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细胞因子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监测指导下药学干预在骨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吴川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5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33例)在血清细胞因子及PCT水平监测指导下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PCT水平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总费用。结果:用药7 d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T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抗菌药物总费用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在血清细胞因子及PCT水平监测药学干预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AECOPD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PCT指导组40例,根据血清PCT水平指导抗菌药物应用;常规组39例,由主管医师根据病情程度、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临床症状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加重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指导组患者双重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PCT指导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抗菌药物费用与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检测在AECOPD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林闽  吕德可  张建兰  陈凤娟 《新中医》2020,52(14):109-112
目的:观察中药在烧伤重症阶段对烧伤感染指标、抗菌药物使用和耐药菌出现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重症烧伤患者,使用回顾性的方法,根据患者中药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中药+西医治疗的综合治疗组(综合组) 60例,及单纯西医治疗组(西医组) 48例,根据病例及医嘱系统的内容,提取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对比2组患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降钙素(PCT)、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评分、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西医组比较,综合组WBC、hs-CRP、PCT、AGI评分、ICU住院率等指标均较优,但仅WBC、AG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医组比较,综合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较低,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累计用药频度(DDDs)占所在组总DDDs比率较高,而限制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DDDs占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多重耐药菌总出现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火毒炽盛、热入营血、阴阳两虚为烧伤重症阶段的主要证候,中药以清热凉血、养阴益气药物为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感染控制更加理想,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耐药菌出现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崔磊  陈楠  颜琳  武加秀  仲洁 《陕西中医》2023,(8):1082-1085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方治疗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疗效及对白细胞(WBC)计数、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培土生金方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WBC、PCT、LAC、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记录患者细菌清除率、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WBC、PCT、LAC含量低于对照组,Pa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临床药师参与管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202医院收治感染患者中选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干预,其中,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由临床药师参与管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通过临床药师参与药物使用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药物使用质量,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剂科介入管理在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利用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规定等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引入药剂科介入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期间抗菌药物剂量不合理和时机不合理、用药种类不合理及给药方法不合理情况;记录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剂量不合理和时机不合理、用药种类不合理及给药方法不合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药剂科介入管理可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从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对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昭 《亚太传统医药》2014,(22):131-13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干预措施,观察和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干预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0.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中选取8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是否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分组:对照组(n=51)为未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观察组(n=29)则为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卒中类型、意识状态、入住病房、置入胃管、气管切开、肺炎类型、置入尿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九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观察组出血性卒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发型肺炎占比低于对照组,晚发性肺炎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晚发性肺炎、昏迷或嗜睡状态、入住ICU为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卒中类型、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高危因素为入住ICU病房、昏迷或嗜睡、晚发性肺炎,对其积极做好防治工作有助于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药学质量监控对临床抗菌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台州骨伤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进行抗菌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临床药学指导用药,而观察组患者在临床药学的指导下用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耐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耐药率为23.42%,观察组患者的耐药率为5.34%。观察组患者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2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5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在临床药学的指导下用药,实施药学质量监控,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效果。方法:医院药剂科在2017年8月开始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选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期间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住院患者25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住院患者26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合理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用药时间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用药间隔合理率及适应证合理率高于对照组,抗菌药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用药金额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可有效提高药物正确使用率,同时还可降低药物使用不良情况发生率,减少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东莞常安医院收治的患者500例设为对照组,该组未接受微生物检验,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患者500例设为观察组,该组接受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感染情况及程度、合理用药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合理用药率高于对照组,感染率、感染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上开展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显著,可减少医院感染,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多学科协作联合危急值管理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检出多重耐药菌的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防控措施,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危急值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程度、防控措施执行情况、感染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工作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实施多学科协作联合危急值管理干预可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剂科的参与下进行抗菌药物的应用,观察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用药花费。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与药物花费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后,明显提升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同时减少住院时间与用药花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治疗重症感染时采取临床药学参与抗生素药物应用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2014年6月6日~2016年6月6日期间医院的100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应用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并将两组的药物治疗天数、抗菌疗程、ICU住院时间、用药管理评分及用药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药物治疗天数,抗菌疗程,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用药管理评分、用药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时间过长、用法用量不合理、无指证应用抗菌药物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感染时采取临床药学参与抗生素药物应用管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治疗天数、住院时间及抗菌疗程,还可提高科室的用药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监测血白细胞及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探究白虎汤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伴发热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伴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冰块或冰毯物理降温,观察组在入组后2h内经鼻饲或口服给药。监测两组患者血白细胞(WBC)、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WBC、PC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白虎汤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伴发热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抗炎及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方式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来东莞市虎门中医院治疗的100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未实施药学干预,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药学干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结果:对照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分别为20.00%、40.00%,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对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临床药师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治疗的100例服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用药宣教,观察组添加临床药师干预。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用药不当占比、超适应证用药占比、频繁更换药物占比、用法用量不当占比、联合用药不合理占比及超量用药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二重感染占比、肝功能受损占比、过敏反应占比及总发生占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过长、用药时间滞后及抗菌药物使用过于频繁的现状,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让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临床药师协助下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应用率(95.00%)明显好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对感染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时配合临床药进行用药的合理性选择,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抗菌指导作用。方法选择85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PCT指导组35例,常规治疗组50例,对比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 PCT指导组较常规治疗组抗生素应用时间短、抗生素使用率低、住院时间短、NICU总费用少,PCT指导组较常规治疗组有效率提高11%、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发生率降低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T可作为AECOPD患者中抗菌临床应用的指导指标,临床可试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给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细胞清除率及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及原菌转阴时间低于对照组,病感染控制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82.93(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17.10%(P0.05)。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比头孢曲松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伴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清除细菌、控制感染,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