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均为因股骨颈骨折我院接受治疗老年患者,共计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观察组)、半髋关节置换术28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对比,术前无差异,经过治疗两组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大、手术时间长,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作用显著,并发症少,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2.
自理模式由美国当代著名护理理论家奥瑞姆(Orem)提出,它扩展了临床实践的领域,成为临床护理的指导模式。由于临床工作中缺乏对患者的系统教育,患者临床治愈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的问题较多。笔者应用自理模式中3种护理方法,即支持教育、完全补偿性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对1例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施护,取得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88岁,2005年5月9日入院。因右髋部车祸伤致右股骨颈骨折、右耻骨下支骨折,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皮肤无淤点淤斑。右下肢短缩约2cm,骨盆分离,挤压试验( ),右髋部广泛压痛,纵轴叩击痛… 相似文献
3.
杨世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19):68-69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11例,9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按照Vancouver分型标准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包括: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钢缆固定,同时结合异体骨板固定,关节翻修术等。结果:术后随访2-6年,平均5年,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5-9个月),在最后随访时均有比较好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5分(77-93分)。结论:按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类型,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全面设计术前计划,均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继如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4,(10):1073-1074
随着现代医学及生物学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临床较为成熟的髋关节成形术之一,其目的是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改善和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一种科学、有效提高护理实践的方法,是遵循证据的护理学科。它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我科自2012年10月起将循证护理运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治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陶瓷关节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髋部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20世纪60年代,Charnley将金属股骨头与高分子聚乙烯髋臼配伍的低摩擦人工关节置换的模式,人工髋关节置换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人们逐渐认识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可以解决患髋的疼痛、短缩、活动功能障碍和跛行,而且疗效确切,功能恢复快,广泛适用于股骨头坏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髋臼关节发育不良等多种疾病。目前,该手术已经愈来愈多地应用于临床,但是手术前后的护理直接影响到功能恢... 相似文献
7.
《时珍国医国药》2014,(9)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老年骨折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结合中医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分别于患者住院时、住院10天后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评分、抑郁自测量表(SDS)进行评分比较,及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比较分析。结果 SAS评分、SDS评分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在健康教育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的比较中,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中医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术后病人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健康教育掌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在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阶段性护理对患者假体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 研究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入院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抽签法,划分为实验组患者(25例)和对照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改良髋关节外侧入路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及交通事故增多 ,导致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日益增多。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髋关节功能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要使患者安然渡过围手术期 ,术后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并能自理生活 ,手术切口的选择特别重要。 1998年 6月— 2 0 0 2年 6 相似文献
11.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髋部各种疾患所带来的疼痛和重建髋关节功能。但由于术后感染、骨质疏松、骨吸收等各种原因造成髋臼松动或股骨柄松动,甚至假体断裂[1-5],已成为关节外科最具挑战性的临床问题。现将造成假体松动相关因素的研究综述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近10年的文献显示,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而在并发症中,假体松动一直以来都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重要并发症之一。郭艾等[6]随访232例25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orail羟基磷灰石全涂层股骨柄假体(简称Corail假体)与Summit半涂层型股骨柄假体(简称Summit假体)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骨外科行THA的患者32例,根据患者术中使用的股骨柄假体类型分为观察组(Corail假体)17例和对照组(Summit假体)15例,手术均由同一组术者完成,且假体放置位置正确,术后康复计划相同。在患者术中及术后1 d、3d、1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时进行院内及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切口长度、临床疗效、出院时间、手术前后Harris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32例患者术后的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后第1年内没有患者需要翻修。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相比于术前均有所增加,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VAS评分均有所下降,而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对患者影像学进行检查时,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并提出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0年来21例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后骨折均能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术前充分的影象学准备,高危因素分析,术中仔细扩髓,注意力度和方向,预防术中骨折。 相似文献
14.
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髋关节功能障碍及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由于手术创伤性较大,导致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假体脱位属于该手术实施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多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数据显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假体脱位的概率高达10%,其中脱位后需要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占比40%.为提高该手术预后效果,应做好... 相似文献
15.
贾文杰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3,(22):186-189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应用不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87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Harris评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症状指标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指标层面评估,半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佳,但从长远疗效的角度分析该术式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可见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 相似文献
16.
侯培利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1,(7):37-39
目的 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郯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60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到院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人工关节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取得的成功,关节界面磨损以及磨损碎屑诱发的骨溶解随之成为制约人工关节假体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由此,努力降低关节磨损关节碎屑的产生并寻找低磨损率的界面材料已成为人工关节材料的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随之出现了金属对聚乙烯,金属对金属,陶瓷对陶瓷人工关节假体,在临床实践中,陶瓷对陶瓷关节假体成为人工关节置换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主流材料,本文就陶瓷对陶瓷关节假体手术操作的技巧及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张立媛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3,(4):143-146
目的 探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应用复合保温护理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0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8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复合保温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术中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1时间段下两组患者术中体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段下观察组患者术中体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段下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等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段下观察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较对照组更加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总尿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动态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方法:对4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骨及髋臼假体周围BMD进行12个月的动态观察,并与23例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比较。其中股骨柄假体周围BMD按Gruen法分为7个兴趣区(R1-7)分析;髋臼假体周围按DE Lee和Charnley法分为3个兴趣区(RⅠ-Ⅲ)分析。并将各时相BMD值与术后一周内测值比较。结果:股骨柄假体周围BMD平均值(NETAVGⅠ)在术后6个月降至92.12%,术后12月又上升至94.08%。其中以股骨柄近端周围松质骨BMD下降最为明显。近端外侧(R1)为83.78%,内侧(R7)为88.31%。髋臼假体周围BMD(NE-TAVGⅡ)在术后6个月平均下降至78.28%,术后12月上升至85.21%。以臼杯假体内侧(RⅡ)失骨量最多,降至70.22%。术后5年患者股骨西风假体周围BMD平均值与12月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髋臼杯周围下降明显(P<0.05)。结论:DEXA是监测THA假体周围BMD变化的有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松质骨的骨吸收、丢失是导致假体松动的重要原因;而密质骨相对失骨量较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