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对患儿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分为气管插管间歇指令通气(IMV组)和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IMV组(55例)采用气管插管间歇指令通气;NCPAP组(95例)采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者疗效,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2)NCPAP组上机治疗时间比IMV组明显缩短(P〈0.01);(3)并发症发生率NCPAP组为31.1%,IMV组为83.3%,两组比较P〈0.01。结论: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好,并发症少,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序贯不同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RDS早产儿临床资料,最终纳入123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无创通气模式分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59例)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64例)。对比两组1周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无创通气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结果①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1周撤机成功率高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再插管率、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则小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P<0.05);②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P<0.05);③治疗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患儿血氧分压值显著高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则小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P<0.05)。结论高频振荡机械通气序贯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无创通气是治疗早产儿RDS的一种安全有效方式,能有效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和降低机体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研究组采用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IPPV)治疗,记录2组患儿的症状体征变化,氧疗时间,有创呼吸支持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24h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氧疗时间、有创呼吸支持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胡芳玉  李渊  熊志泉  邱洪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3261-3263,3268
目的 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赣州地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RDS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双水平正压通气)和对照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各30例.对比两种治疗方式下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无创正压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有创呼吸机上机率、后期停氧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CO2、PaO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创正压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后期停氧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呼吸机上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RDS早产儿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有创呼吸机上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并未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后期停氧时间以及无创正压通气时间,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在普通氧疗方法不能改善后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针对治疗前后血气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本组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应用2 h、12 h、24 h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而氧分压(PaO2)和pH值明显升高(P<0.05)。在3~5 d后尝试撤机,24 h后病情无明显变化。患儿在观察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治疗中增强基础护理的同时配合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能帮助其更好的改善呼吸。  相似文献   

6.
韦敏 《系统医学》2023,(10):133-137
目的 评估比较新生儿肺炎运用头罩吸氧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新生儿肺炎治疗的9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6例)。两组均予以新生儿肺炎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结合头罩吸氧治疗,观察组则结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机体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与心率恢复正常、气促缓解时间、住院用氧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与血pH值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5,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肺炎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效果优异,其更有利于优化患儿血气以及机体指标,且治疗手段不良反应甚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87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其中Ⅰ型呼吸衰竭37例,Ⅱ型呼吸囊竭50例,均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6、24 h的变化及血气监测.结果:87例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呼吸困难及青紫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血气分析PaO2均明显提高(P<0.01),Ⅱ型呼吸衰竭PaCO2显著下降(P<0.01),而Ⅰ型呼吸衰竭患儿PaCO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Ⅰ型和Ⅱ型新生儿呼吸衰竭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8.
呼吸衰竭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峥嵘 《护理与康复》2008,7(7):517-518
目的总结呼吸衰竭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循环情况、动脉血气,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结果给予正压通气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间质水肿减轻,肺顺应性改善。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加强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27-1128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4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 O2、Pa CO2和p H值差异均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 O2、Pa CO2和p H值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较大(P0.05)。与常频机械通气相比,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发症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5例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105例患儿中,发生并发症41例,发生率为39.05%,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8例;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12例;喉头水肿7例;颅内出血5例;早产儿视网膜病4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例;气胸1例。结论:加强对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发症的护理,是提高新生儿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帽在新生儿行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1日~2017年6月30日使用无创CPAP呼吸机的患儿153例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1日~2019年7月31日使用无创CPAP呼吸机的患儿24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呼吸机配套的管道固定帽,观察组使用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依从性、CPAP通气时间、日均睡眠时间、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pO2)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CPAP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日均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将改良型呼吸机管道固定帽应用于行无创C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可较好地固定呼吸机管道,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治疗依从性,缩短CPAP通气时间,延长患儿睡眠时间,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指导新生儿呼吸衰竭时的机械通气,为最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5至2006年收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者,分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机械通气)和观察组(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肺功能监测、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吸气时间(T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气分析仅PaCO2高于对照组(P<0.01),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呼吸机应用天数、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指导呼吸衰竭患儿呼吸机治疗,降低呼吸机相应性肺损伤发生率;适当降低PIP,采用低潮气量和缩短Ti,使MAP下降,应用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呼吸衰竭患儿,并不影响氧合;PaCO2轻度增高,不增加I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邸改秀 《全科护理》2011,(5):407-408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7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检测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相应的护理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7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检测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相应的护理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并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随机对照方法,选择 2008-06~2010-12 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6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SIMV组33例,nCPAP组32例,比较两组上机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无创通气失败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①两组0(治疗即刻)、1 h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治疗3、6 h后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i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nCPAP组,氧分压(PaO2)高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SIMV组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概率明显低于nCPAP组(18%vs 41%;χ2=3.96,P<0.05);nSIM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16% vs 44%;χ2=6.42,P<0.05);nSIMV组使用呼吸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8±2.3)d和(15.6±3.8)d,均少于nCPAP组,nCPAP组分别为[(6.9±2.9)d和(20.8±4.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3,-4.98,P<0.05);两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IMV作为初始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比nCPAP模式更有效,可显著降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防治早期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胎龄≤32周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氨茶碱治疗)和观察组(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P0.05);2组患者治疗后1 h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12 h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可显著改善早期拔管失败早产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重症NRDS早产儿按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HFOV+SIMV模式)20例和对照组(SIMV或A/C模式)20例,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1h、12h和24h血气变化、上机时间以及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机后1h与对照组比较,血氧分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上机后12h、24h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03、0.23;0.33、0.55,P均>0.05)。研究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5);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结论 HFOV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治疗早产儿重症NRDS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4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儿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30.43%)明显低于对照组(73.91%)(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15日~2020年3月15日我院收治的102例新生儿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组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血气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2、SaO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aCO2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应用于新生儿肺炎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监护经验。做好新生儿应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患儿躁动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口留置胃管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认为积极有效的监护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