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Meta分析不同助孕方式对卵母细胞透明带异常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初检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建库至2018年4月Medline(via OvidSP)、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比较ICSI与IVF(包括早期补救ICSI)对透明带异常卵母细胞的2PN受精率、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影响的研究。按照纳入研究情况,以卵母细胞透明带是否正常分为透明带正常组和透明带异常组;透明带异常患者又以不同助孕方式分为IVF组(含早期补救ICSI)和ICSI组。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分析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8项符合标准的研究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透明带正常组相比,透明带异常组的2PN受精率、胚胎植入率及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P0.05)。(2)对于透明带异常的卵母细胞,两种不同助孕方式比较显示,ICSI组的2PN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P0.05),而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母细胞透明带异常会影响患者的助孕结局。虽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助孕的正常受精率低于ICSI助孕且有显著性差异,但其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与ICSI助孕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非男性因素不孕的高龄患者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非男性因素不孕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 107个周期,包括2 876个IVF周期和231个ICSI周期。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和ICS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IVF组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显著高于ICSI组(P<0.05),IVF组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窦卵泡数(AFC)、获卵数均显著低于ICSI组(P<0.05)。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IVF组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异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CSI组(P<0.05),两组患者的完全受精失败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临床妊娠结局情况: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和低受精周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3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根据受精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因IVF全卵不受精行早期R-ICSI者131个周期(A组);因IVF低受精行早期R-ICSI者100个周期(B组);因男方因素直接行ICSI者422个周期(C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1)C组原发不孕的比例(68.48%)显著高于A组(56.49%)和B组(51.00%)(P0.05);(2)C组的3PN率(0.77%)显著低于A组(2.25%)和B组(2.91%)(P0.05),B组的优胚率(34.71%vs.41.53%vs.41.84%)和胚胎利用率(56.28%vs.65.87%vs.63.46%)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3)3组的MII卵率、2PN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可有效克服常规IVF受精障碍,显著提高受精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体外受精后6h应对受精失败的补救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体外受精(IVF)后6 h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half ICSI应对受精失败的优劣。方法16例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采卵当日选取4个卵母细胞行ICSI,其余卵行常规IVF(half ICSI组);39例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在常规IVF后6 h补救ICSI(6 h补救ICSI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结果6 h补救ICSI组的受精率和冷冻胚胎比率显著高于half ICSI组,(分别为P0.01、P0.05);两组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比率无显著差异,妊娠率、种植率和累积妊娠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IVF后6 h补救ICSI可应用在所有IVF周期,ICSI指征明确;half ICSI只能应用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工作中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在优先选择IVF后6 h补救ICSI的前提下,结合应用half ICSI,可提高受精失败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和常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原发性不孕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ICSI治疗或因IVF全部/部分受精失败行早期r-ICSI治疗、年龄<35岁的原发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79个周期。根据授精方式的不同,分为r-ICSI组(行早期r-ICSI,共77个周期)和常规ICSI组(共402个周期);再根据患者的精液质量,将常规ICSI组分为精液参数正常的ICSI-1组(共144个周期)和精液参数异常的ICSI-2组(共258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 3组患者间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FSH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的MⅡ卵母细胞率、受精率、2PN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ICSI-1组(P<0.05),而周期取消率显著低于ICSI-1组(P<0.001);r-ICSI组的MⅡ卵母细胞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显著高于ICS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精子DNA完整性对行ART助孕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助孕的667对不孕夫妇FET周期的临床资料。男性患者进入周期前均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SCSA)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男性精子DNA完整性,并观察精子DNA碎片率(DF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根据不同精子DFI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低DFI水平组(低DFI组:DFI≤30%,439个周期)和高DFI水平组(高DFI组:DFI30%,228个周期);再根据不同受精方式分为两个亚组:常规IVF组及ICSI组,比较不同水平的精子DFI及不同受精方式对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667对不孕夫妇中临床妊娠334例,总妊娠率50.07%。低DFI组、高DFI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低DFI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高DFI组(P0.05)。低DFI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高DFI组(54.21%vs.42.11%)(P0.05),流产率则显著低于高DFI组(16.81%vs.27.08%)(P0.05)。低DFI组中IVF组和ICSI组的临床妊娠率(52.63%vs.58.62%)、流产率(15.88%vs.19.12%)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DFI组中IVF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ICSI组(33.33%vs.48.48%),流产率则显著高于ICSI组(40.63%vs.20.31%)(P均0.05)。结论精子DFI水平影响不孕患者的受精率;随着精子DFI水平增高,其整体临床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增加。低DFI水平的不孕夫妇可选择常规IVF或ICSI助孕;但对于高DFI水平的不孕夫妇,选择ICSI助孕方式可能对改善妊娠结局有益。  相似文献   

7.
补救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方法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后完全受精失败(TFF)的卵母细胞进行补救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L-ICSI)方法的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对86对夫妇常规IVF后TFF的卵母细胞行L-ICSI,对取卵数目达到12个的原发不育,尤其是对原因不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的14对夫妇采用半数卵母细胞ICSI(Half-ICSI),并进行评估。结果L-ICSI与取卵日ICSI的受精率和分裂胚胎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且可移植胚胎数目减少,临床妊娠率极低,仅获得1.2%(1/86)的临床妊娠与分娩。31对L-ICSI的夫妇在本中心行第二次助孕治疗选择取卵日ICSI,获得41.9%(13/31)的妊娠率。Half-ICSI与L-ICSI比较,受精率、分裂胚胎率相似,但临床妊娠率(50%比1.2%)差异非常显著(P<0.01)。Half-ICSI受精率67.6%,临床妊娠率50%(5/10),与取卵日ICS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ICSI作为补救措施作用甚小,建议对合适的人群采用Half-ICSI以避免TFF,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对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患者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胚胎移植(ET)168个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资料,比较常规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情况。结果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7%和63.8%,P0.05);IVF组有24.5%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9.7%(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不正常时,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9%和55.6%,P0.05);IVF组有34.8%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14.3%(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正常时及35岁、精液参数正常或不正常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获卵数为1~2个的周期采用ICSI治疗并不能提高其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因此我们不建议全部行ICSI治疗,男方精液参数正常或处于临界状态建议行IVF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两种助孕技术处理后的胚胎形态和临床结果。方法 :90对夫妇进行 93个 ICSI/ IVF治疗周期 (ICSI 45周期 ,IVF 48周期 ) ,比较两组周期平均获卵数 ,正常受精数 ,A、B级胚胎数和生化妊娠率 ,临床妊娠率。结果 :ICSI组周期平均获卵数及正常受精数 (分别为 1 1 .2 5 ,6 .6 0 )与 IVF组 (分别为 1 0 .6 7,6 .90 )相类似 (P>0 .0 5 ) ;周期 A、B级胚胎数 ICSI组3.31 ,IVF组 3.1 9,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周期临床妊娠率 ICSI组 42 % ,IVF组 44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周期“抱婴回家”率 ICSI组 36 % ,IVF组 31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可取得与常规 IVF治疗主要由女方不育因素引起的不育症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因男性射精障碍采取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联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因射精障碍接受TESA+ICSI助孕的不孕夫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射精障碍类型分为两组:临时性射精障碍(TEF)组(n=26)和病理性射精障碍(OEF)组(n=24),并以同时期就诊的梗阻性无精子症(OA)男性作为对照组(OA组),比较各组患者男女双方的基本资料、ICSI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移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中,除TEF组女方及男方年龄显著高于OEF组外(P<0.05),其余指标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精及妊娠结局比较中,与OA组相比,TEF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可移植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胚胎种植率(5.3%vs. 44.9%)、临床妊娠率(9.1%vs. 58.5%)以及累积妊娠率(40.7%vs. 68.6%)均显著降低(P<0.05),冻融周期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ICSI或IVF受精后的临床结局,探讨ICSI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期间在重庆妇幼保健院因非男性因素不孕接受微刺激促排卵方案治疗的高龄女性患者(≥38岁)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分为ICSI组(n=189,共334个周期)和IVF组(n=189,共325个周期)。比较两组之间周期取消率、2PN受精率、优胚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患者年龄和获卵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组MⅡ卵率(85.92%vs. 92.27%)显著低于IVF组,2PN受精率(77.87%vs. 71.77%)和卵裂率(98.53%vs. 96.27%)显著高于IVF组(P均<0.05);两组之间的周期取消率、优胚率、胚胎冷冻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CSI不能改善高龄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胚胎质量和临床结局,此类患者首次助孕应选择IVF授精方式,而前次无2PN胚胎取消周期史的患者ICSI虽不能规避再次取消周期的风险但可有效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常形态精子(畸形率≥98%)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12月在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ART助孕的241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异常形态精子分为3组,即IVF对照组(畸形率≤96%,n=2129)、IVF实验组(畸形率≥98%,n=90)和ICSI实验组(畸形率≥98%,n=200)。比较3组间植入前受精失败率(受精率<30%)、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等胚胎发育参数和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胚胎发育结果:组间比较,IVF实验组受精失败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ICSI实验组的受精失败率为0;ICSI实验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和IVF实验组(P<0.05);IVF实验组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P<0.05)。(2)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IVF对照组、ICSI实验组相比,IVF实验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发生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组间妊娠结局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IVF实验组的受精失败风险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02),可用胚胎率、活产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P=0.002);ICSI实验组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活力正常、但异常形态精子率≥98%的患者,采用ICSI授精方式,能降低受精失败风险,提高正常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同时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并降低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卵子激活剂CultActive在临床中能否提高无精子症患者冻融睾丸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8例行冻融睾丸精子ICSI助孕治疗的无精子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ICSI后是否进行应用卵子激活剂CultActive随机分为冻融睾丸精子组(n=107)和卵子激活组(n=81),对照组为新鲜睾丸精子组(n=129),分别比较了三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等临床资料的差异以及获卵数、受精率、2PN率、分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胚胎发育情况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获卵数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在2PN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上均高于A、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在分裂率上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在受精率上明显高于C组(P<0.05),且显著高于A组(p<0.01)。B组在临床妊娠率上显著高于A、C组(p<0.01)。结论卵子激活剂CultActive可以提高冻融睾丸精子ICSI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对IVF/ICSI鲜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生殖中心初次接受IVF/ICSI助孕治疗的2110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鲜胚移植后是否使用间苯三酚,分为间苯三酚组(n=474)和对照组(n=1636);各入组患者再根据鲜胚移植的胚胎类型不同,分为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和囊胚期移植组2个亚组。比较各组患者IVF/ICSI鲜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及胎儿畸形率等。结果间苯三酚组多胎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早期流产率及晚期流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种植率以及异位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期胚胎移植间苯三酚组多胎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囊胚移植间苯三酚组的种植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胚胎移植中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畸形率为0.31%(2/637),而间苯三酚组中未发现新生儿畸形(P<0.05)。结论IVF/ICSI鲜胚移植周期使用间苯三酚能显著降低流产率、增加活产率,且未发现胎儿致畸作用,能明显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种不同类型卵泡刺激素(FSH)在IVF/ICSI助孕人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我中心行首次IVF/ICSI助孕的245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FSH类型分为三组:进口重组FSH组(进口rFSH组,n=1445)、国产重组FSH组(国产rFSH组,n=455)、国产尿源性FSH组(国产uFSH组,n=556)。对控制性促排卵结局、促排卵费用及胚胎移植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三组间患者基础资料(年龄、BMI、FSH水平、IVF比例、长方案比例、原发性不孕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间Gn启动剂量及Gn总剂量(国产uFSH组>国产rFSH组>进口rFSH组)、可移植囊胚数(国产rFSH组>进口rFSH组>国产uFSH组)及囊胚形成率(国产rFSH组>国产uFSH组>进口rFSH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口及国产rFSH组的获卵数、MⅡ数及2PN数均显著高于国产uFSH组(P<0.05);三组间Gn天数、卵子成熟率、2PN受精率、HCG日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中重度OHSS率、新鲜及冻融周期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间Gn总费用及每囊胚费用(进口rFSH组>国产rFSH组>国产uFSH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口rFSH组每卵费用显著高于国产rFSH组及国产uFSH组(P<0.05)。结论rFSH(进口及国产)拥有优于uFSH的促排卵效果,但劣于uFSH的经济效益;不同FSH类型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To follow up the outcome of sibling oocytes subjected to both conventional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and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in the first cycles of severe teratozoospermic patients with normal sperm morphology (NSM)or=6 cell embryos on day 3 and blastocyst formation on days 5 and 6,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a trend towards a high pregnancy rate cycle in mixed ICSI/IVF embryo transfer (ET) (49.1%).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in couples with only severe teratozoospermia, there was a benefit in subjecting sibling oocytes to both IVF and ICSI in the first cycle because 24 (28.2%) cycles of total fertilization failure were avoided. Furthermore, despite initially significant higher fertilization rates in ICSI than IVF oocytes, subsequent rates of development from >or=6 cells up to blastocyst stage were the same suggesting that ICSI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as after day 3, ICSI-derived embryo development was compromised compared with IVF.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126个周期的IVF和ICSI按男性精情况和治疗方法分3组,男方精液正常夫妇接受IVF治疗共51个周期为第1组,男方少、弱精夫妇接受IVF治疗共22个周期为第2组,男方少、弱精夫妇接受ICSI治疗共30个周期为第3组。分别比较第1组与第2组、第3组与第2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和怀孕率。结果第2组的受精率明显低于第1组和第3组(P〈0.01),而不受精率为31.8%,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与ICSI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在本生殖中心因取卵日取精失败或卵母细胞捐赠行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ICSI治疗的14例患者(冷冻组)的临床资料,与新鲜卵母细胞ICSI治疗的88例患者(新鲜组)的临床结局和妊娠产科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99枚卵母细胞行玻璃化冷冻复苏,复苏存活率为84.85%。冷冻组与新鲜组的ICSI受精率(72.62%vs.79.32%)、卵裂率(98.21%vs.98.57%)、临床妊娠率(60.00%vs.65.63%)、胚胎种植率(31.58%vs.43.7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冻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新鲜组(43.64%vs.59.96%,P<0.05)。两组间的流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率、巨大儿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等妊娠产科结局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ICSI治疗,优质胚胎率较新鲜卵母细胞ICSI降低,但移植优质胚胎后可获得与新鲜卵母细胞相似的临床结局,可应用于辅助生殖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高龄患者行IVF/ICSI过程中应用卵泡期高孕激素促排卵(PPOS)方案联合来曲唑(LE)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31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PPOS方案早卵泡期应用LE进行分组,PPOS早卵泡期应用LE者为A组(n=120)和不应用LE者为B组(n=19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患者在诱发排卵日血清E 2水平显著低于B组[(1730.55±1570.02)pmol/L vs.(2910.56±2084.52)pmol/L,P<0.05],而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Gn用量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8.91±3.62)d vs.(7.83±2.72)d;(2245±1079)U vs.(1934±842)U,P<0.05];两组患者间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可利用胚胎数和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显著低于B组(58.82%vs.69.71%,P<0.05);冻融胚胎移植后两组患者的累积妊娠率(20.85%vs.27.73%)和累积分娩率(11.69%vs.16.71%)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PPOS方案促排卵时联合应用LE并不影响高龄患者IVF/ICSI的妊娠结局;应用LE导致的诱发排卵日E 2降低并不影响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精子功能参数对精子常规体外受精能力的预测价值,探寻有效选择受精方式的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首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短时受精的42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结局不同分为2组:受精失败或受精率<30%的患者为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组(n=98);受精率≥30%的为短时IVF组(n=331)。比较两组患者精子前向运动(PR)、精子浓度、精子正常形态率、顶体酶活性、顶体反应(AR)、酪氨酸磷酸化(TP)及透明质酸结合试验(HBA)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受精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各项危险因素对IVF受精率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精子的正常形态率、顶体酶活性、自发AR和T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精子浓度、PR、诱发顶体反应(IAR)和HBA均显著低于短时IVF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子PR、IAR和HBA为IVF受精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精子PR、IAR、HBA和联合预测新变量(Pre-1)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62、0.64和0.70。结论精子功能指标中IAR和HBA是影响IVF受精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辅助生殖助孕方式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