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与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住院患者100人,记录一般情况,采用双能X线法测量股骨头骨密度(h-BMD)、腰椎骨密度(l-BMD)及四肢骨骼肌含量(ASM),计算出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RASM),通过6米步行测试和测量握力评价躯体功能,应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诊断及评估肌少症。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统计肌少症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验证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老年患者RASM均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r=-0.506,女性r=-0.659,P均0.01),男性RASM与BMI、l-BMD呈正相关(BMI:r=0.380,lBMD:r=0.295,P均0.01),女性RASM与h-BMD、l-BMD呈正相关(h-BMD:r=0.682,P0.05、l-BMD:r=0.69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老年男女性患者年龄是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高龄老年人l-BMD与肌少症明显相关,老年女性的骨骼肌减少是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因素。结论肌少症与年龄、BMI、BMD、骨质疏松均有一定相关性,对于老年住院患者来说,骨质疏松是肌少症的明确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和力量进行性和全身性丧失为特征的综合征[1]。肌少症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60~70岁患病率为5%~13%,80岁以上人群则高达11%~50%[2]。肌少症与多种不良结局有关,如跌倒、骨折、残疾甚至死亡[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5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患者四肢骨骼肌量,依据公式计算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采用电子握力计测量肌力,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评估MHD患者肌少症患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MHD患者的肌少症患病率为40.00%;肌少症组和无肌少症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体蛋白质含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07,95%CI为0.832~0.988,P=0.026)、BMI(OR=1.674,95%CI为1.166~2.404,P=0.005)、蛋白质含量(OR=2.716,95%CI为1.394~5.298,P=0.003)是MH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HD患者的肌少症发病率较高,年龄、BMI及体蛋白质含量是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老年患者应尽早评估肌少症发生情况,适当提高BMI及体蛋白质含量对于减少肌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成都市成华区某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情况并分析其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成都市成华区某社区586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包括一般资料调查、人体测量(身高、体质量、握力、步速、骨骼肌等)和衰弱筛查量表调查。评估肌少症及老年衰弱综合征发生情况,分析肌少症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83例被诊断为肌少症,肌少症患病率为14.98%。肌少症组与正常组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及基础疾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肌少症组年龄60~74岁者比率更低,75~84岁及≥85岁者比率更高,老年衰弱综合征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肌少症组的握力、步速、四肢骨骼肌量及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老年衰弱综合征均是肌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都市成华区某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较高,肌少症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肇庆市老年糖尿病病人肌功能减退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人1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电阻抗(BIA)方法对人体肌肉成分进行测定、使用握力仪测定握力、使用秒表测定步速,根据亚洲肌少症诊断标准诊断肌功能减退情况,分析老年糖尿病病人肌功能减退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男性病人肌力减弱检出率为61.4%,女性病人肌力减弱检出率为62.7%,与体质指数(BMI)相关;男性活动能力低下检出率为47.0%,女性病人身体活动能力低下检出率为66.7%,与下肢骨骼肌量(ASM)显著相关;男性病人肌少症检出率为13.3%,女性病人肌少症检出率为4.0%,与性别、BMI相关(P0.05)。[结论]BMI值、性别等因素是老年糖尿病病人肌功能减退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肌肉衰减症(简称肌少症),又称"骨骼肌减少症"、"肌肉衰减症"、"老年性骨骼肌减少症"等等。在1989年由Irwin第一次用来描述老年性的肌肉减少和力量衰减[1]。肌肉衰减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在老年人群中,男性肌少症患病率为0~85.4%,女性0.1%~33.6%。社区老年居民中,肌少症的患病率为1%~29%,长期居住于护理院人群肌少症患病率为14%~33%,急诊老年人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少症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收治的行MHD 186例,按照是否诊断肌少症将其分为肌少症组(64例)和非肌少症组(122例)两组,按照血清25-(OH)D_3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_3(VD_3)缺乏组(126例)、VD_3不足组(48例)和VD_3充足组(12例)3组。比较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一般资料、肌少症评价指标、实验室资料及不同血清25-(OH)D_3水平MHD 3组肌少症发病情况、评价指标,分析MHD患者血清25-(OH)D_3与其他指标相关性,探讨血清25-(OH)D_3对MHD患者肌少症预测价值。结果肌少症组年龄大于非肌少症组,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握力、4 m步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血清尿素、肌酐、25-(OH)D_3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或P0.01)。与VD_3充足组比较,VD_3缺乏组肌少症发病率升高,肌少症评价指标降低,VD_3不足组握力和4 m步速降低;与VD_3不足组比较,VD_3缺乏组肌少症评价指标降低(P0.05)。MHD患者血清25-(OH)D_3与SMI、4 m步速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呈正相关,与握力呈负相关(P0.01)。血清25-(OH)D_3预测MHD患者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最佳截断值为23.15 ng/ml。结论血清25-(OH)D_3在是否诊断肌少症MHD患者中存在差异,并与肌少症评价指标有相关性,对MHD患者肌少症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洁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6):839-842+856
肌少症是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功能的减退,而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阶段。心肌与骨骼肌均为横纹肌,故而这两种疾病在发病机制上虽各有特点,但亦存在相交叉的部分。肌少症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生存质量以及远期预后均有一定影响。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部分相关研究,探讨骨骼肌减少症与慢性心力衰竭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就肌少症对慢性心衰人群影响的机制、评估标准和治疗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的相角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肌少症的关系,并探索相角在肌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规律透析且病情稳定的MHD患者346例,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MHD患者相角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和曲线下面积评价相角对肌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相角与年龄、白蛋白、瘦体质量、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步速呈线性关系(B=-0.192、0.180、0.889、0.978、0.212、0.210,均P<0.001)。相角检测肌少症的最佳临界值是4.67°,曲线下面积为0.82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和67.4%(P<0.001)。结论本研究发现相角与MHD患者的肌少症组分密切相关,是肌少症的重要预测因素,相角作为简便的临床指标可为MHD人群肌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减少过程,与活动减少相关,在老年人中常见,可导致跌倒、失能及增加死亡风险。肌少症虽然一直被定义为增龄性的肌量减少和肌力下降,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国际工作小组对这种综合征的正确名称(与老年人肌肉和力量的损失相关)仍在争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综合征并开展积极防治,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老年肌少症的肌量、肌强度和日常活动功能评估方法和针对老年肌少症的各种干预方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老年病患者越来越多.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作为发病率较高的骨骼肌运动系统疾病,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1].肌少症可以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严重者可致跌倒,引起残疾,不但增加了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而且加重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肌少症的早期筛查和积极干预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本...  相似文献   

12.
肌少症是由于衰老导致的骨骼肌力量下降、功能减退的增龄性肌肉减少综合征。目前,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肌少症的康复手段,可有效改善骨骼肌质量并延缓其进展。本文就肌少症病理机制、不同运动方式对肌少症的防治与康复作用和潜在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肌少症的运动康复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肌少症或称"肌肉减少症",可以解释为老年人骨骼肌的质量、力量和功能减弱或者丧失的一类疾病表征~([1])。这种病症主要包含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和年龄因子存在紧密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关系愈加紧密,属于生物衰老进程的一类体现;而后者主要包含疾病、营养和活动等相关性肌少症,在临床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划分~([2])。肌少症的发病原理并非单一,和遗传、年龄、活动量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因子存在紧密关联[3]。此病症会造成跌倒、日常活动能  相似文献   

14.
肌少症是以进行性、广泛性的骨骼肌质量减少、肌力下降和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可降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增加病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肌少症受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肌少症与营养关系密切,且干预性研究结果显示营养剂的补充可有效改善骨骼肌肌力和功能,增加骨骼肌质量。因此,补充营养有望成为防治肌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就肌少症与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D、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肌少症的认识,为我国肌少症的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欧洲肌少症工作组修订的欧洲肌少症共识(EWGSOP2)在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筛查中的准确性,并调查上海社区医院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取现况调查的方法,在社区医院门诊对515例老年人收集一般资料、慢性病史、生活方式,进行人体学指标测量,使用EWGSOP2共识推荐的FACS评估流程进行肌少症的筛查和评估。使用单因素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肌少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评价简易五项评分问卷(SARC-F)的准确性。结果上海市社区医院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17.9%,男性19.5%,女性17.0%,严重肌少症总体患病率4.3%,不同性别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肌少症组年龄、职业史、文化程度、营养状况、体育活动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吸烟等级、体质指数、腹型肥胖人数占比、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与非肌少症组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日常生活能力功能障碍、低体质量,吸烟和糖尿病为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力劳动职业史、高体育活动等级、超重和肥胖为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肌少症组SARC-F高风险例数和各项目评分高分人数比例均高于非肌少症组,SARC-F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95%CI:0.713~0.834,P0.001,以3分为截点时约登指数最大。结论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较高,年龄、日常生活能力功能障碍、低体质量、吸烟和糖尿病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臂围和小腿围与肌肉量的相关关系及其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的筛查诊断效果和最佳诊断截断值。方法 2020年3月至8月,方便抽取831例社区老年人(≥ 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体成分测试仪检测肌肉量等指标,同时进行上臂围和小腿围的测量,握力及步速测试。上臂围、小腿围与肌肉量等指标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臂围和小腿围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的诊断效果,并利用约登指数(YI)确定最佳诊断截断值。结果 上臂围和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ASM)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呈显著正相关(r = 0.6~0.8, P < 0.001)。上臂围诊断肌量减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男性0.888、女性0.787,小腿围是男性0.933、女性0.854;上臂围最佳截断值男性和女性均为26 cm,小腿围男性34 cm、女性33 cm。上臂围诊断肌少症的AUC是男性0.902、女性0.744,小腿围是男性0.923、女性0.832;其最佳截断值无性别差异,分别是26 cm和33 cm。在社区老年男性和女性中,年龄、上臂围、小腿围、握力和步速等多指标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联合诊断的AUC均大于0.85。结论 社区老年人中,上臂围和小腿围均与肌肉量呈正相关,且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多指标的联合诊断可显著提高上臂围在女性中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相关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简称肌少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359例MHD患者,收集患者相关资料测量肌肉质量、力量及肌肉功能,将研究对象分成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分析肌少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359名MHD患者,肌少症83例,非肌少症276例,肌少症患病率为2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962,95%CI:1.264~3.044,P=0.003)、营养不良(OR=2.697,95%CI:1.283~5.669,P=0.009)及抑郁(OR=1.707,95%CI:1.116~2.611,P=0.014)是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BMI)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OR=0.040,95%CI:0.015~0.108,P0.001)。结论 MHD肌少症患病率高达23.1%,年龄、营养不良、抑郁是其独立危险因素,BMI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n=58)和非肌少症组(n=188),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风险Nomogram图进行可视化。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率为23.5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较长透析龄、营养状况差是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高四肢骨骼肌量、高肌肉力量是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风险Nomogram图分析显示,基于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C-index为0.919;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24,敏感性为91.30%,特异度为77.38%,尤登指数为0.687。结论 年龄、透析龄、营养状况及四肢骨骼肌量、肌肉力量是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可用于预测血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相位角与腹膜透析患者肌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治疗的297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物电阻抗数据、生化指标及透析相关指标,采用t检验、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及相位角与肌少症的关系。结果 297例腹膜透析患者中肌少症46例,发生率为15.5%。年龄大(OR=1.073)、男性(OR=3.497)、低相位角(OR=2.534)是腹膜透析患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高身体质量指数(OR=0.619)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校正相关因素后低相位角仍然是腹膜透析患者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需关注高龄、男性、低相位角患者的肌少症发生情况,低相位角是腹膜透析患者肌少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应用于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123例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对比两组骨骼肌厚度和指数、认知功能以及肌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肱二头肌、胫前屈肌厚度以及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4.84%)低于对照组(18.03%),P<0.05。结论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应用于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调节骨骼肌厚度和ASMI,改善认知功能且能减少肌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