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COPD患者进行住院时及出院后连续性护理干预,通过电话随访、病友联谊会,患者再次入院等方式了解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状况.结果患者入院前与出院1年后掌握COPD基本知识、戒烟、呼吸锻炼、家庭氧疗依从性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电话随访、病友联谊会等方式,可以直接与患者保持快捷及时的联系,缩短了护惠之间的距离,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最终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进行连续性护理干预,通过电话随访、病友联谊会,患者再次入院等方式了解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状况。结果:患者出院1年后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病基本知识、戒烟、呼吸锻炼、家庭氧疗依从性高于入院时(P0.01)。结论:以电话随访、病友联谊会等方式,可以直接与患者保持快捷及时的联系,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最终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168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入院对其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进行评估,住院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及出院指导等措施,半年后来院复查或电话随访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168例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均显著改善(P<0.01),干预前后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对168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入院对其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进行评估,住院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及出院指导等措施,半年后来院复查或电话随访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68例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均显著改善(P<0.01),干预前后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对住院或门诊诊治的COPD患者50例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1年后学习COPD基本知识、呼吸锻炼、戒烟、家庭氧疗等方面的依从性。结果:与干预前相比,患者学习COPD基本知识、呼吸锻炼、戒烟、家庭氧疗等方面的依从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随访护理在提高冠心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作用.方法对86例冠心病出院患者实施随访护理,内容包括定期组织座谈会、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方式,指导患者保持心态平衡,进行饮食、控制体质量和运动指导.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出院后1个月(干预前)和随访3个月后(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结果干预后患者按时检查、合理饮食、遵医治疗、戒烟戒酒、坚持运动疗法各项遵医行为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访护理能提高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因的针对性以及患者的个性化角度出发,观察比较相应护理工作干预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2月~2016年3月入院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42例,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手段,观察组在一般护理手段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及个性化方式,以平均入院1周、入院2周、出院3周、出院7周为比较时间,采取量表评价形式,从身心出发定量描述依从性加以比较。结果 (1)住院期间: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2)出院随访:出院早期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而在出院一段时间后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1)轻症急性胰腺炎占胰腺炎发病的绝大多数,而采取非手术的姑息治疗合理控制病变发展,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改善护理工作方式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入院后及时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采取针对性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建立早期依从性及后续治疗树立信心有较大价值。(3)出院患者的继续个体化跟踪随访,在患者的预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危险因素中有其独特的意义。(4)此护理干预方式的改善,不仅对个体的整个治疗过程有更好的管控,而且在新医学模式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将对社会产生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后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干预组(90例),对照组常规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出院小结、告知出院后用药情况、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和复查门诊时间,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护理,每月电话随访1次,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用药、运动、饮食、生活方式进行指导,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解答患者关心问题、用药疑问;干预前和干预后12个月采用服药依从性问卷,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1年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方案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随访后12个月,干预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年随访内干预组再次血运重建、心脏总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后的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元化延伸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出院后均进行多元化脑卒中延续性护理服务,包括出院前指导、电话随访、微信平台(康友之家微信群)、社区家庭随访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脑卒中知识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服药依从性、康复治疗方式以及吸烟、饮酒等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脑卒中知识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服药以及康复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吸烟率以及饮酒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实施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其脑卒中知识水平,改善其自我护理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支持对分化型甲癌131I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分化型甲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在住院及出院期间应用常规性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随访护理,包括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甲癌病友会健康讲座、甲癌病人QQ群或微信群等措施,持续实施12个月后对两组甲癌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第6个月末、第12个月末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分化型甲癌病人出院后继续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展抗癌联谊会活动对提升优质护理的影响。方法 2011年3月至6月放化疗患者139例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2011年7月至10月放化疗患者143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抗癌联谊会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两组满意度比较,Z=6.47,P<0.01。结论开展抗癌联谊会活动能提升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时的舒适度。方法成立专门的护理干预小组,用循证的方法对75例确诊为COPD并使用NIPPV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呼吸机同步护理,面部皮肤受压的护理,口、咽部干燥的护理,胃肠胀气护理,心理不适应的护理等。结果采用Brown-Saltzman K评价标准对干预患者进行评价,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干预小组工作有显著成效。结论应用NIPPV治疗的COPD患者不舒适是其现存的主要护理问题,应给予关注和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患者舒适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连续性护理对COPD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11月COPD稳定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单日入院为观察组(医院-家庭连续性护理),双日入院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管理情况、症状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总分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病情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影响、症状、活动能力等呼吸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家庭连续性护理使COPD患者获得了全程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院外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症状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综合治疗以及护理,好转79例,死亡2例,好转率为97.5%。结论合理的护理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团队对慢阻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和效果。 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的南苑医院呼吸内科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有抑郁或焦虑情绪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团队进行心理干预,采用SAS和SDS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及第14天进行评分。结果 2周后实验组患者SAS评分(t=4.700,p=0.030)、SDS评分(t=4.112,p=0.040)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心理护理团队干预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22±1.78)天短于未接受心理干预者(22.04±6.38)天,满意度高于未接受干预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组建心理护理团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盐酸氨溴索氧动力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进行护理,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盐酸氨溴索15 mg联合氧动力雾化疗法,2次/d。以肺部罗音和痰液量减少为治疗有效的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6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氧动力雾化吸入及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舒适护理措施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观察2组护理后的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2组满意度分别为98.46%(64/65)和84.62%(55/65), 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采取合理的舒适护理措施,不仅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病痛和经济负担,还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程序式居家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和门诊复查,实验组出院后给予程序式居家护理,12个月后,用圣乔治呼吸问卷和SGRQ对两组患者的静息肺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静息功能、生活质量、诊疗费用及再入院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及诊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式居家护理可提高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对延缓病程进展,预防并发症,减轻经济负担,节约服务资源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regionally‐based,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incidence of self‐feeding dependence and predictors among elderly patients admitted from 2008 to 2013 to 105 Italian nursing homes. Data reported in a regional database collected at the time of nursing home admission and every 6 months up to the resident's death were accessed. The self‐feeding degree of dependence w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t the individual and nursing home levels, explanatory variables were those collected at nursing home admission and every 6 month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the ordinal polynomial logit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A total of 13 175 records of residents when admitted to the nursing home and their following 69 341 records, were included. At the time of nursing home admission, 6496 residents (49.3%) reported a certain degree of dependence in self‐feeding and showed slight worsening in their dependence every 6 month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he increased functional dependence raised the proportional odds ratios of approximately 4.36 times of an increased dependence in self‐feeding;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lack of social interactions, the occurrence of pressure sores, comorbidities, as well as the clinical instability and time all raised the risk of self‐feeding dependence progression. At the nursing home level, an increased number of beds emerged as a factor also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al odds of dependence in self‐feeding. Factors affecting self‐feeding dependence are multi‐faceted at the individual and at the nursing home levels.  相似文献   

20.
Functional gains in CVA patients: a nursing approa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functional gains of CVA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approach (N = 38) and CVA patients treated with a therapeutic nursing approach based on Bobath neurodevelopmental principles. The therapeutic nursing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update nursing care of CVA patients at a large rehabilitation center. This approach focused care on bilateral activity—stimulation, involvement, and sensory input on the affected side; and integration of nursing—physical 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Functional abilitie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administered on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The CVA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therapeutic nursing approach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of functional gain than CVA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approach (p = ?.05) with right CVA patients (left hemiplegics) making the most improvement. In this situation, the therapeutic nursing approach appeared to b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the care of CVA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