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未发糖尿病肾病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统计研究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气虚质、血瘀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平和质、阳虚质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P0.01),阳虚证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水湿证、湿热证及湿浊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体质患者中,气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阴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和阴虚证,血瘀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血瘀证,平和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和阳虚证,痰湿质患者多表现为水湿证,湿热质患者表现为湿热证、水湿证,气郁质患者多表现为血瘀证,阳虚质患者表现为阳虚证、气虚证。气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阴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痰湿质与水湿证强相关,与湿热证中等相关;湿热质与水湿证、湿热证中等相关;血瘀质与气虚证强相关,与血瘀证中等相关;气郁质与血瘀证强相关。结论:糖尿病气虚质、血瘀质患者更易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不同体质可能决定糖尿病患者发病及发病后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40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入组要求的慢性肾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肾络微型癥瘕理论进行中药干预治疗.入组3月后,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肾炎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慢性肾炎(CKD1~3期)患者本证中肺肾气虚证最多,标证中湿热证最多;基于肾络微型癥瘕理论的中药干预治疗,对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临床疗效较为满意,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较差;对于湿浊证、水湿证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湿热证临床疗效较差;对于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湿热质、瘀血质临床疗效较差;有效组治疗后血NF-κB、血MCP-1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NF-κB、尿MCP-1变化无明显差异性(P>0.05);湿热证血NF-κB、血MCP-1、尿NF-κB、尿MCP-1均较非湿热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NF-κB、血MCP-1可辅助监测临床疗效与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肾络微型癥瘕理论,利用和解聚散法,并重视湿热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将会提高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尿肾损伤因子-1(KIM-1)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含量变化与湿热兼夹证的关系,为早期DKD肾小管损伤的诊断及湿热兼夹证的判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0例为单纯糖尿病患者(DM组)、30例为DKDⅢ期患者(DKD组),并对DKD组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兼夹证组、非湿热兼夹证组。选取体检中心3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C组)。采用酶免法检测各组尿KIM-1、β_2-MG含量。结果 DKD组患者尿KIM-1、β_2-MG含量均高于DM组及NC组(P0.05);湿热兼夹证组患者尿KIM-1、β_2-MG含量较非湿热兼夹证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KD患者存在肾小管损伤,尿KIM-1和β_2-MG含量升高可作为早期DKD肾小管损伤的标志和湿热兼夹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中医证候及症状的分布规律及差异。方法:收集215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资料,进行辨证,并对不同分期证候及症状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中,本虚证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Ⅳ期患者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证中均以血瘀证分布最广。2在相关证候研究中,随疾病由Ⅲ向Ⅳ期进展,阳虚证、血瘀证、血虚证有增多的趋势,而阴虚证、痰湿证有减少的趋势,其中只有阳虚证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1)。3在相关症状研究中,Ⅲ、Ⅳ期患者在阳虚、血瘀、痰湿类症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以气虚证、血瘀证最为多见,证候演变基本符合"阴虚-气虚-阳虚"的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肾病Ⅲ、Ⅳ期证候及症状的特征,为其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中医体质、证候分布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就诊的26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进行体质问卷调查并根据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诊断,统计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和中医证候分布,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26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体质类型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为主;证候类型主要以阴虚热盛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为主;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是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类型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孙郁芝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以气虚血瘀、肾络癥瘕为主要病机,瘀血、癥瘕贯穿疾病始终,临证时运用中医辨证思维,结合本病西医发病机制及肾脏病理特点,采用宏观与微观辨证法,治以益气、活血、消癥,疗效显著。该文通过总结孙郁芝教授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其治疗思路与用药特色,分享其治疗该病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40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入组要求的慢性肾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肾络微型疒徵瘕理论进行中药干预治疗。入组3月后,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肾炎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慢性肾炎(CKD1~3期)患者本证中肺肾气虚证最多,标证中湿热证最多;基于肾络微型疒徵瘕理论的中药干预治疗,对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临床疗效较为满意,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较差;对于湿浊证、水湿证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湿热证临床疗效较差;对于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湿热质、瘀血质临床疗效较差;有效组治疗后血NF-κB、血MCP-1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NF-κB、尿MCP-1变化无明显差异性(P0.05);湿热证血NF-κB、血MCP-1、尿NF-κB、尿MCP-1均较非湿热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NF-κB、血MCP-1可辅助监测临床疗效与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肾络微型疒徵瘕理论,利用和解聚散法,并重视湿热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将会提高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13例2018年8月—2019年1月DKD患者的中医问卷及临床指标,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DKD患者分为无DR(NDR组)80例和DR组133例。观察所有DKD患者中医症状、证素、证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证素及证型情况。结果?DKD患者中医症状频次从高至低依次为:视物模糊、夜尿增多、健忘、口唇紫暗、皮肤瘙痒、肢体困重、腰膝酸软、手足抽搐、水肿、齿松动脱发、咽燥口干、面色晦暗。DKD患者本虚证的证素中发生的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阳虚证、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标实证的证素中发生的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气郁证、血瘀证、燥热证、湿热证、痰湿证,病位主要以肝、脾、肾为主。NDR组中医症状频次最高的十个症状依次为:视物模糊、夜尿增多、口唇紫暗、健忘、神疲乏力、手足抽搐、齿松动脱发、腰膝酸软、皮肤瘙痒。DR组中医症状频次最高的十个症状依次为:视物模糊、健忘、夜尿增多、口唇紫暗、水肿、皮肤瘙痒、神疲乏力、肢体困重、面色晦暗、腰膝酸软。NDR组患者中医证素中本虚证以阳虚证、气虚证、阴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气郁证、湿热证为主。DR组患者本虚证以阳虚证、气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气郁证、血瘀证为主。与NDR组比较,DR组燥热证、血瘀证患者比例更高(P<0.05)。结论?DKD患者本虚主要以脾肾阳虚为主,标实证以气郁证、血瘀证为主,DKD合并DR与不合并DR患者的标实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郊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状况及体质与心血管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4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及常规体检,并统计分析体检数据。结果:研究对象的偏颇体质以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为主。不同年龄段的研究对象在平和质、气虚质及阳虚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在阴虚质、阳虚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瘀质在进行体育锻炼的研究对象中所占的比例高。尿白蛋白在平和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非湿热质及非血瘀质相比,湿热质及血瘀质的身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尿白蛋白阳性的患者体质更趋于偏颇。以上均P <0.05。结论:郊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偏颇体质以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为主,影响体质状况的因素有性别和尿白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种不同原发病所致早中期慢性肾衰的中医证候特点,揭示不同原发病所致早中期慢性肾衰在中医证候上的差异性与统一性。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慢性肾衰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归纳、分析其症状及中医证候,并对3不同原发病所致早中期慢性肾衰的证候特点进行总结、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本虚证早期以脾肾气阴两虚以及脾肾阳虚为主,中期脾肾阳虚突出;在标实证中,早期以湿热、血瘀为主,中期以湿浊、湿热为主。高血压肾病早期以肝肾阴虚、脾肾气虚为主,中期脾肾阳虚、脾肾气虚为主;标实证以湿热与瘀血互为消长变化。肾炎后肾衰早期以脾肾阳虚为主,中期阳虚更甚,标实证以血瘀、湿热为主。结论:糖尿病、高血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种不同原发病所致早中期慢性肾衰的中医证候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265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牟新  周旦阳  赵进喜 《新中医》2007,39(5):84-85
目的:探索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期中医辨证规律。方法:按照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调查,采集265例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对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本虚证以气虚和阴虚证为主要表现,标实证以痰湿、湿浊和血瘀为主要表现;失代偿期患者本虚证以阳虚为主要表现,标实证以痰湿和血瘀为主要表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期患者证候多虚实夹杂。结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以气虚证、阳虚证和阴虚证为主,而失代偿期则主要以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为主。标实证候的痰湿证和血瘀证则贯穿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这和传统认为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35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分别判定为9种体质类型,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的有关内容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瘀阻胃络证,分析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结果:1Hp相关性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次为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特禀质;2中医证型频次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亏虚证瘀阻胃络证;3胃镜征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充血红斑、水肿多见于阳虚质,糜烂多见于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的炎症程度较重,阳虚质、气虚质的萎缩程度较重,气虚质伴肠化生多见;4脾胃虚寒证属阳虚质的较多见,脾胃湿热证属湿热质的较多见,瘀阻胃络证属血瘀质的较多见,胃阴亏虚证属气虚质的较多见,肝胃不和证属气郁质的较多见。结论: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和气虚质是Hp相关性胃病的主要体质类型,因体质具有可调性,故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可望成为防治Hp相关性胃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改善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分布。方法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指导患者及家属填写中医体质证候量表,统计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频数分布,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控制血糖基础上,增加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12周后比较干预前后以上中医体质证候频数分布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证候频数分布显著下降,平和质证候频数分布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中医综合疗法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频数分布,降低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证候频数分布,增加平和质证候频数,中医综合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调理有显著的疗效,并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阴虚、血瘀是糖尿病肾病病机的主要部分。笔者认为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阴虚、血瘀两者呈动态变化。早期阴虚重而瘀血轻,中期阴虚和瘀血兼重,后期阴虚弱而瘀血重,同时变生他证。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治根据病情侧重将其分为三期,以养阴活血为主,兼顾变证。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为阴虚燥热、瘀血内生之证,治宜养阴清热为主、和血为辅;中期为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之证,治宜滋阴活血并重兼以益气;晚期为阴阳两虚、瘀血阻络之证,治宜滋阴助阳、破血通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不同分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依据Mongensen分期标准选取我院住院DKD(Ⅰ-Ⅱ、Ⅲ、Ⅳ、Ⅴ期)患者273例,收集其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DKD不同分期中医本证方面,Ⅰ-Ⅱ期以阴虚燥热证为主,Ⅲ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IV期及V期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随着病情进展,DKD的主要证候呈现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的发展趋势;DKD不同分期中医标证方面,血瘀证贯穿DKD发生、发展的始终;DKD早期湿热证所占比例较高,随着病情进展,湿热证逐渐减少,痰浊证和寒湿证逐渐增多。结论:DKD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以血瘀、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NGAL、尿L-FABP、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所有患者分为糖尿病对照组30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与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26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5 m L清晨清洁中段尿,分别检测尿液中NGAL、L-FABP、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的浓度。结果尿L-FABP、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在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中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UACR的增加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NGAL在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结论尿NGAL、尿L-FABP、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且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属于中医"骨痹"的范畴,与瘀证关系密切。"微型癥瘕"是疾病入络血脉瘀滞形成的微小病变,可以说是微小血瘀。"微型癥瘕"是膝骨关节炎长期难愈,逐步发展的影响因素。现代医学认为骨内压升高、炎症介质的释放、氧自由基的增多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KOA发生的机制,而研究这些因素也都与血瘀证存在相关性。结合"微型癥瘕"理论从瘀论治KOA,不仅揭示了活血化瘀法在疾病早中期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也是研究者认识中医活血化瘀治疗KOA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芳  洪郁芝  魏燕 《新中医》2014,46(5):154-155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根据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符合课题组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6例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调查,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对中医证型的分布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证25例(32.9%),血瘀阻络证15例(19.7%),湿热困脾证12例(15.8%),肝肾阴虚证7例(9.2%),阴虚热盛证6例(7.9%),脾虚气滞证4例(5.3%),阴阳两虚,血瘀内停证4例(5.3%),肾气虚证2例(2.6%),肾阳虚证1例(1.3%),提示本病是本虚标实,本虚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多以血瘀、湿热为主。76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有5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其中医证型仍是以气阴两虚为主,血瘀阻络,湿热困脾,肝肾阴虚及阴虚热盛为其次;10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主要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其次脾虚气滞证;4例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二种其他微血管病变,多有中医证型复杂,多个证型重叠。结论: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本虚标实为核心,以气阴两虚为本,血瘀、湿热、阴虚热盛为标。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医学指南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最佳血压靶标的共识为降压目标,探究中医相关指南关于糖尿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分型,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糖尿病肾脏病高血压早中晚期证候分型思路:早期肝火上炎证,阴虚阳亢证;中期瘀血内阻证,痰湿内阻证;晚期肾络风动证,脾肾阳虚证.并对相关中药的升压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是以血瘀为主,临床根据兼夹因素,辨证治疗可分为气滞血瘀、血瘀癥瘕、血瘀湿热、气虚血瘀、阳虚血瘀、阴虚血瘀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