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组采用加味龙胆泻肝汤,病情重者可用药渣煎汤待温后湿敷患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有效率为70.7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疹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毒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HIV相关炎症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辨证分型为湿热浸淫型的HIV相关炎症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口服抗组胺药和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26/30)高于对照组53.3%(16/30)(P<0.05)。治疗后治疗组DLQ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对HIV相关炎症性皮肤病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一书,由龙胆草、山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当归、木通、甘草组成。凡因肝经实火、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带状疱疹、湿疹、丹毒、脂溢性皮炎、阴囊瘙痒症等皮肤病证,均可应用本方。临证时只要辨证得当,每能获效。 (一)带状疱疹贺某,男,31岁,干部,1984年12月23日初诊。腰背左侧成簇水疱,痛如针刺3天。3天前患者突然感到腰背左侧疼痛,经贴麝香风湿药膏,内服止痛片,痛未缓解,继则患部出现高梁米大小水疱,形似带状,痛如针刺,灼热,夜不能入睡,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查见腰背左则上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车前子、栀子、柴胡、生地、当归、泽泻、木通、甘草组成。有泻肝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临床主更用以治疗肝胆湿热证。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用以治疗多种皮肤病,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男,33岁。1985年7月23日诊。10日前,腰部出现红色丘疹,瘙痒,渐延及胸腹背脊等处。我院皮肤科诊断为急性湿疹,经用西药治疗不效。现胸背皮肤轻度潮红,散见红色米粒大小丘疹,腰部密集成片,杂有小水疱。部分丘疹抓破,渗出少量液体并有结痂。口渴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数,证属肝胆湿热。治以清热凉血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连翘、泽泻、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至一九八一年十月,我科在门诊用龙胆泻肝汤化裁,治疗40例带下病,其中脾虚湿热带下15例,肾虚湿热带下5例,湿热带下2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方药: 龙胆草6克、柴胡6克、泽泻6克、车前子9克、木通3克、生地9克,当归9克、栀子9克、甘草6克、鲜茅根30、黄芪9克。用法:一日一剂,日服三次,水煎饭前服。加味法: 脾虚湿热带下,加山药15克、太子参30克。  相似文献   

7.
本病初起皮肤发红作痒,继而出现丘疹、水疱,搔破后糜烂成片、再后红肿渐退,结痂脱屑而愈。如重新搔破,则反复发作,转为慢性。中医称之为湿毒疡,乃因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营血不足,以致血虚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治宜清热解毒止痒,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主要是泻肝胆实火 ,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的病证。在皮肤表现为红斑、灼热、肿胀 ,其上可有水疱、糜烂、渗液 ,如阴囊湿疹、带状疱疹等。临床应用龙胆泻肝汤应在“异病同治”的原则指导下 ,药味和药量必须酌情加减 ,方能恰到好处。本方药物泻肝胆实火之力甚强 ,凡肝胆实火之症 ,津液未伤者可用。此方药物苦寒直折 ,在使用时 ,也要注意到大苦大寒 ,苦能化燥伤阴 ,寒能伤脾败胃。凡胃气虚者 ,服之多呕 ,脾气虚者 ,服之多泻。故使用此方时 ,中病即止 ,毋使过剂。现将我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治疗皮肤病的经验简介如下。1 缠腰火丹 (…  相似文献   

9.
皮肤病有的病证顽固难愈,容易复发,治该病有效方很多,笔者应用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外耳道湿疹李某,女,17岁,中学生,1996年8月2日初,患者外耳道及耳后刺痒结痂,去痂有渗出液,露出肉芽组织,曾用中、西药治疗无效,且加重,疹范围扩大。患者就诊自述,学习紧张,唯恐高考落榜,努力学习,心情压抑,20天前外耳道刺痒,抓破后渗出淡黄色液体,去医院治疗无效,皮肤瘙痒的范围扩大到耳后部位,严重影响睡眠以致学习不集中,情绪烦躁,口干口苦,小便赤涩而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而数。证属肝胆郁火,复加湿邪上攻而致外耳道湿疹。治宜清肝胆郁火,祛湿止痒。处方:龙胆草18g,黄芩10g,栀子10g,木通10g,柴胡6g,生地10g,当归10g,苦参15g,蝉蜕15g,泽泻10g,车前子10g,甘草6g。6剂后,病情得以控制,痒减轻,部分结痂脱落,新生上皮组织,继服上方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停药后随访再无复发。按:湿疹发病与湿热有关,耳道、耳后均为胆经所循之处,湿热郁滞胆经,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不疏,情绪急躁,郁而化火,故加重病势,龙胆泻肝汤本为清利胆肝实火,利湿邪之剂,复加苦参,蝉蜕加强除...  相似文献   

10.
宋群先 《河南中医》2021,41(2):205-210
冯宪章教授擅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疗效颇佳.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冯教授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  相似文献   

11.
总结杜锡贤主任医师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首先阐述龙胆泻肝汤的历代文献论述及临床应用概况,认为龙胆泻肝汤适用于湿热证型皮肤病,临床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证型皮肤病时需根据皮肤病的不同类型加减用药,介绍了10类不同皮肤病的加减用药经验。并列举8则医案介绍了临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46例,并与运用西药治疗者加以比较.结果表明,龙胆泻肝汤对治疗湿热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和较少的毒副作用,认为其机理主要与抗炎、改善血液循环及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4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万晨艳 《新中医》2022,54(4):5-9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经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龙胆泻肝汤口服及中药熏洗治疗.2组均治疗7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观察治疗前后阴道pH值、乳酸杆菌数量评分、肝经湿热下注证症状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结核病湿热内蕴型盗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结核病湿热内蕴型盗汗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龙胆泻肝汤。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盗汗变化情况及缓解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82.5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盗汗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对结核病湿热内蕴型盗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治疗痤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又名粉刺,好发于青年人,是青春期的常见病,就其病理认为是肺经受风热,熏蒸于肌肤,或脾胃蕴湿积热,外犯肌肤,或因冲任不调,肌腠失畅而成。治疗以疏风清热,清化湿热,调摄冲任等为治疗法规。笔者过去一直运用此法治疗痤疮,疗效仍不甚满意,近两年通过临床观察,用龙胆泻汗汤加味治疗痤疮64例,疗效较前显著,今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古称偏头风,其痛多暴发,痛势甚剧,或左或右,痛止则如常人,多系肝经风火上扰所致。笔者临床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20余例,均获满意疗效。兹举验案简介如下: 齐××,男,69岁,住院号8918。1980年6月7日初诊:患阵发性左侧偏头痛已五年,近日加重,服止痛药无效而入院治疗。发作前无明显诱因,疼痛呈阵发性剧痛(左侧、如火灼样),持续时间短,发作后如常人,  相似文献   

18.
唐××,男,58岁。1989年7月17日入院。反复咳嗽、咳痰四年余,胸闷心悸1年,再发10天。入院时畏冷发热,咳嗽、咳痰,头晕,胸闷心悸,夜寐欠佳,急躁易  相似文献   

19.
湿疹,祖国医学称之为“浸淫疮”“黄水疮”“湿毒疮”。因肝之经脉过腹里环绕阴器,更兼阴囊湿疹患者多素喜肥甘厚味,湿热内生郁于肝胆,湿热之邪随肝之经脉下注而导致阴囊湿疹,故采用清利肝胆湿热的龙胆泻肝汤而获卓效。病案举例关××,男,34岁,社员,1979年5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阴囊湿疹二年余,该患阴囊皮肤红赤,灼热痛痒,夜晚搔痒益甚,局部水泡糜烂,黄水浸淫,面赤身热,脉象弦数,舌质紫绛,舌苔黄腻,且素日嗜酒,两胁胀满。中医诊断为湿热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0年7月1日~2013年1月1日在我院收治的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同时保证患者具有大致相同的既往病史。中药治疗组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的治疗方式;而西药对照组,则根据患者阴道感染的种类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中40例患者均为细菌性阴道感染,则采用甲硝唑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讨论其应用价值。结果:中药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西药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50%。同时两组患者带下病症状均得到良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与西药治疗疗效相当,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