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351例,分为老年组273例,高龄组78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单支病变明显高于高龄组,双支、3支病变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明显低于高龄组(P<0.05,P<0.01)。高龄组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择期再次PCI、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和≥KillipⅢ级心功能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P<0.01);2组住院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期间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2013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407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91例(60岁)和老年组316例(≥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心电图表现、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心功能Killip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及有起病诱因者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组,首发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肩背部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及其他症状者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组,首发表现为胸痛、胸闷者所占比例低于中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患者心房梗死、后壁梗死及前间壁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高侧壁梗死、下壁梗死及≥2个部位梗死、非ST段抬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右心室梗死、广泛前壁梗死发生率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主干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及≥2支病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血管正常率低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及室间隔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房室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值)低于中青年组,左房室瓣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值)高于中青年组,心功能Killip分级差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AMI患者多存在起病诱因、首发表现较典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较轻、心功能较好,应积极予以治疗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老年及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1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03例,中青年组128例。对2组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年龄、心房颤动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P0.01)。老年组多发部位梗死病灶和弥散加权成像阴性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基底节区梗死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P0.01)。TOAST病因分型中,老年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中青年组以小动脉闭塞型为主。老年组不明原因型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5.8%vs 16.4%,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3.7%vs 21.9%,P0.01)。老年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32.0%vs 20.3%,28.2%vs 16.4%,P0.05)。结论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所占比例大,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比例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和病死率。方法入选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初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14例,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23~44岁,96例)和老年组(60~74岁,518例),将两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化验指标、并存疾患)、危险因素分布、住院并发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1)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13.0%比5.6%,P=0.021)、吸烟(82.3%比42.1%,P<0.001)、高三酰甘油血症(56.7%比34.9%,P<0.001)者比例均增高,女性(4.2%比34.4%,P<0.001)、脑血管病(1.1%比15.3%,P<0.001)、血肌酐[(93.7±8.8)μmol/L比(104.3±61.9)μmol/L,P<0.001]均减低,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比例(40.1%比29.0%,P<0.05)高于老年组;(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多支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组;(3)青年组住院期间无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病例。结论吸烟和高脂血症是青年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轻,短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连续入选急性STEMI行直接PCI的患者207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105例和对照组(年龄<65岁)102例,观察2组冠状动脉病变和PCI特点以及经桡动脉直接PCI效果。结果老年组球囊预扩张比例、门-球囊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87.6%vs 66.7%,P<0.05;(78.2±10.6)min vs(66.2±12.5)min,P<0.05],老年组明确诱因、发病至入院时间、多支病变、临时心脏起搏、电复律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典型胸痛、单支病变、血栓抽吸和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在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方面有不同特点,与年轻患者一样,经桡动脉直接P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和冠脉病变特点,评价经桡动脉直接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因STEMI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年龄≥65岁为老年组共105例,年龄65岁为对照组,共102例。观察2组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以及直接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1)临床特征:老年组典型胸痛症状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明确诱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行临时起搏和电复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2)冠脉病变特点和手术效果:老年组多支病变和球囊预扩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血栓抽吸和使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GPI)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门-球囊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门-球囊时间90 min的患者比例并无差异(P0.05);(3)并发症和心脏不良事件:2组出血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无统计学性差异(P0.05),老年组心脏功能Killip≥Ⅲ级者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期间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老年STEMI患者临床和冠脉病变特点与年轻患者相比有所不同,但经桡动脉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年轻患者一样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PCI不同时机对发病时间超过12 h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发病时间超过12 h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343例,随机分为即时侵入性策略(A组,PCI时间<24 h, 81例)、早期侵入性策略(B组,PCI时间24~71 h, 92例)、延迟侵入性策略(C组,PCI时间72~168 h, 80例)和晚期PCI(D组,PCI时间>168 h, 90例)。随访12个月,观察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术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发生率。结果 4组术后病变血管TIMI 3级比例、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心源性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术后病变血管TIMI 3级所占比例低于D组(P<0.05)。A组和B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A组心源性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24 h PCI与12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运重建状况。方法对比分析26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STEMI组)和18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NSTEMI组)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及院内血运重建情况。结果与NSTEMI组比较,STENM1组患者男性比例多,平均年龄相对偏小,典型胸痛症状比例高,血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TEMI组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比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病变、≥90%严重狭窄的梗死相关动脉(IRA)比例、IRA闭塞的侧支循环开放率均明显高于STEMI组(P<0.05,P<0.01);而IRA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TEMI组住院期间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类似。结论老年NSTEMI患者临床合并症较多,冠状动脉病变较重,血运重建比例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PCI后的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因AMI行PCI的患者388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87例及中青年组(<60岁)201例。通过观察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心肌blush分级(MBG)及术后ST段回落比例,评价2组患者的术后心肌组织灌注及预后。结果中青年组较老年组病变血管数明显降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明显缩短,术后MBG 3级、术后TMP 3级及ST段回落比例及LVEF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PCI术后虽病死率低于中青年,但组织水平灌注和心功能较差,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8名,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27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7%比9.5%,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38.1%比7.4%,P<0.01);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MI2级血流比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转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成都地区8家具备PCI能力并建立"胸痛中心"的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行转运急诊PCI的STEMI患者347例。2018年上述8家医院完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工作,并根据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173例(2017年1月-2018年6月)和B组174例(2018年7月-2019年6月)。比较两组患者关键救治时间节点[包括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到达PCI医院大门(FMC-to-D)时间、到达PCI医院大门至首次球囊扩张(D-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首次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发病至首次球囊扩张(SO-to-B)时间及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D-to-B时间达标率]、救治效果(包括院内死亡及PCI后心功能指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及PCI后LVEF<50%、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影响因素的分析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SO-to-FMC时间、FMC-to-D时间及SO-to-FMC时间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D-to-B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短于A组,D-to-B时间、FMC-to-B时间达标率高于A组(P<0.05)。(2)两组患者PCI后室壁瘤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院内病死率及PCI后LVEF<50%者所占比例、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发生率低于A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院内死亡、PCI后LVEF<50%、PCI后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发生风险分别是A组患者的0.241倍[95%CI(0.063,0.925)]、0.368倍[95%CI(0.173,0.784)]、0.509倍[95%CI(0.287,0.901)](P<0.05)。结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有利于缩短行转运急诊PCI STEMI患者的D-to-B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降低院内病死率,改善PCI后心功能,但对减少SO-to-FMC时间延误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时,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8年(9~12)月共80例因STEMI就诊于我科的患者,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组(球囊组,n=38)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组(支架组,n=42)。术后常规随访1年,了解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心脏彩超左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术后1年时复查冠脉造影了解两组晚期管腔丢失(LLL)情况。 结果 术后6个月和1年随访时,两组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住院期间有所改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囊组靶病变LLL为(?0.12±0.46)mm,而支架组靶病变LLL为(0.14±0.37)mm(P<0.05)。1年内球囊组MACEs发生率为11%,支架组MACEs事件发生率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TEMI行PCI治疗时单纯DCB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在1年随访期内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2 h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早期组(冠状动脉造影前1~3 h应用替罗非班)和即刻组(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每组120例。观察2组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和梗死区心肌灌注(TMP)分级,PCI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与即刻组比较,早期组PCI前TIMI 3级血流和TMP 3级比例明显升高(30.8% vs 10.8%,33.3% vs 12.5%,P0.05);早期组PCI后TMP 3级明显升高(77.5% vs 51.7%,P0.05)。早期组发生MACE 3例,即刻组4例(2.5% vs 3.3%,P0.05)。结论对STEMI急诊PCI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临床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行PCI治疗的ACS 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DBIL含量,分为A组(DBIL<2.20μmol/L)44例、B组(DBIL:2.20~3.00μmol/L)41例、C组(DBIL>3.00μmol/L)43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血清学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PCI支架数、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术后24个月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结果:三组性别、BMI、吸烟史、陈旧心肌梗死史、TC、TG、HGB、总胆红素(TBIL)、DBIL及LDL-C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诊断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PCI支架数、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用药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相比A组,B组、C组全因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不同DBIL水平行PCI的ACS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中、高水平DBIL的患者较低水平DBIL患者的术后远期全因病死率明显升高,DBIL水平是ACS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置入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治疗靶血管长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进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所有资料均前瞻性录入数据库,常规进行随访.筛选梗死相关血管长病变部位串联置入2枚以上国产SES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置入单个国产SES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安全性分析指标为住院及随访6个月期间的死亡、心肌梗死和血栓发生率.临床分析指标为靶病变血管重建率.结果 775例STEMI患者中,老年患者62例,累计64处梗死相关血管病变处串联置入2枚以上国产SES(长病变组),187例老年患者置入单个支架(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病变组患者平均置入2.2枚支架,平均病变长度(45.3±10.4)mm,支架长度(52.2±11.0)mm.随访6个月,长病变组和对照组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6%和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发生.长病变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病变血管重建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和4.8%与6.9%和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老年患者直接PCI过程中串联置入国产SES治疗靶血管长病变未产生不良后果,短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民族分为汉族组(604例)和维吾尔族组(403例)。从冠状动脉血管优势型、病变部位、病变血管支数、病变分型、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加以分析。结果维吾尔族组Gensini积分高于汉族组(P<0.01);两组男性Gensini积分均高于同组女性(P<0.05,P<0.01)。维吾尔族组C型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组,而A型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汉族组(P<0.01)。汉族组男、女性患者C型病变发生率分别低于维吾尔族相同性别患者(P<0.05,P<0.01)。维吾尔族组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汉族组,而3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组(P<0.01)。汉族组男、女性患者3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低于维吾尔族相同性别患者(P<0.05)。两组男性患者3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同组女性(P<0.05.P<0.01)。结论相同民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男性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较女性重。维吾尔族老年冠心痛患者3支病变率高,C型病变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较汉族相同性别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后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潜在临床预测因素。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STEMI患者419例,根据PCI后TIMI分级分为对照组(3级)347例和实验组(0~2级)72例,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管造影等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CSFP的预测因素。结果实验组术中再灌注损伤、支架总长度、造影剂剂量、支架后扩张、合并心源性休克、D-二聚体水平、住院期间病死率以及LVEF<50%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支架后扩张、D-二聚体水平、造影剂剂量及合并心源性休克均为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D-二聚体水平、支架后扩张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CSF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8(95%CI:0.543~0.693)、0.585(95%CI:0.513~0.657)、0.670(95%CI:0.603~0.738)。高D-二聚体患者CSFP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低D-二聚体患者(P<0.01)。结论D-二聚体水平及行支架后扩张为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且D-二聚体是CSFP不良预后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619例直接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236例和对照组(<65岁)383例,全部入选患者行PCI术后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的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用于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女性比例、左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水平、LVEF值、无复流、支架的数目是老年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MI患者直接PCI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术(PCI)前比伐卢定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至12月,沧县医院急诊行PCI手术的7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术前应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39例术前采用比伐卢定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术前、用药5 min、用药30 min、术后即刻、停药30 min、停药2 h的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两组患者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用药30 min、术后即刻两组A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药30 min、停药2 h观察组A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观察组20.5%低于对照组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观察组23.1%显著低于对照组46.2%(P<0.05)。结论:比伐卢定能有效降低老年STEMI患者行PCI术后的出血率,且治疗效果与普通肝素无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再灌注策略对前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的相关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确诊为急性前壁STEMI、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患者。依据再灌注策略的不同,分为溶栓成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13例、溶栓失败补救PCI组12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PCI组)82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三组再灌注后微循环相关指标、再灌注后7 d及随访90 d心功能相关指标及住院期间及再灌注后9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发生率、再灌注后90 d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总缺血时间PPCI组<溶栓成功择期PCI组<溶栓失败补救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TIMI血流3级比例、TMPG 3级比例PPCI组高于溶栓失败补救PCI组和溶栓成功择期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灌注后CTFC水平PPCI组低于溶栓成功择期PCI组和溶栓失败补救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再灌注后90 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改善,PPCI组高于溶栓成功择期PCI组和溶栓失败补救P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再灌注后9 d三组患者在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等MACEs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PCI组MACEs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三组患者再灌注后90 d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PCI可有效改善前壁STEMI患者术后冠脉血流水平及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且可改善心功能、降低MACEs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