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鲁喦  李涛 《中医药研究》2012,(10):1200-1202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对照方法,分析药物干预对90例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硬化患者的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全部90例患者主要使用的药物有:血小板拮抗剂、血小板拮抗剂+活血化瘀中药、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活血化瘀4类药物组合,4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加重;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硬化斑块无明显影响;服用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颈内动脉硬化加重的进程。结论药物治疗不能逆转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硬化的总体加重趋势,活血化瘀中药未能体现出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有效干预作用,其原因可能与样本量较小、部分病例治疗时间较短以及参与干预的活血化瘀中药种类较多有关。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颈内动脉硬化加重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冠心病患者57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如降压、抗血小板、扩血管药物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均连用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IMT、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0 mg与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均对冠心病患者有调节血脂、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作用,但以20 mg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脉支架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以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的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为主要终点,以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与30 d出血事件为次要终点,比较2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的发生率,同时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组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0 d后2组血小板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手术后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两者相互之间并无明显影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他汀类药物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基本治疗组(常规用药+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常规用药+阿托伐他汀),观察治疗4周后血脂、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sVCAM-lI、L-1β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氯吡格雷组下降幅度大于基本治疗组(P<0.01)。氯吡格雷组胸痛缓解明显,无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氯吡格雷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致炎因子浓度,二者协同发挥抑制炎症、稳定斑块的作用。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ACS患者早期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及氯吡格雷治疗可能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5.
在真实世界中应用银杏叶滴丸治疗冠心病、脑梗死的基础上,对其合并用药信息采用社区发现算法(Louvain算法)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其合并用药规律。在冠心病的临床用药方面,银杏叶滴丸常合并应用的西药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合并应用的中药以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为主;其合并用药组合主要有阿司匹林 + 单硝酸异山梨酯/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曲美他嗪、氯吡格雷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匹伐他汀/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 氨氯地平。在脑梗死的联合用药方面,银杏叶滴丸常合并应用的西药主要有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氯吡格雷、硝苯地平等,合并应用的中药以注射用灯盏花素、疏血通注射液为主;其联合用药组合主要有阿司匹林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疏血通注射液/硝苯地平、阿托伐他汀 + 氯吡格雷/氨氯地平、注射用灯盏花素 + 阿司匹林/奥拉西坦。本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于真实世界,对临床医生的诊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8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40例)及非他汀药物干预组(B组,40例)。并设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C组,40例)。A组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日,疗程16周。B组采用饮食控制,加强体育运动,减轻体重等方法。干预8周后,观察血脂及血浆hs—CRP的变化,8周、16周后复查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A纽与B组两组间血浆血脂、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浆、血脂、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A组血浆血脂、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干预8周时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明显改变,16周后药物干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变小,易损癍块减少。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中不仅有降脂的作用,还有降低血浆hs—CRP起到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遵义市中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血脂、空腹血糖等进行检查,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症状。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进行联合治疗。对于所有患者随访1年,对其短暂性脑缺血复发、非致死性脑梗死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再发率以及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结论: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疾病复发,降低脑梗死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动脉粥样斑块50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可改善颈动脉粥样软斑分级。而对照组则随访前后比较斑块分级无明显差异。同时随访期间均未见有明显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好,且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20mg/d较10mg/d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抵当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CASS)的临床疗效。方法:ACA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抵当通脉方口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斑块性质及数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优于对照组的68.4%(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IMT、血脂水平均降低(P0.01,P0.05),斑块数量均减少(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抵当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减少ACAS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显著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月后,2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TG、TC、LDL—C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颈动脉癍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小于对照纽(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辛伐他汀组,通心络+辛伐他汀组,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增厚的内膜冲层厚度与斑块消退的变化、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颈动脉增厚内膜与斑块均有消退,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有明显降低,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甘油三酯(1℃)降低。结论通心络及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颈动脉内膜增生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消退及对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干预效果。方法:3年间对我科接诊的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干预。对完成随访的15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斑块变化情况。结果:153例患者中不稳定斑块明显减少,部分患者斑块回缩。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作用明确,在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缩小,斑块总积分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下降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降TG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作用互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纽(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47.5mg/d-95.0mg/d),B组(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20mg/d),C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d-95.0mg/d加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治疗组),每组30例,共治疗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测定3组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等生化指标;并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最大值(IMTmax)、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B组、C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B组、C组患者的EIB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3组患者的hsCRP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IMTmax、颈动脉斑块积分数值均显著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12周、24周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的hsCRP及IMTmax降幅较大,C组患者的hsCRP又较B组降幅大(P〈0.05)。治疗后24周,与B组比较,C组患者的IMTmax降幅较大(P〈0.05)。结论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均可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山楂消脂胶囊对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基础治疗,治疗组50例加用山楂消脂胶囊,疗程6个月.观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0% vs 20.83%,P=0.03),治疗组颈动脉IM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lt;0.05),同时治疗组可明显降低hs-CRP、Hcy、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 山楂消脂胶囊可能通过降低冠心病患者动脉斑块中的脂质含量,抗炎症反应,减轻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从而稳定斑块,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70岁以上缺血性再发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既往已发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再发组和非再发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变化特点,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原因。结果:两组患者在体型、饮酒、合并冠心病与心电图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颈部血管检查方面,两组患者在颈部血管狭窄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而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性质与数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70岁以上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吸烟、高血压、高脂血、高尿酸和糖尿病等相关因素外,与颈动脉斑块有重要关系。提出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应当进行常规颈部血管检查,对于有颈动脉斑块尤其是混合性斑块及非单一斑块者,应当重点监控,强化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常规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口服,疗程12个月。使用64排螺旋CT观察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冠状动脉钙化(CAC)积分及斑块数目的变化,并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瘀证记分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变化值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冠状动脉斑块数目及CAC积分均明显减少,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活血化瘀中药还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并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瘀证计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瘀证的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他汀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可达到更好地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及稳定斑块的作用,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颈动脉和(或)下肢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82例,随机分为3组。他汀组在常规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2次/d;四妙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妙勇安汤并随症加味,1剂/d;治疗组在常规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片1020 mg,2次/d和四妙勇安汤随症加味,1剂/d。连用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3组均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数量,并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6个月后复查。结果 6月后3组动脉IMT分别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不稳定斑块数明显减少,hs-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分别同另2组比较,不稳定斑块数明显减少,hs-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和四妙组之间的斑块情况和hs-CRP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勇安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能明显缩小AS斑块,促进不稳定斑块向稳定斑块转化,并能降低患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比单独用阿托伐他汀钙或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效果更好,在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蚓激酶胶囊联合普罗布考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普罗布考片治疗组(对照组)和蚓激酶胶囊联合普罗布考片治疗组(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口服普罗布考片0.5g,每天2次;治疗组在口服普罗布考片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胶囊60万U,每天3次,均治疗12个月.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后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TC、TG、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IB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血脂及FIB指标与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斑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症状.结论 蚓激酶胶囊联合普罗布考片能防治动脉硬化,稳定斑块,有效减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临床使用未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两组联合用药是否增加消化道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