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对IVF/ICSI鲜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生殖中心初次接受IVF/ICSI助孕治疗的2110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鲜胚移植后是否使用间苯三酚,分为间苯三酚组(n=474)和对照组(n=1636);各入组患者再根据鲜胚移植的胚胎类型不同,分为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和囊胚期移植组2个亚组。比较各组患者IVF/ICSI鲜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及胎儿畸形率等。结果间苯三酚组多胎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早期流产率及晚期流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种植率以及异位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期胚胎移植间苯三酚组多胎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囊胚移植间苯三酚组的种植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胚胎移植中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畸形率为0.31%(2/637),而间苯三酚组中未发现新生儿畸形(P<0.05)。结论IVF/ICSI鲜胚移植周期使用间苯三酚能显著降低流产率、增加活产率,且未发现胎儿致畸作用,能明显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81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3组:R-ICSI组(210个周期):实施早期R-ICSI;IVF组(2062个周期):行常规IVF助孕;ICSI组(539个周期):直接行ICSI助孕。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R-ICSI组的原发不育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MⅡ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2PN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但与IV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的多PN率显著高于ICSI组,但显著低于IVF组(P<0.05);R-ICSI组患者的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着床率显著低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IVF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的患者行早期R-ICSI可有效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的授精方式[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D5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助孕的第1周期D5新鲜移植单囊胚的IVF/ICSI患者,其中IVF单囊胚移植组移植288个周期、ICSI单囊胚移植组移植85个周期。分析两组间临床特征、超促排卵情况、胚胎质量、妊娠率、着床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两组间的超排卵情况、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的囊胚形成率高于ICSI组(分别为62.24%和5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授精方式如何,只要囊胚质量好,就可以单囊胚移植;授精方式可能只影响囊胚形成率,对妊娠率等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行IVF/ICSI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最终的受精方式,分为短时受精结合早期R-ICSI组(R-ICSI组,105个周期)、常规IVF组(IVF组,2 058个周期)及常规ICSI组(ICSI组,486个周期),其中R-ICSI组新鲜移植周期56个,IVF组新鲜移植周期1 059个,ICSI组新鲜移植周期259个。分析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基本资料比较中,3组患者的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Gn)用量和天数、基础生殖激素水平、平均获卵数及可移植周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R-ICSI组和ICSI组原发不育率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R-ICSI组和ICSI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R-ICSI组无患者使用卵泡期长方案,IVF组和ICSI组使用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的周期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R-ICSI组使用黄体期长方案促排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非男性因素不孕的高龄患者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非男性因素不孕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 107个周期,包括2 876个IVF周期和231个ICSI周期。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和ICS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IVF组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显著高于ICSI组(P<0.05),IVF组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窦卵泡数(AFC)、获卵数均显著低于ICSI组(P<0.05)。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IVF组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异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CSI组(P<0.05),两组患者的完全受精失败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临床妊娠结局情况: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多周期IVF/ICSI-ET患者新鲜移植与第1次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2个周期以上的IVF/ICSI-ET助孕周期患者(共2 15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新鲜周期移植分为2组:新鲜周期移植组,共1 474个周期;FET组,共681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促排卵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活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间原发不孕比例、体重指数(BM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ET组患者年龄、周期次数、不孕年限均显著高于新鲜周期组(P0.05)。新鲜周期组长方案、超长方案、超短方案占比均显著大于FET组(P0.05);FET组拮抗剂方案占比显著大于新鲜周期组(P0.05)。新鲜周期组Gn天数、移植前末次内膜厚度、获卵数均显著大于FET组(P0.05);FET组HCG日孕酮(P)水平显著高于新鲜周期组(P0.05)。新鲜周期组的活产率、早产率、双胎率均略高于FET组,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移植前末次内膜厚度减小,活产率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多周期IVF/ICSI-ET患者助孕过程中选择新鲜周期移植并不降低临床妊娠率,且可能有更好的效价比,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PCOS与非PCOS卵巢高反应患者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IVF/ICSI-ET助孕的卵巢高反应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 236个周期),根据是否合并PCOS分为PCOS组(309个周期)和非PCOS组(92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S组患者体重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LH(bLH)水平和基础窦卵泡数(AFC)均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5)。两组患者促排卵方案所占比例、Gn天数、Gn总量、HCG日E_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S组获卵数显著多于非PCOS组(P0.01)。两组行IVF的情况比较,PCOS组受精率显著高于非PCOS组,2PN受精率和优胚率则显著低于非PCOS组(P均0.05),2PN卵裂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行ICSI情况比较,受精率、2PN卵裂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S组2PN受精率和优胚率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5);两组的总优胚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鲜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PCOS组鲜胚移植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5),两组行全胚冷冻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OS卵巢高反应患者IVF的优胚率显著低于非PCOS高反应患者,ICSI的优胚率则显著高于非PCOS高反应患者,但二者总的优胚率、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明显差异。PCOS高反应患者较非PCOS高反应患者行新鲜胚胎移植后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故临床上对PCOS高反应患者行鲜胚移植时应该慎重,冻融胚胎移植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后的临床结局及子宫畸形对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年龄小于40岁、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91例(共119个周期)为子宫畸形组(畸形组),选取同期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ICSI治疗且子宫形态正常的834例患者(共1 037个周期)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并将畸形组患者按是否接受宫腹腔镜矫正手术分为两个亚组:畸形未手术组(99个周期)和畸形术后组(20个周期),比较两亚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结局。结果畸形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n天数和Gn用量、HCG日内膜厚度和HCG日E2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间等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畸形组每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每周期累积活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34%vs.51.01%),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4.25%vs.12.74%)(P0.05);两组间早产率和双胎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畸形组的早产率呈上升趋势;两组的平均分娩孕周及平均新生儿体重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畸形未手术组、畸形术后组和对照组3组间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活产率、流产率、早产率及双胎妊娠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畸形儿出生。结论先天性子宫畸形可降低IVF/ICSI助孕治疗的活产率,但对于轻度子宫畸形合并不孕的患者,在接受助孕治疗前,可暂不行矫正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依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来选择采用IVF或ICSI受精方式,探讨其对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周期的畸形精子症患者,共计82个周期。根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选择不同的受精方式,分为IVF畸形精子症组和ICSI畸形精子症组,其中精子浓度≥5×106/ml患者行常规IVF治疗(IVF畸形精子症组,44个周期),精子浓度5×106/ml的患者行ICSI治疗(ICSI畸形精子症组,38个周期),对照组为同期行IVF/ICSI-ET助孕治疗精子形态正常的患者,共605个周期(其中IVF对照组494个周期,ICSI对照组111个周期)。分别比较IVF组内、ICSI组内和畸形精子症组内在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VF对照组与IVF畸形精子症组,ICSI对照组与ICSI畸形精子症组分别在年龄、不孕年限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差异不显著(P均0.05);IVF对照组的种植率略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略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高于ICSI对照组(57.9%vs.48.6%;33.8%vs.29.5%;9.1%vs.1.9%),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57.9%vs.52.3%;33.8%vs.27.3%),流产率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9.1%vs.13.0%)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5×106/ml时,选择常规IVF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年龄、移植策略、受精方式和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卵母细胞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个透明带透亮致密的移植周期,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0岁组和30~37岁组,依据移植策略分为新鲜周期移植和冻融周期移植,依据受精方式分为IVF组、ICSI组和早补救ICSI组,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常规促排卵组和微刺激组,比较其对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抱婴率的影响。结果两个年龄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抱婴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鲜周期移植除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冻融周期移植外(70.0%vs.23.1%,P0.05),种植率、流产率和抱婴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VF组、早补救ICSI组和ICSI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抱婴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促排卵方案组和微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抱婴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明带透亮、致密、折光性强的患者行早补救ICSI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冻融胚胎移植人工辅助孵化减薄透明带并不能改善这部分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础甲状腺功能三项(TSH、FT3、FT4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方案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术(IVF/ICSI-ET)并行新鲜胚胎移植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IVF前月经第2~4天空腹留血,检测基础甲状腺功能三项: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纳入甲状腺功能三项均正常的患者486例,分析基础甲状腺功能与IVF/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1)486例患者中临床妊娠305例,活产249例,早期自然流产23例;(2)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TSH、FT3、FT4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组女方年龄小[(29.4±3.9)vs.(30.7±4.3)岁,P=0.001)]、子宫内膜厚[(11.0±2.2)mm vs.(9.9±1.9)mm,P0.001)];(3)活产组与早期自然流产组相比,基础TSH、FT3、FT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基础TSH≥2.5mIU/L的患者与TSH2.5mIU/L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期自然流产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础甲状腺功能三项如在正常范围不影响IVF结局,IVF前TSH≥2.5mIU/L但4.2mIU/L时不增加早期自然流产率,也不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ICSI或IVF受精后的临床结局,探讨ICSI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期间在重庆妇幼保健院因非男性因素不孕接受微刺激促排卵方案治疗的高龄女性患者(≥38岁)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分为ICSI组(n=189,共334个周期)和IVF组(n=189,共325个周期)。比较两组之间周期取消率、2PN受精率、优胚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患者年龄和获卵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组MⅡ卵率(85.92%vs. 92.27%)显著低于IVF组,2PN受精率(77.87%vs. 71.77%)和卵裂率(98.53%vs. 96.27%)显著高于IVF组(P均<0.05);两组之间的周期取消率、优胚率、胚胎冷冻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CSI不能改善高龄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胚胎质量和临床结局,此类患者首次助孕应选择IVF授精方式,而前次无2PN胚胎取消周期史的患者ICSI虽不能规避再次取消周期的风险但可有效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常形态精子(畸形率≥98%)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12月在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ART助孕的241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异常形态精子分为3组,即IVF对照组(畸形率≤96%,n=2129)、IVF实验组(畸形率≥98%,n=90)和ICSI实验组(畸形率≥98%,n=200)。比较3组间植入前受精失败率(受精率<30%)、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等胚胎发育参数和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胚胎发育结果:组间比较,IVF实验组受精失败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ICSI实验组的受精失败率为0;ICSI实验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和IVF实验组(P<0.05);IVF实验组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P<0.05)。(2)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IVF对照组、ICSI实验组相比,IVF实验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发生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组间妊娠结局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IVF实验组的受精失败风险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02),可用胚胎率、活产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P=0.002);ICSI实验组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活力正常、但异常形态精子率≥98%的患者,采用ICSI授精方式,能降低受精失败风险,提高正常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同时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并降低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辅助生殖技术(ART)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疾病构成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行ART助孕并成功分娩的妇女585例及其新生儿648名,按不同ART方案分为人工授精组(AID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组(IVF组)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组(ICSI组),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疾病发生率和疾病构成情况。结果 585例妊娠者共分娩新生儿648名,异常体重儿娩出率为17.75%;其中AID组低出生体重儿娩出率为3.73%,显著低于IVF组(24.26%)和ICSI组(18.18%)(P0.05),但3组间单胎新生儿异常体重娩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为1.54%(10/648),其中AID组为0.75%、IVF组为2.37%、ICSI组为3.90%,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疾病构成为先天性心脏病4例、唇腭裂2例、鞘膜积液1例、肾积水1例、性逆转1例、血管瘤1例。结论不同ART方案对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多胎妊娠会增加ART低体重儿出生风险;行ART助孕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以降低异常体重儿及新生儿疾病发生风险,增加新生儿出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导致生化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ET助孕后生化妊娠的68个周期,以同期正常宫内妊娠的307个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助孕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生化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助孕相关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方年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及受精方式是生化妊娠的影响因素(P0.05),且年龄偏大、合并SCH未治疗或治疗后仍不正常、ICSI操作的患者更易发生生化妊娠。结论开始IVF-ET治疗前应重视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时纠正SCH,严格掌握ICSI指征及规范操作,重视高龄女性患者,尽量改善其卵母细胞质量等有助于降低临床上生化妊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OHSS高风险患者全胚冷冻后冻融胚胎移植(FET)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因OHSS高风险而全胚冷冻的患者共2060例。根据取卵日距第1次FET日的时间长短分为两组:时间间隔≤40 d为立即FET组,共196例;时间间隔>40 d为延迟FET组,共1864例。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体重。结果两组间女方年龄、BMI、不孕类型及不孕年限、Gn总量、优质胚胎数、扳机日雌激素水平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单胎及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出生体重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迟FET对活产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调整影响妊娠结局的混杂因素,包括女方年龄、女方BMI、移植胚胎个数及移植胚胎类型后,延迟FET对活产率[OR=1.104,95%CI(0.813,1.502),P=0.536]、胚胎种植率[OR=0.907,95%CI(0.641,1.283),P=0.569]、临床妊娠率[OR=0.892,95%CI(0.634,1.275),P=0.529]、流产率[OR=0.924,95%CI(0.575,1.496),P=0.750]的影响仍不显著。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异常体重新生儿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OHSS高风险而全胚冷冻患者,取卵术后首次月经来潮即可开始准备内膜进行FET,延迟FET并不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与ICSI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在本生殖中心因取卵日取精失败或卵母细胞捐赠行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ICSI治疗的14例患者(冷冻组)的临床资料,与新鲜卵母细胞ICSI治疗的88例患者(新鲜组)的临床结局和妊娠产科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99枚卵母细胞行玻璃化冷冻复苏,复苏存活率为84.85%。冷冻组与新鲜组的ICSI受精率(72.62%vs.79.32%)、卵裂率(98.21%vs.98.57%)、临床妊娠率(60.00%vs.65.63%)、胚胎种植率(31.58%vs.43.7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冻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新鲜组(43.64%vs.59.96%,P<0.05)。两组间的流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率、巨大儿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等妊娠产科结局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ICSI治疗,优质胚胎率较新鲜卵母细胞ICSI降低,但移植优质胚胎后可获得与新鲜卵母细胞相似的临床结局,可应用于辅助生殖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助孕治疗的1 083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TSH和TG-Ab水平不同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4组:A组(0.3 mIU/L≤TSH<2.5 mIU/L,TG-Ab阴性,n=649);B组(0.3 mIU/L≤TSH<2.5 mIU/L,TG-Ab阳性,n=24);C组(2.5 mIU/L≤TSH<4.2 mIU/L,TG-Ab阴性,n=378);D组(2.5 mIU/L≤TSH<4.2 mIU/L,TG-Ab阳性,n=32)。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4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性激素水平、基础窦卵泡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组的TSH水平显著高于A、B组(P<0.05)。Gn总剂量、Gn天数、获卵数、平均移植胚胎数等促排卵指标4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患者的受精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双胎率及活产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略低于A、B、C三组,ICSI周期率略高于A、B、C三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基础TSH水平在2.5~4.2 mIU/L之间、TG-Ab阳性的患者行IVF-ET助孕时,其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有下降趋势,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