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腔黏膜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根据有无鼻息肉可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鼻息肉组织常见有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 浸润增多,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可将CRSwNP分为两个亚型: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nonesinophil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将慢性鼻窦炎分为: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ECRS)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non eosinophilic,NECRS)。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形成、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嗜酸性粒细胞在鼻窦炎鼻息肉炎症趋化、息肉形成、分型和预后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7年10月~2018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70例,比较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之间各项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ECRSwNP占38.2%,non-CRSwNP占61.2%,前者更容易合并变应性鼻炎、哮喘,其外周血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更高,且CT评分筛窦/上颌窦比值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RSwNP与non-ECRSwNP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otch通路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和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CRS)和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分别作为CRS组和对照组。收集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30例,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IL-25、IL-33和TSLP在33例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30例非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和2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中表达。结果 IL-25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和non-ECRSwNP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IL-33 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LP 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表达高于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IL-25、IL-33和TSLP在ECRSwNP及non-ECRSwNP均有表达;IL-25和TSLP在CRSwNP患者鼻息肉中表达显著增高,在CRSwNP患者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学特点及内镜鼻窦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的变化。方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对119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2例不伴鼻息肉和67例伴鼻息肉)的鼻塞、头昏(头痛)、面部疼痛(胀满感)、嗅觉障碍和鼻分泌物(后鼻漏)5个主要症状进行评分,比较内镜鼻窦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评分的变化。结果:伴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出现最多的症状均依次为鼻塞、鼻分泌物(后鼻漏)、头昏(头痛)、面部疼痛(胀满感)和嗅觉障碍。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较伴鼻息肉者鼻分泌物评分显著增高(P〈0.01),但嗅觉障碍评分者显著降低(P〈0.01)。在最令人困扰的症状方面,不伴鼻息肉和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别是鼻分泌物(后鼻漏)和嗅觉障碍。术后伴鼻息肉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各个症状出现的频率和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伴鼻息肉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症状学具有不同的特点,内镜鼻窦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是一简便、易于开展的慢性鼻-鼻窦炎疗效主观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cells,ILC2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2型鼻-鼻窦炎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30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3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19例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外周血及鼻腔黏膜组织中ILC2的表达情况,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MSD)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33、IL-25、IL-5、IL-1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嗜酸性粒细胞神经毒素(eosinophilderived neurotoxin,EDN)的表达水平。结果 鼻-鼻窦炎患者的外周血和局部鼻腔黏膜组织中的ILC2呈正相关,ILC2表达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VAS评分及CT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1)。外周血中ILC2比例与T2型炎症因子EDN、ECP、IL-25、IL-33、IL-13、IL-5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P <0.01),上述各细胞因子在CRSwNP患者中的表达也不同程度的高于CRSsNP患者。结论 初步证明ILC2在2型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ILC2及其上下游细胞因子的高表达与相关临床指标呈现相关性,ILC2可能是潜在的未来新型疗法的指导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CD8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黏膜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的关系。 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33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26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炎性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分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3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22例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与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Th淋巴细胞、Tc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表达及上皮层破坏和基底膜增厚。结果 CRSwNP中各炎性细胞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RSsNP中除树突状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外,其余炎性细胞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中性粒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RSwNP。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组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显著高于CRSsNP组。non-ECRSwNP和CRSsN P组与ECRSwNP比较基底膜显著增厚。ECRSwNP组复发率明显高于non-ECRSwNP与CRSsNP组。结论 炎性细胞在CRS发病机制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入院手术的II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根据其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是否伴有过敏性疾病史及支气管哮喘病史、术前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检查、变应原皮肤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过敏性鼻炎,筛选出伴有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无变应性因素的单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疗效,并同时比较各种变应性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伴有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疗效为80.95%(136/168),同期单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疗效为91.75%(189/20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各种变应性因素中,伴有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嗜酸粒细胞阳性、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E、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与无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伴有过敏性疾病史及伴支气管哮喘病史患者与无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变应性因素与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密切相关,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时,必须加强围手术期抗变应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嗜酸粒细胞黏蛋白性鼻一鼻窦炎(EMR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EMRS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12例EMRS,~,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9~54岁;单N7例、双侧5例;均具有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的表现。8N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6N血清总IgE升高,8N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鼻窦CT多表现为受累鼻窦腔内中间呈斑片状或云雾状高密度影。鼻窦分泌物病理切片可见大量嗜酸细胞,真菌染色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口服及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1年后有3例复发。结论EMR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需依靠术后的病理检查,鼻内镜手术及激素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M)在不同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及意义。方法: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10例)、非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12例)和不伴息肉的单纯慢性鼻-鼻窦炎(10例),将鼻中隔偏曲的肥大下鼻甲(1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中VM的表达。并运用免疫荧光双染检测VM阳性的细胞是否同时表达上皮的连接标记上皮性钙黏蛋白,用来鉴别VM在上皮中的表达是否属于上皮来源的细胞。结果:伴和不伴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各组以及对照组的上皮与间质中均出现VM的阳性表达。但VM阳性的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的间质包括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间充质细胞。伴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组VM的表达较其他组下调(P<0.05)。VM阳性的细胞为上皮来源的细胞,上皮层的VM阳性细胞尤其见于各种类型的鼻-鼻窦炎。结论:VM不仅分布于鼻黏膜的间质而且分布于黏膜上皮,这一现象尤其见于慢性鼻-鼻窦炎,且这些VM阳性的细胞不是白细胞,可能是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结果。VM与鼻-鼻窦炎的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嗜酸性粒细胞及分泌的多种颗粒蛋白与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嗜酸性粒细胞有助于寻找缓解鼻黏膜慢性炎症的手段,减少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复发。本文就目前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CL-19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方法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36例,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例,健康对照者12例,分别取鼻腔黏膜或息肉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法检测CCL-19蛋白表达活性,比较其在病变鼻黏膜、息肉组织和正常鼻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病理意义。结果鼻息肉组织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鼻黏膜组织CCL-19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鼻黏膜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型病变黏膜组织尤为显著(P0.05);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CCL-19蛋白表达水平又明显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性者(P0.05)。结论水肿型慢性鼻窦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病变黏膜CCL-19表达明显上调,提示CCL-19表达活性可能与慢性鼻-鼻窦炎病变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组织水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sgicrhinitis,AR)患者鼻分泌物中的上皮细胞集落和嗜酸粒细胞,对20例AR患者(AR组)和15例鼻窦炎患者(感染组)鼻分泌物中细胞成分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AR组鼻分泌物中有大量上皮细胞集落,其特征是数个至数十个上皮细胞成片状脱落,上皮细胞集落的数量和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cationicprotein,ECP)的含量呈正相关。感染组中上皮细胞集落和嗜酸粒细胞极少,ECP含量甚微。结果提示嗜酸粒细胞的ECP可能导致AR患者的鼻粘膜上皮呈片状脱落,对上皮结构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NO)无创检测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82例CRSwNP患者(病例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组织病理中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将病例组分为嗜酸粒细胞性CRSwNP(Eos CRSwNP)组和非嗜酸粒细胞性CRSwN...  相似文献   

16.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涉及一个或几个鼻窦的黏膜炎性病变,是重要的医疗问题。CRS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中国CRS发病率约为2.2%,低于欧美国家(5%~15%)。CRS不伴鼻息肉有Th1倾向性,转化生长因子-β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RS伴鼻息肉有Th2偏向性,嗜酸性粒细胞、Th2型淋巴样细胞等炎性细胞及各类Th2介质共同起作用。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均推荐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CRS伴鼻息肉尤其是严重、复发性鼻息肉患者,推荐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CRS不伴鼻息肉及儿童患者不推荐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7.
慢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经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发现有一部分为难治性病例,这些病例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敏感,鼻息肉易复发,鼻黏膜及鼻息肉组织呈现显著的嗜酸性细胞浸润,类固醇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此类型鼻窦炎目前被称为慢性嗜酸细胞性鼻及鼻窦炎。本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治疗原则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鼻息肉组织及其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检测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其中的表达,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ECP的作用。方法: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鼻窦炎组)5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鼻息肉组)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对照组)5例,标本均分成2份,一份放入4%的戊二醛液中固定,常规电镜制片;另一份放入10%甲醛中固定,石蜡包埋行ECP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电镜下见鼻息肉组黏膜上皮排列紊乱,基底膜增厚,纤毛排列不整齐,倒伏,其中基底层有脱颗粒现象,鼻窦炎组上皮层破坏、基底膜水肿;对照组上皮层连续,基底层排列整齐。鼻窦炎组、鼻息肉组ECP阳性表达于上皮层、黏膜下层及血管周,呈棕褐色,但鼻窦炎组表达较鼻息肉组低。结论:鼻息肉组织及上皮细胞内有活化的嗜酸粒细胞,脱颗粒现象,鼻息肉组织中ECP高表达,说明鼻窦炎和(或)鼻息肉组织中有活跃的炎症反应,引起组织上皮损伤和脱落,最终形成鼻息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病理学指标对预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通过对53例接受鼻内镜手术1年以上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问卷调查,阅读这些患者的手术标本病理切片,统计相关病理指标,统计学分析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内镜术后的主要症状及其与病理学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后最主要的症状有鼻塞、流脓涕、流清涕或打喷嚏,其中杯状细胞与打喷嚏、流脓涕症状,病理性腺体形成与头昏症状,组织水肿程度与后鼻滴漏症状相关(P〈0.05)。结论:病理学指标有助于预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270例,其中不伴有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46例,伴鼻息肉者124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鼻内镜术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鼻内镜下手术治疗27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总体病情完全控制率达87.78%(237/270);不伴鼻息肉组病情完全控制率达92.47%(135/146)明显高于伴鼻息肉组82.26%(102/124)(X^2=6.512,P=0.011),不伴鼻息肉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伴鼻息肉组(X^2=7.539,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类型、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是否复发、术后随访依从性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疗效除与是否伴有鼻息肉有关外,还与其他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