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第一位[1],其中男性病人居多,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约一半以上的病人为75岁以上老年人[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复发的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措施。尽管外科微创技术在不断提高,但病人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常有报道[4]。老年病人因身体机能衰退和应激能力下降,术后更易发生不良结局。衰弱(frailty)是机体生理功能减退和抵抗力下降的一个指标,用于描述老年人虚弱、平衡感差、低体质量等情况[5]。衰弱可累及身体多个器官功能,使机体能量储备和应激抵抗能力下降,引发机体功能恶化。衰弱也可因一次轻微的身体伤害,如使用新的药物或轻度感染等,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6],增加术后早期再入院率或使病人入住长期照护中心等[7]。本文将探讨老年RC病人衰弱风险的研究现状,以评价该类人群的衰...  相似文献   

2.
<正>肌少症是一种全身性和进行性的骨骼肌疾病[1],其与身体功能下降、跌倒、住院、死亡等不良健康事件密切相关[2]。对于需要手术的外科病人,肌少症需格外引起注意。据报道,合并肌少症的外科住院老年病人的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升高[3]。  相似文献   

3.
<正>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指经历过外科手术后病人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及意识改变[1-2]。尽管POD常可缓解,但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其与病人生活质量、创伤应激甚至远期死亡关系密切[3]。目前研究认为,髋关节手术病人POD发生率为4%~53%,远高于其他类手术[4];老年病人POD发生率为5%~50%,发生范围更广,且影响更严重[5]。  相似文献   

4.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1]。老年AA约占全部AA病人的1/3[2],具有发病率高、感染及出血风险大、治疗耐受性差、生存期短等特点。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epatitis 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HAA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AA,较为罕见[3],起病较急,病情更为凶险,多见于急性肝炎后的2~3个月。  相似文献   

5.
<正>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浆细胞及其前体在骨髓中异常增殖为特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B细胞生发中心,并具有分化为浆细胞的能力[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PMF) 是一种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起源于可分化的多能骨髓造血干细胞[2]。临床上MM合并骨髓纤维化(MF)的病人并不少见,但多数为继发性MF(SMF),其发生率为 20.5%[3]。  相似文献   

6.
<正>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COPD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20~39岁人群COPD患病率为2.1%,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高达13.7%[2]。国外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COPD患病率达14.2%[3]。COPD有着反复加重和肺功能进行性减退的特点,其防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的自我管理[4-5]。卿利敏等[6]的研究显示,我国老年COPD病人症状管理、寻求社会支持等自我管理行为欠佳,医务人员应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现状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选用合适的自我管理工具是了解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评价  相似文献   

7.
杨岚  佡剑非 《实用老年医学》2020,(10):1015-1018
<正>AD是一种退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年龄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主要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罹患AD的人数已超800万。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AD病人将超过1000万,病人中30%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2]。国外文献表明,目前患有AD的美国人已达580万,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达到1380万[3]。  相似文献   

8.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患病率>12%[1]。房颤可导致卒中及相关栓塞性疾病,因此需要预防性使用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tion,OAC)[2]。依据CHA2DS2-VASc栓塞风险评分[3],在≥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中,如无禁忌证,均应抗凝治疗。然而,其抗凝实际情况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距,老年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仅为14%~32%[4-5],明显低于非老年病人。既往研究多集中于探讨抗凝治疗不足的影响因素[5-6],对老年病人未使用OAC的直接原因研究较少[7],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诊治的年龄≥75岁且具有抗凝适应证的729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约30%~90%的肿瘤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2],多见于胃肠道肿瘤、胰腺癌、头颈部肿瘤等[3]。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病人恶液质的发生,晚期肿瘤病人中约有50%~80%存在恶液质[4],而肿瘤相关性营养不  相似文献   

10.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疾病日益凸显。以往对昼夜节律紊乱的相关研究大多关注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1]、单胺类神经递质[2]、褪黑激素[3]以及时钟基因[4]等独立领域,对昼夜节律紊乱的机制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笔者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指导,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脑-肠轴(BGA)为两条基线,综述针刺疗法从肝论治取穴调节昼夜节律紊乱的机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咖啡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商品,深受人们的喜爱[1]。约一半美国成年人每天喝咖啡[2]。中国成年人咖啡消费率为3.5%,城市人群咖啡消费率约为农村人群的5倍[3],随着西方文化影响和购买方式的便利,咖啡消费逐渐增长。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上升[4]。咖啡风味独特,化学成分类别较多[5],包括数千种不同的物质,如咖啡因、绿原酸、二萜类物质等,而一系列化学成分对于人体影响均不相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咖啡对于慢性疾病可能有重要作用[6-9]。  相似文献   

13.
缪明  苗立云 《实用老年医学》2022,(10):1077-1078
<正>气胸是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的积气状态,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吸氧、胸膜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等。经持续肋间引流7 d后仍存在活动性漏气时称难治性气胸[1]。近年来,细管胸腔闭式引流被临床广泛应用[2],包括治疗难治性气胸[3],但细管负压吸引联合吹气球训练治疗难治性气胸鲜见文献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老年病人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男,68岁,身高175 cm, 体质量45 kg, 因“反复左上胸痛3个月”  相似文献   

14.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l hypertension, PH)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其致死率为16.1% ~ 24.9%[2]。PH发病机制复杂,是多因素和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3]。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mPAP)≥20 mmHg (1 mmHg=0.133 kPa)诊断为PH[4]。既往认为,肺高血压主要以年轻患者为主,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表现[1],多继发在既往有长期卧床、骨折、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基础疾病的病人中[2]。目前抗抑郁药与PTE的关系鲜有报道。现将2例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既往无PTE典型高危因素、第一次发生PTE后给予抗凝治疗好转,停抗凝药后再次复发PTE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认知能力下降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基线认知能力有关[1]。由于人类的预期寿命在增长,增龄是认知障碍最重要的且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之一[2]。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比非抑郁症老年人表现出更大程度的认知能力下降[3],且认知障碍与抑郁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4],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可能是抑郁和焦虑的先兆[5]。目前关于抑郁症病人认知障碍的机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了解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抑郁症伴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指导该疾病的诊治。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抑郁症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正>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认知能力缺陷为特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在组织病理学上,AD的特征主要为脑内外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beta, Aβ)沉积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以及微管相关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rve fiber tangles, NFTs)[2]。目前,全球大约有4600万AD病人,据估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翻2倍[3]。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我国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只有15.41%[1]。中国学者对老年人体育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针对此现状,一批学者关注到发达国家优秀体育政策,如杨凡等[2],认为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状况受前倾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影响;范成文等[3]认为发达国家特别重视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构建老年人体育服务体系,不同国家的政策各有特色,也存在共同之处;湛冰等[4]认为美国老年体育政策具有重视个体需求和科学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杨霞  崔颖  李国宏 《实用老年医学》2022,(11):1088-1091
<正>围术期低体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核心温度<36℃的现象[1],其与多种并发症密切相关,包括伤口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术后苏醒推迟、寒战与热不适、心血管不良事件等[2-3]。髋部骨折是老年病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外科手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常见治疗方式,创伤大、时间长,加之麻醉药物、身体暴露、皮肤消毒、大量输液、伤口冲洗等因素共同作用,病人极易发生低体温[2-3]。研究发现,髋部骨折手术病人低体温发生率高达60%。而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疾病,机体代谢率低、血管收缩阈值下降,体温调控功能差,低体温易感性更高[4]。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飞速发展,围术期体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趋凸显,加强病人术中体温管理也被许多学会和机构纳入指南和专家共识[3,5-6]。预防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中低体温、减少相关并发症、加速康复是必然趋势。本文就ERAS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的...  相似文献   

20.
<正>神经性足溃疡是最常见的糖尿病足溃疡,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足底溃疡的主要原因[1~3]。糖尿病神经性病变可造成肌肉无力及消瘦、疼痛和保护性感觉的丧失,加上足部压力最终导致足部溃疡的发生[4]。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情况下,足部的机械压力增加是足底溃疡强烈且独立的危险因素[5]。减压是治疗糖尿病神经性足溃疡最重要的治疗方式[6]。减压装置治愈溃疡比例非常高,并且可加快溃疡愈合[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