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柔肝通络汤化裁治疗肝肾阴虚型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的疗效及对病人眩晕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8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肝肾阴虚型PCI性眩晕病人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柔肝通络汤化裁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随访2个月眩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5%与81.8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DARS评分更低,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更高,血清NO、CGRP水平更高,血清ET-1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百会实按灸结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眩晕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在脑卒中对症治疗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百会实按灸结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 w。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及安全性、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眩晕病中医证候评价量表评分、经颅多普勒诊断/监护系统检测(TCD)检测指标。随访3个月,评估患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DARS、DHI、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ARS、DHI、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未见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百会实按灸结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眩晕能扩张椎-基底动脉,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2月84例肾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及血栓素B_2(TXB_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VA、RVA、BA血流速度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TXB_2和PAF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与对照组(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改善病人脑血流动力学,降低TXB_2、PAF,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1%,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定眩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定眩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研究组为90.0%,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BA水平均显著提高,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定眩颗粒治疗VBI眩晕患者,能更显著地降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水平,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活脑胶囊联合艾灸头部穴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1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口服银杏活脑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艾灸头部穴位,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通过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价,观察平均起效时间,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81%和95.65%,对照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为55.07%和82.6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2.60±3.45)d,对照组为(3.98±4.05)d,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治疗组优势明显(P0.05)。治疗后双侧VA及BA各项血流速度较同组治疗前增高,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活脑胶囊联合艾灸头部穴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明显提高VA及BA收缩峰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疗效好,起效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恒清汤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高血压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恒清汤。分析并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症状积分、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安全性指标(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0)。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43);治疗组治疗后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治疗组DARS积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P=0.017);治疗组FBG、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项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除乏力有所改善(P0.05),其余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恒清汤可降低高血压性眩晕病人的血压(以收缩压为明显),改善眩晕症状和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肾定眩汤结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及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研究组68例应用益肾定眩汤结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NO、ET水平及TCD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两组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清NO、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VA)、右侧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定眩汤结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明显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和TCD指标,降低血清NO、ET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化痰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及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筛选化痰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并手动审核相关参考文献。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化痰方(汤)或化痰方(汤)联合西药治疗,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椎-基底动脉[包括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1)最终纳入23篇文献,共2 246例患者。(2)试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RR=1.19,95%CI(1.15,1.24)]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C[MD=-0.32,95%CI(-0.62,-0.02)]、LDL-C[MD=-0.34,95%CI(-0.66,-0.03)]、血小板聚集率[MD=-7.99,95%CI(-10.29,-5.69)]、血浆FIB水平[MD=-0.43,95%CI(-0.50,-0.3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67,95%CI(-3.74,0.40),P=0.11]。各文献间中医证候积分,TG,LVA、RVA、BA血流速度,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统计学异质性过大,需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绘制报道临床有效率文献发表偏倚的倒漏斗图发现,散点对称性欠佳,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化痰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前庭刺激对后组颅循环的影响,探讨自主神经对后组颅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神经调节功能。方法选取VBI性眩晕患者50例(眩晕组)和正常志愿者50例(对照组),采用左耳灌入30℃水50ml作为前庭刺激方法,应用头颅多普勒超声记录刺激前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速度(Vs)、舒张末峰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前庭刺激前眩晕组与对照组比较,BA各项参数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RVA的Vs、vd、V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前庭刺激后眩晕组RVA、BA的Vs、Vd、Vm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LVA的V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庭刺激前、后各项参数增高的百分率比较,仅BA的Vs、Vm变化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VBI性眩晕患者后组颅循环中的BA神经调节功能差,使其临床易发生VBI。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81例,均为DPV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A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AB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DPVD患者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改善血浆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及康复治疗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辽宁省金秋医院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及老年综合科等确诊的老年BPPV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45例。A组给予强迫体位治疗与天麻素治疗,B组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及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眩晕障碍积分,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最大血流速度。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分别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33%(24/45) vs 91.11%(41/45),P0.05]。2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残障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眩晕残障量表积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 3±3. 3) vs (24. 2±4. 1),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RVA、LVA、BA最大血流速度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RVA、LVA、BA最大血流速度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及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老年BPPV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瘀类中药联合康复理疗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理疗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化瘀类中药汤剂;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AD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脑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及椎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椎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康复理疗能有效提高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部供血,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PA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PSV、EDV、P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PSV、EDV、PI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SV、EDV、PI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PSV、EDV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安胶囊对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8例PCI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脑安胶囊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评估血液流变学及后循环血流状况。结果治疗组病人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治疗组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筛查表(DHI-S)和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评分分别为(13.15±1.98)分和(12.50±2.1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积指数分别为(4.02±0.46)Pa·s、(1.52±0.14)m Pa·s和6.61±0.76,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分别为(37.28±3.04)cm/s、(37.19±2.76)cm/s和(37.46±3.37)cm/s,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安胶囊对PCI病人临床疗效显著,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椎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神门穴、乳突穴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SAE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神门穴、乳突穴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脑部血流速度、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中文版MoCA评分、H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文版MoCA评分、H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cy、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Hcy、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神门穴、乳突穴可有效减轻SAE患者痴呆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加快脑部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采取针灸及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ICVD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脂联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包括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稠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PG、FINS、I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FINS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脂联素、FMD、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脂联素、FMD高于对照组,VEG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ICV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循环及胰岛素抵抗,降低脂联素,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CV)瘀血阻络证的疗效。方法将44例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病人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每日3次,每次8mg。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香丹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次20mL,每日1次;回阳九针穴加减治疗,每日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颈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2周和3周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1周、2周和3周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人LVA、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口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血清EDH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2周,两组血清NO和EDH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周,两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2周(P0.05),血清EDH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2周(P0.05);治疗后2周和3周,治疗组病人血清NO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和2周,治疗组血清EDH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回阳九针穴治疗椎动脉狭窄瘀血阻络证能够促进眩晕症状与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O和EDH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天智颗粒治疗风阳上扰型前庭阵发症临床疗效及对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风阳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中途因不能配合治疗等原因脱落7例,有效病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两组除给予基础治疗外,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观察组服用天智颗粒联合卡马西平,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后分别统计两组病人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DHI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P=0.039)。两组治疗1周、2周后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DH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2周后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DHI评分较治疗1周后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1周后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智颗粒治疗风阳上扰型前庭阵发症,可明显改善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DHI评分,尤其以治疗2周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