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贫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早产儿347例,选取发生早产儿贫血154例,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后2周内总抽血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结果: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8天,13.4天,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88.7g/L,90.2g/L,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P<0.01);住院期间总抽血量<10mL/Kg,贫血出现时间16.,Hb平均最低值为111.3g/L,较≥10ml/Kg组贫血出现晚,程度轻(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和加重早产儿贫血的因素和早产儿贫血的护理措施. 方法: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及住院期间抽血总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 结果: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8d、10.2d,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90.6g/L、87.8g/L,而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时间较晚,程度较轻(P均<0.01).住院期间抽血总量≤10ml/kg,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为22.1d,Hb平均最低值为127.5g/L,均较抽血总量>10ml/kg组晚出现贫血,程度也较轻(P<0.01). 结论:胎龄、出生体重影响早产儿贫血,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3.
宋俊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55-1157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40例出现贫血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Hb)、有无机械通气等因素分组,比较各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及Hb最低值。结果:随着胎龄增大、出生体质量增加,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延迟,贫血程度减轻(P < 0.05~P < 0.01);与出生时Hb>145 g/L组相比,出生时Hb≤145g/L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明显提前,Hb最低值显著降低(P<0.01);与非机械通气组相比,机械通气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较早,Hb最低值较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出生时Hb值均是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而胎龄和出生时Hb值均是Hb最低值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生时Hb值越低,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产儿贫血,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贫血与胎龄、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早产儿按不同胎龄、体重进行分组,比较贫血发生率及住院期间血红蛋白最低值.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为41.4%,其中胎龄≤32周贫血发生率为72.5%,~35周为38%,~37周为22%,随着胎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出生体重≤1500g的贫血发生率为83.3%,~2000g为44.9%,>2000g为24.2%,随着出生体重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住院期间平均最低血红蛋白值发现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贫血程度越重.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贫血的发病率越高,并且贫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的缺铁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红 《中外医疗》2010,29(7):100-100
早产儿出生时脐血Hb与足月儿相似,但缺铁性贫血发生早(4~6周)且重(Hb70~100g/L)。胎龄越小,贫血程度越重,持续时间也越长。这主要是由于早产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所致,另外也与早产儿RBC寿命短和频繁诊断性抽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早产儿贫血发生及出现时间早晚与其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基础血红蛋白(Hb)及肺透明膜病、窒息、感染等临床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男、女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68.9%及68.6%;早、晚期贫血组出生基础Hb值分别为(161.1±7.5)及(166.4±8.9)g/L,两组分别有29及16例输血治疗(P<0.01);胎龄≤32周早产儿贫血发生率81.2%,~35周78.0%,~37周59.3%(P<0.05);出生体重≤1 500 g贫血发生率94.7%,~2 000 g 67.1%,>2 000 g 62.5%(P<0.05);本组23.9%合并肺透明膜病、20.2%存在窒息因素,34.4%合并感染(P<0.05)。结论: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与性别无关;出生基础Hb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发生率越高;早期贫血平均Hb较晚期低,输血概率高。合并肺透明膜病及窒息、感染的早产儿更易贫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产儿贫血输血治疗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11.1-2012.12月份诊断贫血的早产儿临床资料50例.调查研究病例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采血量、最低血红蛋白浓度、出现贫血时间、输血量等临床特征.以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抽血量10ml/kg为界分为两组.结果 患儿最低血红蛋白值为105±11g.出现贫血时间平均为生后10.5±9.1天.初次输血时间平均为生后13.2±8.8天.平均输血量为73.3±55.4ml.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抽血量越多,出现贫血的时间越短,最低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输血量越多.结论 要重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及时发现与输血治疗.临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采血,减少过多的医源性贫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与胎龄、体重、抽血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近2年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08例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做回顾性的总结,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进行对比.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随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抽血量越多而逐渐增加,不同胎龄之间、不同出生体重之间及不同抽血量之间的贫血发生率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抽血量越多,其贫血的发生率越高.临床上应关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源性失血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及护理要点。方法按住院期间抽血总量将早产儿贫血分为≤10 mL/kg组和>10 mL/kg组,比较贫血出现的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最低值。结果抽血总量>10 mL/kg组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早于≤10 mL/kg组,最低Hb值低于≤10 mL/k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应对早产儿加强护理,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医源性失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胎龄、出生体重均影响早产儿贫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时间出现的越早,贫血程度越重.感染、医源性失血、机械通气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新生儿胎龄、抽血量、出生血红蛋白(Hb)值对新生儿贫血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妇儿科2002年9月~2004年9月出生且出现贫血的新生儿81例,排除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后,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贫血新生儿最低Hb与胎龄、抽血量、出生Hb的关系。结果贫血新生儿最低Hb与胎龄、出生Hb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3.648、0.061,P均〈0.05;新生儿最低Hb与抽血量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一0.263。P〈0.05。结论胎龄愈小、出生Hb愈低,则新生儿贫血程度愈严重;抽血量愈多,贫血愈严重。  相似文献   

12.
李秀桂 《中外医疗》2013,32(7):15-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科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74例发生贫血的早产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早产儿贫血的原因,选取同期无贫血症状的早产儿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早产儿平均血红蛋白值,评价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及各相关因素与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早产儿发生失血22例(29.7%),感染性疾病21例(28.4%),血红蛋白病17例(23.0%);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母亲贫血、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平均血红蛋白值(Hb)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失血、血红蛋白病、母亲贫血是早产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出生时体重、胎龄、医源性失血量与早产儿贫血密切相关,应避免反复采血,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对早产儿贫血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5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6周、出生体重≤2 500 g),生后2周开始进行ROP的筛查,并定期随访。结果在完成早产儿ROP随访300例中,发现ROP 16例,ROP患病率为5.3%,其中I期12例,Ⅱ期3例,Ⅲ期1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机械通气与ROP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吸氧浓度、机械通气的比值比(OR值)分别是:0.6675、7.7679、5.2415。结论早产、吸氧浓度高、机械通气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明方  李红儿 《浙江医学》1996,18(4):240-241
为了解早产儿生理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更好地掌握其发生规律.以利于及时预防、治疗,笔者分析了我们两科40例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并动态观察其贫血程度与日龄、体重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对象:系1986年1月以来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7周。以早产儿生活力低下寄养入院,住院25天以上,除外合并感染性、出血性及其它严重疾病者,以外周血血红蛋白(Hb)<140g/L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早产儿合并贫血并存活者40例。男23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35∶1。平均胎龄33.6±1.3周(31~36周),平均出生体重1869±281克(1350~2500克),平均观察天数49±21天(25~100天)。喂养方式:母乳喂养9例(?).混合喂养9例(22.5%),人工喂养2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与胎龄、体重之间的相应性。方法 对近2年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进行回顾性总结,运用x^2检验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进行对比。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贫血的发病率越高。临床上应关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且存活出院的胎龄≤32周早产儿资料。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标低于校正年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P10)诊断EUGR,分为EUGR组61例和对照组118例。分析EUGR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EUGR的高危因素。结果 ①179例小胎龄早产儿中,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为4.5%(8/179),EUGR发生率为34.1%(61/179)。②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I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7.313)和IUGR(χ^2=7.083)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15.819)和IUGR(χ^2=37.16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E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早产儿严重EUGR(χ^2=10.265)和EUGR(χ^2=7.320)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早产儿严重EUGR(χ^2=22.959)和EUGR(χ^2=50.264)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生Z评分、住院天数、首次胃肠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达最大静脉营养时间、女性、感染、IUGR、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插管机械通气和重度贫血等单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重、低胎龄、NRDS和女性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小胎龄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和NRDS和女性。  相似文献   

17.
廖文君 《海南医学》2014,(19):2845-2848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胡亚楠  梅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484-1485
目的 探讨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符合筛查标准(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出生后接受氧疗)的214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并定期随访.记录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用氧情况及全身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ROP24例(38只眼),ROP患病率为11.2%,其中Ⅰ期17例,Ⅱ期5例,Ⅲ期2例.对ROP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生率越高,另外,吸氧时间、吸氧浓度及呼吸暂停也是ROP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产、出生体重低、吸氧浓度高、吸氧时间长和呼吸暂停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初期凝血功能检测四项指标的危急值参考范围。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深圳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新生儿1 110例,按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患儿入院24 h内检测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建立新生儿出生初期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危急值参考范围,并依据此范围判断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1 588例新生儿的病情。结果 凝血功能危急值参考范围,早期早产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96.6 s或≤46.7 s、凝血酶原时间(PT)≥21.4 s或≤12.5 s、凝血酶时间(TT)≥23.9 s或≤15.7 s、FIB≥3.1 g/L或≤0.9 g/L;中期早产儿:APTT≥92.4 s或≤49.1 s、PT≥18.9 s或≤12.3 s、TT≥23.5 s或≤15.4 s、FIB≥3.0 g/L或≤1.1 g/L;晚期早产儿:APTT≥93.4 s或≤54.8 s、PT≥17.1 s或≤12.5 s、TT≥19.3 s或≤15.3 s、FIB≥2.2 g/L或≤1.1 g/L;足月儿:APTT≥77.6 s或≤42...  相似文献   

20.
徐春彩  朱以琳  朱佳骏  吴明远 《浙江医学》2017,39(16):1349-1352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276例,根据是否发生EUGR,分成EUGR组104例和非EUGR组172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基本情况、母孕期合并症、住院期间合并症、体重变化、营养摄入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多胎发生率、体重恢复时间、体重日均增长、出院体重、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持续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应用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孕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激素应用、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酸碱失衡、动脉导管未闭、贫血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母孕期激素应用、宫内生长迟缓、呼吸窘迫综合征、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均为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日后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注重母孕期保健、降低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出生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等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