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微灌注及复流现象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进行SHG强化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对AMI伴SHG患者PCI后心肌微灌注及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AMI伴SHG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两组患者均采用PCI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6(IL-16)水平,术后1周心肌微灌注指标(包括心肌显像峰值强度、曲线上升至平台期斜率、峰浓度、达峰时间及心肌微灌注血流量),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1年无复流现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18、IL-1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IL-18、IL-1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心肌显像峰值强度、曲线上升至平台期斜率、峰浓度及心肌灌注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心肌显像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LVEDVI、LVSVI、LVEF及术后1周、1个月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LVEDVI、LVSV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无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可有效减轻AMI伴SHG患者PCI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心肌微灌注及心功能,减少无复流现象发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8例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12h以内或12~24h之间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对27例AMI患者行择期PCI术。于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I),并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周、3个月急诊PCI组LVESVI、LVEDVI、LVEF和RWMI均显著优于择期PCI组。两组3个月和6个月时LVESVI、LVEDVI、LVEF及RWMI与2周时比较均有显著改善。至6个月时,两组间LVEDVI、LVEF和RW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GWMI在各时间点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及择期PCI均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左心室功能,急诊PCI更优于择期PCI。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116例STEMI患者作为急诊PCI组,行择期PCI的116例STEMI患者作为择期PCI组,病情稳定未行任何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的116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未给予静脉溶栓或PCI等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急诊PCI组患者在发病12~24 h内入院,入院后立刻行PCI放置支架;择期PCI组患者在发病24 h后入院,7~10 d后行PCI放置支架。比较3组患者发病1周及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均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因急性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率。结果发病1周,急诊PCI组患者LVEDVI、LVESVI小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LVEF高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P0.05);择期PCI组和对照组患者LVEDVI、LVESVI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6个月,急诊PCI组患者LVEDVI、LVESVI小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LVEF高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P0.05);择期PCI组患者LVEDVI、LVESVI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3组患者因急性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与择期PCI均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左室重构和心功能,但急诊PCI的改善效果出现更早、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泗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78例,根据入院时左心室造影(LVG)结果分为LVA组41例和非LVA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h、3 d、7 d及6个月血浆BNP水平,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结果 LVA组患者治疗后6 h、3d、7 d及6个月血浆BNP水平高于非LVA组(P<0.05)。除治疗后即刻LVEDVI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LVEF、LVESVI、LVEDVI及LVED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LVEF高于治疗后即刻,LVESVI、LVEDVI及LVEDP小于治疗后即刻(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VA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SVI、LVEDVI、LVED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1、0.592、0.763,P<0.05),而非LVA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SVI、LVEDVI、LVEDP均无直线相关性(r值分别为0.019、0.101、0.152,P>0.05)。结论AMI并发LVA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BN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LVA形成,且与LVA病情变化、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LVA形成、左心室重构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直接PCI术与溶栓后不同血流状态患者行择期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MI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0例,溶栓后IRA血流TIMI 0、Ⅰ级组14例和溶栓后IRA血流TIMIⅡ、Ⅲ级组20例,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3组术后3d、术后30d和术后90d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达100%。直接PCI治疗后30d、90d的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较之术后3d时改善明显;溶栓后血流TIMI 0、Ⅰ级的患者术后LVEF值、LVEDVI、LVESVI有所改善,但较之直接PCI组却明显降低;但溶栓后血流TIMIⅡ级和Ⅲ级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的改善与直接PCI组无明显区别。结论:AMI起病7~10d再开通血管的患者心功能明显不如急诊开通者,而不管是急诊PCI还是溶栓开通血管后再行择期PCI均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成功PCI 77例患者分为2组,AMI组36例,非AMI组41例。结果(1)非AMI组PCI前、后BNP水平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和左心室大小无显著变化。(2)AMI组PCI前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指数(LVEDVI)、收缩末容积(LVESD)及指数(LVESDI)比非AMI组均已显著增大、BNP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1);PCI后LVESV、LVESVI及BNP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LVEF显著提高(P<0.05);LVESVI降低和LVEF升高的程度比非AMI组更显著(P<0.01)。(3)AMI组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9,P<0.01)。结论AMI患者恢复期已发生左心室重构伴收缩功能减低,择期PCI可有效逆转左心室重构,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同时降低BNP水平,且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AMI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冠状动脉血流、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3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急诊PCI治疗的76例AMI病人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10 d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脂、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水平;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采用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评价左心室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9.47%(χ2=7.373,P=0.02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 0.05)。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LVEDVI、LVESVI、LVMI、RWMI、LVEF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VEDVI、LVESVI、LVMI、RWMI较对照组缩小(P 0.05),LVEF较对照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CK、CK-MB、cTnI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能改善PCI术后AMI病人冠状动脉血流、左心室功能,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AMI患者,分为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CI组于发病后1~2周内行PCI治疗,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2周时、4周和24周时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观察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行PCI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术后4周和24周的LVESVI、LVEDVI和LVEF均明显优于术前,与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后择期PCI治疗能够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方法:AMI患者35例,随机被分为3组:缬沙坦组(n=12),苯那普利组(n=12)和对照组(n=11),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入院后第1,7,14天以及3,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入院基础值比较,在14天及3、6个月时LVEDVI及LVESVI显著增加(P<0.05),LVEF显著减少(P<0.05)。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14天及3、6个月时LVEDVI、LVESVI降低显著(P<0.05);LVEP显著增加(P<0.05)。6个月时NYHA心功能Ⅲ级者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各有1例,而对照组有8例。苯那普利组咳嗽发生率25%,而缬沙坦组无1例咳嗽。结论: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AMI患者具有相似的抗左心室重塑效应,缬沙坦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对热毒血瘀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12月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科住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行急诊PCI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治疗指南给予标准化西医治疗,中药组在标准化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方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 d和治疗后30 d炎性因子、心功能指标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随访6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7 d,中药组白介素-8(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中药组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室造影(LVG)后分为LVA组(31例)和无LVA组(33例)。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成后6个月时检测有创容积和压力各参数。结果LVA组AMI后6 h、第5天和第24周血浆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无LVA组(P<0.05)。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LV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运动积分(WMS)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各参数均高于无LVA组。LVA组BNP峰值水平与PCI后即刻LVESVI、LVEDVI、WMS和LVED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LVA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A组患者(P<0.05),且BNP峰值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MI后BNP的过度分泌参与了AMI后左室重构和LVA的形成,并影响着其后的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室重塑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12 小时内发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后1周、4周和24周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于治疗后1周、24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了解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①治疗后1周时,rhBNP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常规治疗组升高 (P<0.05).治疗后4周、24周时,rhBN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周时,rhBNP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治疗后1周时心室相角程、半高宽、峰相位标准差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4周时rhBNP组上述3项指标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BNP可进一步阻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提高心室收缩同步性,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163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替罗非班组在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 h。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入院后30 d 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和TMPG 2~3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IMI血流0~2级和TMPG 0~1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主要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减少无复流,改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梗死相关血管晚期开通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对心梗晚期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Q波性心梗后病情稳定,发病10~21d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接受成功PCI,分为成功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急性期、术后2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左室腔大小、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并观察6个月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梗后2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室壁活动异常(VWMA)积分与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和2个月时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均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急性期和2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I和LVESVI较急性期明显增大(P<0.01,P<0.05),且与成功PCI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成功PCI组2%,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后IRA延迟开通能明显减少心梗后晚期的左室重构,而对心梗后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不大。延迟PCI可能有利于减少心梗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合用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50例AM 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厄贝沙坦及培哚普利,对照组仅加用培哚普利,在第3、6个月时分别采用超声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运动指数(WMSI)、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LVESVI、WMSI均减少,LVEF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厄贝沙坦合用培哚普利能更有效地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16.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316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127例患者作为ZEEK组,未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1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下降率、住院病死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ZEEK组4例发生无复流,发生率为3.1%,住院期间无死亡。对照组189例中有18例发生无复流,发生率9.5%,死亡6例(3.2%)。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ST段下降率、住院病死率及心功能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对AMI晚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Q波性AMI后病情稳定,发病2~14天,平均(9 .1±2 .3)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成功行PCI,分为成功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急性期、术后2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左室大小、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情况,并观察6个月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后2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室壁活动异常积分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和2个月时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活动异常积分与急性期和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较急性期明显增大(P<0 .01, P<0. 05 ),且与成功PC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P<0 .05)。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成功PCI组为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前壁AMI后IRA延迟开通能明显减少AMI后晚期的左室重构,而对AMI后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不大。延迟PCI可能有利于减少AMI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