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便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便秘是常见的病症,不仅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也可以表现为排便困难或不尽感觉等。便秘的诊断似乎很容易,许多患者常自服泻药,处理便秘。实际上,健康人的排便习惯也并不一定每日1次。据北京地区对18~70岁普通人群的排便习性调查表明,成年人正常排便次数范围为每日3次至每周3次,多为成形软便,也可以是半成形便[1] 。对便秘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正确诊断和进一步合理处理。目前,国际上推出罗马Ⅱ有关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2 ] ,包括具备: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1)大于1/ 4的时间有排便费力,(2 )…  相似文献   

2.
小儿功能性便秘与罗马Ⅲ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便秘指不是由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便秘。健康婴儿和儿童的排便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母乳喂养儿通常每天可达到12次,而很罕见的情况下为3~4周1次。在奶粉喂养儿生后第1周大便即可成形。这些婴儿排便时往往伴有疼痛,有发展为功能性便秘的倾向。生后第1周的新生儿平均排便次数通常为4次以上,而到4岁时减至每天1~2次。大约97%的婴幼儿每天排便次数从1岁时的3次降为4岁时的1次。早期或高强度的排便训练并不能提前控制排便,18个月时大多数婴儿能部分控制排便,完全能控制排便的年龄则因人而异。到4岁时98%的健康儿童都能自行排便。与排便…  相似文献   

3.
便秘是一个症状。患者可能认为粪便过硬、过少,排便费力、不尽或次数少为便秘,甚至把下腹胀满或绞痛亦视为便秘。为明确便秘的概念,Painter认为不能每日不费力地排一次软便为便秘。但排他习惯个体差异颇大,正常人可多自1~2次/日,少至1次/2~3日,而Drossman认为排使过程25%的时间内用力不算便秘。故便秘的诊断应主要依据排便习惯的改变和排便困难的程度而定。正常的排便机制是每日3~4次,常在进食后通过胃-结肠反射发生的结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 ,我院对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皮穿刺股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 ,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术前护理 :1作好心理疏导 ,消除紧张恐惧 ,保证充足睡眠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术前 1~ 2天进易消化少渣饮食 ,为防止术后用力排便导致穿刺处出血 ,有效训练卧床排尿、排便习惯。 3术前 6小时禁食、30分钟肌肉注射鲁米那0 .1g或安定 10 m g。作普鲁卡因及碘化油过敏试验 ,并详细记录。双侧腹股沟会阴备皮。术后护理 :1观察患者体征和症状 ,每 3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平稳后每 6小时测量一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中成药朴实颗粒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对104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和朴实组。通过采集2组患者术后1周内排便次数及肝肾功能等指标以明确其疗效。[结果]朴实组患者1周内的人均排便次数为3.3次,明显高于对照组2.2次,朴实颗粒能明显增加术后患者的排便次数。手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成药朴实颗粒气通腑、泄热通便,可改善术后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研究总结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经导管介入治疗的173例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11个月~3岁[(2.1±0.7)岁],其中男81例,女92例,体重6~15 kg[(10.2±3.6)kg];室间隔缺损直径2.5~9.0 mm[(5.1±1.7)mm],其中单纯膜周部缺损88例(50.9%),膜周部缺损并膜部瘤形成52例(30.1%),膜周部缺损并主动脉瓣脱垂13例(7.5%),嵴内型室间隔缺损20例(11.6%),置入封堵器直径4~12 mm[(6.3±2.2)mm]。随访1个月~10年[(6.2±1.3)年]。173例患者中168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1%,未成功的5例患者中,3例封堵器置入后出现中度主动脉瓣反流,2例导管通过缺损即多次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随访过程中,1例患儿术后第3天发生CAVB,经地塞米松治疗4 d后恢复。3例患儿在术后即刻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随访中仅1例患儿发展为持续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该患儿随访的5年中未发现心功能异常,1例患儿在随访的第4年发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之后随访的3年中未发现心功能异常。术后第1天复查心脏彩超发现4例新发的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和8例残余分流(宽约1~2 mm),发现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患儿在分别随访的6个月、2年、3.5年和8.5年中未发现进行性加重,发现残余分流患儿有4例在1个月后恢复,3例在6个月后恢复,1例在1年后恢复。随访的1个月~10年间无溶血、封堵器移位或脱落、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病例报告患儿陈某某,男性,3岁,因“间断便血2年余加重1年”为代主诉,于2002年11月6日入院。近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后带少量鲜血,每日1~2次,每次量约几毫升,大便干燥时量多,软便时减少,无疑血块、脓便,时重时轻,不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与饮食无关,近1年来渐加重,每日用力排便前、便后均有出血,出血量最多可达10毫升,与大便性状无关,伴乏力  相似文献   

8.
【诊断】一、临床表现 (一)腹痛或腹部不适感疼痛性质多样、程度各异,可伴腹胀,多位于左下腹部,进餐后出现,排便后缓解。 (二)排便异常排便次数<3次/周,或>3次/日,性状为稀便、水样便或干硬便,可带粘液,排便费力或不尽感,也可表现为秘泻交替。 (二)腹外症状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早饱、恶心、呕吐等:也可有其他系统症状如疲  相似文献   

9.
赵秀华 《山东医药》2011,51(33):117-117
习惯性便秘是指慢性功能性便秘,一般以2 d以上无排便,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及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为临床特点。近年来,我们对79例老年习惯性便秘进行健康指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肛肠科共收治中老年习惯性便秘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46~91岁、平均72岁。其中,不良排便习惯37例,饮食不当21例,精神因素6例,其它15例。临床特点:①便秘次数减少,即每周排便少于3次,严重者2~4周排便1次。②排便困难,部分患者每日排便可多次,  相似文献   

10.
根据罗马Ⅲ的标准[1],便秘的定义为:(1)排便困难,硬便,排便频率减少或排便不尽感;(2)每周完全排便<3次,每天排便量<35 g;(3)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长.胃肠道转运状况推荐用国际通用的Bristol粪便分型来判断,符合便秘标准者多为BristolⅠ~Ⅱ型.老年性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60岁的老年人群中便秘患病率为11.5%[2],随着人口渐趋老龄化,便秘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全身性疾病,诱发直肠癌、结肠癌等,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重视老年人便秘的诊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