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糖尿病肾病(DN)患者骨代谢指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岁以上男性DN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为观察组,66例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脂代谢、骨代谢指标,分析骨钙素(OST)、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和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颈动脉内膜厚度、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β-CTX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OST、P1NP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OST、P1NP与老年男性DN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呈显著负相关(P<0.05),β-CTX与老年男性DN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OST和P1NP降低、β-CTX升高则老年男性DN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显著升高(P<0.05)。在BMI≥24 kg/m  相似文献   

2.
骨代谢标志物和骨矿密度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骼作为机体的一种器官,同样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中,正常骨组织一直周而复始地进行骨重建,骨重建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这两个方面,骨形成和骨吸收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一定的动态平衡。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就会发生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目前国际上确诊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是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骨密度。但这种骨骼形态学上的改变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察觉,虽然骨代谢标志物并不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不过可以较快速、灵敏地显示骨吸收和重建状态,能够动态的反映体内骨重建的状况,对监测药物疗效、评价骨质量、预防骨质疏松、鉴别诊断代谢性骨病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体质人群的骨代谢标志物结果,了解体质和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192例年龄40~66岁健康中老年体检人群通过辨识体质,分为9种体质。测定其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即β-Cross Laps)。结果气虚质人群的PINP为58.01±18.73,痰湿质人群的PINP为59.70±14.34,气虚质人群的β-Cross Laps为0.39±0.17,痰湿质人群的β-Cross Laps为0.55±0.17。结论不同体质的骨代谢标志物结果不同,结合体质研究发现痰湿质和气虚质的PINP和β-Cross Laps明显高于其他体质,表明痰湿质和气虚质更容易出现高转换状态。气虚质和痰湿质的人群要比其他体质更加注重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代谢的过程能反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动及骨基质和骨矿化的变化。骨密度的测量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骨密度的高低并不能反映骨转换。对于抗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药物的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无创伤性、灵敏和特异的骨代谢标志物检查对于骨质疏松分型、鉴别诊断和骨折危险性的预测和治疗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诊断骨强度和骨折危险性方面,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指标,而联合使用将提高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及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80例老年男性体检者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检测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男性O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OP组血清P1NP、β-CTX、IL-6、TNF-α及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 05),血清OC水平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 05)。相关分析显示,OP组BMD与OC呈正相关(r=0. 370,P<0. 05),与P1NP、β-CTX、IGF-1、、IL-6、TNF-α呈负相关(r=-0. 475、-0. 420、-0. 386、-0. 414、-0. 281,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 702)、P1NP (OR=2. 437)、β-CTX (OR=1. 853)、IGF-1 (OR=2. 106)、IL-6 (OR=1. 614)及TNF-α(OR=1. 428)是老年男性OP的危险因素,OC是老年男性OP的保护因素(OR=0. 815)。结论骨代谢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与老年男性OP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骨代谢的改变 ,了解老年男性COPD患者骨质疏松 (OP)的发生及有关影响因素。 方法 测定老年男性COPD患者 39例及对照组30例的骨代谢生化指标、腰椎和右股骨的骨密度 (BMD)、跟骨定量超声 (QUS)参数以及血气、肺功能。 结果 COPD组超声振幅衰减 (BUA)及超声声速 (SOS)分别为 (6 0 2± 7 0 )dB/MHz与 (132 8 4±4 1 5 )m/s,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 (6 6 5± 4 9)dB/Mhz与 (15 0 5 8± 2 6 9)m/s ;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及 2~ 4腰椎 (L2~ 4)BMD也较老年对照组分别降低 2 3%、2 1%、34%和 2 5 % ;骨吸收指标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 (HOP/Cr)、尿钙与肌酐比值 (Ca/Cr)、血清甲状旁腺素 (PTH)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睾酮 (T)明显降低 ,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老年男性COPD患者表现为骨吸收亢进和骨密度降低 ,缺氧是其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减)对骨组织均有不良影响。甲亢可以导致骨密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甲减也可能增加骨折风险。高龄是公认的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因此在老年甲状腺疾病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制定个体化的甲状腺功能控制目标,某些情况下可应用双膦酸盐等药物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代谢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继发性骨代谢与骨密度 (BMD)变化的原因、临床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 根据COPD肺功能诊断标准将 5 0例老年男性稳定期单纯COPD患者分为中度组和重度组 ,另设老年男性健康对照组 3 0例。检测并分析血气分析 ,BMD ,骨矿含量 (BMC) ,与骨吸收和骨形成有关的血、尿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中、重度组患者的BMD和BM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或 0 .0 1) ,其中 ,重度组BMD、BMC的降低与氧分压降低明显相关 (r =0 .48~ 0 .5 3 ,P <0 .0 1)。骨吸收指标中尿钙 /肌酐比值明显升高 (P <0 .0 1) ;骨形成指标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2 5 (OH)D3 和雌二醇均明显升高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根据WHO有关骨质疏松 (OP)诊断标准 ,多数老年男性COPD患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低 ,很少发生OP ,这可能与机体代偿性对抗OP发生有关。其骨代谢特点与高转换Ⅰ型OP相似 ,与原发性老年男性Ⅱ型OP不同。治疗原发病 ,改善COPD患者缺氧状态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F)均是影响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疾患,随着我国乃至世界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两者发病率及受累人群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两者关系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对OF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全面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OF的风险并给予针对性干预,进而预防骨折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心房颤动、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冠心病和外周动脉疾病)和相关治疗药物与OF发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疾病类别和OF的关联,进而为筛选骨折高危人群并减轻疾病带来的公共卫生负担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与OP性骨折的关系。方法 OP患者432例中发生OP性骨折194例为骨折组,非骨折238例为非骨折组,检测髋及腰椎BMD,抽血清检测25羟维生素D3[25-(OH)D3]、总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OP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BMD明显低于非骨折组,PINP、β-CTX均显著高于非骨折组,而25-(OH)D3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1)。年龄与体质指数(BMI)、BMD(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股骨转子间、总髋部、Ward三角区、腰椎等部位)及25-(OH)D3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其他骨代谢指标无明显相关性。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股骨转子间、总髋部BMD与β-CTX呈负相关、与25-(OH)D3呈正相关(P<0.05),与PINP无相关性;各部位BMD与女性、年龄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P<0.01)。β-CTX的升高、女性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25-(OH)D3是骨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骨代谢指标和BMD及OP性骨折关系密切,β-CTX升高可用于骨折危险的预测,25-(OH)D3的升高可减少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地方性氟中毒骨代谢生化敏感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饮水型高氟病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研究地方性氟中毒患者骨代谢的生化敏感标志物。方法两次选择不同区域地方性氟中毒患者970例(饮水含氟量1.76~16.30 mg/L,平均7.62 mg/L),非病区健康人群723例(饮水含氟量为0.36~0.40 mg/L);分别测定其血、尿45项生化指标。结果经同步筛选出与地方性氟中毒密切相关的血钙(Ca)、磷(P)、镁(Mg)、碱性磷酸酶(ALP)和尿钙(Ca)、磷(P)6项指标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表明氟中毒与对照组间的均值向量都差异非常显著(P<0.05,0.01)。结论提示生活在高氟区的慢性氟中毒人群已出现了反映机体骨代谢的6项生化标志物的代谢紊乱,地方性氟中毒患者临床亦出现不同程度症状和体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膝骨关节炎(KOA)与骨密度(BMD)、骨代谢血清标志物临床相关性。方法 180例绝经后妇女KOA患者分别进行体重、体重指数计算、绝经时间、腰1~4、股骨颈BMD测定及双膝关节X线拍片进行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根据KOA KL分级比较BMD变化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骨代谢血清标志物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以KL结果分组,各组间绝经年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体重指数、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KL级别增加,腰1~4和股骨颈BMD呈升高趋势,Ⅰ型胶原N端肽和Ⅰ膝胶原C端肽呈降低趋势。结论随着KL分级越高,BMD值越高,血清标志物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3.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骨代谢生化标志物(BMBM)临床应用价值和发现时间,可以将BMBM划分为经典的BMBM、新的BMBM和可反映骨代谢的其他新的生化标志物。经典的BMBM特异性及敏感性低,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新一代BMBM特异性、敏感性高,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其中许多生化标志物如骨保护素、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在骨偶联水平调节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在骨的生理重建和代谢性骨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骨密度与骨量、骨代谢物的关系.方法 应用SetriscamTM数字化成像技术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90例MS患者进行骨密度(BMD)、骨钙素(BGP)等骨代谢指标和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同年龄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BMD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BMD各组与对照组比较,Ms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组、单纯糖尿病组的BMD和峰值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P<0.01;P<0.05).②MS、MS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组BGP、Ⅰ型胶元C端肽(B-CTx)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甲状旁腺素(PTH)较对照组增高显著.三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③Ms骨质疏松组BMD与BGP呈正相关关系(r=0.262),与PTH增高呈负相关(r=-0.233),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r=-0.285),与牛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MS骨质疏松患者BMD与BGP、PTH、B-CTx、血压之间密切相关,骨代谢物异常表达在MS和MS骨质疏松的骨形成和骨丢失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术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规律,并比较骨代谢标志物在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异同。方法 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病房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138例,其中女性106例,男性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股骨颈骨折70例;明确骨折日期、手术日期,检测术前、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lkaline phosphatase,ALP)、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1N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CTX)、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e D,25OHD)水平以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 (1)髋部骨折以女性居多;(2)骨折后1周内术前男性、女性之间,以及两种髋部骨折之间的骨代谢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差异,骨折术后40~50 d骨代谢标志物均有明显上升;(3)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组,术后40~50 d女性患者的P1NP上升约3倍,男性患者P1NP上升达到4倍左右;CTX及ALP上升幅度均在1.5倍左右;(4)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组,P1NP上升约1.5倍,CTX变化不明显;(5)女性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中部分患者术后CTX呈下降趋势,与基线血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后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有一定规律,骨折类型不同会影响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总体变化趋势,研究标志物变化规律有助于评估骨折术后骨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赵玉堂 《山东医药》1998,38(12):35-37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对OP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介绍如下。1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1.1血清总碱性磷酸酶(TALP或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TALP和BALP是评价骨形成和骨转换的指标。血清中50%TALP来源于骨,为了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评分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和 /或脑血管病连续住院患者 53例 ,年龄 64~ 87岁 (平均 74.87± 5.99岁 )。心血管危险因素采用 SMART危险因素评分法 (SMART risk score) ,认知功能测试采用 MMSE《中国成人智力量表 (CISA)》及《临床记忆量表》。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血管危险因素评分与 MMSE总分、智力商百分位呈负相关 (r=- 0 .31 ,r= - 0 .30 ,P<0 .0 5)。 CISA分测验中血管危险因素与问题解答、词义分辨和分类概括三项分测验明显负相关 (r=- 0 .44,r=- 0 .31 ,r=- 0 .31 ;P<0 .0 1 ,P<0 .0 5,P<0 .0 5) ;A因素 (语言 -理解因素 )及言语智力商与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亦呈负相关 (r=- 0 .43,r=- 0 .32 ;P<0 .0 1 ,P<0 .0 5)。《临床记忆量表》中指向记忆、联想学习、人像特点联系回忆三项分测验与血管危险因素呈负相关 (r=- 0 .34,r=- 0 .32 ,r=- 0 .35;均为 P<0 .0 5)。结论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与认知功能存在负相关关系 ,血管因素更易影响患者语词方面的理解、表达和记忆功能。该结果可初步为防治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下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氟骨症骨转换加速,骨代谢异常。用成骨细胞分泌的酶如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评估骨形成,用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及骨吸收中形成的代谢产物如尿羟脯氨酸等生化标志物评估骨吸收。目的是为氟骨症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人群骨转换标志物(BTMs)和性腺激素随增龄的变化趋势,以及性腺激素与BTMs的关系。方法收集年龄60至91岁、门诊常规查体人群337例进行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空腹血测定血清骨钙素(OC)、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总睾酮(TT)、雌二醇(TE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血钙磷;用Vermeulen公式计算游离睾酮(FT)。按每5岁1个年龄段分组,用一般线性模型方差分析比较各年龄组间骨转换标志物及各性腺指标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骨转换标志物相关的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年龄增长,OC、CTX和P1NP均呈下降趋势,FSH、LH、SHBG呈升高趋势,校正年龄、肝肾功能、体重指数、血钙磷、PTH、Vit D后,性腺指标中仅SHBG与各BTMs明显相关。结论年龄是BTMs的影响因素,SHBG是BTMs的独立影响因子,其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