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旭红 《新中医》2019,51(10):183-186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肾活血汤。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性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7.80%,对照组68.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经行腹痛、头晕耳鸣、盆腔结节肿块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上述3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雌二醇(E_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上述3项性激素水平及2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肾活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调节性激素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97~1999年共收治宫外孕201例,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温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方法:将100例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经后以温肾化瘀法为主,经前、经期以化瘀温经止痛法为主治疗,并与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4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症状、部分体征、基础体温、妊娠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化瘀法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温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温肾化瘀汤治疗中内膜异位症40例,结果临床治愈17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5.
罗梅  成臣  万贵平 《河北中医》2014,(12):1903-190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地方存活,并表现出侵袭、血管形成、复发等恶性行为的一种常见妇科良性疾病。EMs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6%~10%的育龄期妇女罹患该病,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1]。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环境、免疫和内分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温阳化瘀方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手术移植法复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模型。造模同时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每日予补肾温阳化瘀方61.67、15.42g/kg和戊酸雌二醇0.5 mg/kg,西药组每周2次予孕三烯酮0.4 mg/kg和戊酸雌二醇0.5mg/kg。于造模12天腹腔注射缩宫素后观察各组小鼠扭体反应,测量异位灶体积,检测小鼠血清血管舒缓激肽(BK)、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子宫和异位灶缓激肽B1受体(BKB1R)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子宫和异位灶BKB1R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第12天,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成功诱发扭体反应并见异位灶。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扭体次数显著减少、异位灶体积减小(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血清BK、PGF2α含量显著下降,子宫及异位灶BKB1R蛋白及其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子宫内膜异位灶BKB1R mRNA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结论补肾温阳化瘀方能有效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BK及PGF2α含量、抑制BKB1R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鸿雁  魏立  李玲 《新中医》2021,53(10):93-96
目的:观察温阳化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予孕三稀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温阳化瘀法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血管生成素-2 (Ang-2)阳性率及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 (ENA-7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卵泡成熟素(FSH)、黄体生成素(LH)均降低(P0.05),血清雌二醇(E2)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EMAB、Ang-2阳性率及血清LSA、ENA-78、bFGF、FSH、LH均较低(P0.05),E2较高(P0.05)。结论:温阳化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改善血清激素水平,降低EMAB及Ang-2阳性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放环等宫腔手术以及剖宫产率的增多,本病发病率日渐增高,且痛经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病程缠绵难愈,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笔者近2年来采用温肾化瘀治法,以异位痛经灵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潇  周艳艳 《陕西中医》2018,(3):341-34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88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44例患者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给予研究组44例患者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子宫内膜VEGF阳性表达率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72.73%(3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为(6.22±1.84)分低于对照组的(8.93±2.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8、VEGF、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阳性表达率为34.09%(15/44)低于对照组的56.82%(2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行补肾活血方治疗安全性较高,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局部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瘀调周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GF2α、CA125、E2的影响。方法:将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中药化瘀调周法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实验室检测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调周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临床辨证体会,基于肾虚血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理论,综合认为本病辨证应以肾虚为主,血瘀为标。治疗时应以补肾益气为要,活血化瘀为纲。  相似文献   

12.
徐慧军  孙选  陈芊  于爱民 《光明中医》2010,25(9):1547-1548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1],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程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祖国医学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有关论述散  相似文献   

13.
温肾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理为肾虚血瘀。因肾主生殖的功能异常,加之经期、产后生活不节等,导致冲任损伤及胞宫的藏泻功能异常,瘀血留滞发生本症。肾虚是发病之本、血瘀是发病之标。温肾化瘀为治疗大法,温肾治其本,可使天癸、冲任、胞宫功能恢复正常,化瘀治其标,可改善盆腔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排卵,加快瘀阻包块消散,促使病症痊愈。  相似文献   

14.
益气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PRL E_2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以益气化瘀立法的抗内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 ,用丹那唑作对照 ,观察了抗内异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PRL ,E2 影响。结果 :EMT患者治疗前血清PRL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治疗后均有非常明显下降 (P <0 0 1) ,两组差值比较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本组治疗前后均做女性雌激素测定的 5 0例患者中有34例明显高于正常值范围 ,经治疗后 ,两组雌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 0 1) ,两组差值对比 ,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药组治疗EMT与其降低PRL、E2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益气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PRL E2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以益气化瘀立法的抗内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用丹那唑作对照,观察了抗内异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PRL,E2影响。结果:EMT患者治疗前血清PRL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均有非常明显下降(P<0.01),两组差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组治疗前后均做女性雌激素测定的50例患者中有34例明显高于正常值范围,经治疗后,两组雌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差值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组治疗EMT与其降低PRL、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化瘀汤联合西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达那唑结合雌激素片与安宫黄体酮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汤。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卵泡刺激素(LSH)、癌胚抗原125(CA125)、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在第1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2与第3疗程结束时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FSH、CA125及E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孕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FSH、CA125及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增强西药治疗改善痛经的效果,同时对内异症患者异常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补肾温阳、活血化瘀、软坚消症的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不孕与流产,结果使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迅速转阴(达96.5%=28/29),临床症状改善,提高受孕率和受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肾消癥汤治疗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卵巢功能、痛经症状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144例寒凝血瘀型EMT患者分为西药组(n=72)和温肾消癥组(n=72),西药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温肾消癥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肾消癥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温肾消癥组改善效果较西药组更佳;温肾消癥组和西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9.19%(P0.05);温肾消癥组排卵情况改善效果显著优于治疗前和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糖类抗原125(CAl25)、糖类抗原199(CAl99)、8异前列腺素F_(2α)(8-_(jSO)-PGF_(2α))、催产素(O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温肾消癥组下降幅度较西药组更强(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雌二醇(E_2)水平显著升高(P0.05),温肾消癥组改善幅度较西药组更显著(P0.05)。结论:温肾消癥汤联合西药治疗寒凝血瘀型EMT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卵巢功能,改善痛经等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孙静  王赛莉  朱娇芳  陈霖  刘琴 《河北中医》2022,(10):1676-1679+1684
目的 观察化瘀止痛补肾方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化瘀止痛补肾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包括经期下腹疼痛、小腹冷痛得温痛减、非经期疼痛、月经少经期后延夹血块、形寒肢冷、带下量多色白、大便稀、舌黯红苔薄白或腻及脉弦或沉紧)积分、性激素[包括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48/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41/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经期下腹疼痛、小腹冷痛得温痛减、非经期疼痛、月经少经期后延夹血块、形寒肢冷、带下量多色白、大便稀、舌黯红苔薄白或腻、脉弦或沉紧积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H水平均升高(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IL-1β、TNF-α、VEGF和MMP-2等相关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门诊和住院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内美通),穴位埋线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IL-1β、TNF-α、VEGF、MMP-2等相关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后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3.02%(40/43),西药组总有效率83.72%(3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的VAS评分、血清IL-1β、TNF-α、VEGF和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但穴位埋线组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能显著降低孕三烯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见穴位埋线疗法可以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通过改善通路下游的IL-1β、TNF-α、VEGF和MMP-2水平,发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