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阴道紧缩度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肌电电压大于对照组,且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增加阴道紧缩度,同时可减少夜尿次数,进而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从该院选取50例已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6周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产后6周来该院接受检查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和盆底肌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相较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前,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尿失禁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尿失禁阳性率较低(P0.05);相较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前,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观察组Ⅰ类纤维肌力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类纤维肌力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高于6个月前的水平,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过程中,在根据产妇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的情况下,可有效预防产后尿失禁,同时可提升产妇的盆底肌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产后阴道紧缩度和盆底肌肌力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中山市东升医院接收的202例分娩产妇,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101例产后予以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设定为对照组,而101例产后予以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治疗)的产妇设定为观察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总有效率和阴道紧缩度改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夜尿次数低于对照组,同时阴道肌电电压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对产妇盆底肌肉肌力进行有效改善,将阴道紧缩度增加,对产后康复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夜尿、便秘、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效果显著,可以促进盆底功能康复,对于提升产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5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1例于产后6周来院复查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其尿失禁阳性率下降为了6.90%,与训练前32.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02,P0.05);且同时也低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盆底肌力对比方面,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肌力明显提高,与该组训练前及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0,P0.05;t=36.336,P0.05);在Ⅱ类肌纤维肌力方面,两组产后6个月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P0.05;t=18.470,P0.05;t=18.774,P0.05)。结论在产后依据产妇的具体状况来采取适当的康复训练措施,对于预防产后尿失禁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180例产妇,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的盆底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肌力有效率、阴道紧缩度有效率、阴道肌电电压以及夜尿次数。结果治疗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的阴道紧缩度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的夜尿次数明显低于参照组,阴道肌电电压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后采用盆底康复治疗有效改善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促进产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范围限定在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尿失禁及盆底肌患者,随机分为3组作为训练组,产后6个月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训练组与对照组症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前肌纤维的肌力、尿失禁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训练组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尿失禁阳性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尽早恢复产妇盆底肌肉肌力,减少尿失禁几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70例,排除其他方面因素干扰,所有产妇给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产妇产后6周开始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产妇产后4周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频率,详细记录两组产妇T、VSP、VRP指标情况。结果在尿失禁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14.3%,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2.9%,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VSP、VRP指标方面,对照组产妇T、VSP、VRP分别(4.4±1.2)s、(29.4±3.7)cmH2O、(32.8±3.9)cmH2O,观察组产妇T、VSP、VRP分别(6.3±1.5)s、(33.2±3.8)cmH2O、(36.2±4.4)cm H2O,观察组T、VSP、VRP等指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尽早展开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龙川县妇幼保健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43例,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盆底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子宫脱垂占比较对照组低,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治疗中,实施盆底功能训练+盆底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盆底肌力水平,同时可提升患者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底肌力、肌纤维肌电压和肌纤维疲劳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疲劳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可降低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升盆底肌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汤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6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观测盆底肌相关电压、盆底肌力、尿失禁率、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电位均值均显著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Ⅱ、Ⅲ、IV级肌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性生活质量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补中益气汤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单独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分析。方法 此研究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广昌县人民医院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字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丸。比较2组疗效、阴道肌电电压、夜尿次数和治疗盆底肌肉肌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肉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肌电电压较对照组高,夜尿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采用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提高疗效,改善盆底肌肉肌力,提高阴道紧缩度,减少夜尿次数,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100名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在产后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产后对产妇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盆底肌力恢复有效率为82.0%,对照组护理后盆底肌力恢复有效率62.0%(P0.05);观察组护理后尿失禁评分为(5.2±1.1)分,对照组护理后尿失禁评分(9.4±2.0)分(P0.05)。结论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接收的78例初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行专业系统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加术后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和仅给予一般健康宣教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跟踪随访产后3个月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产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肌力测定级别达3级及以上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组在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产后行盆底肌康复治疗和护理能提高盆底肌力,改善产妇尿失禁状况,还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会阴体按摩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和性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2月—2022年11月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和盆底功能锻炼,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于孕晚期进行会阴体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产后6周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肌肌力、盆底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快肌最大肌电值水平以及阴道动态压力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Ⅰ、Ⅱ类肌纤维疲劳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会阴体按摩可以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性功能。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28-830
目的:探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10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均用多功能盆底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力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尿垫试验阳性率及排尿评分、盆底肌电位均值及盆底肌疲劳度值、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垫试验阳性率及排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电位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疲劳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CI-Q-SF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盆底肌力,降低肌疲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肌肉肌力、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38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185例)行常规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195例)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盆底肌肉肌力及阴道紧缩度、夜尿次数。结果研究组盆底肌肉肌力改善总有效率(91.79%)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研究组引导紧缩度治疗总有效率(89.74%)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尿次数(1.27±0.41)次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阴道紧缩度及盆底肌肌力,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不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62例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统计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及性生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后3个月、6个月时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促使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与产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采取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于该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健康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在产后6周(观察组,50例)与产后3个月(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康复护理对产妇盆地压力、盆底肌力与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在对两组产妇分别采取了康复护理措施后,在盆底压力与盆底肌力两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尿失禁发生率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在产后6周采取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产妇的盆底压力且可有效增强盆底肌力,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86例足月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产后第3天进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产后第3天进行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两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以及6个月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阴道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有利于产妇产后盆底器官功能恢复,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