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性肌肉疾病,常伴发恶性肿瘤,常见的为卵巢癌、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等,而鼻咽癌在亚洲国家较常见.恶性肿瘤相关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可能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男性患者、血沉增高、严重的皮损等,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肿瘤细胞与肌细胞之间相似抗原的交叉免疫反应等.血清自身抗-155抗体是癌症相关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血清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间质性肺病为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疗效和预后,探讨伴发间质性肺病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32例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分为间质性肺病组和非间质性肺病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间质性肺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患者中伴发间质性肺病的患者高达71例(53.79%)。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眶周皮疹、Gottron丘疹、技工手发生率、抗PL-7、抗PMSCL-100、抗PMSCL-75、抗Mi2、抗SRP抗体阳性率、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CD4/CD8细胞计数、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热、关节炎/痛、恶性肿瘤、抗核抗体、抗Jo-1抗体阳性率,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53、铁蛋白水平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Jo-1抗体和糖类抗原153为间质性肺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间质性肺病为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常见并...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常并发恶性肿瘤,其高危因素包括45岁以上男性、恶性红斑、无肌病症状、伴有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反应差等。两者伴发的机制可能为:病毒感染、交叉免疫反应、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等。  相似文献   

4.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伴恶性肿瘤45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2005年间45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肿瘤相关因素。结果313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中45例(14.38%)伴发恶性肿瘤,伴发的肿瘤主要为鼻咽癌、肺癌、乳腺癌,69%患者恶性肿瘤发现于皮肌炎的诊断之时。伴发肿瘤的高危因子包括皮肌炎的发病年龄晚(〉40岁)(P=0.0047,OR=0.186)及病程短(〈1年)(P=0.0033,OR=3.884)。结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常伴发恶性肿瘤,所合并肿瘤的类型广泛,但以鼻咽癌、肺癌、乳腺癌等为主。对于年龄〉40岁、病程〈1年的患者,应进行相关检查及监测以排除可能合并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皮肌炎常见的并发症,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近年来结缔组织疾病并发ILD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热点,高分辨率CT的应用、ILD相关血清学检查及免疫学标志物的发现为早期诊断ILD及判断预后提供了可靠证据。该文就皮肌炎并发ILD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来收治的22例DM/P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统计其合并恶性肿瘤的种类,与DM/PM发病的先后顺序及时间关系,并对患者进行年龄、性别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结果DM/PM合并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2.29%,肿瘤类型多样,以肺癌、胃癌、鼻咽癌等为主。40岁以上年龄组DM/PM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危险性高于40岁以下年龄组。伴发恶性肿瘤的DM/PM患者ESR、AST、CK、LDH及ALP的水平较不伴发恶性肿瘤患者高。结论年龄大于40岁,ESR、CK等升高为DM/PM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作者对过去20年(1956~1975)所积累的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病例进行研究.经过筛选,符合或基本符合诊断标准者58例,其中皮肌炎27例,多发性肌炎31例,伴有恶性肿瘤的共8例.本文的肌炎诊断根据为:进行性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肌肉活检有肌炎的变化;血清肌酶水平增高;肌电图异常;特殊皮损(多发性肌炎除外).作者对以上两病的肿瘤发生率、预后及一系列  相似文献   

9.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与间质性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6年Mills 和Mathews 首先报道1例皮肌炎(DM)并发间质性肺炎(IP)后,DM 及多发性肌炎(PM)与IP 的关系逐渐引起重视,DM/PM 并发IP 可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PM/dermatomyositis,DM)是以侵犯骨骼肌为主,可累及肌肉、肺、肾等多个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患者多因肺间质病变、肿瘤等并发症死亡,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以及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但不良反应大,对相关并发症的效果不理想。而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作为当前治疗难治性PM/DM的一种手段。本文从PM/DM的治疗现状出发进行综述,以期为PM/DM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是骨胳肌的炎症性疾患。作者复习了500例PM-DM,均未提及有原发肺疾患。从1956年起共报告31例伴有间质性肺炎的PM-DM,本文报告6例,并作了资料复习。PM-DM诊断标准为:(1)特征性的近端肌肉无力、疼痛。(2)骨胳肌酶升高,(3)肌肉活检有PM-DM的证据,(4)无肌病家族史。原发肺疾患是通过胸片、肺活检或尸检来确定。本文病例女4男2,年龄32~64岁,平均49.5岁。有4例开始症状为呼吸困难,有或无咳嗽,比肌肉或皮肤症状早3~24月;有2例呼吸困难分别出现于确诊PM后之20及5月。X线观察:全部胸片均有弥漫线条状间质浸润,肺底最明显。此外,3  相似文献   

12.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住院诊断的35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首诊确诊率为48.6%,误诊率为51.4%,误诊的病种达7种,并发恶性肿瘤7例,占20%,其中鼻咽部肿瘤4例,占11.4%,本文提示,中老年患者出现眶周皮肤水肿红斑,Gottron氏征,四肢肌肉疼痛,乏力,必须进一步做相关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同时查找是否并发内脏肿瘤,尤其鼻咽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皮肌炎/多发性肌炎(JDM/PM)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特点。方法:比较分析25例JDM/PM与143例成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成人DM/PM相比,JDM/PM男多于女;初发症状中肌痛和体重下降较少见,临床表现中光敏较多见,较少出现肌痛、咽喉部肌群受累、消瘦和肺、胸膜受累;未见并发恶性肿瘤和死亡;血、尿常规,免疫学,血清酶,肌电图及肌活检结果等则与成人无统计学差异。结论:JDM/PM具有一定的临床表现特征,肺、胸膜较少累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发病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来自东北地区DM/PM患者的49份外观正常皮肤、32份肌肉及56份外周血标本提取的DNA,以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鉴定.采用ELISA法检测66例DM/PM患者及56名健康献血员血清中EB病毒ZEBRA/IgG.结果:DM/PM组6份外观正常皮肤、7份肌肉及8份外周血标本中检出EB病毒DNA,正常对照组仅1例外周血标本中检出EB病毒DNA,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PM组ZEBRA/IgG抗体的阳性率为42.86%.2例DM并发鼻咽癌患者肌肉和外周血标本EB病毒DNA及ZEBRA/IgG同时阳性,除以上2例外,DM患者肌肉组1例、外周血组1例、PM患者外周血组1例EBV DNA与ZEBRA/IgG同时检出阳性.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与皮肌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病3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皮肌炎(DM)并发间质性肺病(ILD)的临床特点和意义。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70-1997年门诊和住院长期随诊的216例DM患者,符合Bohan和Peter1975年诊断标准。随诊2~27年,平均(5.8±4.7)年。DM合并ILD32例,DM无ILD18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各指标,以这些参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DM患者中,ILD组初发症状中发热(28.2%)显著多于无ILD组(6.5%),P<0.01。病程中ILD组的发热、关节炎、皮肤溃疡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明显增高,分别为71.9%、62.5%、31.3%和24.1%,无ILD组分别为34.2%、8.7%、8.1%,两组比较,P均<0.01或<0.05。而两组患者眼睑紫红斑、Gottron征、吞咽困难、肌肉痛、肌无力、抗核抗体阳性和肌电图肌源性改变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ILD组32例中死亡13例(40.6%),病情改善15例(46.9%),缓解而停用皮质类固醇4例(12.5%)。184例DM无ILD者死亡30例(16.3%),两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DM患者有ILD者发热、关节炎、皮肤溃疡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明显增多。这组患者治疗困难,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6.
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的妇女有高危妊娠者已经常有报道;而从文献中找到多发性肌炎(PM)或皮肌炎(DM)与妊娠的报道只有6例。本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确定PM/DM患病时妊娠对孕妇和胎儿造成的危险。病例和方法:对所有来本作者门诊部就诊具备PM/DM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进行研究,包括典型的成人PM/DM女患者和儿童肌炎女患者。作者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患者伴发肿瘤的危险因素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DM/PM伴发恶性肿瘤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年龄偏大者多见,好发于DM后1~2年,PM后1~5年。DM伴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有中度日光性皮炎和/或皮肤瘙痒、中度咽喉部肌群受累(如吞咽困难、声嘶等)、重度颈部肌群受累(如抬头困难)、消瘦等;而PM则为轻度呼吸肌受累(如呼吸困难)。结论对出现中度日光性皮炎和/或皮肤瘙痒、消瘦、中度咽喉部肌群、重度颈部肌群和轻度呼吸肌受累的中老年DM/PM者尤其在发病2~5年内应警惕伴发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21例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来收治的21例DM,P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1例单纯DM,PM为对照组,对相关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共21项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40岁、恶性红斑、临床症状典型而CK≤参考值、ESR>35 mm/h、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中有显著意义。结论应考虑将年龄>40岁、恶性红斑、临床症状典型而CK≤参考值、ESR>35mm/h、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纳入DM,PM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系同一自体免疫性疾病的二个类型,称为皮肌炎一多发性肌炎综合症(DM-PM)[1]。国内报道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2]。我院1989年~1995年住院治疗63例DM-PM,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63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DM37例,PM16例,重叠于其他结缔组织病的DM-PM9例。男25例,女38例,年龄2~65岁,平均38.4岁,其中儿童6例。冬春季发病者多,由起病至住院前病程2周~20年。有明确诱因者28例,其中感冒14例,劳累过度4例,妊娠4例,结核病及曝晒各2例,腮腺炎及外伤各1例。2.首发症状四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 atomyositis,DM)的肌电图特征。方法对65例PM和DM患者的肌电图进行分析。结果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55例,神经源性损害2例。肌源性损害主要表现为插入电位延长(19.29%)、出现自发电位(45.18%)、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缩短(67.54%)、MUP波幅降低(17.98%)、多相波增多(42.11%)、重收缩波型异常(41.67%)。股四头肌、胫前肌异常率显著高于三角肌、肱二头肌(P<0.05),胫前肌MUP时限缩短,多相波增多阳性率最高。结论肌电图检查是诊断PM和DM的重要手段,选择股四头肌、胫前肌进行EMG检查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