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者,罢极之本”释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者,罢极之本”历代医家认识不一,通过对《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五本”含义的比较分析,结合“罢 极”字义,认为应将“罢极之本”解释为“藏血主疏泄”之本,才能高度概括肝脏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揭示肝脏作为人 体“五本”之一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肝为罢极之本"的现代医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为罢极之本是肝的重要生理功能.正确认识它对于临床辨证治疗有重要意义.通过用现代医学相关知识诠释"肝为罢极之本"理论,说明肝主藏血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罢极之本"与"生之本""气之本""封藏之本""仓廪之本"一样,是对五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肝为罢极之本,是指通过肝的调节,人体各脏腑组织以及气血运行,皆可维持弛张有度、无太过无不及稳定的状态。肝为罢极之本,可以说明肝在整体视角下对全身的调节作用,病理上肝病常可导致五脏病变,临床上诸病调肝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肝者,罢极之本”,语出《素问·六节脏象论》。即肝为疲劳的根本。理解此意关键在于“罢极”_二字。“罢”旧写作“罢”,考其本意与训话,转意,非一。解此经文,众多音义之中,不得盲目选用,亦不可能每个音义都用,必据经文之需而确定。本节经文旨在论脏腑生理,“罢极”置于论“肝”之下,可借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血脉的命名取象于自然界水道派系的水脉,并有血管、血络和异常的瘀血等不同含义。生理上血脉和利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血脉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心-血-脉的整体系统。病理上由于外感寒邪、内伤七情和五味偏嗜的影响,引起血脉不行、血脉凝结、血脉闭塞等血脉失和状态,可以导致脉痹、脉痿、脉风、脉胀、脉偏痛、脉癫疾等多种病变,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内经》有关脏腑藏泻的论述,主要见于《素问·五脏别论》。脏腑藏泻理论不仅揭示了脏腑各自的功能特点,还揭示了脏腑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相互联系,对临床诊治脏腑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1 “藏”、“泻”的含义“藏”,有贮藏之义。这种贮藏不仅仅是为了封  相似文献   

7.
"肝者,罢极之本"出自《素问·六节脏象论》,对于罢极二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说法不一,存在多种解释。结合临床验证,笔者倾向认为罢极二字当作疲劳、劳困解。此句当理解为肝脏是耐受疲劳的根本。且对此举病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9.
基于目前关于“肝为罢极之本”的不同认识,从时间节律的角度探讨了“肝为罢极之本”的理论内涵,认为人体阳气在五季变化过程中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发生节律性改变,而“肝为罢极之本”强调的是人体阳气从“藏”向“生”的转化过程由肝来主导,其机制在于:(1)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在“罢极”的动态过程中一阴一阳协同配合,相反相成;(2)肝调控五脏和六腑顺应春生之气,进而使机体完成由以“藏”为主到以“生”为主的转变;(3)厥阴经气旺于丑时,促进机体阳气随天地阳气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该理论对临床辨证治疗时间节律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肝论治高血压病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病广泛,古人云“肝为万病之贼。”肝气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在病理上对脏腑组织气血津液有着广泛的影响。高血压是一个涉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因此,从肝调控脏腑气血津液论治高血压病是有其病理基础的。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太素》,唐初医学家杨上善所著,是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版本。该书以唐初哲学为指导,开分类研究《内经》先河;延续《内经》脏为库藏、藏天地间精气的基本功能,突出并论证五脏藏神为五脏核心功能。其中,肝为库藏,应春,储藏天地之间少阳之气、五行木气;肝藏血,血是肝所储藏的精气;肝舍魂,舍魂为肝的核心功能,主藏血是为舍魂。《太素》对《内经》肝理论的发展:1)分类整理,使知识同一系统;2)以肝舍魂为核心功能协调并论证了肝所藏精气、血及魂的结构关系;3)以佛教理论指导,论证神、魂内生。明确《太素》肝脏象理论结构,对于明确肝脏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对当代中医肝脏象理论的深入认识,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进行高度概括。《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学术思想,不仅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万事万物均存在气机升降运动,也确立了人体气机升降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表现在:确立阴阳升降道路,运用升降理论阐明人体气、血、津液的生成、转化、代谢的生理过程,运用升降理论阐述脏腑生理特点,运用升降理论阐明疾病的病理变化,运用升降理论制定治则治法,运用升降理论解释药物升降浮沉属性等6个方面,这些升降基本理论为后世医家阐述和发挥升降学说提供理论基础,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3.
经脉理论与络脉理论是各自不同的理论,不能合并起来研究,经络研究就是因为选择了经脉和络脉不分的经络概念为研究对象,并误解为经络系统研究,实际是以经络取代经脉,以穴位连结线取代经脉循行线进行检测,抛弃经脉理论研究而陷入找经络系统形态结构及相关物质的研究误区,所以无法取得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黄帝内经》关于血虚病机的理论。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的生成、循行和功能的探讨以及血虚病机方面的研究,探求传统中医学中血虚理论的精髓。结果: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虚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完整的描述中医学中关于血虚理论方面的内容,对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研究工作做一些的补充,同时对现在中医临床血虚疾病方面的治疗提供借鉴。结论:《黄帝内经》中对于血虚理论有丰富的内容,是中医学血虚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斌  王兵  姜德友 《吉林中医药》2020,40(4):448-450
三因制宜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贯穿于中医的发展与实践。《黄帝内经》构建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气机升降出入对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用药上的影响,人体与自然界气机运动的协调统一,药物气味厚薄与阴阳升降的联系等方面,对《黄帝内经》中关于升降沉浮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认为《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表现形式,气机失调则会导致相应的病理病势趋向,提出了治疗用...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中强调阳气对生命活动的主导作用,阳气对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疼痛的发生与阳气关系密切,"头为诸阳之会",其位最高,阳气分布广,阳气失调则头部最易受影响,出现头部经筋的痉挛而发生偏头痛.阳气失调是本病的核心病机,基于《黄帝内经》重阳思想把偏头痛分为阳气虚损、阳气郁闭及阳气亢逆3种类型,通过针灸疗法以温阳化气、通...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不寐”论治内容丰富,正常寤寐与阴阳变化、营卫巡行、跷脉盛衰密切相关,不寐由外邪侵袭、脏腑失调(肠胃、肝、肾)、营气不足所致,治以补虚泻实、疏通经络、祛邪外出,方药或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9.
唐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为《黄帝内经》诸传本中的最古者,在中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源头的地位和价值。然其文字古奥,义理精微,很多词义或阙而未注,悬而待考,或各家注解莫衷一是,纷争不休,给阅读与理解《太素》带来相当的困难。选取4例,试加辨析,以求医理文理两相合宜。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同时也奠定了刺络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刺络疗法是以经络、气血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一般以络脉为主要操作部位,根据季节变化、病人体质和疾病性质确定出血量的多少,以"见血即止"、"血变乃止"、"血尽乃止"作为出血量的分级标准。文章通过研究和分析《黄帝内经》刺络文献,总结其思路和特色,以期能对针灸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针灸术语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