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12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背景和习惯的调查,体质类型及中医症候的分析,探讨乳腺癌的可能危险因素,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的方法,获得患者基本信息并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型.结果:126例乳腺癌术后气虚质占51.6%,气郁质占41.3%,阴虚质占28.6%,血瘀质占21.4%,阳虚质占18.3%,痰湿质占17.5%,平和质占6.3%,湿热质占6.3%,特禀质占5.6%.中医证型中气虚型占58.7%,肝气郁结型占50.8%,阴虚型占36.5%,冲任失调型占27.8%,其他型占23.0%.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各证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中医体质以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和血瘀质为主,中医证型以气虚型、肝气郁结型、阴虚型和冲任失调型为主.中医体质对中医证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风湿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各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的不同理解,所以痛风临床证候分型繁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上难以规范。查阅古今文献、现代医家学术观点及临床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对痛风证型分布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通过整理分析揭示痛风辨证规律,以利科学有效地指导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中医角度对心身疾病的证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中医理论的辨证论志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理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中医理论的研究可以看出心身病症的主要与肝有关,证型有肝火上炎型、肝郁气滞型、肝肾阴虚型等六种。结论:中医理论对心身疾病证型的研究对于从中暖角度加深对心神病症的认识与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当前中医对心身病症的研究还处于非常浅显的阶段,但是随着进一步研究的深入,中医理论必然会给心身病症的研究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不同中医证型痛风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中医辨证不同证型的临床指标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门诊和住院的257例男性痛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50名男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并收集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感染及其他炎性疾病。结果 在痛风患者中存在痰瘀互结、湿热瘀阻、脾虚湿困、气血亏虚4个证型,其中痛风急性期痰瘀互结证53例,湿热瘀阻证41例,气血亏虚证25例,脾虚湿困证17例;痛风非急性期气血亏虚证41例,脾虚湿困证40例,湿热瘀阻证24例,痰瘀互结证16例。 不同证型痛风患者血液常规(WBC、GR、LY、MO)及血生化指标(UA、Ur、Cr、ALT、AST、ALB、GLOB、TG、HDL C、VLDL C、apoA、apoB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不同中医证型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存在不同差异,并存在相关性。结论 在痛风的急性期以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2个证型为主,而在痛风非急性期多见气血亏虚证、脾虚湿困证2个证型。在痛风痰瘀互结证与湿热瘀阻证2型患者中炎症与免疫反应较为明显,提示对该类患者若采用清热化瘀等相关抗炎与调节免疫反应的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痛风气血亏虚证与脾虚湿困证2型患者中肾功能受损较为显著,提示对该患者以健脾补肾为主的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痛风中医证型病因病机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用流行病问卷调查发现痛风常见证型及各型所占比例,探讨各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关系。方法:调查146例痛风患者,观察中医证候、血尿酸、血脂结果。结果:调查显示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依次是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灼热、活动障碍等。舌苔脉象分别以舌质红、绛,舌苔黄腻、白腻,脉象弦滑、滑数为主。证型以瘀热阻滞、痰浊阻滞、湿热蕴结为主。结论:痛风病位主要在于脾、肾、肝,病机为热毒、湿浊、痰凝、肾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AR)中医证型特点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录的从建库至2022年10月20日的与儿童AR证型有关的文献,经过对所筛选出的临床研究文献的中医证型汇总、规范化处理及整理后,建立数据库,提取证素,运用SPSS 25.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包括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AR证素在儿童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有效病例共4 283例,经规范化处理、整理后,共得到15个证型,频数最高的证型为肺虚感寒证。共提取证素15个,主要病位证素是肺和脾,主要病性证素是气虚、寒和热,关联分析后得到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的组合是肺-寒。聚类分析后可得到3个聚类组。结论:儿童AR病位在肺、脾,肺、脾、气虚、寒、热是常见证素。临床诊治AR应从肺脾论治,注重虚实夹杂,且肺多实少虚,脾多虚少实,需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心衰患者基础病、诱因,以及心功能状况与中医证型间关系。方法以流行病观察表的形式,收集1年内因急性心衰就诊于急诊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基础病、发病诱因、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及中医证型进行记录分析,并探讨急性心衰的中医证型特点。结果 76例中80.2%的急性心衰患者以慢性心衰急性发作为主,大多伴有各种慢性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中以肺部感染为主要诱因,其次为劳累、情绪激动。结论心肾阳虚,饮凌心肺为急性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300例CHD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辨证分型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CHD兼气虚的分型合计为14.8%;兼阴虚的分型合计为25.35%;兼血瘀的分型合计为63.3%;兼痰浊的分型合计为50.3%。结论CHD的中医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为主。  相似文献   

9.
632例急诊眩晕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翌  汤湘江  周红  刘涛  钟世杰 《新中医》2002,34(6):29-30
目的:探讨急性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按中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分类依据对632例急诊眩晕患者的临床应用资料相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辨证分型特点。结果:梅尼埃病所致眩晕主要下型为肝明阴虚,高血压病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风阳上扰,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气血亏虚,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肝肾阴虚和气血亏虚。结论:急诊眩晕患者因病因不同而证候分布有所不同,正确把握不同疾病所致眩晕的主要病机,对中医急症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方法:结合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及特点进行调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型次之,肝肾阴虚型又次之,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较肝肾阴虚型小,脾肾阳虚型最为少见,其中,湿热为各证型的主要兼夹因素,暗红舌、红舌和腻苔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舌象。患者的症状体征(胁痛、口苦、腹胀、食欲低下、舌苔腻等)积分在各证型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AST均以湿热中阻型为最高,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湿热因素贯穿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同阶段,正气亏虚是湿热毒邪侵扰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添文  陈延 《中医药学刊》2010,(7):1562-1564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大肠息肉患者症状分析总结,从而得出其中医证型特点。结果:大肠息肉患者单纯证型仅占16.5%;复合证型占83.5%,其中两种证型复合占57.8%,3种证型复合占25.6%,其中涉及血瘀内停证的患者有80例,涵盖率73.4%;而大肠湿热证则以71例次之,涵盖率65.1%;脾胃虚弱证有66例,涵盖率60.5%。结论:本研究提示脾胃虚弱、大肠湿热是产生大肠息肉的重要病理基础,且日久致血瘀内停,三者共同致病,产生大肠息肉,故临床证型上以二证或三证相兼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归纳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证候病机特点,为指导精神分裂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近5年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论治病例1659例。结果:癫病辨证分型中以痰气郁结型、心脾两虚型、肝郁气滞型为多见,狂病中以痰火内扰型、阴虚火旺型、痰结血瘀型最为多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中医临床辨证应以阴阳为总纲,从痰、瘀、气、血、郁、虚六大病理因素分期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相关性。方法: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数据库,对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中医证型、血瘀兼夹症、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卒中、其他眼病、高尿酸血症、皮肤病)进行录入。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并发症及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居多,占80.1%,且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兼夹血瘀者占57.1%,且兼夹血瘀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结论:2型糖尿病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为主,且气阴两虚及兼夹血瘀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临床可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不同地域多中心参与研究,以统一调查表形式,调查600例高血压病患者(广东省珠海市300例、江苏省常州市100例,江苏省南京市100例,辽宁省沈阳市100例),分析地域不同所致高血压病患者基本情况、体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的差异,及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较明显差异,珠海市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主要证型为瘀血阻络(32.7%)、痰瘀阻络(22.3%)、肝肾阴虚(21.7%)、肝阳上亢(17.0%)、痰火上扰(15.7%)、肝火亢盛(14.7%);常州市和南京市分布无明显差异,主要证型为肝肾阴虚(29.0%, 39.0%)、肝阳上亢(26.0%,37.0%)、痰浊壅盛(13.0%,12.0%)、痰瘀阻络(6.0%,12.0%);沈阳市主要证型为肝阳上亢(31.0%)、心血亏虚(30.0%)、瘀血阻络(24.0%)、肝肾阴虚(23.0%)。不同地域患者体质、部分生活及饮食习惯等也有较大差异(P<0.05,P<0.01)。结论: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明显差异,与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质等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7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特点。方法收集740例RA患者,对其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中医证型R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范围;CRP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8,P=0.003)。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11,P=0.001)。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9,P=0.013)。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比较,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4,P=0.014)。结论 RA患者以痰瘀痹阻证多见,湿热痹阻证疾病活动度最高,湿热和痰瘀是RA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5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发病类型、发病位置、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理分型、息肉大小、数目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5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主要发病类型为全结肠型,占比40.00%;主要发病位置为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占比分别为16.67%、12.00%、10.00%。15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虚湿滞证,占比46.00%,其次为大肠湿热证,占比38.00%。不同性别大肠息肉患者,男性、女性患者均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0.00%、38.46%;大肠息肉女性患者肝郁气滞证占比(21.15%)高于男性患者(3.06%)(P<0.05)。不同年龄大肠息肉患者,≤30岁、>60岁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分别为66.67%、46.67%;>30~40岁、>40~50岁、>50~60岁患者以脾虚湿滞证占比最高,分别为54.55%、50.00%、47.62%。不同BMI大肠息肉患者,BMI<28 kg/m2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6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证型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660例2000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病房以DPN为第一诊断患者的资料,观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临床特点,同时以中医证型为四分类反应变量,对自变量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60例DPN患者中医证型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阴虚血瘀(39.24%,259例)、阳虚血瘀证(29.39%,194例)、痰瘀滞络证(19.24%,127例)、阴虚风动证(12.12%,80例)。不同病程组证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血瘀证比例随病程延长有升高趋势。不同证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FCP)、收缩压(SBP)、血清总胆固醇(TC)、24小时尿蛋白总量(24 h UC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虚血瘀证比较,阴虚血瘀证Hb A1c升高,SBP、SCr、BUN及24 h UC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2、0.001、0.001及0.007),阴虚风动证24 h UCP亦降低(P=0.34)。多分类Logistic回归示:以阴虚血瘀证作参照,Hb A1c是阳虚血瘀证的反向影响因素,8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8 h UAE)是危险因素;阴虚风动证危险因素为TC、SCr;痰瘀滞络证危险因素为SCr。结论DPN患者血糖控制差与阴虚血瘀证有关,阳虚血瘀证患者病程可能更久并与SBP控制不佳及肾功能恶化有关,DPN合并糖尿病肾病者更易出现阳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李浩 《中医药研究》2011,(9):1025-102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压负荷的差异。方法入选符合老年高血压1级、2级诊断标准的阴虚阳亢证、痰瘀阻络证及肾虚证的患者共133例,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24h血压变化水平,比较分析三个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血压均值与血压负荷。结果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组(P〈0.05),肾虚证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增高(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较阴虚阳亢证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肾虚证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痰瘀阻络、阴虚阳亢组,预示着老年高血压肾虚证血压波动更加明显,临床应重视老年肾虚证高血压的稳定性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初步探讨AP患者常见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住院的AP患者250例,对其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型判定。比较不同性别AP患者之间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不同中医体质AP患者之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及胆源性AP(BAP)、高脂血症性AP(HLAP)、酒精性AP(AAP)、特发性AP(IAP)、其他病因引起的AP患者之间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结果?250例AP患者中痰湿质101例(40.4%)、湿热质59例(23.6%)、气郁质42例(16.8%)、气虚质21例(8.4%)、阴虚质9例(3.6%)、血瘀质7例(2.8%)、阳虚质6例(2.4%)、平和质4例(1.6%)、特禀质1例(0.4%)。男性AP患者128例,常见体质为痰湿质(37.5%)、湿热质(35.2%);女性AP患者122例,常见体质为痰湿质(43.4%)、气郁质(20.5%)。男性AP患者的湿热质比例高于女性AP患者(P<0.05)。250例AP患者中肝胆湿热证144例(57.6%)、腑实热结证48例(19.2%)、肝郁气滞证43例(17.2%)、瘀毒内结证14例(5.6%)、内闭外脱证1例(0.4%)。痰湿质AP患者中肝胆湿热证(74.3%)最多;湿热质AP患者中肝胆湿热证(72.9%)最多;气郁质AP患者以肝郁气滞证(69.0%)最常见;气虚质AP患者主要为腑实热结证(57.1%)。BAP患者以痰湿质(48.3%)最常见;HLAP患者中痰湿质(62.8%)最多;APP患者中湿热质(75.0%)占首位;IAP患者主要为气郁质(46.2%)和气虚质(42.3%)。结论?AP患者中痰湿质中医体质最多见,AP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似性,不同性别AP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比例存在差异,不同病因AP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构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方法:对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同时观察糖尿病肾病中医本证、标证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00例(16.67%)发生糖尿病肾病;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本证总发生率看,气阴两虚证居首(34例),脾肾阳虚证最少(13例);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标证总发生率看,血瘀证出现频次居首位,其后依次为湿热证、湿浊证、水湿证。结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