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硫喷妥钠对电抽搐治疗时抽搐发作影响特点的差异性,为改良式电抽搐疗法中静脉用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在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电抽搐治疗的111例精神病患者(硫喷妥钠组62例,丙泊酚组49例)进行同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分别在硫喷妥钠和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静脉麻醉下实施电抽搐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痉挛发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人口学资料、病种及电治疗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患者的运动性发作时间和脑电发放时间均较硫喷妥钠组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喷妥钠可上调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兴奋阈值,降低电抽搐治疗时的痉挛发作程度。丙泊酚可能会使兴奋阈值下调,相同治疗参数引起的痉挛发作较好,但丙泊酚有诱发癫痫样发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3.
4.
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比丙泊酚和硫喷妥钠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 18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进行分组 ,分别给予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结果 丙泊酚组比硫喷妥钠组控制发作成功率较高 ,控制发作时间更短 ,脑电图的痫样发放有减少趋势。结论 丙泊酚能快速有效地中止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是一种有希望的抗癫痫持续状态药物 ,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用电场刺激方法,研究了普鲁卡因及硫喷妥钠对12只成年健康兔气管平滑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卡因可抑制气管平滑肌对电场刺激的反应,提示此药为哮喘病人优选药物,静脉普鲁卡因全麻有利于气道扩张;硫喷妥钠对气道平滑肌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院应用硫喷妥钠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实施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464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就二种方法的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7月我院ICU病房对收治的19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应用硫喷妥钠治疗 ,除 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 ,无 1例死亡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9例患者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2~ 75岁 ,平均年龄(30 .2± 11.9)岁 ,11例自杀 ,3例误服 ,5例不明原因中毒。均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 ,典型症状为 :突然倒地 ,全身抽搐不止 ,呕吐 ,大小便失禁 ,迅速进入昏迷。送入院时 ,抽搐时间为 30~ 12 0min。 19例病例血样经温州市公安局毒理实验室采用美国HP 5 890Ⅱ型气相色谱分析仪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硫喷妥钠治疗小儿难治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一线药物难以控制的小儿难治性惊厥14例 ,采用小剂量硫喷妥钠 (2 .0~ 2 .5mg/kg·次 -1)治疗。结果 :13例患儿于 4h内惊厥控制 ,患儿苏醒 ,无明显后遗症 ,有效率 92 .9% (13/ 14) ,1例无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小剂量硫喷妥钠治疗小儿难治性惊厥 ,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胎盘前置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椎管内麻醉组(36例)和全身麻醉组(37例)。比较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麻醉效果、产妇术中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T1、T2、T3、T4时,两组产妇的MAP、HR均明显低于T0时,但全身麻醉组的MAP、HR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两组产妇的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产妇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椎管内麻醉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断脐时间、脐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及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全身麻醉的效果较佳,且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会影响新生儿安全,但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故术前需给予产妇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12.
协同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影响.方法:将40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自理能力、护理新生儿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自理能力、护理新生儿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可提高产妇自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预防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诱发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10月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120例,ASA 分级Ⅰ级和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和对照组各40例。三组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观察组1和观察组2分别于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前1 min 泵注右美托咪定0.1μg/ kg,10 min 后以0.4μg·kg -1·h -1持续静脉泵注或泵注丙泊酚1 mg·kg -1·min -1,1min 后改3 mg·kg -1·h -1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对照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记录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及输入量等手术情况;胸闷、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及心血管事件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记录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 h 三组的警觉/镇静(OAA/ S)评分及术后泌乳始动时间。结果①三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孕周等一般情况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入量等手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②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胸闷、面色潮红、恶心、呕吐、高血压、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两观察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③三组的 OAA/ S 评分及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均有助于预防剖宫产中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且不影响产妇麻醉苏醒和泌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速度的恒速输注方式与靶控输注方式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插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靶控输注方式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使用不同速度的恒速输注方式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诱导过程和插管过程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对照组平稳,对照组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5 min后(T3)较麻醉诱导前及研究组变化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及插管过程中血压改变过30%共21例,明显高于研究组5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速度的恒速输注方式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麻诱导时,对其心脑血管等抑制作用较小,操作简单易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麻醉诱导室内进行麻醉诱导对围手术期患儿心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将全麻下择期手术的9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实验组术前1 d由担任该手术的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对患儿进行术前常规访视,术日患儿在其监护人的陪同下进入麻醉诱导室,家长和其监护人通过语言和行动安抚患儿情绪,麻醉诱导后患儿转入手术室,监护人离去;对照组术日由卫生员直接用轮椅或平车接入手术间,无父母陪伴下进行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对麻醉诱导前后患儿表现和麻醉诱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麻醉诱导后患儿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安静合作的程度高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室内进行麻醉诱导,有利于缓解患儿术前恐惧心理,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Schnider模型下进行剖宫产全麻诱导时,能提供足够麻醉深度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effect-site propofol concentration,ECe)。方法:选择72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行接受剖宫产的产妇,按照不同的丙泊酚ECe(4.0、4.5、5.0、5.5、6.0、6.5μg/mL)分为6组,每组12例。采用Schnider模型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意识消失后1min,脑电双频指数(BIS)值60且丙泊酚达到ECe时,行气管插管。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产妇全麻诱导时的丙泊酚ECe50和ECe95。记录产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Apgar评分、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分娩时间。结果:各组间产妇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妇全麻诱导的丙泊酚ECe50和ECe95分别为5.14μg/mL(95%CI 4.90~5.38)和6.07μg/mL(95%CI 5.72~6.96)。各组间产妇MAP、HR,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结果和娩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chnider模型下产妇进行择期剖宫产全麻诱导时,丙泊酚的ECe50和ECe95分别为5.14μg/mL和6.07μg/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熵指数指导下七氟烷在全麻过程中的应用,并与丙泊酚比较,初步探讨熵指数与OAA/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0例ASAⅠ或Ⅱ级在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0例,麻醉期间分别采用七氟烷、雷米芬太尼和阿曲库铵或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和阿曲库铵维持。采用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将熵指数控制在40~60之间,术毕采用镇静/警觉评分OAA/S反映患者全麻后意识恢复程度,并记录到达不同评分的时间及相应熵值(RE和SE),同时记录麻醉过程中及术毕清醒时对应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并计算比较两组参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 手术维持在同等熵指数下,切皮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术前,手术进行至10分钟时丙泊酚组的MAP持续升高,当30分钟时,丙泊酚组的SE值低于七氟烷组。手术结束苏醒时,最终到达OAA/S评分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在麻醉维持有效性和安全性及苏醒时间上无明显差别,七氟烷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丙泊酚,熵指数与OAA/S评分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单次腰麻现在已经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剖宫产麻醉最常用的技术。由于产妇孕期生理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导致低血压是腰麻剖宫产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持续的低血压会导致产妇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心脏骤停,还可以引起胎儿缺血缺氧甚至胎儿窘迫。因此,如何防治腰麻后低血压在剖宫产手术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近年来产科麻醉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9.
七氟醚和异丙酚麻醉对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手术提供一种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Ⅰ组20例异丙酚静脉诱导,异丙酚静脉持续泵入4-8μgkg/h维持麻醉;Ⅱ组20例七氟醚诱导,七氟醚持续吸入1%-2%维持麻醉.观测两组病人不同时期的血糖、皮质醇及SBP、DBP、HR、SpO2的变化.结果Ⅰ组术中SBP、DBP比Ⅱ组明显降低(P<0.05);术中,术毕Ⅰ组皮质醇明显高于Ⅱ组(P<0.01);术毕时Ⅰ组血糖明显高于Ⅱ组(P<0.01).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比异丙酚静脉麻醉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变化小,更适合于麻醉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BSCO、Cochrane图书馆和CNKI,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以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1986~2011年。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研究,合计2513例患者,7篇文献Jadad评分均在3分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其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CI(0.44,1.17),P=0.18]。按肿瘤类型、随访时间、术前有无转移和患者年龄4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龄组(≥64岁)和短期随访组(≤2年),两种麻醉方式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6,95%CI(1.00,2.14),P=0.05;OR=1.55,95%CI(1.06,2.26),P=0.02)],但在结直肠癌组和术前无转移组两种麻醉方式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95%CI(0.62,1.61),P=0.99;OR=1.26,95%CI(0.86,1.86),P=0.23]。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麻相比较,不能降低癌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年龄≥64岁和随访时间≤2年的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时,其远期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结直肠癌患者和术前无转移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