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皮瓣成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颏下岛状皮瓣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口腔颌面部外观、功能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皮瓣移植后出现坏死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颏下岛状皮瓣运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满意,对患者术后面部肿瘤缺损具有较好的修补作用,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面动脉供血的垂直颈阔肌皮瓣、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颊黏膜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颊黏膜癌术后局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3例,其中15例以垂直颈阔肌皮瓣修复(颈阔肌组),18例以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岛状皮瓣组);观察并比较2组皮瓣完全成活率、口腔皮肤瘘发生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颈阔肌组2组皮瓣部分坏死,完全成活率为86.7%,4例发生口腔颈部皮肤瘘;岛状皮瓣组皮瓣部分坏死1例,完全成活率为94.4%,2例发生口腔颈部皮肤瘘;2组皮瓣完全成活率、口腔皮肤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有轻度张口受限,颈阔肌组口腔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垂直颈阔肌皮瓣与颏下岛状皮瓣均可用于颊黏膜癌术后中小型缺损的重建,但垂直颈阔肌皮瓣术后患者口腔功能恢复优于颏下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两种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2017年1月-2020年1月7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其中观察组(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34例,对照组(串联皮瓣修复)39例,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手术时间、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皮瓣愈合时间均较短,但皮瓣制作+吻合时间较长,术后3月,术后12月,观察组外形、咀嚼功能、闭合情况、语言功能、容水情况、饮食吞咽6项评分均较高,术后6月,观察组总并发症率11.76%(4/34)低于对照组35.90%(1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以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效果更加理想,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安全性好,配合义齿修复,能保障患者的咀嚼效率与牙周健康,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与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组与B组,各45例。A组行颏下岛状皮瓣修复,B组行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语言功能、咀嚼效率及手术安全性。结果 A组、B组术后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7.78%、8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手术用时和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语言功能、咀嚼效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语言功能、咀嚼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B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与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咀嚼效率,但前者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陈恒雯  张玉娟  李玉旺 《全科护理》2012,(35):3312-3313
对5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行皮瓣修复术,术后正确安置体位、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密切观察负压引流管及做好口腔、饮食、移植皮瓣的护理,结果55例病人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皮瓣成活率为100%。随访3个月以上,55例病人预后较好,病人咀嚼、吞咽等功能良好,语言清晰,瓣膜修复处平整。认为术后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移植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理念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皮瓣修复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12月采取常规围术期管理的143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将2021年1月~12月采取FTS管理的162例患者纳入FTS组;对比两组患者恢复进程指标:拔管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与术后疼痛程度,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出院前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皮瓣成活率。结果 FTS组患者术后引流拔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卧床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术后SAS、SDS、VAS得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各项目得分与总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常规组,肺感染、胃肠道反应、压疮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修复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过程中,能够提高皮瓣成活率,加快术后恢复进程,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总结31例行颏下肌带蒂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面部缺损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口腔准备及术区备皮,以安抚患者并减少感染机会;术后指导患者保持有利于皮瓣血供的体位,规范化观察皮瓣,及时发现血管危象,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饮食,加强气道湿化,评估各引流管引流液体的量及性质,做好口腔护理.本组2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皮瓣水肿、轻度发绀,经及时处理未发生皮瓣坏死,随访1~5年,患者语言、咀嚼、吞咽、发音功能良好,颜面外形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舌癌患者术后口腔清洁度及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舌癌切除及游离股外侧皮瓣行舌再造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后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口腔清洁度优良率、肌皮瓣成活率、吞咽功能、住院时间及护理满...  相似文献   

9.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舌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修复舌组织缺损,能够维持舌体的形态,恢复生理功能。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我科运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舌癌切除所致的舌组织缺损9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舌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修复舌组织缺损,能够维持舌体的形态,恢复生理功能.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我科运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舌癌切除所致的舌组织缺损9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60-4162
目的探讨应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的效果及对感觉功能重建的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外伤致手指末节指腹软组织缺损于我院就诊的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指背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或邻指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创面,术后观察并对两组患者进行3~8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皮瓣外观感觉评分及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皮瓣均全部存活,存活率均为100%;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外观感觉评分、两点辨别觉及指间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创面,住院时间短,皮瓣外观感觉和手指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邻近双叶皮瓣修复在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缺损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研究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前额皮瓣修复,研究组患者采用邻近双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的恢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恢复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采用邻近双叶皮瓣修复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缺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面静脉及其分支走行对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充实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3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颏下岛状皮瓣治疗颌面部缺损,术中记录并分析观察面静脉及其分支回流方式变异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除2例面静脉走行于二腹肌前腹,术中皮瓣制取失败,其余均为Ⅰ期愈合。术后半年随访,除1例皮瓣坏死,其余皮瓣颜色红润,血运良好,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中发现12例患者的6种面静脉变异解剖结构,变异比例约为37.49%。面静脉与颈前静脉相通4例,占12.50%;面静脉于颌下腺内走行而后注入面总静脉1例,占3.12%;面静脉于颌下腺被膜内走行,汇入面总静脉2例,占6.25%;面静脉直接汇入颈外静脉2例,占6.25%;面静脉直接汇入颈内静脉1例,占3.12%;面静脉的颏下静脉分支走行于二腹肌前腹2例,占6.25%。结论应用颏下岛状皮瓣治疗口腔颌面部缺损时,熟练掌握面静脉变异走行有助于选择正确合适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重大缺损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口腔颌面外科实施血管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20年2月1日~2022年2月28日口腔颌面外科实施血管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30例患者作为MDT组,实施MDT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MDT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MDT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MD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重大缺损围术期患者应用MDT模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胡昕 《全科护理》2013,(27):2555-2556
随着功能性外科的不断发展,游离皮瓣修复现已成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主要修复方式[1]。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恢复缺损外形及基本咀嚼、言语等生理功能,还可以满足病人的"完整性"心理需求。前臂皮瓣因其取材易、血管规则、易吻合、存活率高等优点已成为常备皮瓣之一,而术后针对前臂皮瓣及术区的护理则进一步保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与远期疗效。本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共有3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采取"手术切除+前臂皮瓣修复"治疗,术后疗效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565-4566
对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31日在本院进行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分别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修复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95.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13/2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5/20),差异显著(P0.05)。应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具有良好疗效,术后行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医护人员应认真做好术前、术后皮瓣情况监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75)与观察组(n=75),分别采取外固定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张口度大于对照组,术后感染、不愈合、皮糜、神经受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外固定术相比,内固定术可显著缩短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姜博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1):2926-292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接受根治性手术联合即刻修复重建术的8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分组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即综合开展常规护理、共情护理、口腔功能锻炼、强化社会及家属支持及循证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于护理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华盛顿大学头颈肿瘤生活质量量表(UW-QOL)评价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SCL-90量表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UW-QOL量表中疼痛、吞咽、咀嚼、肩功能、焦虑领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舌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医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舌癌患者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进行系统舌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语言、咀嚼、吞咽功能恢复、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患者语言、咀嚼术后恢复、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舌癌患者语言、咀嚼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增强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技术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采用VSD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即刻肿痛和呼吸压迫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9.4±3.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8.0±2.8)×10~9/L]及术后第5天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40.8±38.4)mg/L]均较术前[(14.5±7.1)×10~9/L、(14.9±6.1)×10~9/L、(135.4±64.5)mg/L]明显降低(P0.05);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时间1~9(2.6±1.2)d;VSD引流装置拆除时间2~8(4.9±1.7)d,术后住院时间5~13(8.8±2.4)d;随访1~17(12±3)个月,31例患者感染均控制,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颌骨骨髓炎,张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 VSD技术可加速控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减轻患者痛苦;VSD泡沫材料的修剪和放置深度宜适当保守,其留置时间也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