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目的分析60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病例3960例,术后有60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取其切口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82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观察记录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在分离的82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有52株,革兰氏阴性菌有27株,真菌3株;其所构成比分别为63.41%,32.93%,3.66%。革兰氏阳性菌是病原菌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8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肠球菌属9株,链球菌10株,构成比分别为21.95%、15.85%、10.97%、12.16%;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孢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鲍曼不动杆菌7株,构成比分别为13.41%、9.76%、8.54%。通过分析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通过分析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及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结论发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医院应该采用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趋势,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期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460例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460例康复期脑外伤患者中有80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7.39%;其中分离革兰阴性菌42株(占52.50%),革兰阳性菌31株(占38.75%);主要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11株)和阴沟肠杆菌(3株)。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17例)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为主。另外分离真菌7株(占8.75%),其中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多数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均40.0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对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率较高(均60.00%)。结论康复期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应加强对病原菌的分离和药敏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的种类和分布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取80例骨科患者伤口分泌物菌种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分离出20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92株,占46.0%;革兰阴性菌105株,占52.5%。病原菌感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9.5%)、金黄色葡萄球菌(17.0%)、大肠埃希菌(1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5%)、鲍曼不动杆菌(9.5%)和表皮葡萄球菌(7.5%)。耐药试验表明,革兰阳性菌对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高,并且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较阳性菌耐药率高,主要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强。结论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种类繁多,耐药机制复杂且多重耐药菌株较多,临床上应及时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106例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需行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点、耐药性以及导致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减少相关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需行无菌手术患者888例,对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检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病原菌耐药情况,同时分析导致切口感染出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骨科无菌手术888例患者中共有106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共检出病原菌2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3株,占68.92%,革兰阳性菌67株,占26.69%,真菌11株,占4.38%。革兰阴性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极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BMI值大于25(kg/m~2)、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伴有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四肢手术均是出现无菌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各种病原菌特别是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等加强预防控制、充分重视相关病原菌的抗菌药物应用及耐药性、干预无菌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才能更好的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医院手外科术后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5-2018年手足外伤术后感染患者培养出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构成比及耐药性。结果共培养出致病菌80株,以G-菌感染最为多见,其中G-菌55株(68.75%),G+菌25株(31.25%)。常见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12.50%)、表皮葡萄球菌(11.25%)、大肠埃希氏菌(8.75%)、粘质沙雷氏菌(7.50%)、金黄色葡萄球菌(7.50%)等。检出多重耐药菌48株,占致病菌的百分率为比60.00%,其中G-多重耐药菌27株(56.25%),G+多重耐药菌21株(43.75%)。多重耐药菌中最为常见的是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中的G+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高,但出现了对替考拉宁耐药的MRCNS菌株,G-菌除恶臭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外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不高。结论手足外伤术后感染患者中,MRCNS和粘质沙雷氏菌感染者增多,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不是手外科常见的致病菌,临床医生应熟悉本科室现阶段常见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腹腔手术后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腔手术后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246例腹腔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结果。结果246例住院患者分离出2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83株(70.1%),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和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60株(23.0%),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真菌18株(6.8%)。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菌对美洛培南、舒普深、头孢吡肟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美洛培南、左氟沙星敏感率高,对青霉素大部分耐药。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且常见病原菌耐药性明显,应根据药敏试验规范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临床检出细菌的耐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2000年各科室送检标本细菌的检出及对抗生素耐药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细菌鉴定及药酶试验采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Ams).结果全年分离病原菌119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440株,革兰氏阴性菌753株;革兰氏阳性菌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227株、肠球菌6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2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4%.革兰氏阴性菌中构成比最大的前三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4%)、肺炎克雷伯菌(16%)和大肠杆菌(12%).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酶(ESBLs)的产酶率分别为43%和39%.结论我院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革兰氏阳病原菌;我院主要致病菌的构成与国内大医院基本相同,多重耐药菌占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内感染的规律,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细菌学及耐药性资料,比较研究围手术期因素和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65例患者腹腔引流液标本培养阳性,35例患者符合腹腔内感染诊断标准。共分离出118株菌珠,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4株,占54.2%,革兰阳性球菌43株,占36.4%。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铜绿假单胞菌19例、大肠埃希菌9例、肺炎克雷伯菌9例和粪肠球菌9例。72%的致病菌发生于术后2周内。病原菌大多为多重耐药。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40%,多重耐药性肠球菌较以往增加,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68%。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别为22%和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珠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前放化疗、胰漏(瘘)和肺部感染。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多数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当术前行放化疗,术后合并胰漏(瘘)和肺部感染时,腹腔感染发病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方法常规方法分离住院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Microscan WalkAway40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分离病原菌10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0株(79.9%),革兰阳性菌204株(20.1%)。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5.3%)、大肠埃希菌(18.2%)、铜绿假单胞菌(14.0%)、金黄色葡萄球菌(12.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7.8%和47.1%,对三、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在41%~6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3.3%。MRSA检出率为14.6%。结论我院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建议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类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261例患者,其中感染病例共11例。分析患者感染部位,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及病原菌检测,对病原菌种类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61例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病例11例,感染率为4.21%,感染部位主要以手术切口为主,占45.45%。11例感染者中分离出22株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9株(40.91%),革兰氏阳性菌13株(59.09%)。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高度耐药,敏感率为0.00%,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高度耐药,敏感率为0.00%,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所有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感染以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于发生感染的患者,需要加强对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控制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脊柱手术部位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1-06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42例脊柱手术患者,脊柱开放手术38例,微创手术4例,其中37例置入内固定物。手术部位浅表感染13例,深部感染29例。采集手术部位感染组织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补充病原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42例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组织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47株,其中细菌43株,真菌4株(均为白色念珠菌)。革兰阳性菌24株(51.0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粪肠球菌3株,其他革兰氏阳性菌3株。革兰阴性菌19株(40.43%):大肠埃希氏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鲍曼不动杆菌2株,咽峡链球菌1例。本组革兰阳性菌占比稍高,而绝大多数细菌对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广泛。本组革兰阴性菌占比也较大,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最低,大多数细菌也对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广泛。结论 脊柱手术部位感染对于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均广泛耐药,对磺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开放性骨折术后创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标本295例进行病原菌培养,其中男性187例,女性108例;年龄14~79岁,平均(39.7±5.4)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95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中年龄为20~40岁、40~60岁组的患者较多,分别占37.97%和35.25%;295例共分离出病原菌345株,革兰阴性菌218株,占63.19%,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12例,占32.4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5株,占4.35%。革兰阳性细菌对青霉素普遍耐药,耐药率达96%以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未见耐药菌株出现。革兰阴性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最高的是亚胺培南,最低的是氨苄西林。结论开放性骨折术后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的病原菌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肢高能量创伤手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抗菌药物治疗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濮阳市中医院2015-01—2017-12间收治的280例四肢高能量创伤手术感染患者,采集手术创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观察送检标本感染情况,分离病原菌菌株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四肢高能量创伤手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 280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254例,检出率为90.07%。共分离感染菌株3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8株(61.11%),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08株(3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真菌15株(4.63%),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其他菌3株(0.93%)。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等耐药率较高,均80%;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均80%以上;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结论四肢高能量创伤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广,耐药种类和耐药率较高。因此,对四肢创伤手术感染患者及时给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根据病原菌培养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开胸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行开胸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8例(男89例,女29例;平均年龄64.6岁),留取下呼吸道病原菌标本,采用一次性无菌集痰器或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吸取气管分泌物,立即送检,标本在接种前行细胞学筛选。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检出下呼吸道病原菌共20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26株(62.7%),革兰氏阳性球菌66株(32.8%),真菌9株(4.5%)。2006~2009年间分离率排在前4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依次为不动杆菌34株(27.0%),铜绿假单胞菌28株(22.2%),克雷伯菌属19株(15.1%)和大肠埃希菌19株(15.1%);2006~2008年间分离率排在第1位的革兰阴性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但在2009年分离出不动杆菌9株(40.9%),跃居第1位。2006~2009年间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53%);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结论开胸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且耐药率高;加强病原菌耐药监测,有助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5.
烧伤病区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临床合理用药依据,提高烧伤感染的治愈率。方法从1999年至2004年烧伤住院患者血培养及创面分离出的细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病原菌379株,G 125株,G-241株其中烧伤病区感染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常见感染病原体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8%),金黄色葡萄球菌(18.5%),大肠埃希氏菌(7.7%),不动杆菌(7.4%),肺炎克雷伯氏菌(6.6%)。其中仅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头胞噻肟钠对肺炎克雷伯氏菌较有效;大肠埃希氏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68%。烧伤病区耐药菌株以耐5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为主,占全院多重耐药菌株的50.8%。结论医院感染的耐药问题较严重,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骨科病人所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骨科感染病人2007年3月~2010年3月间培养分离出的234株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的G+菌121株(51.7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7.5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6.92%;C-菌110株(47.0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属占17.52%,大肠埃希菌属占6.41%;真菌3株(1.28%)。药敏实验显示G+球菌对青霉素及红霉素呈高耐药率且逐年升高,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为100.00%。G-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3年平均94.36%,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对环丙沙星及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0.58%及62.28%。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该院骨科病人感染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属为主,且对临床常用抗生药物多重耐药率逐年升高,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耐药情况,分析导致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自2015-01—2016-12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54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对术后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记录病原菌特征、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并分析导致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28例有细菌生长,感染发生率为23.1%。一共检出144株病原菌,76株革兰阳性球菌(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溶血葡萄球菌,6株肠球菌属,2株链球菌)、65株革兰阴性杆菌(30株铜绿假单胞菌,22株大肠埃希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4株鲍曼不动杆菌)和3株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及青霉素的呈现不同的耐药率,敏感性较好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药物。合并基础疾病、择期手术、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20 d、Gustilo分型越高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发生风险越高。结论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医师应加强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术前需要预防合并基础疾病、择期手术、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Gustilo分型越高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腹急诊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避免感染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诊断为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12例,分析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12例胸腹部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培养阳性93例,共分离病原菌20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1株,革兰氏阴性菌114株,其他菌属13株。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为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菌对头孢他啶最为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阿卡米星最为敏感。通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年龄、手术时间、是否合并休克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切口长度、是否感染性疾病、发病时间、性别和损伤部位不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科胸腹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多样,临床应重视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做出判断,减少在临床实践中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细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结果,分析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在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和诊治工作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神经外科639例住院患者诊断为医院获得性感染738例的病原菌结果,分析不同病原菌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738例医院获得性感染病例中医院获得性肺炎377例、泌尿系统感染130例、血流感染10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6例及其他部位感染16例。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临床常用重要抗菌药物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是62.1%和56.2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是2.01%和16.4%;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30%;鲍曼不动杆菌除米诺环素外耐药率≥5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率是61.2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率是79.23%,未发现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念珠菌属耐药率≤10%。结论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耐药情况严重,在临床预防和诊治中应根据不同病原菌特点及本院耐药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血液内科病房常见菌的耐药性及标本来源,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血液内科病房共分离323株病原菌,分离率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3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29株)和鲍曼不动杆菌(23株)。采用WHONET5.6软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43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3.1%,对其余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0%~69.8%。3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对其余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0%~41.7%,2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等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28%。2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5%。大肠埃希菌标本主要来自血液和尿液,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标本主要来自痰液。结论本院血液内科病房分离率前4位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很大,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血流和泌尿道感染,其余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