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视,中医又称为“能近怯远”症,表现为不能视远。儿童“肝有余肾不足”的生理特点、儿童中医体质特征,一直是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学习过负、过度用眼、户外活动减少等,逐渐成为当今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学习过负、用眼过度常导致肝气不舒、肝血不足,加之肝有余而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导致眼中精血不足,阳虚气滞,神光不能发越而不能远视,促使近视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基于近视缺血学说,通过论述肝肾与眼的生理病理联系,分析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及临床应用依据,提出调补肝肾可通过改善眼部缺血以治疗儿童近视,以期扩展儿童近视在中医临床的治疗思路,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儿童近视防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谈老年妇女精神抑郁症的辨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老年妇女精神抑郁症,病因病机分析有二:一是因其特定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精神因素、心理变异,而致肝郁不舒、精血耗伤;二是中年之后,人之素质内在变化,肝肾渐亏、精血不足、脑失所养。关键在肝肾不足,精血亏耗,脑府失养。病之初期,多在肝,以肝郁气滞、疾浊内阻为主,兼有肝肾不足,治以疏郁涤痰、清脑开郁,兼以养血益阴。  相似文献   

3.
人为一整体,形、气、神相互关联,三位一体。形为载体,为气神之宅;气属动力,乃形神之充;神乃主宰,为形气之主。一者太过或不及,余二者必不善。先天禀赋不足,五脏阴虚燥热,消渴乃成,日久视衣为病。三焦通行元气,热酒熏蒸三焦,火郁内燔,精血津涸,五脏阴虚燥热,乃致消渴。火热灼损视衣脉络,血溢络外、入于神膏,或血停成瘀,则神光失用。三焦为水谷之道路,三焦不利,水谷精微不布视衣则目昏;水湿不下,泛于视衣则视衣水肿,湿聚成痰则视衣翳障,蒙蔽瞳神。元气不足,升降出入乏力,清阳不上则视衣失荣,浊阴不下则邪阻视衣,视衣水肿或翳障,神光不发。元阳不足,痰湿内阻,则视衣翳障;元阴不足,精血不足,则视衣失荣。消渴阴虚燥热,肺气阴伤损,魄化生乏源,精血失于充养,视衣失濡,则目暗。消渴日久,肝肾亏虚,魂虚及子,魂、神俱虚,魂弱不张,神虚不扬,魂神失用,则不可精明万物。七情失调则乱气机、伤五脏,致视衣为病。形气神三者生理病理一脉相通,形致本病者涵及气神失调,气致本病者兼形神失用,神致本病者不离形气失常,脏腑、三焦、元宗二气、元神、魂魄及七情等一者失常,必牵及余者,遂生本病。临床辨治当同审形气神,注重三者关联。  相似文献   

4.
眼视万物,为人的视觉器官.祖国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眼为人体的局部器官,其与五脏息息相关,尤其与肝肾的关系密切,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日:"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古代医家又发现目珠的发育、视觉的功能与肾精关系密切,由此又提出"眼虽属五脏,而五脏之中肾最为贵".为此本文试就目与肝肾的生理病理关系,及目疾从肝肾论治,作一粗浅认识. 1 肝肾与目的生理联系 1.1 肝开窍于目  相似文献   

5.
6.近视证治本病中医称为“能近祛远证”,是青少年中常患之目病.《诸病源候论·目不能远视候》条云:“目不能远视者,由肝为目之外候,脏腑之精华,若劳伤脏腑,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由此说明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肝窍为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胆为表里,肝液胆汁足,目乃能远视.今肝虚血少,不能上荣于目,故视力模糊而成近视.笔者经验,本病不能苛求速效,当缓缓图治,因精血难复故也.调补肝肾,疏通脉络为其大法.常选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经穴为主.循经远近相伍,处方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视“精筋失衡论”是亢泽峰教授通过传承古代学术经典,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融合创新发展而来。精既是先天之精,也指后天生长发育的五脏六腑之精,筋则是包括神经、软组织和结缔组织在内的综合体,既有表征特点,又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功能。目之能视物,精是物质基础,筋是功能保障。在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筋失衡”贯穿始终,与屈光度、眼轴及睫状肌、巩膜、视网膜等变化密切相关,是近视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在近视的防、控、治上,要重视养筋益精,以平衡、恢复目-全身稳态,同时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小儿特点进行论治。在近视前期强调通过健康宣教、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坚持做眼保健操、进行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干预,中药选用芍药、天麻、钩藤等方式起到养血柔筋的作用;已发生近视则更注重补气养精调筋,重视补阳气,兼顾调脾胃,采用定志丸加减治疗;疾病后期出现病理性改变则需注重补肝肾,调气血来恢复稳态。  相似文献   

7.
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肝、肾与筋、骨联系密切。肝、肾同源,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又相互影响。肾为先天之本,女子又以肝为先天,两脏同源,主精血,养筋骨。绝经后女性气血亏虚,各脏腑功能衰退,肾虚精亏、肝血不足,肾虚则髓空骨枯,肝虚则筋骨失濡,由虚而致血瘀,影响气血之运作,不能发挥血的濡养作用,终致“骨痿”不用。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该文通过肝、肾两脏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及影响,结合古今医学对“肝肾同源”的认识,从肝、肾互为母子、精血互化、藏泻互用、阴阳互滋互制、经络互通5个方面,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多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我家有个"小近视"近视,是以视近物清楚而视远物模糊为特征的眼病,假性近视是指睫状肌调节疲劳,不能调节晶状体的屈光能力而导致的,真性近视是指眼轴发育过长,超过了屈光间质所能调节的范围而形成的,必须借助近视眼镜才能矫正,近视眼在小儿视力低下中所占比例很大,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是近视的易发阶段,应该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视的中医治疗效果至今仍未被认可。研究发现,始于《证治准绳》并沿用至今400余年的"神光发越论",是近视、远视错误的病机认识和视觉发生原理,故难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这是以"神光(及其光华)发越于远近"的概念、原理等知识为体系,以解释近视和远视病机的一种特指理论。本文认为,因其违反中西医眼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原理,混淆神光和光华的概念,不能与中医眼科学理论相洽,更不能得到眼科辨证论治的直接验证,故为谬误。据此,本文提出了关于轴性近视的新观点和建议。其基本病机应为:远处的外来光照因"眼珠虚胀"(眼轴过长),不能形成清晰像与目中神光清和,则成近视。过度视近所致的病因病机可为:过用目力,耗气伤血,脏腑经络失调,目失所养,则眼珠虚胀,以致外来光照不能与目中神光清和,故成近视。临床可"近视与目倦同治",创制新方,长期用药,有望提高近视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1 病因病机 带下病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后历代医家各有见地。吾师姚克敏先生根据三焦气化学说的理论总结认为,气机的运动变化起到营养、维护、调节及促进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有益作用;而在女子,尤以肝肾气机的调和畅达为最。肾者,天癸之源,冲任之本,女子生理无不依赖肾气之通盛;肝者,藏血而主疏泄,有枢转气机之功,为罢极之本,性喜条达,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脉络阴器,肝主筋,前阴为宗筋之会。肝肾的功能活动直接影响到奇经八脉,当然也影响到妇女的经带孕育。下焦肝肾气机的畅达与带下密切相关。脾为中州,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压力、近距离工作和电子视频终端设备使用的增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病理性近视发生率也不断上升。与单纯性近视不同,病理性近视眼轴不断增长,终身进展,主要表现为后巩膜葡萄肿以及多种眼底改变,尤其是黄斑区病变严重损伤视功能,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中医药在防治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基于最新的近视性黄斑病变ATN分类系统,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对亢泽峰教授病证结合辨治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诊疗思路进行了总结,认为该病主要从肝、脾、肾论治,其病程较长,病机呈现一定的规律发展,早期肝肾亏虚,气血生化乏源,目络空虚失荣,久病脾虚湿浊内生,成痰或瘀,痰湿“邪阻”于目络,血不养脉,络道亢进,久生“败络”,络损血溢,出现视力损伤,契合近视性黄斑病变的现代医学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韩延华教授认为外阴白斑病机:一为肝肾不足,或年老体衰,精血亏损;或久病不愈,阴血不足而致肝肾阴虚,肝脉过阴器,肾司二阴,肝肾阴虚,精血亏少,冲任血虚阴部肌肤失养,阴虚生风化燥,风动则痒。二为肝经湿热,郁怒伤肝,肝郁化热,肝气犯脾,脾虚湿盛以致湿热互结,而发痒痛。韩延华教授以补益肝肾,清热祛湿止痒为治疗原则,自拟方药"外阴白斑洗方"中药熏洗坐浴,配合局部外抹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与口服育阴丸或妇科养荣胶囊,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梁亚宁 《陕西中医》2002,23(12):1140-1141
老年眩晕 ,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动脉硬化、低血压、或高血压、脑梗塞、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脂血症等病。中医辨证以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及气血虚弱 ,清阳不升两型为主 ,两型中皆可挟痰、挟瘀 ,临床运用 ,多在辨证施方中 ,加祛痰化瘀之品 ,常可获卓效。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生髓 ,通于脑 ,开窍于耳 ;肝体阴而运阳 ,主藏血 ,主疏泄 ,开窍于目。肝肾同源 ,精血互生。老年人机体老化 ,脏腑功能衰减。天癸将竭 ,精气渐衰。若肾精亏虚 ,不能生髓充脑 ,脑失所养 ,髓海空虚 ,则见眩晕久发 ,目花视物模糊 ,耳鸣 ,健忘 ,失眠 ,腰膝酸…  相似文献   

14.
目痛是眼科临床中常见的症状 ,许多眼病都能引起目痛。但本文所说的目痛是指以目痛为主症 ,兼有视物模糊、怕光羞明、不能久视、目中干涩不舒等症状 ,与炎症引起的目痛不同。本文就目痛的辨治 ,举例分述如下。1 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为目珠胀痛、视物模糊、不能久视、怕光羞明、举睫乏力。可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无力等。由于劳伤精血、肝肾阴虚 ,可用四物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若阴液亏虚明显者 ,加石斛 ,天、麦冬 ,沙参 ,玄参等滋阴 ;若兼心肝热盛 ,可加羚羊角、防风、钩藤、菊花、夏枯草等平肝熄风。例 1 …  相似文献   

15.
中风后复视症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因脑干损伤或颅神经受累,致眼肌功能障碍而发病.可见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综合征、脑桥下部内侧综合征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干血管病[1].中医学认为是由于肝肾亏损,精髓不足,目失所养所致.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而目为肝之窍,在上系于脑,在下通于肝,肝肾精血旺盛,则髓海充足,视物正常,反之则出现视物成双或不清[2].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针刺对其有一定疗效,现将近几年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上睑下垂是指上胞不能自行提起,遮盖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视物者.中医称为"目睑垂缓"、"睑废".有先天后天之分,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庞赞襄教授认为:本病为气虚不能上提,血虚不能养筋.先天稟赋不足,肝肾两虚,肌腠空疏,风邪客于胞睑,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脾虚气弱,中气不足,筋肉失养,经筋弛缓,以致胞睑无力而下垂.  相似文献   

17.
梁映寰 《新中医》1989,21(8):21-22
骨质增生又称骨刺,骨赘、增生性关节炎。以壮年及老年人为多见,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上以颈、背、腰发病居多,证属祖国医学骨痹范畴。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筋附骨,中年以后,肝肾渐衰,肾虚不能主骨,肝虚不能养筋,加之风寒湿之邪侵袭或外伤,而致气血瘀滞,日积月累酿致瘀血加重而成。  相似文献   

18.
贺梦雪  孙增涛 《吉林中医药》2021,41(10):1279-1282
"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中土之气在人体气机中的斡旋作用,以中气带动左路、右路正常升发敛降的循环轮转,以达到阴平阳秘之平衡状态.治疗支气管扩张可以"一气周流"为理论指导,使中气旺而四维圆,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具体治则包括:补中气以斡旋气机、调肝气以条达气机、通肺气以敛降气机,形成以中气健旺为轴,左路肝木正常升发,右路肺金自然敛降的循环周流来指导支气管扩张的临床治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随师临床,对老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体会较深,现将我师诊治经验整理如下:尪痹证的病机与治疗法则 尪,体行不正;痹,气血闭塞不通。尪痹,指迁延病久,气血羸弱,肝肾精血受损,筋失血养、全身关节僵直变形,肌肉萎缩,不能自由行动而渐成残废的疾病。特点为病程较长,缠绵难治,痛苦大,严重者丧失劳动。 尪痹属于痹证范围,所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  相似文献   

20.
调畅气血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对于肝的认识,基本上是以《内经》的理论为基础,以后历代医家又不断地发展充实,而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此理论体系仍是目前对肝的生理功能与气血调畅之间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我们通过分析和查阅古今文献,认为五脏主气主血,藏精藏神。脏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肝属五脏之一,而在五脏之中,唯独肝既藏有形之血,又疏泄无形之气。由此可见,在气血调畅这个重要任务当中,肝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肝的生理功能可以看出,肝藏血、生血、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肝主疏泄,藏魂以调畅气机;肝的疏泄正常是脾胃气机畅达的重要条件。肝肾同源,精血相互转化,及肝与妇女月事,男子排精,肝主候外与免疫调节等,多方面来阐明了肝有调节十二精气的作用,肝有防止出血的作用;肝还有疏泄气机,调畅情志,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与妇女的经、带、胎、产、乳等各种妇产科疾病及男子排精失常,情志病,脾胃病等之间的病理联系。及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阐述肝疏泄失常导致的各种病证。以说明肝为气血调控中心。还提出七情之病由肝而生;肝失疏泄诸病生焉;肝为五脏万病之责等观点。在治疗方面,从疏调肝气,滋养肝血,等为治疗法则来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并且提出了在治肝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治肝气勿用香燥太过,治肝火,肝风应在滋养肝阴肝血基础上降火熄风等,从而看出从肝或间接治肝以调畅气血,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从而说明肝对气血调畅的重要性及在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