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的MRI表现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性肿瘤18例,行MRI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与增强扫描.结果脑膜瘤10例,T1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常合并蝶骨增生.视神经鞘脑膜瘤3例,视神经不规则管状或梭形增粗,T1WI等信号,T2WI为等或略低信号,增强后呈"双轨征".视神经胶质瘤1例,眶内见纺锤形肿块,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肿块明显强化呈"哑铃征".炎性假瘤3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肿块明显强化,眼外肌及眼睑常明显强化.黄色肉芽肿1例, 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眼外肌明显增粗,小脑幕对称性等T1短T2信号,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在诊断颅眶沟通性肿瘤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桂芝  张永福 《临床医学》1993,13(4):180-181
我院自1988年~1992年8月利用 B 超诊断颅眶沟通性肿瘤8例,均经 CT、手术和病理检验证实,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2~51岁。平均38岁。使用仪器为 ALOKA SSD—190和 SSD—620,凸阵和扇扫探头,频率为3.5MHz 和5MHz。病人仰卧位,轻闭患眼,眼睑涂耦合剂,多方向探查,观察眶内肿瘤形态、大小、性  相似文献   

3.
颅眶交界区过去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区 ,此区域肿瘤的全切除率很低 ,术中血管神经、眼外肌极易受损 ,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 ,我们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 ,对颅眶沟通肿瘤进行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11~5 7岁 ,平均 32 .3岁。脑膜瘤 5例 ,海绵状血管瘤 2例 ,转移瘤2例 ,神经鞘瘤 2例 ,软骨肉瘤 1例。眼球突出 12例 ,视力下降 11例 ,眼球活动障碍 7例 ,眼球疼痛 5例 ,复视 5例。CT与MRI表现均为颅眶交界区占位病变。行手术治疗 ,全切除肿瘤 9例 ,次全…  相似文献   

4.
眶部肿瘤CT诊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见眶部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52例眶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脉管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1例、先天性肿瘤12例、泪腺肿瘤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0例、黑色素瘤3例、淋巴瘤2例、神经鞘瘤1例。对它们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结合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CT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蒋光仲  宾精文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44-2645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临床上少见,是指肿瘤同时侵犯颅内和眶内的脑膜瘤,与颅内脑膜瘤鉴别困难,是脑膜瘤的一类分型.发病率低于同期脑膜瘤的1%,约占同期颅眶沟通性肿瘤的29%[1-2].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诊断较为困难.笔者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集的9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眼内及眶内肿瘤的超声、CT及临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我院1995-2000年五年间眶内肿瘤20例的超声、CT影像学的特征与临床手术对照分析,而得出超声对眼及眶内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略高于对照组的87.0%,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应得到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略高于对照组的87.0%,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应得到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9.
眶部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见眶部肿瘤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眶部肿瘤共25例,对它们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球内肿瘤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3例,黑色素瘤1例,肌锥内肿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瘤各2例,淋巴管瘤和炎性假瘤各1例,肌锥外肿瘤8例,炎性假瘤,泪腺混合瘤及皮样囊肿各2例,泪腺囊肿和畸胎瘤各1例;眶上缘皮下肿瘤4例,毛细血管瘤和表皮样囊肿各2例,另3例炎性假瘤有眼外肌和/或泪腺受累,结论:眶部肿瘤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结合临床及CT检查即可做出一定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孙东  王大有 《华西医学》1992,7(3):324-327
本文收集14例颅鼻沟通瘤的CT资料,其中9例肿瘤起源于鼻腔,鼻副窦或鼻咽部向颅内扩散,5例系颅内邻近颅底部肿瘤向鼻腔、鼻副窦或鼻咽部侵犯。经颅底(前、中、后颅凹)骨质破坏缺损区。肿瘤病理类型不定,有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鞍区肿瘤等。颅内外肿瘤相沟通。CT检查应以冠状扫描为主,CT扫描能明确肿瘤病灶起源显示病变全貌,是这类肿瘤的首选检查,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例原发性腹膜后非器官源性肿瘤的CT资料,结果显示CT能提供肿瘤准确定位诊断。良性肿瘤边界清,形态规则;恶性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有大片坏死区;同时对肿瘤具体类型鉴别诊断,作者提出了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2.
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作用,重点探讨CT检查对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5例甲状腺肿瘤的CT扫描资料。结果:甲状腺癌17例,CT诊断符合率88.9%;甲状腺腺癌18例,CT诊断符合率83.3%。结论;CT对甲状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优于其它影像学方法,在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时,应重点观察病变与腺外结构的分界情况而非腺内结构的边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这类肿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这类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36例已知或高度怀疑鼻腔及鼻窦肿瘤性病变的病人,采取头部横断加冠状、平扫加增强的扫描检查。结果:36例均获病理证实,其中鳞状细胞癌13例,腺癌7例,囊腺癌6例,内翻乳头状瘤2例,鼻息肉6例,鼻窦炎2例。CT对鼻腔及鼻窦肿瘤的检出的敏感性为100%(28/28),准确性为93.3%(26/28)。结论:CT扫描检查对准确估计病变程度、范围、预测预后及确定手术方案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脑室管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室管膜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的CT表现。结果:幕上12例脑实质内8例,幕下3例中四脑室2例。20-35岁6例。室管膜瘤幕上脑实质内多见,并多有囊变与瘤周水肿,且多为恶性,其余部位多为实性肿块。平扫实性部分为等密度,易钙化,增强强化较明显。结论:室管膜瘤有较为特殊CT表现,结全发病部位、年龄,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CT和MR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和/或活检、手术证实的22例脾脏肿瘤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其中18例进行CT和/或MR动态增强扫描,7例同期行MR检查。结果转移瘤10例,淋巴瘤6例,血管瘤4例,血管内皮肉瘤和错构瘤各1例。术前明确诊断16例,正确诊断率72·73%(16/22),误诊5例,未定性1例。结论根据脾脏肿瘤的CT和MR特征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大多数脾脏肿瘤能被CT和MR正确诊断;MR对脾脏血管瘤较CT更具优势;不典型的脾错构瘤确诊需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结果】16例均表现骶尾部软组织肿块,边缘不规整,密度/信号不均匀,常见出血及程度不同坏死囊变区,无脂肪成分;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可见条状血管样强化,1例可见蜂窝状强化。2例肿块部分伸入椎管,骶骨受侵犯。16例卵黄囊瘤AFP均升高。【结论】骶尾部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血清AFP检测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纵隔胸腺瘤的CT 征象,诊断与鉴别。方法 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纵隔胸腺瘤37 例,其中男性25 例,女性12 例,年龄为12 ~64 岁,平均341 岁。手术与病理证实:良性胸腺瘤8 例,恶性胸腺瘤18 例,胸腺癌7 例,胸腺脂肪瘤3 例,胸腺脂肪肉瘤1 例,全部病例均有胸部X 线正侧位片,其中20 例作了CT 检查。结果 病变位于前纵隔34 例,其中波及中后纵隔7 例;中后纵隔3 例,病变突向单侧33 例,双侧4 例,圆形和椭圆形22例,不规则形13 例,多结节状2 例,胸腺瘤的CT 值为21 ~45Hu。肿瘤与纵隔接触面呈灌铸型28 例,占757 % 。结论 CT 对胸腺瘤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对4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43例腹膜后肿瘤的主要定位征像为:1.腹膜后壁层受压前移;2.腹膜后结构被推前移,被包绕或与肿瘤界面不清;3.其它:本组CT定位诊断正确率83.72%。良恶性肿瘤的大小无显著差异,囊性和均匀密度的肿瘤都为良性,不均匀密度在良恶性肿瘤中均可见;CT定性正确: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经薄层移动式动态CT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7例(胰岛素瘤5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2例),胰腺囊腺癌4例,分析其CT征象,指出典型的胰岛素瘤瘤体积较小,CT平扫为等密度,造影后明显增强,肿块多位于胰尾部,肿瘤直径多为1.0cm-2.5cm。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体积较大,有完整包膜。胰腺囊腺瘤肿块大小不等,多为结节状及分叶状,有完整的纤维包膜。典型的CT表现为:平扫为有小分叶的低密度灶,CT值略高于囊肿,内有放射状细小等密度分隔,中央可见小钙化灶,造影后肿瘤分隔及包膜增强,边缘锐利。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对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起源、形态、大小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横纹肌肉瘤CT增强前后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 ,平扫肿块密度基本均匀 ,增强后肿瘤周边区明显强化 ,内部强化不均。结论 腹盆腔横纹肌肉瘤好发于膀胱、前列腺和腹膜后及肝内外胆道 ,肿瘤无包膜 ,边界清楚 ,肿瘤的内部常发生变性坏死 ,增强后肿瘤的周边部分强化比内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