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 syncope,VV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不明原因晕厥,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与触发Bezold-Jarisch反射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发生矛盾反射导致血管异常扩张、血压下降、心排血量减少、使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有关.目前认为VVS主要与患者年龄、性别、晕厥病史、晕厥家族史...  相似文献   

2.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指由多种因素触发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低血压与心动过缓所致的自限性晕厥发作.WS患者在倾斜试验过程中可以检测到脑血管收缩,提示VVS患者可能存在脑功能变化.目前有不少学者对WS患者的脑功能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WS患者的脑功能变化,有助于深化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小儿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原因,倾斜试验是诊断VVS的基础方法,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斜板试验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可进一步提高VVS诊断的敏感性,饮水试验可使倾斜试验阳转阴.目前VVS的治疗以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自身调整为主,饮水试验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药物治疗尚需多中心合作的进一步研究,对倾斜试验中VVS患儿的心率、血压变化的监测,可能对药物治疗疗效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迷走性晕厥(VS)是由多种因素触发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动过缓及一过性脑缺血所致的自限性晕厥发作.晕厥患者的心理特质、相关的家族因素、晕厥发作过程及干预、目击血液、损伤恐惧和晕针等心因性原因在晕厥的发生及其预后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综述近年国外文献.强调心理因素对V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 syncope,VVS)是一过性意识丧失患者最常见的原因,目前主要借助直立倾斜试验来进行诊断及疗效评估.因直立倾斜试验过程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亟待探讨一种早期、准确、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VVS诊断及评价手段.目前定量病史的方法正在临床试验和实践中,较常用的有Calgary先兆晕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改良Calgary晕厥症状评分在儿童心源性晕厥和血管迷走性晕厥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002年8月至2011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晕厥专业门诊就诊或住院、确诊为心源性晕厥和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儿共189例,其中男112例,女77例;年龄2 ~18岁,平均(12.4±3.1)岁.采用改良Cakary晕厥症状评分及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不同Calgray评分对鉴别儿童心源性晕厥和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源性晕厥患儿的改良Calgary症状评分为-5.00(-7,1),与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改良Calgary症状评分为1(-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改良Calgary晕厥症状评分≤-2.5为界值对心源性晕厥与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进行鉴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4%和67.7%,由于Calgary晕厥症状评分为整数,所以当改良Calgary晕厥症状评分≤-3时,可能为心源性晕厥.结论 改良Calgary晕厥症状评分可能作为临床上鉴别心源性晕厥和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间的差异。方法经常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卧立位血压、辅助检查、直立倾斜试验(HUT)确诊的VVS患儿40例,比较不同类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结果VVS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类型以血管抑制性为主。不同类型VVS患儿的临床特征,包括晕厥的诱因、先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基础心率、血压及血清电解质水平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血管抑制型反应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的主要血流动力学类型。  相似文献   

8.
美托洛尔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中的疗效。方法将直立倾斜试验(HUT)阳性的VVS患儿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应用口服美托洛尔治疗)及对照组(n=13,应用复合维生素B或谷维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晕厥发作次数及HUT结果。结果治疗组无发作9例,发作次数减少5例,发作次数增加、无变化各1例;复查HUT 6例转阴。对照组无发作1例,好转5例,发作次数增加3例,无变化4例;HUT 3例转阴。结论口服美托洛尔可有效治疗儿童VVS。  相似文献   

9.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虽然为一种良性病证,但反复发作可导致晕厥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某些情况下还可引起严重的躯体意外伤害.因此对VVS患者进行治疗是必要的,VVS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血管迷走性晕厥模型及其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迷走性晕厥(WS)是多种因素触发引起低血压与心动过缓而致的自限性晕厥发作,它的发生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目前已有学者对类似WS发作的情况如立位耐力不良、微重力和失血动物进行研究,试图建立WS模型。在WS发作前后,有许多神经、体液因素发生变化,目前较受关注的有儿茶酚胺、血管加压素和醛固酮。  相似文献   

11.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理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6-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84例(VVS组)。男47例,女37例;年龄7~16岁[(11.01±2.00)岁]。将VVS儿童分为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组(n=43)和HUTT阴性组(n=41)。受试儿童均完成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与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得分,VVS组儿童睡得很香、吃东西香及爱与家人交谈等项目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组(Pa<0.05,0.01),VVS组患儿总是想哭、肚子痛、感到孤单、感到悲哀、感到烦恼得分及抑郁总分高于全国常模组(Pa<0.05,0.01)。HUTT阳性组患儿盼望美好事物和容易高兴起来得分高于HUTT阴性组(Pa<0.01),HUTT阴性组患儿生活没有意思得分高于HUTT阳性组(P<0.05)。2.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得分,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焦虑量表总分与简明焦虑量表等得分VVS组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a<0.01)。HUTT阴性组与HUTT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立位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46例为研究组。年龄7~17岁,平均(11.91±2.09)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ECG)。匹配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选择窦性心律波形清晰的12ECG3个心动周期,测量心率(HR)、QTd与Pd,按Bazete公式校正心率后得出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结果1.对照组卧位较立位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最大P波时间(Pmax)均明显延长(Pa<0.01),最小P波时间(Pmin)缩短(P<0.05),Pd延长(P<0.05),QTd、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未见明显变化(Pa>0.05)。2.研究组卧位较立位QTmax、QTmin、QTd、QTcd、Pmax、Pd、Pcd明显延长(Pa<0.01),Pcmax延长(P<0.05),Pcmin明显缩短(P<0.01),QTcmax、QTcmin、Pmin未见明显变化(Pa>0.05)。3.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QTmax、QTcmax、Pcd延长(Pa<0.05),QTd、QTcd、Pmax、Pcmax延长(Pa<0.01);立位Pcd延长(Pa<0.05),Pmax、Pcmax延长(Pa<0.01)。4.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时HR稍降低(P>0.05),立位时HR明显增加(P<0·01),HR增加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分别增加15.29次/minvs12.57次/min,P>0.05)。5.VVS患儿在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时卧、立位的QTd及Pd未见差异(Pa>0.05)。6.VVS患儿在卧位、立位时QTd及Pd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Pa>0·05)。结论VVS患儿卧位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当体位改变时QTd、Pd明显受自主神经功能影响,表明该法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兔急性失血建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模型,研究其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内皮素(ET-1)的变化,进一步了解VVS的发病机制.方法 取幼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2只,通过股动脉放血建立VVS模型.使用50 mL注射器以5 mL/min速度抽血,连续监测其血压、心率,直至血压显著降低,神志丧失或抽搐.采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仪器监测,分别于静止后5 min(T1),放血中升压最快点后1 min(T2),降压最快点后1 min(T3),呼吸、心跳消失或抽搐(T4)共取4次血样.比较各时间点兔血中AD、NE、5-HT、ET-1水平,并观察模型兔的最终状态.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放血过程中各神经体液因子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在T2时,AD、NE、ET-1-水平均明显升高(Pa<0.01);在T3、T4时5-HT水平明显升高(T3 vs T1 P<0.01,T4 vs T3 P<0.01).实验结束时10只兔(83%)出现抽搐,最终血压、心率消失死亡.结论 AD、NE、5-HT、ET-1等神经体液因子可能介导VVS的发病机制,为VVS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儿童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儿童共24例,经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为VVS,确诊后检测FMD并给予盐酸米多君治疗,1个月后门诊复诊并复查FMD。治疗满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5±2.3)个月,随访结束时无复发者判为有效,反之无效。采用ROC曲线分析FMD对盐酸米多君治疗VVS患儿的疗效预测价值。结果 VVS患儿经盐酸米多君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1.07±3.11)%VS(7.64±1.81)%,P<0.001],而治疗前后的平卧心率及收缩压、基础肱动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共有5例患儿出现晕厥复发,有效率79.2%。不同疗效的患儿治疗前心率、收缩压及基础肱动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有效患儿治疗前FMD明显高于治疗无效患儿[(11.93±2.83)%VS(7.80±1.63)%,P<0.01]。采用ROC特征曲线评价FMD预测疗效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5,95%置信区间为(0.764,1.026)。以FMD8.85%作为界值时,对疗效的预测效果较好,灵敏度90%,特异度80%。结论 FMD可作为VVS患儿选用盐酸米多君治疗的预测指标,界值为8.85%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 syncope,VVS)患儿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63例VVS患儿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年龄6~19岁,平均(11.57±2.89)岁。其中血管抑制型32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31例,服用口服补液盐者14例、美托洛尔13例、盐酸米多君36例。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1±12)个月。分析采用不同治疗的不同血流动学类型VVS患儿3个月内复发情况,评价短期疗效;以复发为终点事件,作Kaplan-Meier曲线,比较VVS患儿应用不同治疗的长期疗效。结果 以上3种治疗药物对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VVS患儿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VVS患儿接受口服补液盐或美托洛尔治疗后,长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盐酸米多君对混合型及心脏抑制型VVS的疗效优于血管抑制型(P < 0.01)。结论 口服补液盐、美托洛尔或盐酸米多君均适于VVS患儿的治疗,与VVS血管抑制型患儿相比,盐酸米多君对混合型及心脏抑制型患儿的长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正>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的发作常导致儿童躯体的意外伤害,严重者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一些诱因可引起患儿发病,应尽量避免这些诱因,包括:晨起、运动、闷热环境、精神刺激、持久站立及体位改变等。VVS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