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脊柱的刚性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和不稳的传统方法,但是还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临床满意率不高。Waveflex是一种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固定系统,它能适当的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保留及恢复受损髓核的功能,而且对临近节段无不利影响。目的:对后路Waveflex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弹性固定组34例行腰椎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Waveflex弹性固定,髓核摘除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定期进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并复查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MRI,测量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固定组末次随访腰痛的缓解率优于较髓核摘除组(P〈0.05)。末次随访弹性固定组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小于治疗前,而椎间盘高度及MRI T1值大于治疗前(P〈0.05)。髓核摘除组末次随访和治疗前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末次随访两组间比较,弹性固定组在控制手术节段过度随意移动、椎间高度及髓核修复上要优于髓核摘除组,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与髓核摘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与单纯髓核摘除相比,Waveflex系统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对手术节段稳定性及髓核修复有积极作用,近期不会导致邻近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进行手术后近期(NTPP)及中期(MTPP)的JOA评分,进而观察其改善率。结果术后近期优良率为87.50%;术后中期优良率为89.58%。疗效显著。结论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椎板间开窗损伤小,具有直接减压、效果确切、适应证较广的特点,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采用内固定还是单纯手术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内固定与单纯开窗治疗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4-12/2009-12 珠江医院收治的有根性症状的 152 例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 例行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单纯组),97 例行髓核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组)。治疗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后 6 个月和 6 年时,单纯组椎间隙相对高度明显下降,而融合组椎间隙高度比术前增高(P 〈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6 个月,两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 6 年,融合组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单纯组(P 〈 0.01)。提示,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及突出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病人用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了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病人用手术期的护理。术前主要向患者介手术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心理护理、术后预防并发症和指导功能锻炼,详细讲述出院后注意事项。结果: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认为手术前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有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脊柱外科常见的疾病,会引起严重的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1-2])。近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越来越多,且趋向年轻化~([3-4])。研究~([5])认为,手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纤维环修复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68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髓核摘除术结合纤维环缝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髓核摘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纤维环缝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功能恢复、复发及再次手术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手术率、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髓核摘除术结合纤维环缝合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术后复发及再次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有效率约为80%[1]。既往研究[2]显示约20%患者术后一定时间内会发生相同节段间盘再突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7年10月开始,我院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髓核溶解术(chemonucleolysis,CNL)、经皮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PLD)、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decompression,PLDD)、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内电热疗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anuloplasty,IDET)和髓核成形术(nucleus pulposus forming technique,NP)[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佳,但前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后路单、双侧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行腰椎后路单侧内固定18例为单侧固定组,行双侧内固定28例为双侧固定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2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113.84±12.49) min)短于双侧固定组((177.92±7.92)min)(P<0.05),术中出血量((189.47±140.02)mL)、术后住院时间((6.47±1.71)d)与双侧固定组((225.20±114.93)mL、(7.28±1.6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侧固定组、双侧固定组VAS、ODI评分分别为(2.44±0.62)、(25.44±1.95),(2.84±0.90)、(25.11±2.05),均较术前(6.39±1.24、65.06±6.43,6.76±1.16、65.78±7.08)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组1例术后5d发现内固定位置不佳,后经调整置钉位置恢复,2组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腰椎后路单、双侧内固定均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及下肢疼痛症状,单侧固定在手术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间盘镜髓核除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共开展经椎间盘镜髓核除术29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7-58岁,平均42岁,术后随访平均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其中疗效为优19例,疗效为良9例,疗效差1例,优良率达96.6%,神经根损和硬膜破裂各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9%,结论:经椎间盘镜髓核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适用于除复发性和伴严重椎管狭窄症以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脊柱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ED)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并对其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平均随访37月,按Nakai等的标准行功能评级:优227例,良36例,优良率91.64%。结论脊柱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疼痛管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8年1月~12月选取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门诊LD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在常规非手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不予特殊疼痛管理,管理组给予疼痛教育、疼痛评估和多模式镇痛等综合疼痛管理措施,干预3个月后比较其疼痛评分、对疼痛控制方法和疼痛教育的满意度及疗效。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管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患者对疼痛控制方法和疼痛教育的满意度管理组优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方法满意度:(37.3±7.7)vs(31.2±7.2),对疼痛教育的满意度:(31.8±5.9)vs(22.9±6.1),P<0.05]。管理组总有效率和疗效等级高于对照组(92.0%vs74.0%,P<0.05)。 结论:综合疼痛管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维持患者身心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消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前、术中和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默契的医护配合以及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整体护理,50例患者中治愈41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热凝消融术是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手段,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费用低的优点。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包括生活、饮食、牵引的护理、针灸护理、功能锻炼等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140例患者中治愈115例,占82.1%;好转20例,占14.3%;无效5例,占3.6%。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采用显微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病人68例。结果随访6~48个月,优良率95.6%,本组无椎间隙感染、出血,神经根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组织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维持脊柱稳定性、术后病人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2007年至2009年经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康复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手术治疗及常规处理,康复治疗组同时辅以围手术期综合康复干预(包括术前、术后肌肉力量训练,术后坐位、立位平衡训练及针灸治疗等),对照组仅遵医嘱于术后进行一般性锻炼.于手术前、手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量化评分,并计算JOA改善率,同时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后2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JOA评分分别为(25.4±2.4)分、(26.3±2.1)分、(26.9±1.8)分、(26.4±2.1)分、(25.3±2.6)分;对照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JOA评分分别为(23.2±3.0)分、(24.1±2.5)分、(24.5±2.7)分、(23.9±2.4)分、(23.2±2.3)分,组间比较发现,康复治疗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JOA评分及改善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康复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尿潴留、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按时融合.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再手术疗效,同时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采用理疗、牵引、电脑中频治疗配合整体康复护理。结果:经过14~21 d的治疗,显效220例,有效44例。结论:临床上常规的康复治疗配合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整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