儿童、与手足口患者接触过、经常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接受过儿童保健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应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提醒患病儿童的家长在孩子患病期间避免接触其他儿童;经常对儿童用的玩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及积极推动儿童保健工作是控制手足口病发展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