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总结附睾和睾丸原发性恶性间皮瘤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收治的1例附睾恶性间皮瘤和1例睾丸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流程和治疗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疾病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2例恶性间皮瘤患者经术前检查后分别行附睾及睾丸切除术。附睾病理标本结果:附睾恶性间皮瘤,肿瘤侵犯睾丸白膜;免疫组化结果:CK(+),VIM(+),CK7(+),CK5/6(+),WT-1(+),CR(+),D2-40(+),KI67(+30%);术后给以辅助化疗治疗,随访至第19个月出现肺部转移。睾丸病理标本结果:睾丸恶性间皮瘤;免疫标记:CK(+),Vimentin(+),CD117(灶+),D2-40(+),CD34(血管+),CD31(血管+),CR(+),KI67(+20%);患者分别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1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生殖系统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术前诊断困难,易出现复发转移,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推荐以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主,可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可...  相似文献   

2.
郭关中 《宁夏医学杂志》2002,24(12):725-726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附睾肿瘤的临床资料 ,其中 17例良性肿瘤中 12例附睾肿瘤行单纯切除术 ,5例行全附睾切除术 ;1例恶性肿瘤行根治性睾丸附睾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4个月 - 9年 ,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 ,1例恶性肿瘤术后 13个月死于广泛转移。结论 诊断取决于病史、体检与B超检查 ,必要时辅以针刺活检 ,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深对原发性恶性附睾肿瘤的认识,积累诊疗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附睾恶性肿瘤的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临床随访。结果恶性小细胞肿瘤3例,恶性畸胎瘤1例,左附睾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3例恶性小细胞肿瘤行术后放疗。术后随访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于术后2月因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4例随访21月未见其他脏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征象。结论附睾肿块多为良性病变,附睾恶性肿瘤属于少见病,一旦确诊为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均应行患侧高位睾丸附睾切除,加强对附睾恶性肿瘤的研究总结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尿道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尿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尿道恶性肿瘤与尿道疾病有关,病理类型以腺癌、鳞癌为多见,其它恶性肿瘤较少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尿道出血,排尿困难,尿道肿块等。结论:尿道镜检,B超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组织学特点和有无远处转移是决定肿瘤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因素,同时应考虑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强调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合理辅助治疗的重要性。方法:依据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乳腺癌分册以及有关文献,通过对76例乳腺癌术后2年内复发及转移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对策。结果:要防止乳腺癌术后短期复发和转移,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局部切除需彻底,要严格掌握乳腺癌肿块切除术、乳腺单切术的适应证;(2)对Ⅲ期病例术前应进行必要的化疗或放疗;(3)对绝经前腋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术后应尽早进行有效的、足量的全身化学药物治疗,以减少远处转移;(4)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病变部位加用放射治疗,以减少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只有遵照诊治规范进行综合治疗,才有望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恶性肿瘤,其中上段气管切除4例、喉-气管切除2例、袖式气管切除2例、2例良性肿瘤内窥镜下做电灼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术后12个月内因局部复发,肺转移死亡2例,2例患者因肿瘤远处转移2年内死亡,其余患者存活至今。结论原发性气管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外科手术能较好的提高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附睾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附睾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l例57岁右侧附睾肿块病人,结合症状、体征、诊断性治疗以及瘤标,诊断为右侧附睾肿瘤,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行“右睾丸附睾切除术”,病理结果为右附睾腺癌Ⅱ-Ⅲ级,精索切线阳性。PSA免疫组化染色为阴性。后再行“右精索高位切除 盆腔淋巴结活捡术”。术中探查腹腔内见转移灶。术后病理为右精索纤维组织内见转移性或浸润性腺癌,血管内未见癌转移。术后未作进一步治疗。随诊半年后死亡。结论:附睾腺癌易被误诊为附睾结核、慢性附睾炎等,恶性程度高,预后极为不良,常在短期内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动脉导管药盒系统(PCS)对晚期恶性肿瘤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经P(CS化疗灌注和化疗栓塞治疗36例晚期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肿瘤20例,肝转移瘤13例。直肠癌盆腔转移2例,胰腺癌l例。经股动脉植入PCS 33例,左锁骨下动脉植入PCS的3例。术后经药盒灌注化疗和成化疗栓塞2—6个疗程。每疗程为3—6周。结果:36例患者手术植入全部获得成功。3例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未出现气、血胸。并发症有导管移位滑脱l例。未出现导管堵塞、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患者接受,既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又能按照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对肿瘤进行化疗。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一种良好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肢体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方法 对1999年3月~2007年9月本科诊治的46例肢体软组织恶性肿瘤几种保肢治疗方法及愈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6例中33例进行了4~6轮较完整新辅助化疗,13例未做化疗或只做了简单的术后化疗;其中33例新辅助化疗患者22例在2年内无复发及转移.46例病例中35例行广泛切除术,9例行间室切除术,2例行边缘切除术.其中44例行广泛切除术及间室切除术的患者26例2年内无复发,9例行间室切除术的患者5例术后随访2~8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肢体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应按分期、生物学特性、对化疗的敏感性等采取新辅助化疗、广泛切除术、间室切除术、体外循环热药灌注术、术后各种软组织重建术等综合治疗.首次手术阴性切缘是关键,化疗是基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报道经治疗的1例原发性附睾粘液腺癌误诊附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本组1例附睾粘液腺癌,误诊为附睾结核,快速切片证实为恶性肿瘤,行睾丸、附睾及精索根治性切除术。结论附睾恶性肿瘤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很容易误诊,采用超声检查较难鉴别附睾肿瘤与附睾结核、慢性附睾炎等疾病,术前明确诊断困难,当肿块的性质不能确定或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积极地采用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4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肠系膜肿瘤,良好5年生存率100%,恶性均在术后3年内死亡。结论:肠系膜恶性肿瘤预后差,早发现及早手术及选择性化疗方案化疗是提高生存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采用腹腔内温热化疗的疗效。方法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64例作为治疗组,采用腹腔内温热化疗,6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结果治疗组生存率、腹腔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化疗,不但能有效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复发及转移,而且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中晚期肝癌的自然生存期只有 1~ 2个月 [1 ] ,为了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 ,公认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在术后定期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 (HACE) [2 ] 或联合门静脉化疗(PVC) [3] 。目的是降低肝癌的侵袭性 ,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 ,提高生存率。1 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 1 0月 ,我们对 2 6例原发性肝癌在行癌灶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行肝动脉、门静脉双埋泵 ,术后定期应用 ADF方案进行双途径区域性灌注化疗、栓塞 ,防治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6例患者均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相似文献   

14.
唐晨野  孙春  翟孟贺  蔡丹丹  金轶刚  郭晓 《浙江医学》2023,45(15):1662-1663,1667
在附睾恶性肿瘤中,转移性肿瘤较为常见。嘉兴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于2021年9月21日收治结肠癌术后8年孤立性附睾转移患者1例,予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术中高位切除左侧精索,术后恢复良好。当有恶性肿瘤既往史的患者出现附睾部位病变时,应仔细评估以明确是否为转移灶,一旦确诊则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六君祛痰解毒汤对术后化疗后消化道肿瘤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 3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化疗结束后口服六君祛痰解毒汤,2~3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卡氏评分、外周血象及相关肿瘤抗原变化情况,并对六君祛痰解毒汤进行加减,长期口服,观察 30个月内肿瘤转移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多数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卡氏评分和外周血象明显提升,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或略有下降,30个月内未增加转移病例数。结论:六君祛痰解毒汤可减轻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防止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后复发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对17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动脉灌注顺铂和5FU进行化疗,观察其术后不良反应,评估其有效性。结果:17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动脉化疗总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较轻,术后1~2天肿瘤局部疼痛肿大,有分泌物或坏死脱落细胞。结论:动脉化疗是晚期口腔恶性肿瘤较好疗效治疗方法之一,较全身化疗不良反应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和处理原则。方法:对91例完整切除的恶性肿瘤病例进行随访,对复发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亚型、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25.3%)术后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8.94±9.03月。横纹肌瘤和纤维肉瘤软组织恶性肿瘤复发率最高(45.8%),组织结构不良、边缘浸润。术中转移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复发病例应用扩大的根治手术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仍可达80%,明显优于放疗和化疗。结论:掌握扩大根治原则,根据不同病理、组织亚型、术中浸润转移情况合理综合治疗是预防术后复发的有效措施;术后复发者的积极治疗仍可取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典型病案,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结果:该患者入院时即为肿瘤晚期,已出现多处转移,经术前化疗、姑息手术切除、术后口服甲状腺素片及局部放疗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积极进行综合治疗,特别是手术加术后放疗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诊治经验。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胸部CT显示前纵隔肿物,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 水平均明显升高。5例术前接受穿刺活检,诊断为卵黄囊瘤,接受含铂双药或三药方案化疗后行肿瘤扩大切除,其中4例术后继续进行化疗;另2例患者术前未接受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卵黄囊瘤,并接受含铂方案化疗。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6例达到R0切除,1例为R1切除。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肺炎和1例肺不张)。3例术后1年内出现肺转移,4例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临床罕见,恶性程度较高,经合理诊治后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与分析乳腺癌术后孤立性肺转移的临床分析及预后。结果: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4例乳腺癌术后孤立性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给予为期12至4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4.6个月,全部随访成功,于术后12个月的存活人数为30例(88.24%),于术后24个月的存活人数为25例(73.53%),于术后36个月的存活人数为20例,于术后48个月的存活人数为12例(58.82%)。经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肺转移术后至疾病再次进展的相关因素包括:肿瘤大小、脉管瘤栓塞有无及术后化疗与否(P<0.05),影响患者肺转移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包括:原发肿瘤至肺转移时间及患者术后化疗与否(P<0.05)。结论:采用外科方法治疗乳腺癌术后孤立性肺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治作用,且在术后配合全身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